一种治疗小儿猩红热的中西药口服液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89936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小儿猩红热的中西药口服液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小儿猩红热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病原菌及其毒素等产物在侵入部位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炎症和化脓性变化,并进入血循环,引起败血症,致热毒素引起发热和红疹,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经由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由皮肤伤口或产道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小儿猩红热临床表现差别较大,预后也不相同,一般分为下列5个类型。普通型:在流行期间95%以上的患者属于此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和典型的皮疹,有全身中毒症状,颌下及颈淋巴结呈非化脓性炎症,病程1周左右;轻型:近年轻型患者所占比例增加,表现为低热、轻度咽痛,皮疹稀少,仅见于躯干部,消退很快,脱屑不明显,病程短,但仍可发生变态反应性并发症;脓毒型:罕见,表现为咽部严重的化脓性炎症,渗出物多,形成脓性假膜,局部黏膜可坏死而形成溃疡。细菌扩散到附近组织,形成化脓性中耳炎、鼻窦炎、乳突炎及颈淋巴结炎,甚至颈部软组织炎。还可引起败血症和迁徙性化脓性病灶;中毒型:少见。表现主要为中毒症状明显,患者高热、头痛、剧烈呕吐,甚至神志不清,可有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及感染性休克。咽峡炎不重,但皮疹很明显,可为出血性。但若发生休克,则皮疹常变成隐约可见,病死率高;外科型或产科型:病原菌从伤口或产道侵入而致病,故无咽峡炎。皮疹在伤口或产道周围首先出现,由此向全身蔓延,中毒症状较轻,预后较好。

目前治疗小儿猩红热不外乎中药和西药两种,但西药治疗副作用大,容易给儿童的身体带来极大的伤害,且疗效缓慢,治疗范围窄,成本较高,而中药治疗基本无副作用,但药味太苦,疗程较长,不易被儿童接受。因此,各医院研究一种中西药相结合的药物来解决现有药物治疗小儿猩红热存在的各种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小儿猩红热的中西药口服液及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西药口服液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理论,并具有消炎止痛、润肺清咽、清热除湿之功效,能够有效的治疗小儿猩红热,且疗效显著,服用方便,成本低廉,奇效实用,能有效的改善机体功能,提高免疫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治疗小儿猩红热的中西药口服液,制成所述中西药口服液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异丙肌苷0.1~0.7份,烟酰胺0.01~0.05份,阴香叶19~35份,青榨槭19~35份,狭穗鹭兰19~35份,儿茶18~34份,桦菌芝18~34份,百尾笋17~33份,红轮千里光16~32份,蚌兰叶16~32份,瓣蕊唐松草15~31份,波棱瓜15~31份,竹林标14~30份,白梅14~30份,瓠子子13~29份和蕨根12~28份。

制成所述中西药口服液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异丙肌苷0.2~0.6份,烟酰胺0.02~0.04份,阴香叶23~31份,青榨槭23~31份,狭穗鹭兰23~31份,儿茶22~30份,桦菌芝22~30份,百尾笋21~29份,红轮千里光20~28份,蚌兰叶20~28份,瓣蕊唐松草16~27份,波棱瓜19~27份,竹林标18~26份,白梅18~26份,瓠子子17~25份和蕨根16~24份。

制成所述中西药口服液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异丙肌苷0.4份,烟酰胺0.03份,阴香叶27份,青榨槭27份,狭穗鹭兰27份,儿茶26份,桦菌芝26份,百尾笋25份,红轮千里光24份,蚌兰叶24份,瓣蕊唐松草23份,波棱瓜23份,竹林标22份,白梅22份,瓠子子21份

和蕨根20份。

一种治疗小儿猩红热的中西药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西药成分的提取工艺步骤:

(1)将异丙肌苷放入容器内,加入1~2倍量的蒸馏水,稀释,加热煮沸2~3小时,提取,过滤,得滤液,备用;

