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附子保宫丸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47029阅读:15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妇科药物及其制作方法,具体说是一种附子保宫丸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宫寒一般而言可因早产、流产等原因而使女性先天脾肾阳虚,脾肾阳虚不能很好地运化体内的水湿之气,故而内寒积聚;也可因后天原因如贪凉涉水、长期居处寒凉之处、经期吹空调,贪食寒凉食品或直接在寒冬腊月遭受寒邪侵袭等,外来寒邪凝聚胞宫而发病。因胞宫泛指女性内生殖器,故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妇科疾病发生,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错后、月经量少、闭经、痛经、阴道炎、流产、产后腹痛、产后恶露不绝、不孕等。

中医学认为宫寒与肾阳不足,脾阳亏虚,痰湿,血瘀等原因有关.而西医认为这样的一些症状多与年龄因素,营养因素,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下丘脑,甲状腺,肾上腺,胰腺,),发育因素,炎症,肿瘤等有关.宫寒的人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和服用中药来改善。例如平素不可过食生冷寒凉,注意季节变化,避冷保暖.服用中草药温阳化气,活血化瘀,祛痰除湿,调理冲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附子保宫丸及其制作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附子保宫丸,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黑附子20-35份、艾叶18-21份、野坝子10-16份、山芙蓉10-14份、干姜2-9份、红花4-8份、黄精5-9份、鸡血藤2-7份、山药1-5份、白术1-4份、蜂蜜30-40份。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一种附子保宫丸,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黑附子30份、艾叶20份、野坝子13份、山芙蓉12份、干姜5份、红花6份、黄精7份、鸡血藤5份、山药4份、白术3份、蜂蜜35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一种附子保宫丸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黑附子、艾叶、野坝子、山芙蓉、干姜切片或粉碎成1mm直径颗粒;

步骤2:将红花、黄精、鸡血藤、山药、白术放入药锅,加入同质量3倍水文火煎熬,直至水的质量等同于药材质量,滤出药渣留药液备用;

步骤3:将步骤2获得的药液经高温喷雾设备处理,去掉水分留下药粉;

步骤4:将步骤1获得的药材放入盛有植物油的锅内,锅内的植物油升温至200℃,后在放入步骤1获得的药材,待药材煎至发黄捞出,去油;

步骤5:将步骤3和步骤4获得的材料,使用蜂蜜调和成型,每颗药丸1克完成加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一种附子保宫丸,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黑附子20-35份、艾叶18-21份、野坝子10-16份、山芙蓉10-14份、干姜2-9份、红花4-8份、黄精5-9份、鸡血藤2-7份、山药1-5份、白术1-4份、蜂蜜30-40份;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各组份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增进功效,作用于神阙穴,具有温经止痛、活血化瘀、散寒暖宫等功效,能够有效治疗宫寒及宫寒引起的不孕、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等症。

药理分析:

黑附子:性味归经: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阴疽疮疡;

艾叶:性味:辛、苦,温;归经:归肝、脾、肾经;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主治;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野坝子:性味和功用 苦、辛,凉;归肺、胃经;清热解毒,消食化积,止血止痛;用于伤风感冒,消化不良,腹痛腹胀,痢疾,鼻衄,咳血,风湿关节痛,外伤出血,烂疮,蛇咬伤等;

山芙蓉:清热解毒,主治咽喉肿痛;引热下行,引火归元以温肾阳;

干姜: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又能去恶养新,有阳生阴长之意,故血虚者用之。

红花:性味:辛,温。归经:入心、肝经。功能主治: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治经闭,症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扑损伤。

黄精: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之功效。常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肺虚燥咳,劳嗽咳血,精血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内热消渴。

鸡血藤:性味:苦、甘,温。归经:归肝、肾经。功效: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主治: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风湿痹痛,麻木瘫痪,血虚萎黄。

山药:山药具有滋养强壮,助消化,敛虚汗,止泻之功效,主治脾虚腹泻、肺虚咳嗽、糖尿病消渴、小便短频、遗精、妇女带下及消化不良的慢性肠炎。

白术:味甘、微苦,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补中燥湿,止渴生津,最益脾精,大养胃气,降浊阴而进饮食,善止呕吐,升清阳而消水谷,能医泄利。

