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雾化给药的呼吸支持设备用呼吸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7369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可雾化给药的呼吸支持设备用呼吸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呼吸系统,尤其是一种可雾化给药的呼吸支持设备用呼吸系统,属于呼吸支持设备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患者呼吸功能欠佳,如肺部感染、哮喘发作时,经呼吸道雾化吸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而呼吸功能较差时,常需给于患者呼吸支持。而呼吸支持时,因气道被侵入,常可能加重肺部感染或哮喘发作,需要进行雾化吸入对患者呼吸道疾病加以治疗。现在的麻醉机/呼吸机只是单纯的呼吸支持系统,若需雾化治疗时极为困难。因麻醉机/呼吸机呼吸管路为密闭性管道,很难将雾化吸入药导入呼吸管道中。

同时,在临床工作中大量需要呼吸支持的患者必须实施气管插管治疗,气管插管时的插管反应极为强烈,极易导致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若能在气管插管前实施气道表面麻醉,能极大程度降低或避免插管反应。气管插管前利用局麻药实施雾化吸入,可有效实现气道表面麻醉,让病人接受气管插管操作时舒适度大大增加,心血管反应和呛咳反应也大大减少。

临床急需一种能在呼吸支持同时方便便捷实施雾化吸入治疗的麻醉机/呼吸机呼吸系统,为临床呼吸道疾病治疗带来最大的方便,同时也能将气管插管的插管反应最大程度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雾化给药的呼吸支持设备用呼吸系统,其结构简单紧凑,能有效实现雾化治疗,提高雾化的便捷性与可靠性,安全可靠。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可雾化给药的呼吸支持设备用呼吸系统,包括呼吸回路以及与所述呼吸回路连接的供气回路;还包括能存储药液并将所存储的药液雾化的雾化给药器,经雾化给药器雾化后的药液雾气能跟随供气回路输出的气体进入呼吸回路。

还包括具有第一连接状态以及第二连接状态的转换阀门,所述雾化给药器、供气回路通过转换阀门与呼吸回路连接;

当转换阀门处于第一连接状态时,仅供气回路通过转换阀门与呼吸回路连接并连通,供气回路输出的气体通过转换阀门进入呼吸回路;

当转换阀门处于第二连接状态时,供气回路依次通过转换阀门以及雾化给药器与供气回路连接并连通,供气回路输出的气体进入雾化给药器内,并将雾化给药器内的药液雾气带入呼吸回路。

所述雾化给药器包括给药器壳体以及用于存储药液的雾化杯,所述雾化杯能嵌置于给药器壳体内的上部,且雾化杯与给药器壳体间采用可拆卸连接,在给药器壳体内设置用于将药液雾化的雾化头;

雾化杯安装于给药器壳体内时,雾化杯与给药器壳体上的雾化进气管以及雾化出气管连通,供气回路输出的气体通过雾化进气管进入雾化杯内,进入雾化杯内的气体与雾化杯内的药液雾气通过雾化出气管进入呼吸回路。

在所述给药器壳体内设置用于存储生理盐水的雾化内胆,雾化头位于雾化内胆的正下方,雾化杯安装于给药器壳体上时,雾化杯的下部位于雾化内胆的生理盐水内。

所述雾化杯上设有用于加注药液的加药口以及用于封堵所述加药口的加药口密封盖;雾化杯上还设有雾化杯进气口以及与所述雾化杯进气口连通的雾化杯出气口;

雾化杯通过雾化杯进气口与雾化进气管连接并连通,雾化杯通过雾化杯出气口与雾化出气管连接并连通。

所述呼吸回路包括进气支路以及出气支路,进气支路包括用于接收进气的呼吸进气管,出气支路包括用于接收出气的呼吸出气管以及与所述呼吸出气管连接的二氧化碳吸收罐,二氧化碳吸收罐上设置用于出气的吸收排气管,经二氧化碳吸收罐吸收后的气体通过吸收排气管能进入呼吸进气管内。

所述呼吸进气管上还设有机控呼吸器以及手控球囊,所述机控呼吸器与手控球囊通过增压连接管与呼吸进气管连接,呼吸进气管内还设有确定气体流向的进气单向阀。

所述供气回路包括用于提供高浓度氧气的氧气源以及用于提供低浓度氧气的空气源,所述氧气源内的氧气、空气源内的空气均能进入存储可挥发麻药的挥发罐内,挥发罐内可挥发麻药能跟随混合后的氧气、空气进入呼吸回路。