(2)将烟酰胺放入容器内,加入3~5倍量的乙醇,稀释,浸泡1~2小时,提取,过滤,得滤液,备用;

(3)将上述步骤(1)~(2)获得的滤液放入容器内混合,搅拌均匀,备用。

一种治疗小儿猩红热的中西药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中药成分的提取工艺步骤:

(1)将阴香叶、狭穗鹭兰、儿茶、桦菌芝和百尾笋放入容器内,加入5~8倍量的蒸馏水,加热煮沸2~3小时,提取,过滤,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70℃烘干后冷却,提取研末,得到过160目的细粉,备用;

(2)将青榨槭洗净,浸入3倍量的60%的乙醇溶液浸泡1~2小时,加热提取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得滤液,备用;

(3)将红轮千里光、蚌兰叶、瓣蕊唐松草、波棱瓜、竹林标、白梅、瓠子子和蕨根放入容器内,加入3~6倍量的蒸馏水,加热煮沸1~2小时,提取,过滤,得滤液,备用;

(4)将上述步骤(1)~(3)获得的细粉和滤液进行混合,搅拌溶解均匀后,提取,过滤,得滤液,备用。

一种治疗小儿猩红热的中西药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将所述西药滤液和中药滤液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相对于混合粉料质量2~3倍的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均匀后,加热煮沸1小时,提取,过滤,得药液,即得所述的治疗小儿猩红热的中西药口服液。

本发明所用中西药的药性如下:

异丙肌苷: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多发性口角炎、局灶性生殖器炎,疗效显著。

烟酰胺: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易溶于水和乙醇。用于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及少数洋地黄中毒等伴发的心律失常(多数为其它药物无效后才应用)。一般对各度房室传导阻滞均有明显疗效,基本上经治疗后,传导阻滞均能消失,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也有明显疗效,对束支传导阻滞疗效差。

阴香叶:味辛、微甘,性温;归脾、胃经。祛风除湿;止泻;止血。主皮肤痒疹;风湿痹痛;泄泻;痢疾腹痛;寒结肿毒及外伤出血。

青榨槭:味甘、苦;性平;归脾、胃经。祛风除湿;散瘀止痛;消食健脾。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关节不利,跌打瘀痛;泄泻;痢疾;小儿消化不良。《新华本草纲要》载:“广西民间用花煎水洗治结膜炎,内服治小儿消化不良。”

狭穗鹭兰:味甘、淡,性平。补虚,健胃,益脾。治营养不良,体虚,小儿消化不良,腹泻,风湿性关节痛。

儿茶:味苦、涩,性微寒;归肺经。收湿生肌敛疮。用于溃疡不敛,湿疹,口疮,跌扑伤痛,外伤出血。

桦菌芝:味淡、微苦,性平。消积,化瘀,抗癌。治小儿食积,食管癌,胃癌,子宫癌。

百尾笋:味甘,性平。润肺止咳,健脾消积。治虚损咳喘,痰中带血,肠风下血,食积胀满。《草木便方》载:“治劳伤气血虚损,耳鸣,清火化痰,消气肿痞满积聚。”

红轮千里光:味苦,性寒。清热解毒,清肝明目。主痈肿疔毒,咽喉肿痛,蛇咬伤,蝎、蜂螫伤,目赤肿痛,湿疹皮炎。

蚌兰叶:味甘、淡,性凉。清热解毒,化瘀止血。主肺热咳嗽,吐血,衄血,便血,泻痢,跌打损伤,瘰疬,疮疖。《陆川本草》载:“去痰止痛。治痢疾,跌打驳骨。”

瓣蕊唐松草:味苦,性寒;归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解毒。主主治

湿热泻痢,黄疸,肺热咳嗽,目赤肿痛,痈肿疮疖,渗出性皮炎。

波棱瓜:味苦;性寒。泻肝火,清胆热。主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

竹林标:味微苦、辛,性凉。清热消炎,散瘀消肿。治肺结核、肺炎,支气管炎,哮喘,咽喉肿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白梅:味酸、涩、咸,性平。治喉痹,泻痢烦渴,梅核膈气,痈疽肿毒,外伤出血。《纲目》载:“治中风惊痫,喉痹,痰厥僵仆。又治泻痢烦渴,霍乱吐下,下血血崩,功同乌梅。”

