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吐奶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5021阅读:1193来源:国知局
防吐奶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婴幼儿辅助护理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防止婴幼儿喝奶后吐奶的辅助床。



背景技术:

新生儿,指的是胎儿娩出母体并自脐带结扎起,至出生后满28天的这一段时间。新生儿护理是儿科护理中的一部分,因为新生儿各个方面仍发育不成熟,如此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恼。

在新生儿病房住院的婴儿,由于与母亲分开,一般都是由护理人员来照顾,但是由于新生儿的胃部发育不成熟,很容易发生吐奶现象,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特别是在诸如夜班等特殊情形下,一个护理人员可能需要同时照顾二十个,乃至更多的婴儿,如此一旦发生吐奶现象,其一方面给护理人员增加工作负担,更尤其的是让婴儿没有及时吸收到所需的营养物质,着实存在改善空间。

0-3个月宝宝不会自主翻身,爱吐奶的宝宝必须要侧躺15-30分钟,以便自动打嗝,并避免呛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辅助医护人员护理婴幼儿,避免新生儿吐奶的防吐奶床。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防吐奶床,包括主床体,其特征在于:主床体一侧设有侧床体,主床体的床头铰接有移动杆,移动杆呈l型,移动杆上设有气囊,气囊的大小可以调节,主床体的床尾设有下床体,侧床体两端设有侧床体升降装置,侧床体升降装置连接有电机,电机还连接有下床体升降装置,下床体升降装置设置在下床体下面,电机连接有时间继电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

所述侧床体升降装置设有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侧床体的两端。两端设有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两端施力,升降装置更可靠。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

所述侧床体升降装置包括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一端均与侧床体相连接,另一端穿过导向板连接有移动块,移动块铰接有第一曲杆,第一曲杆铰接有第二曲杆第二曲杆铰接有第三曲杆,第三曲杆铰接有侧转盘,侧转盘固定链接有传动轴,第二曲杆铰接有保护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

所述电机设在靠近主床体床头的一端,电机与传动轴传动连接,传动轴穿过保护壳和侧转盘到另一侧侧床体升降装置处连接有转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

所述下床体升降装置包括若干组伸缩装置,伸缩装置连接有主拉杆,主拉杆铰接有连接头连接头固定连接有摆动杆,摆动杆与转盘铰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

所述伸缩装置包括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铰接,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铰接处还共同铰接有横向铰接杆,横向铰接杆另一端铰接有另一组伸缩装置,主拉杆穿过一组伸缩装置的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铰接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

所述第一铰接杆与下床体底面铰接,第二铰接杆铰接有底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

所述下床体靠近主床体的一侧设有辅床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

所述侧转盘、第三曲杆、第二曲杆设在保护壳内,第一曲杆伸出保护壳一端与移动块相连接,导向板上设有两导向槽,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分别在导向槽内上下运动,导向槽与保护壳固定连接设置,第二曲杆中间部位与保护壳铰接,第二曲杆弯折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

所述侧床体为箱式结构,箱式结构,当侧床体升起的时候箱体侧面能够起到阻挡婴儿的效果。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转动移动杆气囊正对婴儿腹部,侧床体在电机的作用下升起,婴儿背靠侧床体,下床体同时在电机的作用下升起,起到阻挡婴儿的作用,如此使得婴儿能处于右侧卧位,大大减少吐奶的发生,同时也可降低呛奶的可能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改变躺在床垫上婴儿在睡眠时的卧位姿势,进而起到降低吐奶次数,纠正婴儿头部睡眠姿势的功效。

时间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电磁原理或机械原理实现延时控制的自动开关装置。当加入(或去掉)输入的动作信号后,其输出电路需经过规定的准确时间才产生跳跃式变化(或触头动作)的一种继电器。是一种使用在较低的电压或较小电流的电路上,用来接通或切断较高电压、较大电流的电路的电气元件。同时,时间继电器也是一种利用电磁原理或机械原理实现延时控制的控制电器。它的种类很多,有空气阻尼型、电动型和电子型等。