在所述氧气源上设有氧气源连管,氧气源连管的一端与氧气源连接,氧气源连管的另一端与氧气源流量计连接,氧气源流量计通过氧气源流量计连管与挥发罐连通;

氧气源连管上还设置用于对呼吸回路快速供气的快速供气管,快速供气管上设置快速开关。

所述空气源上设有空气源连管,所述空气源连管的一端与空气源连接,空气源连管的另一端与空气源流量计连接,空气源流量计通过空气源流量计连管与挥发罐相连通;

空气源连管通过空气源快速供气管与氧气源连管连通,空气源快速供气管上设置空气源快速开关。

本发明的优点:供气回路、雾化给药器通过转换阀门与呼吸回路连接,通过切换转换阀门的第一连接状态与第二连接状态,能实现对呼吸回路的直接供气,或实现对呼吸回路供气的同时给药,能有效实现雾化治疗,提高雾化的便捷性与可靠性,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雾化给药器通过供气回路将药液雾气送入呼吸回路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本发明供气回路直接与呼吸回路连接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本发明雾化给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雾化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氧气源、2-氧气源连接件、3-氧气源控制开关、4-氧气源调节阀门、5-氧气源连管、6-氧气源流量计、7-快速开关、8-快速供气管、9-空气源快速供气管、10-氧气源流量计连管、11-空气源、12-空气源连接件、13-空气源控制开关、14-空气源调节阀门、15-空气源连管、16-空气源流量计、17-空气源流量连管、18-挥发罐、19-挥发罐连管、20-雾化给药器、21-雾化给药进气连管、22-转换阀门、23-呼吸进气管、24-呼吸出气管、25-呼吸连管、26-增压连接管、27-机控呼吸器、28-手控球囊、29-压力溢气阀、30-进气压力指示器、31-二氧化碳分析仪、32-出气压力指示器、33-二氧化碳吸收罐、34-吸收排气管、35-供气连管、36-雾化给药出气连管、37-空气源快速开关、38-雾化给药壳体、39-雾化内胆、40-生理盐水、41-雾化头、42-雾化进气管、43-雾化出气管、44-药液、45-密封圈、46-雾化流量调节器、47-雾化杯、48-加药口、49-加药口密封盖、50-雾化杯放置槽、51-雾化杯出气口以及52-雾化杯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能有效实现雾化治疗,提高雾化的便捷性与可靠性,本发明包括呼吸回路以及与所述呼吸回路连接的供气回路;还包括能存储药液44并将所存储的药液44雾化的雾化给药器20,经雾化给药器20雾化后的药液雾气能跟随供气回路输出的气体进入呼吸回路。

具体地,通过呼吸回路能与呼吸连管25连接,通过供气回路能提供呼吸回路所需的气源,通过呼吸连管25能为病人提供呼吸支持;呼吸回路通过呼吸连管25具体为病人提供呼吸支持的过程、以及供气回路提供呼吸回路所需气源的具体过程均可以采用本技术领域常用的技术手段实现,具体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药液44可以为能雾化的麻醉药,通过雾化给药器20能对存储的药液44进行雾化,即通过雾化给药器20能将液体状态的药液44变成气体状态的药液雾气,药液雾气跟随供气回路输出的气体一同进入呼吸回路,从而能实现对气道表面麻醉、或者对哮喘、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进行有效的雾化麻醉;在具体实施时,药液44还可以其他的类型,药液44具体的类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雾化后的药液雾气能方便跟随供气回路的气体进入呼吸回路,实现快速的给药,且不影响呼吸支持设备的正常使用。具体实施时,呼吸支持设备包括麻醉机或呼吸机,通过麻醉机或呼吸机能分别实现不同目的的呼吸支持,具体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还包括具有第一连接状态以及第二连接状态的转换阀门22,所述雾化给药器20、供气回路通过转换阀门22与呼吸回路连接;

当转换阀门22处于第一连接状态时,仅供气回路通过转换阀门22与呼吸回路连接并连通,供气回路输出的气体通过转换阀门22进入呼吸回路;

