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内科用通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7780阅读:7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化内科用通便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化内科用通便器。



背景技术:

消化内科经常会遇到患者大便在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进而带来便秘、大便干结甚至嵌顿的问题,从而给患者带来病痛,而长此以往会带来其他更为严重的疾病,而临床上为了保持患者大便通常,一方面需要患者多吃含油纤维素较多的水果和蔬菜,而另一方面则需要医护人员常常采用灌肠的方式协助病人顺利排便。但是现有的消化内科用通便器还存在着促排便效果差,使用舒适性差,消毒不便,体积大、携带不便,放置不稳定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消化内科用通便器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消化内科用通便器,以解决现有的消化内科用通便器促排便效果差,使用舒适性差,消毒不便,体积大、携带不便,放置不稳定的问题。一种消化内科用通便器,包括通便器主体,冲洗箱,废液箱,消毒放置腔,加压泵,冲洗管,废液管,固定连接头,波纹管,通便头和显示控制面板,所述的冲洗箱,废液箱和消毒放置腔分别位于通便器主体的上部表面;所述的加压泵一端与冲洗箱连接,另一端通过固定连接头和波纹管与通便头连通;所述的废液管一端连通废液箱,另一端通过固定连接头和波纹管与通便头连通;所述的固定连接头固定在通便器主体的上表面中部;所述的波纹管连接固定连接头和通便头;所述的显示控制面板安装在通便器主体的侧面上方。

优选的,所述的通便器主体为不锈钢箱体或筒体的一种,所述的通便器主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的冲洗箱和废液箱分别放置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部。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凹槽侧壁上设置有电加热器,所述的第一凹槽底部中心设置有螺纹承接头,所述的螺纹承接头连接有连通管,所述的连通管连接螺纹承接头和加压泵。

优选的,所述的冲洗箱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的冲洗箱的侧壁上刻画有水位指示刻度,所述的冲洗箱底部设置有螺纹出液头,所述的螺纹出液头与螺纹承接头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的加压泵内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与显示控制面板信号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显示控制面板采用一块多点式触控电容屏。

优选的,所述的通便头包括手持部,过渡管,塞入头,润滑剂添加装置,出液孔,冲洗导管,废液导管和废液孔,所述的过渡管连接手持部和塞入头;所述的出液孔和废液孔开设在塞入头的四周并分别与冲洗导管和废液导管连通;所述的冲洗导管和废液导管安装在过渡管和塞入头的内部并分别与冲洗管和废液管连通;所述的润滑剂添加装置与冲洗导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塞入头采用上小下大的柱形硅胶棒。

优选的,所述的润滑剂添加装置包括润滑剂储存腔,润滑剂连接管,润滑剂添加口和塞头,所述的润滑剂储存腔固定在过渡管的外壁上并通过润滑剂连接管与冲洗导管连通;所述的润滑剂添加口设置在润滑剂储存腔的上部;所述的塞头塞在润滑剂添加口上。

优选的,所述的通便器主体的底部四角处设置有脚垫,所述的脚垫采用橡胶垫,所述的冲洗管上设置有冲洗阀门,所述的冲洗阀门采用单向电磁阀,所述的冲洗阀门与显示控制面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发明的一种消化内科用通便器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同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中,所述的通便器主体为不锈钢箱体或筒体的一种,所述的通便器主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的冲洗箱和废液箱分别放置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部,有利于灵活拿放清洗且放置稳定。

2.本发明中,所述的第一凹槽侧壁上设置有电加热器,所述的第一凹槽底部中心设置有螺纹承接头,所述的螺纹承接头连接有连通管,所述的连通管连接螺纹承接头和加压泵,有利于对冲洗箱内的冲洗液进行加热以降低冲洗时对患者的刺激,同时保障冲洗箱与加压泵之间的连接紧密性。

3.本发明中,所述的冲洗箱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的冲洗箱的侧壁上刻画有水位指示刻度,所述的冲洗箱底部设置有螺纹出液头,所述的螺纹出液头与螺纹承接头相适配,有利于防止冲洗液泄露。

4.本发明中,所述的加压泵内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与显示控制面板信号连接,有利于灵活监测冲洗压力和冲洗液温度。

5.本发明中,所述的显示控制面板采用一块多点式触控电容屏,有利于显示清晰、控制方便。

6.本发明中,所述的塞入头采用上小下大的柱形硅胶棒,有利于在塞入患者患处时更加顺畅,降低患者不适。

7.本发明中,所述的润滑剂添加装置包括润滑剂储存腔,润滑剂连接管,润滑剂添加口和塞头,所述的润滑剂储存腔固定在过渡管的外壁上并通过润滑剂连接管与冲洗导管连通;所述的润滑剂添加口设置在润滑剂储存腔的上部;所述的塞头塞在润滑剂添加口上,有利于在冲洗过程的末段进行润滑剂的涂覆,便于患者自主排便。