电机采用步进电机,步进电机是将电脉冲信号转变为角位移或线位移的开环控制元件。在非超载的情况下,电机的转速、停止的位置只取决于脉冲信号的频率和脉冲数,而不受负载变化的影响,当步进驱动器接收到一个脉冲信号,它就驱动步进电机按设定的方向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称为″步距角″,它的旋转是以固定的角度一步一步运行的。可以通过控制脉冲个数来控制角位移量,从而达到准确定位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控制脉冲频率来控制电机转动的速度和加速度,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防吐奶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侧床体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下床体升降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下床体升降装置的侧视图。

图中:1-主床体;2-移动杆;3-气囊;4-电机;5-保护壳;6-移动块;7-导向板;8-侧床体;9-下床体;10-传动轴;11-第一升降杆;12-第二升降杆;13-转盘;14-摆动杆;15-主拉杆;16-第一曲杆;17-第二曲杆;18-第三曲杆;19-侧转盘;20-辅床板;21-连接头;22-横向铰接杆;23-底座;24-导向槽;25-第一铰接杆;26-第二铰接杆27-气体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防吐奶床,包括主床体1,主床体1一侧设有侧床体8,主床体1的床头铰接有移动杆2,移动杆2呈l型,移动杆2上设有气囊3,主床体1的床尾设有下床体9,侧床体8两端设有侧床体升降装置,侧床体升降装置连接有电机4,电机4还连接有下床体升降装置,下床体升降装置设置在下床体9下面,电机4连接有时间继电器,所述下床体9靠近主床体1的一侧设有辅床板20。

所述侧床体升降装置设有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侧床体8的两端。

所述侧床体升降装置包括第一升降杆11和第二升降杆12,第一升降杆11和第二升降杆12一端均与侧床体8相连接,另一端穿过导向板7连接有移动块6,移动块6铰接有第一曲杆16,第一曲杆16铰接有第二曲杆17第二曲杆铰接有第三曲杆18,第三曲杆18铰接有侧转盘19,侧转盘19固定链接有传动轴10,第二曲杆17铰接有保护壳5,所述侧床体8为箱式结构。

所述电机4设在靠近主床体1床头的一端,电机4与传动轴10传动连接,传动轴10穿过保护壳5和侧转盘19到另一侧侧床体升降装置处连接有转盘13。

所述下床体升降装置包括四组伸缩装置,两组伸缩装置连接有主拉杆15,主拉杆15铰接有连接头21连接头固定连接有摆动杆14,摆动杆与转盘13铰接。

所述伸缩装置包括第一铰接杆25和第二铰接杆26,第一铰接杆25和第二铰接杆26铰接,第一铰接杆25和第二铰接杆26铰接处还共同铰接有横向铰接杆22,横向铰接杆22另一端铰接有另一组伸缩装置,主拉杆15穿过与其连接的两组伸缩装置的第一铰接杆25和第二铰接杆26铰接处。所述第一铰接杆25与下床体9底面铰接,第二铰接杆26铰接有底座23。

所述侧转盘19、第三曲杆18、第二曲杆17设在保护壳5内,第一曲杆16伸出保护壳5一端与移动块6相连接,导向板7上设有两导向槽24,第一升降杆11、第二升降杆12分别在导向槽24内上下运动。

使用过程中电机4在时间继电器的作用下启动,电机4带动两个侧床体升降装置和下床体升降装置同时升起,当侧床体8和下床体9上升到所需高度的时候时间继电器断电,转动移动杆2将气囊3靠在婴儿的胸前,电机4停止工作,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时间继电器的再次通电时间,一般防止吐奶只需将时间设计在25-45分钟,当设定时间到达后时间继电器再次通电,电机4驱动两个侧床体升降装置和下床体升降装置下降,直到侧床体8和下床体9恢复到启示位置。

侧床体8升起的时候有效的支撑婴儿的头部与后背脊柱,气囊3放在婴儿的胸前,避免婴儿趴下,气囊3体积小,气压低保证婴儿的呼吸顺畅;另外气囊3内气压可调节,气囊3的大小根据气囊3内气压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该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年龄和胖瘦的婴儿,空气压缩机启动后连接气囊3对气囊3加压充气,气囊3上设有气体压力表27。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