当转换阀门22处于第二连接状态时,供气回路依次通过转换阀门22以及雾化给药器22与供气回路连接并连通,供气回路输出的气体进入雾化给药器20内,并将雾化给药器20内的药液雾气带入呼吸回路。

本发明实施例中,转换阀门22具有第一连接状态与第二连接状态,转换阀门22可以采用电磁阀等实现,转换阀门22在第一连接状态或第二连接状态转换时,可以由呼吸支持设备的控制系统进行切换。

当仅需要通过供气回路对呼吸回路供气时,可以控制转换阀门22处于第一连接状态,此时,供气回路通过转换阀门22直接与呼吸回路连接并连通,供气回路输出的气体通过转换阀门22直接进入呼吸回路内,实现呼吸回路正常的呼吸支持,此时与现有呼吸支持设备中供气回路、呼吸回路的工作方式相一致。

当在供气的需要同时进行给药时,控制转换阀门22处于第二连接状态,此时,供气回路输出的气体需要先进入雾化给药器20内,供气回路输出的气体将雾化给药器20内药液雾气混合后再一同进入呼吸回路内,提高了供气与给药的便捷性。一般地,呼吸支持设备的控制系统同步控制雾化给药器20以及转换阀门22的工作状态,即当控制转换阀门22处于第二连接状态时,则同时启动雾化给药器20;当控制转换阀门22处于第一连接状态时,则可关闭雾化给药器20。

如图3所示,所述雾化给药器20包括给药器壳体38以及用于存储药液44的雾化杯47,所述雾化杯47能嵌置于给药器壳体38内的上部,且雾化杯47与给药器壳体38间采用可拆卸连接,在给药器壳体38内设置用于将药液44雾化的雾化头41;

雾化杯47安装于给药器壳体38内时,雾化杯47与给药器壳体38上的雾化进气管42以及雾化出气管43连通,供气回路输出的气体通过雾化进气管42进入雾化杯47内,进入雾化杯47内的气体与雾化杯47内的药液雾气通过雾化出气管43进入呼吸回路。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给药器壳体38内雾化杯放置槽50,雾化杯47通过雾化杯放置槽50放置并安装于给药器壳体38内,通过雾化杯47存储药液44,雾化杯47与给药器壳体38采用可拆卸连接,从而能根据需要更换存储不同药液44的雾化杯47,提高使用的便捷性。雾化头41在给药器壳体38内位于雾化杯放置槽50的正下方,当雾化杯47安装于给药器壳体38内时,雾化头41位于雾化杯47的正下方,雾化头41可以采用能发射高频电磁波的结构,通过雾化头41产生的高频电磁波能使得雾化杯47内的药液44雾化,以得到所需的药液雾气;雾化头41具体可以采用本技术领域常用的结构形式,具体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

当雾化杯47安装于给药器壳体38内时,供气回路输出的气体通过雾化进气管42进入雾化杯47内,雾化杯47内的混合气体通过雾化出气管43后能进入呼吸回路内。具体实施时,雾化进气管42通过雾化给药进气连管21与转换阀门22连接,雾化出气管43通过雾化给药出气连管36与呼吸回路连接。雾化头41的工作状态可以由呼吸支持设备的控制系统控制,具体对雾化头41工作过程的具体控制可以采用本技术领域常用的技术手段实现,具体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此外,还可以在给药器壳体38内设置雾化流量调节器46,通过雾化流量调节器46能实现整个雾化给药器20内混合气体的输出流量,雾化流量调节器46的具体工作过程也可以由呼吸支持设备的控制系统控制,雾化流量调节器46具体可以采用本技术领域常用的结构形式,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在所述给药器壳体38内设置用于存储生理盐水40的雾化内胆39,雾化头41位于雾化内胆39的正下方,雾化杯47安装于给药器壳体38上时,雾化杯47的下部位于雾化内胆39的生理盐水40内。

本发明实施例中,雾化内胆39可以通过上述的雾化杯放置槽50实现,即在雾化杯放置槽50内的下部放置生理盐水40,雾化杯47安装于雾化杯放置槽50内的上部,雾化杯47的下部位于生理盐水40内,雾化杯47安装于雾化杯放置槽50内时,能实现与雾化进气管42、雾化出气管43的连接配合。在雾化头41工作时,通过生理盐水40能有效实现对雾化杯47内药液44的雾化。