瓠子子:味甘,性寒;归肺经。解毒,活血,辟秽。主咽喉肿痛,跌打损伤,山岚瘅气。

蕨根:味甘,性寒,无毒;归肺、肝、脾、大肠经。清热,利湿,平肝安神,解毒消肿。主发热,咽喉肿痛,腹泻,痢疾,黄疸,白带,高血压,头昏失眠,;风湿痹痛,痔疮,脱肛,湿疹,烫伤,蛇虫咬伤。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西药口服液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理论,并具有消炎止痛、润肺清咽、清热除湿之功效,能够有效的治疗小儿猩红热,且疗效显著,服用方便,成本低廉,奇效实用,能有效的改善机体功能,提高免疫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发明中西药口服液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异丙肌苷0.7g,烟酰胺0.05g,阴香叶35g,青榨槭35g,狭穗鹭兰35g,儿茶34g,桦菌芝34g,百尾笋33g,红轮千里光32g,蚌兰叶32g,瓣蕊唐松草31g,波棱瓜31g,竹林标30g,白梅30g,瓠子子29g和蕨根28g。

一种治疗小儿猩红热的中西药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西药成分的提取工艺步骤:

(1)将异丙肌苷放入容器内,加入1~2倍量的蒸馏水,稀释,加热煮沸2~3小时,提取,过滤,得滤液,备用;

(2)将烟酰胺放入容器内,加入3~5倍量的乙醇,稀释,浸泡1~2小时,提取,过滤,得滤液,备用;

(3)将上述步骤(1)~(2)获得的滤液放入容器内混合,搅拌均匀,备用。

一种治疗小儿猩红热的中西药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中药成分的提取工艺步骤:

(1)将阴香叶、狭穗鹭兰、儿茶、桦菌芝和百尾笋放入容器内,加入5~8倍量的蒸馏水,加热煮沸2~3小时,提取,过滤,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70℃烘干后冷却,提取研末,得到过160目的细粉,备用;

(2)将青榨槭洗净,浸入3倍量的60%的乙醇溶液浸泡1~2小时,加热提取3小时,回收乙醇,滤过,得滤液,备用;

(3)将红轮千里光、蚌兰叶、瓣蕊唐松草、波棱瓜、竹林标、白梅、瓠子子和蕨根放入容器内,加入3~6倍量的蒸馏水,加热煮沸1~2小时,提取,过滤,得滤液,备用;

(4)将上述步骤(1)~(3)获得的细粉和滤液进行混合,搅拌溶解均匀后,提取,过滤,得滤液,备用。

一种治疗小儿猩红热的中西药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将所述西药滤液和中药滤液进行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相对于混合粉料质量2~3倍的去离子水,搅拌溶解均匀后,加热煮沸1小时,提取,过滤,得药液,即得所述的治疗小儿猩红热的中西药口服液。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15ml,3~7天即可痊愈,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实施例2

本发明中西药口服液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异丙肌苷0.6g,烟酰胺0.04g,阴香叶31g,青榨槭31g,狭穗鹭兰31g,儿茶30g,桦菌芝30g,百尾笋29g,红轮千里光28g,蚌兰叶28g,瓣蕊唐松草27g,波棱瓜27g,竹林标26g,白梅26g,瓠子子25g和蕨根24g。

本实施例的中西药口服液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发明中西药口服液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异丙肌苷0.4g,烟酰胺0.03g,阴香叶27g,青榨槭27g,狭穗鹭兰27g,儿茶26g,桦菌芝26g,百尾笋25g,红轮千里光24g,蚌兰叶24g,瓣蕊唐松草23g,波棱瓜23g,竹林标22g,白梅22g,瓠子子21g和蕨根20g。