本发明的中药配方中,黑附子、艾叶,温经散寒、止痛定痛,暖宫,野坝子、山芙蓉导上热,引入下,清上焦热,祛除下寒平衡内气五行,干姜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将红花、黄精、鸡血藤之精华引入血气之中,山药、白术祛内寒,与野坝子、山芙蓉相互相应导气理血。各组份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增进功效,作用于神阙穴,具有温经止痛、活血化瘀、散寒暖宫等功效,能够有效治疗宫寒及宫寒引起的不孕、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等症。

治疗结果:宫寒患者105例,其中不孕患者17例,月经不调、腹痛患者88例,使用本发明的中药配方制得的药丸每天三次每次6颗,7天为一个疗程。不孕及重症痛经、经闭患者使用2-3疗程,一般痛经、月经不调患者使用1个疗程。痊愈94例,其中不孕11例,月经不调、腹痛患者治愈83例;治愈率90%。 附几例病例作进一步说明: 病例1:孙某,女,24岁,婚后3年未孕,对丈夫检查正常,自述月经量少,身倦乏力,懒言气短,腰酸背痛,每次经期前伴随后腰疼痛难忍,经期中小腹疼痛,经诊断为痛经宫寒,在治疗1个疗程后,经期疼痛症状减轻,身体不适的症状缓解,在治疗第2个疗程中,月经、身体恢复正常,停药半年后顺利怀孕。 病例2:代某某,女,29岁,自述月经量少、身倦乏力,懒言气短,腰酸背痛,每次月经经期疼痛难忍,患者体态消瘦,四肢冰凉,舌苔白,诊断为宫寒引发的痛经、月经不调,在治疗的第一个疗程第3天,经期疼痛症状改善,身体不适的症状缓解,第1个疗程结束后,停药半年未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附子保宫丸,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黑附子20份、艾叶18份、野坝子10份、山芙蓉10份、干姜2份、红花4份、黄精5份、鸡血藤2份、山药1份、白术1份、蜂蜜30份。

上述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黑附子、艾叶、野坝子、山芙蓉、干姜切片或粉碎成1mm直径颗粒;

步骤2:将红花、黄精、鸡血藤、山药、白术放入药锅,加入同质量3倍水文火煎熬,直至水的质量等同于药材质量,滤出药渣留药液备用;

步骤3:将步骤2获得的药液经高温喷雾设备处理,去掉水分留下药粉;

步骤4:将步骤1获得的药材放入盛有植物油的锅内,锅内的植物油升温至200℃,后在放入步骤1获得的药材,待药材煎至发黄捞出,去油;

步骤5:将步骤3和步骤4获得的材料,使用蜂蜜调和成型,每颗药丸1克完成加工。

实施例2

一种附子保宫丸,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黑附子35份、艾叶21份、野坝子16份、山芙蓉14份、干姜9份、红花8份、黄精9份、鸡血藤7份、山药5份、白术4份、蜂蜜40份。

上述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黑附子、艾叶、野坝子、山芙蓉、干姜切片或粉碎成1mm直径颗粒;

步骤2:将红花、黄精、鸡血藤、山药、白术放入药锅,加入同质量3倍水文火煎熬,直至水的质量等同于药材质量,滤出药渣留药液备用;

步骤3:将步骤2获得的药液经高温喷雾设备处理,去掉水分留下药粉;

步骤4:将步骤1获得的药材放入盛有植物油的锅内,锅内的植物油升温至200℃,后在放入步骤1获得的药材,待药材煎至发黄捞出,去油;

步骤5:将步骤3和步骤4获得的材料,使用蜂蜜调和成型,每颗药丸1克完成加工。

实施例3

一种附子保宫丸,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黑附子30份、艾叶20份、野坝子13份、山芙蓉12份、干姜5份、红花6份、黄精7份、鸡血藤5份、山药4份、白术3份、蜂蜜35份。

上述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黑附子、艾叶、野坝子、山芙蓉、干姜切片或粉碎成1mm直径颗粒;

步骤2:将红花、黄精、鸡血藤、山药、白术放入药锅,加入同质量3倍水文火煎熬,直至水的质量等同于药材质量,滤出药渣留药液备用;

步骤3:将步骤2获得的药液经高温喷雾设备处理,去掉水分留下药粉;

步骤4:将步骤1获得的药材放入盛有植物油的锅内,锅内的植物油升温至200℃,后在放入步骤1获得的药材,待药材煎至发黄捞出,去油;

步骤5:将步骤3和步骤4获得的材料,使用蜂蜜调和成型,每颗药丸1克完成加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