如图4所示,所述雾化杯47上设有用于加注药液44的加药口48以及用于封堵所述加药口48的加药口密封盖49;雾化杯47上还设有雾化杯进气口52以及与所述雾化杯进气口52连通的雾化杯出气口51;

雾化杯47通过雾化杯进气口52与雾化进气管42连接并连通,雾化杯47通过雾化杯出气口51与雾化出气管43连接并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雾化杯47上设置加药口48,通过加药口48能向雾化杯47内加注所需的药液44,通过加药口密封盖49能密封加药口48,从而使得对雾化杯47内药液44雾化后,药液雾气只能通过雾化杯出气口51排出。为了能与给药器壳体38匹配,雾化杯47上设置雾化杯进气口52以及雾化杯进气口51,当雾化杯47安装于给药器壳体38内时,雾化杯进气口52与雾化进气管42相连通,雾化杯出气口51与雾化出气管43相连通。此外,在雾化进气管42以及雾化出气管43内均设置密封圈45,通过密封圈45能提高雾化杯进气口52与雾化进气管42间连接的气密性,以及雾化杯出气口51与雾化出气管43间的气密性。

进一步地,所述呼吸回路包括进气支路以及出气支路,进气支路包括用于接收进气的呼吸进气管23,出气支路包括用于接收出气的呼吸出气管24以及与所述呼吸出气管24连接的二氧化碳吸收罐33,二氧化碳吸收罐33上设置用于出气的吸收排气管34,经二氧化碳吸收罐33吸收后的气体通过吸收排气管34能进入呼吸进气管23内。

本发明实施例中,供气回路输出的气体、或经雾化给药器20输出的混业气体均由呼吸进气管23进入呼吸回路内。呼吸进气管23的一端通过供气连管35与转换阀门22以及雾化给药出气连管36连接,呼吸进气管23的另一端以及呼吸出气管24能与呼吸连管25连接配合。

当呼吸进气管23、呼吸出气管24与呼吸连管25连接时,供气回路与呼吸回路直接连接并连通,或供气回路输出的气体经雾化给药器20后再进入呼吸回路,气体进入呼吸进气管23内,并通过呼吸连管25供病人呼吸,病人呼出的气体进入呼吸出气管24内,进入呼吸出气管24内的呼出气体进入二氧化碳吸收罐33内,由二氧化碳吸收罐33吸收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经二氧化碳吸收罐33吸收后的气体通过吸收排气管34能再次进入呼吸进气管23内,并与供气回路提供的气源一同供病人呼吸,在整个呼吸过程中,重复上述过程。

所述呼吸进气管23上还设有机控呼吸器27以及手控球囊28,所述机控呼吸器27与手控球囊28通过增压连接管26与呼吸进气管23连接,呼吸进气管23内还设有确定气体流向的进气单向阀。

所述呼吸出气管24上设有二氧化碳分析仪31以及用于指示压力的出气压力指示器32。

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确保气体只能从呼吸进气管23进入呼吸回路内,且气体进入呼吸进气管23内后只会沿着呼吸进气管23的方向流动,在呼吸进气管23内设置进气单向阀,进气单向阀在呼吸进气管内位于增压连接管26与呼吸进气管23结合部与转换阀门22间。进入呼吸进气管23内的气体会进入机控呼吸器27以及手控球囊28,机控呼吸器27、手控球囊28可以增大气压,并使得气体再次进入呼吸进气管23内,机控呼吸器27、手控球囊28具体的结构形式以及具体工作过程均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此外,在呼吸进气管23上还可以设置压力溢气阀29以及进气压力指示器30,当呼吸进气管23内的压力过大时,可以通过压力溢气阀29释放,通过进气压力指示器30可以实时显示呼吸进气管23内的气压。

通过二氧化碳分析仪31检测呼吸出气管24内呼出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通过出气压力指示器32可以实时显示呼吸出气管24内的气压,二氧化碳分析仪31、二氧化碳吸收罐33均可以采用本技术领域常用的结构形式,具体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具体实施时,为了保证呼出气体的流向,在呼吸出气管24以及吸收排气管34内可以设置出气单向阀,出气单向阀的作用与上述进气单向阀的作用类似,即避免气体通过吸收排气管34进入二氧化碳吸收罐33内,出气单向阀的具体作用以及工作过程可以参考进气单向阀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当呼吸支持设备采用麻醉机时,所述供气回路包括用于提供高浓度氧气的氧气源1以及用于提供低浓度氧气的空气源11,所述氧气源1内的氧气、空气源11内的空气均能进入存储可挥发麻药的挥发罐18内,挥发罐18内可挥发麻药能跟随混合后的氧气、空气进入呼吸回路。