本实施例的中西药口服液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本发明中西药口服液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异丙肌苷0.2g,烟酰胺0.02g,阴香叶23g,青榨槭23g,狭穗鹭兰23g,儿茶22g,桦菌芝22g,百尾笋21g,红轮千里光20g,蚌兰叶20g,瓣蕊唐松草16g,波棱瓜19g,竹林标18g,白梅18g,瓠子子17g和蕨根16g。

本实施例的中西药口服液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临床资料:

一、病例选择:

作为治疗小儿猩红热的中西药口服液,选择确诊的小儿猩红热患者243例临床观察,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a和对照组b三组,治疗组81例,其中男童40例,女童41例,年龄2~17岁,平均年龄9.5岁,平均病程12天;对照组a81例,其中男童41例,女童40例,年龄1~16岁,平均年龄8.5岁,平均病程13天;对照组b81例,其中男童42例,女童39例,年龄2~15岁,平均年龄8.5岁,平均病程12天。

治疗组、对照组a和对照组b三组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二、药物选择:

治疗组使用本发明中西药口服液,口服,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15ml,3~7天即可痊愈,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对照组a服用清热消炎宁片,口服,一次3~6片,一日3次;外用,除去薄膜衣后加温开水溶化,按患处大小涂敷,一日2~3次。

对照组b服用普鲁卡因青霉素,临用前加灭菌注射用水适量制成混悬液,肌内注射,常用量1次60~120万u,每日1~2次。

三、疗效判断:

治愈:猩红热样皮疹、恶心、呕吐、发热、咽痛、头痛症状全部消失,身体恢复健康。显效:上述症状明显减轻,身体明显好转。有效:上述症状有所减轻,身体有所好转。无效:通过治疗后上述症状无减轻或加重。

四、治疗结果:

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

五、典型病例:

1、姚某,男,6岁。患儿全身不适,发热、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患小儿猩红热,经服用本发明中西药口服液治疗,服用2天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3天后,症状消失,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2、谭某,女,7岁。患儿因出现发热,头痛,咽痛,去医院就诊,就诊时出现皮疹,始于颈部,迅速向下波及全身皮肤,皮疹密集,呈鸡皮样,疹间皮肤潮红,诊断为小儿猩红热,医生给予本发明中西药口服液治疗,服用1天后,上述症状有所好转,服用2天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3天加以巩固治疗后,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3、廖某,男,8岁。患儿发病时全身不适,咽喉疼痛明显,咽喉及扁桃体显著充血,体温39度,舌头红,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有触痛,后出现弥漫着针尖大小的猩红色小丘疹,触之如粗砂纸样,或人寒冷时的鸡皮样疹,去医院就诊,诊断为小儿猩红热,医生给予本发明中西药口服液治疗,服用3天后,症状有所减轻,继续服用3天后,症状全部消失,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4、邹某,女,10岁。患儿常常有持续发热的现象,而且每次都会持续3~4天,体温都在39度左右,每次高烧退去后,便咽痛,不敢吃饭喝水都很困难,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经医生诊断,患小儿猩红热病,给予本发明中西药口服液治疗,服用1天后,体温下降,上述症状缓解,服用4天后,体温恢复正常,上述症状基本消失,继续服用2天后,症状全部消失,痊愈,半个月后随访无复发。

5、熊某,男,9岁。患儿发热、咽痛、皮疹,去医院检查,体检:体温39度,口周苍白、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皮肤弥漫性充血且有分布均匀的细小丘疹,医生确诊为小儿猩红热,经服用本发明中西药口服液治疗,服用2天后,症状明显好转,服用5天后,诸症全消,痊愈,1个月后随访无复发。

6、金某,女,13岁。患儿出现咽痛、发热、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小儿猩红热,经服用本发明中西药口服液治疗,服用2天后,症状减轻,继续服用4天后,症状全部消失,痊愈,3个月后随访无复发。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