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旋转式OCT用导管接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3235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光纤旋转式OCT用导管接口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检查设备,尤其是一种血管造影诊断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光纤旋转式oct用导管接口。



背景技术:

血管内断层成像系统配合成像导管设计用于对直径>1.5mm的血管的成像,实现对管腔直径、面积的精确测量,对血管壁及血管内植入物结构的成像,进而辨别斑块性质和用于血管内植入物(支架、滤器、弹簧圈等)的评价。

血管内断层成像系统是基于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技术结合成像导管的系统,oct技术作为继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ultrasound,ivus)后出现的一种新的冠状动脉内成像技术,与ivus相比,oct极高的分辨率使其在评价易损斑块、指导支架植入,尤其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诊疗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

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f/aha)冠状动脉介入指南中对ivus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中应用的推荐等级为iia,而对oct的推荐等级因循证医学证据不足尚未确立。2012年,cli-opci研究表明,与单纯造影指导的pci治疗相比,oct指导下的pci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随后,在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关于稳定型冠心病管理指南中,oct对于评估病变特征及优化支架植入过程均列为iib级推荐(证据水平为b级),总体证据水平等同于ivus。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心胸外科协会(esc/eacts)心肌再血管化指南中,将oct对优化pci的推荐等级提升到与ivus等同的iia级推荐。2015年发表的ilumieni研究表明pci术前和/或术后行oct检查可影响术者的介入治疗策略。ilumienii研究结果表明oct在指导支架膨胀方面不劣于ivus。随着oct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更多前瞻性研究数据的公布,oct在冠心病介入诊疗领域中的地位必将进一步提升。

作为oct技术关键之一的光纤导管是连接oct设备与光纤的关键,是保证oct设备正常运转的必要保证,传统的oct设备的光纤是通过一个传动装置来带动旋转的,这种驱动方式导致系统结构复杂,传动误差大,体积大,控制复杂且噪音较大,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oct设备的光纤通过传动装置带动转动,存在结构复杂、误差大、噪音高等问题,设计一种能由空心电机直接驱动的的光纤旋转式oct用导管接口。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光纤旋转式oct用导管接口,其特征是它主要由外卡体1、o型圈2、内卡体3和防尘盖4组成,防尘盖4旋装在外卡体1上,o型圈2套装在内卡体3的环形带301上,内卡体3安装有o型圈2的一端与外卡体1内部的空心定位柱101相抵,另一端的外沿302与外卡体1的大端面106相接触,外卡体1通过大端上的外卡转齿102与光纤旋转式oct设备上对接的接口卡接相连的同时使内卡体3实现与所述接口中的旋转驱动体相连,内卡体3在旋转驱动体的带动下高速旋转,带动固定在内卡体3中的光纤固定头5高速旋转,所述的光纤固定头5的定位部分为多面体柱形结构,在相对的两个定位面上设有一个向中心内凹的结构,该内凹结构与内卡体3中带有外凸的弹性卡体313相匹配,同时借助光纤固定头5的多面体柱形结构,实现光纤固定头5在内卡体1中的轴向和周向定位,保证光纤固定头在内卡体中不能进行轴向移动及周向转动。

所述的光纤固定头5的定位部分为四面体柱形结构,在所述的四面体柱形结构上设有防滑楞条。

所述的弹性卡体313的靠近o型圈的下端与内卡体轴心线形成一个10-15度的夹角,最佳夹角为11度。

所述的外卡体1的一端上设有用于与oct设备连接卡接相连的外卡转齿102,在外卡体1的中间位置设有防止过插和使用手持操作的定位挡圈103,外卡体1的另一端连接有镂空尾管105,镂空尾管105延伸到外卡体内部形成空心定位柱101。

所述的外卡体1的另一端上设有防滑沟槽104。

所述的镂空尾管105由90度间隔的长方形孔组成镂空结构。

所述的内卡体3由对称的两部分卡接而成,每半个内卡体的一边设有卡紧钩303,另一边设有卡槽304。

所述的每半个内卡体的一边设有定位齿305,另一边设有定位齿槽306以防止内卡体卡扣后轴向错位。

防尘盖4设有供外卡体1上的外卡转齿102插入的轴向插槽402和防止外卡转齿102脱离防尘盖的定位卡401,在其外表面设有使于手持的轴向沟槽40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血管内断层成像系统的旋转控制采用了一种主动式光纤旋转连接方法,通过直接将待耦合的光纤分别设置于空心电机的固定端和旋转空心轴,大大简化了光纤旋转连接装置的结构,且将原来的光纤旋转方式由被动变为直接由空心电机驱动,省去了额外的传动装置使系统结构更加简单并且去除了传动误差,体积控制的更加优化,噪音大大降低。

(2)血管内断层成像导管的连接采用具有可以定位连接光纤的导管连接器,从而实现成像导管与断层扫描仪器之间光纤的快速、准确且牢固的连接,实现旋转式成像导管。

(3)采用了基于图像处理的血管内壁自动寻找方法可以实现血管断层图像中血管内壁边缘的自动、准确寻找。在血管内断层成像系统对血管进行成像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是获取血管的内径和面积大小,并根据得到的正常血管内径和面积大小与异常血管(主要是针对由于血管病变引起的狭窄问题)内径和面积大小进行对比,得出异常血管与正常血管内径变化的比例。因此,如何有效地、自动且准确地寻找血管内部的边缘是实现该功能的基础。

本发明结构简单,连接可靠,更换方便。尤其是光纤固定头的固定采用柱形结构,通过弹性卡爪实现轴向和周向定位,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外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防尘盖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防尘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内卡体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内卡体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内卡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是明的sc头在内卡体中定位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内卡体上工艺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404为内卡体安装定位凸台,405为402定位卡的剖视图,310为光纤固定头5的长度方向的定位卡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10所示。