本发明实施例中,挥发罐18内存储可挥发的麻药,在氧气源1内氧气、空气源11内空气在挥发罐18内混合,并将挥发的麻药共同送入呼吸回路内,氧气源1、空气源11具体的作用以及具体的工作过程均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具体实施时,氧气源1内氧气、空气源11内空气在挥发罐18内混合的量可以根据预先设定,即预先设定氧气源1内输出氧气的流速以及空气源11输出空气的流速,具体过程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

当呼吸支持设备采用呼吸机时,供气回路可省去挥发罐18,或无需在挥发罐18内放置可挥发的麻药,呼吸机、麻醉机间的具体差别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

在所述氧气源1上设有氧气源连管5,氧气源连管5的一端与氧气源1连接,氧气源连管5的另一端与氧气源流量计6连接,氧气源流量计6通过氧气源流量计连管10与挥发罐18连通;

氧气源连管5上还设置用于对呼吸回路快速供气的快速供气管8,快速供气管8上设置快速开关7。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氧气源流量计6能对氧气源1输送至挥发罐18内氧气的流量进行统计,氧气源流量计6具体可以采用本技术领域常用的结构形式,此处不再赘述。为了能满足快速供气的需求,快速供气管8的一端与氧气源连管5连通,快速供气管8的另一端与转换阀门22连接。挥发罐18通过挥发罐连管19与快速供气管8或转换阀门22连接,挥发罐18内麻醉药以及混合的气体通过挥发罐连管19以及转换阀门22进入呼吸回路内。

当供气回路与呼吸回路连接并连通且需要快速供气时,打开快速开关7,氧气源1内的氧气依次通过氧气源连管5、快速供气管8、转换阀门22进入呼吸进气管23内,实现对呼吸回路的快速供气。

所述氧气源连管5上设置用于与氧气源1适配连接的氧气源连接件2、用于控制通气状态的氧气源控制开关3以及用于调整通气压力的氧气源调节阀门4。

本发明实施例中,氧气源连接件2位于氧气源连管5的端部,利用氧气源连接件2能实现氧气源1与氧气源连管5间的快速安装与拆卸。通过氧气源控制开关3能控制氧气源1输出氧气或关闭氧气的输出,氧气源调节阀门4可以采用泄压阀。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源11上设有空气源连管15,所述空气源连管15的一端与空气源11连接,空气源连管15的另一端与空气源流量计16连接,空气源流量计16通过空气源流量计连管17与挥发罐18相连通;

空气源连管15通过空气源快速供气管9与氧气源连管5连通,空气源快速供气管9上设置空气源快速开关37。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空气源连管15上设置空气源连接件12,空气源连接件12位于空气源连管15的端部,通过空气源连接件12能实现空气源11与空气源连管15件的快速安装与拆卸。空气源连接件12、氧气源连接件2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具体选择确定过程为本技术领域人员所熟知,此处不再赘述。在空气源连管15上还设有控制空气源11输出状态的空气源控制开关13以及用于调整通气压力的空气源调节阀门14,空气源调节阀门14可以采用泄压阀。通过空气源流量计16能对空气源11输出的空气量进行统计。

此外,空气源连管15通过空气源快速供气管9与氧气源连管5连通,空气源快速供气管9上设置空气源快速开关37。当氧气源1内氧气不足或无氧气源1情况下,需要快速供气时,可以打开空气源快速开关37以及快速开关7,空气源11内的空气通过空气源连管15、空气源快速供气管9、快速供气管8以及阀门连管35进入呼吸回路内,实现空气源11的快速供气。

本发明供气回路、雾化给药器通过转换阀门22与呼吸回路连接,通过切换转换阀门22的第一连接状态与第二连接状态,能实现对呼吸回路的直接供气,或实现对呼吸回路供气的同时给药,能有效实现雾化治疗,提高雾化的便捷性与可靠性,安全可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