8.本发明中,所述的通便器主体的底部四角处设置有脚垫,所述的脚垫采用橡胶垫,所述的冲洗管上设置有冲洗阀门,所述的冲洗阀门采用单向电磁阀,所述的冲洗阀门与显示控制面板连接,有利于放置稳定和控制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冲洗箱和第一凹槽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通便头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润滑剂添加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通便器主体,2-冲洗箱,21-温度传感器,22-水位指示刻度,23-螺纹出液头,3-废液箱,4-消毒放置腔,5-加压泵,51-压力传感器,6-冲洗管,7-废液管,8-固定连接头,9-波纹管,10-通便头,101-手持部,102-过渡管,103-塞入头,104-润滑剂添加装置,1041-润滑剂储存腔,1042-润滑剂连接管,1043-润滑剂添加口,1044-塞头,105-出液孔,106-冲洗导管,107-废液导管,108-废液孔,11-显示控制面板,12-第一凹槽,13-第二凹槽,14-电加热器,15-螺纹承接头,16-连通管,17-脚垫,18-冲洗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消化内科用通便器,包括通便器主体1,冲洗箱2,废液箱3,消毒放置腔4,加压泵5,冲洗管6,废液管7,固定连接头8,波纹管9,通便头10和显示控制面板11,所述的冲洗箱2,废液箱3和消毒放置腔4分别位于通便器主体1的上部表面;所述的加压泵5一端与冲洗箱2连接,另一端通过固定连接头8和波纹管9与通便头10连通;所述的废液管7一端连通废液箱3,另一端通过固定连接头8和波纹管9与通便头10连通;所述的固定连接头8固定在通便器主体1的上表面中部;所述的波纹管9连接固定连接头8和通便头10;所述的显示控制面板11安装在通便器主体1的侧面上方。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通便器主体1为不锈钢箱体或筒体的一种,所述的通便器主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12和第二凹槽13,所述的冲洗箱2和废液箱3分别放置在第一凹槽12和第二凹槽13内部。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第一凹槽12侧壁上设置有电加热器14,所述的第一凹槽12底部中心设置有螺纹承接头15,所述的螺纹承接头15连接有连通管16,所述的连通管16连接螺纹承接头15和加压泵5。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冲洗箱2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1,所述的冲洗箱2的侧壁上刻画有水位指示刻度22,所述的冲洗箱2底部设置有螺纹出液头23,所述的螺纹出液头23与螺纹承接头15相适配。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加压泵5内还设置有压力传感器51,所述的压力传感器51和温度传感器21与显示控制面板11信号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显示控制面板11采用一块多点式触控电容屏。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通便头10包括手持部101,过渡管102,塞入头103,润滑剂添加装置104,出液孔105,冲洗导管106,废液导管107和废液孔108,所述的过渡管102连接手持部101和塞入头103;所述的出液孔105和废液孔108开设在塞入头103的四周并分别与冲洗导管106和废液导管107连通;所述的冲洗导管106和废液导管107安装在过渡管102和塞入头103的内部并分别与冲洗管6和废液管7连通;所述的润滑剂添加装置104与冲洗导管106连通。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塞入头103采用上小下大的柱形硅胶棒。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润滑剂添加装置104包括润滑剂储存腔1041,润滑剂连接管1042,润滑剂添加口1043和塞头1044,所述的润滑剂储存腔1041固定在过渡管102的外壁上并通过润滑剂连接管1042与冲洗导管106连通;所述的润滑剂添加口1043设置在润滑剂储存腔1041的上部;所述的塞头1044塞在润滑剂添加口1043上。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通便器主体1的底部四角处设置有脚垫17,所述的脚垫17采用橡胶垫,所述的冲洗管6上设置有冲洗阀门18,所述的冲洗阀门18采用单向电磁阀,所述的冲洗阀门18与显示控制面板11连接。

工作原理

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向冲洗箱2内添加冲洗液,利用电加热器14对冲洗液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21检测温度并显示在显示控制面板11上,当温度到达人体体温值时停止加热,启动加压泵5,打开冲洗阀门18,冲洗液经过冲洗管6,冲洗导管106由出液孔105喷出,同时清洗完毕的冲洗液再由废液孔108经过废液导管107和废液管7回收至废液箱3内,在冲洗快结束时,关闭加压泵5,打开塞头1044,向润滑剂储存腔1041内添加润滑剂,塞住塞头1044后重新启动加热泵,使润滑剂进入患者体内进行患处润滑,平时放置时可将通便头10放置在消毒放置腔4内部并在使用前利用消毒液进行消毒。

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