一种光纤旋转式oct用导管接口,它主要由外卡体1、o型圈2、内卡体3和防尘盖4组成,如图1-2所示,防尘盖4旋装在外卡体1上,o型圈2套装在内卡体3的环形带301上,内卡体3安装有o型圈2的一端与外卡体1内部的空心定位柱101相抵,另一端的外沿302与外卡体1的大端面106相接触,如图3,外卡体1通过大端上的外卡转齿102与光纤旋转式oct设备上对接的接口卡接相连的同时使内卡体3实现与所述接口中的旋转驱动体相连,内卡体3在旋转驱动体的带动下高速旋转,带动固定在内卡体3中的光纤固定头5高速旋转(图9),所述的光纤固定头5的定位部分为多面体柱形结构,最好是四面体柱形结构,在所述的四面体柱形结构的每个面上设有防滑楞条,在相对的两个定位面上设有一个向中心内凹的结构,该内凹结构501与内卡体3中带有外凸的弹性卡体313相匹配,同时借助光纤固定头5的多面体柱形结构以及内卡体内部的定位卡柱310,实现光纤固定头5在内卡体3中的轴向和周向定位,保证光纤固定头在内卡体中不能进行轴向移动及周向转动。所述的弹性卡体313的靠近o型圈的下端与内卡体轴心线形成一个10-15度的夹角,最佳夹角为11度。

所述的外卡体1的一端上设有用于与oct设备连接卡接相连的外卡转齿102,在外卡体1的中间位置设有防止过插和使用手持操作的定位挡圈103,外卡体1的另一端连接有镂空尾管105,镂空尾管105延伸到外卡体内部形成空心定位柱101。所述的外卡体1的另一端上设有防滑沟槽104。如图2所示,所述的镂空尾管105由90度间隔的长方形孔组成镂空结构,如图3。所述的内卡体3由对称的两部分卡接而成,如图6、7所示,每半个内卡体的一边设有卡紧钩303,另一边设有卡槽304。所述的每半个内卡体的一边设有定位齿305,另一边设有定位齿槽306以防止内卡体卡扣后轴向错位。防尘盖4设有供外卡体1上的外卡转齿102插入的轴向插槽402和防止外卡转齿102脱离防尘盖的定位卡401,在其外表面设有使于手持的轴向沟槽403,如图4、5所示。

详述如下:

本发明的导管由防尘盖4、、内卡体3(由导管内卡凹体307和导管内卡凸体308两部分组成,如图1)、o型圈2、外卡体1组成,如图1所示。外观如图2所示:整体外观由防尘盖4、外卡体1构成。防尘盖4正面显示为公司的logo简写,边缘为宽锯齿状,下面为导管外卡体,外卡体的外卡转齿被防尘盖包裹,往下是定位的圆形挡圈、防滑的凸起沟槽、尾部的镂空尾管等。

防尘盖4的主要作用(如图4、5):

1、防尘,导管在取出包装之后盖子密封导管的腔体,起到防尘作用。

2、保护,不管是在车间组装、封入包装、还是储存转运,以及在医院的使用过程中,防尘盖可以防止内部的部件脱落,保护内部脆弱部件,保证导管的安全完整性。

防尘盖的设计说明:如图1、图4所示。在安装完成所示的图1中,内卡件平面会稍稍过盈,当防尘盖4下压的时候o型圈2在压力作用下变形,起到“弹簧”的作用。如图1所示,防尘盖压到位之后,旋转防尘盖,定位沟槽会卡住外卡转齿,防止脱落。

外卡体的作用:

1、保护作用。生产、包装、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保护内部元器件。

2、手持部件。外卡作为操作时医生的手持部件,通过抓取外卡将导管插入介入设备。

3、连接识别作用。外卡体头部在使用过程中插入介入设备,并被设备识别。识别之后才可以进行后续的介入手术。

4、连接作用。外卡尾部需要连接导管的卡扣管。

外卡的设计说明(如图2-3):

1、外卡转齿102。导管插入设备后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此时外卡转齿转动拨动设备开关被机器识别,同时设备的定位卡(与防尘盖的类似)卡住外卡转齿。故外卡转齿起到两个作用:固定、被识别。

2、定位挡圈103。导管在插入设备时,定位挡圈既是手持的阻挡部分(防止手指前滑),又是插入的限位部分(限定了导管插入设备的距离)。

3、防滑沟槽104。防滑沟槽是操作时的手持部位,凹凸的沟槽增加了手部的摩擦力,方便手指操作。

4、镂空尾管105。尾管在正视与侧视分别间隔的做了镂空处理。这样在导管生产过程中既方便与卡口管的粘合,又在手术进行中,可以自由的弯曲,方便操作。

内卡的作用以及设计说明(图6-10):

一、内卡的作用

1、安装保护光纤固定头5图9为内卡安装光纤固定头的尺寸以及安装后的图示说明,图8为内部结构示意图。

2、与设备的运动部件连接并一起运动导管插入设备后,当外卡被识别,设备会自动连接内卡并提示是否连接成功,连接成功之后即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二、内卡的设计说明

1、如图6、7所示,内卡体为互相卡紧的结构设计,其中卡紧钩将内卡凹凸件卡紧,定位齿在内卡卡紧后啮合防止错位。

2、如图6所示,图6中环形带301为安装o型圈设计,o型圈尺寸:内径×线径:4×2.5毫米。

3、如图10所示,图中凹坑309为模具进料口的打凹设计,该设计可以在产品脱模之后避免进料口毛边凸出产品表面。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