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痤疮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4889阅读:12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方痤疮膏。



背景技术: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但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减轻或痊愈。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痤疮的发生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进入青春期后人体内雄激素特别是睾酮的水平迅速升高,促进皮脂腺发育并产生大量皮脂。毛囊中多种微生物尤其是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脂酶分解皮脂生成游离脂肪酸,最终诱导并加重炎症反应。

痤疮的非炎症性皮损表现为开放性和闭合性粉刺。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待皮损明显消退以后均应继续维持治疗,首选外用维A酸类药物,维持治疗6~12个月,必要时可联合过氧化苯甲酰。然而,这些药物具有依赖性,且对身体有较大的副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痤疮、见较快、治愈能力强的复方痤疮膏,对皮肤具有良好的治疗痤疮、护肤无疤痕的效果;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复方痤疮膏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简单,易于控制,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采用了这样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方痤疮膏,按照重量份数计由如下组分组成:野菊花10份、夏枯草8份、苦参8份、柳叶5份、金银花5份、蒲公英5份、白灼5份、白及3份、茵陈3份、白醋15份、精制水20份、蜂蜜55份、珍珠粉10份、薄荷5份。

作为本发明的限定,所述的珍珠粉为400目。

本发明还提供了复方痤疮膏的一种制备方法,它按照如下的步骤顺序进行:

(1)将野菊花、夏枯草、苦参、柳叶、金银花、蒲公英、白灼、白及、茵陈、薄荷过200目筛,混合均匀后待用;

(2)将白醋、精制水、蜂蜜混合均匀后加热至70℃,待凉后将步骤(1)中的药面加入,搅拌均匀直至成为膏状;

(3)将珍珠粉加入步骤(2)所制的膏中,即得成品。

本发明所述各原料的用量和理化性质产生协调作用,积极效果在于:治疗痤疮、见较快、治愈能力强,PH值与人体皮肤的PH值接近,对皮肤无刺激性;使用后明显感到舒适、柔软,无刺痛感,具有明显的治疗痤疮、护肤无疤痕的效果;本发明的复方痤疮膏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简单,易于控制,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适用于治疗痤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复方痤疮膏及其制备方法

本实施例为一种复方痤疮膏,由如下组分组成:

野菊花10g、夏枯草8 g、苦参8 g、柳叶5 g、金银花5 g、蒲公英5 g、白灼5 g、白及3 g、茵陈3 g、白醋15 g、精制水20 g、蜂蜜55 g、珍珠粉(400目)10 g、薄荷5 g。

上述复方痤疮膏的制备方法,按照如下的步骤顺序进行:

(1)将野菊花、夏枯草、苦参、柳叶、金银花、蒲公英、白灼、白及、茵陈、薄荷过200目筛,混合均匀后待用;

(2)将白醋、精制水、蜂蜜混合均匀后加热至70℃,待凉后将步骤(1)中的药面加入,搅拌均匀直至成为膏状;

(3)将珍珠粉加入步骤(2)所制的膏中,即得成品。

实施例2 对比试验

第一组:参与实验人数183名,年龄18-36岁,均患有痤疮症状。

使用现有市售的痤疮膏,使用周期为1个月,平均每人每日使用1-2次。

实验结果:满意率70%;

满意标准:使用后明显感到舒适、柔软,无刺痛感,具有明显的消炎护肤效果。

第二组:参与实验人数177名,年龄18-42岁。均患有痤疮症状。

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提供的复方痤疮膏,使用方法是:擦拭于过敏肌肤或有痤疮部位肌肤。

使用周期为1个月,平均每人每日使用1-2次。

实验结果:满意率89%;

满意标准:对皮肤无刺激性,使用后明显感到舒适、柔软,无刺痛感,具有明显的治疗痤疮、护肤无疤痕的效果。

实验对照结果:本发明所述的复方痤疮膏,对皮肤无刺激性,使用后明显感到舒适、柔软,无刺痛感,具有明显的治疗痤疮、护肤无疤痕的效果。后期无明显的复发症状。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相似的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