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肺痨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8531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肺痨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肺痨中医病症名,西医称肺结核,是由结核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肺部传染病,是肺病中的常见病。是一种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双侧虫,侵蚀肺脏所致的,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前者为人体第一次感染结核菌引起的病变,称之为原发感染,多见于幼儿和少年,而后者则在原发感染的基础上,残留在病灶内,淋巴结内的结核菌长期潜伏,当机体抵抗能力下降时,结核菌又可活跃、繁殖而致病,我们称之为内源性复发,又称之为继发性肺结核。这是成人肺结核发病的主要形式,但外界再次感染结核菌也可引起发病。

古代中医文献认为,肺痨为痨虫侵蚀于肺所致,为传染性疾患,病程较长。隋代《诸病源候论》命名为肺劳。宋代《三因方》与《济生方》都有痨瘵篇,明确了肺痨与虚劳和其他疾病的不同。《仁斋直指方》已提到治瘵疾须杀瘵(痨)虫。元代葛可久著《十药神书》,为治疗肺痨的第一部专著。《丹溪心法》确认肺痨属阴虚之证,治以滋阴降火。明代《医宗必读》提出治疗肺痨须同时施以杀虫与补虚。

现代医学治疗肺结核一般采用抗生素治疗,副作用大,疗程长,难以根治。化学疗法即将常用的抗结核药物组成最强有效的化疗方案,达到治愈病人、控制疫情的目的,例如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它们均具有较强大的杀菌及灭菌作用,但是,化学疗法虽然治愈率较高,但是副作用极大,对身体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肺痨的中药组合物,能够有效治疗肺痨。

为实现上述目的和一些其他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肺痨的中药组合物,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

枸骨叶8-12、南沙参8-12、麦门冬8-12、石斛5-7、玉竹6、黄精8-12、百合8-12、百部8-10、茯苓8-12、山药8-12、阿胶4-6、银柴胡8-12、元参8-12、熟地黄8-12、枸杞子8-12、龙眼肉8-10、紫菀8-12、款冬花8-12、清半夏3-5、白前8-12、贝母4-6、仙鹤草8-12、炒槐花8-12、炒藕节8-12以及茜草8-10。

优选的是,所述的治疗肺痨的中药组合物中,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

枸骨叶10、南沙参10、麦门冬10、石斛6、玉竹6、黄精10、百合10、百部9、茯苓10、山药10、阿胶5、银柴胡10、元参10、熟地黄10、枸杞子10、龙眼肉9、紫菀10、款冬花10、清半夏4、白前10、贝母5、仙鹤草10、炒槐花10、炒藕节10以及茜草9。

优选的是,所述的治疗肺痨的中药组合物中,所述中药组合物制备为口服液、散剂或颗粒剂。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中医五行及辨证理论,认为肺痨的病因为:劳倦太过、忧思伤脾,脾虚肺弱,痨虫感染,阴虚肺燥,失于濡养,肺失滋润则干咳、少痰、低烧,肺伤络损则痰中带血丝,色鲜红,胸部隐隐闷痛,虚热内生。本发明中:枸骨叶,清热养阴、止咳化痰;南沙参,清肺热、补肺阴;麦门冬,养肺阴、润肺燥;石斛,与枸骨叶配伍能增强清虚热;玉竹,甘、平、柔润、能养肺胃之阴而除燥热;黄精,滋阴润肺;百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百部,润肺止咳、杀虫;茯苓、山药,健脾胃、养阴气;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肺;银柴胡,清虚热;元参,清热养阴;熟地黄,养血滋阴;枸杞子,滋阴润肺;龙眼肉,养阴血;紫菀,润肺、化痰、止咳;款冬花,润肺、止咳化痰;清半夏,化痰止咳;白前,祛痰止咳;贝母,化痰止咳;仙鹤草,收敛止血;炒槐花,止血;炒藕节,收敛止血;茜草,止血、止咳、化痰。本发明通过以上中药合理配伍,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止血,使肺痨得以治愈,治愈率高,副作用小。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参阅本说明书后能够据以实施。

一种治疗肺痨的中药组合物,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

枸骨叶8-12、南沙参8-12、麦门冬8-12、石斛5-7、玉竹6、黄精8-12、百合8-12、百部8-10、茯苓8-12、山药8-12、阿胶4-6、银柴胡8-12、元参8-12、熟地黄8-12、枸杞子8-12、龙眼肉9、紫菀8-12、款冬花8-12、清半夏3-5、白前8-12、贝母4-6、仙鹤草8-12、炒槐花8-12、炒藕节8-12以及茜草8-10。

所述的治疗肺痨的中药组合物中,所述中药组合物制备为口服液、散剂或颗粒剂。

实施例1

1、处方:枸骨叶10克、南沙参10克、麦门冬10克、石斛6克、玉竹6克、黄精10克、百合10克、百部9克、茯苓10克、山药10克、阿胶5克、银柴胡10克、元参10克、熟地黄10克、枸杞子10克、龙眼肉9克、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清半夏4克、白前10克、贝母5克、仙鹤草10克、炒槐花10克、炒藕节10克以及茜草9克。

2、加入2-3倍体积的水浸泡15分钟,煮沸后文火熬制20-25分钟,滤出药液,得到第一滤液;

3、向药渣中重新加入1-2倍体积的水,煮沸后文火熬制30-35分钟,滤出药液得到第二滤液;

4、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混合,得到中药制剂,每日一剂,每剂分2-3服用,每10剂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5个疗程。

实施例2

1、处方:枸骨叶12克、南沙参12克、麦门冬12克、石斛8克、玉竹7克、黄精9克、百合12克、百部8克、茯苓12克、山药12克、阿胶6克、银柴胡8克、元参8克、熟地黄9克、枸杞子12克、龙眼肉10克、紫菀12克、款冬花12克、清半夏5克、白前11克、贝母6克、仙鹤草9克、炒槐花12克、炒藕节12克以及茜草10克。

3、加入2-3倍体积的水浸泡15分钟,煮沸后文火熬制20-25分钟,滤出药液,得到第一滤液;

3、向药渣中重新加入1-2倍体积的水,煮沸后文火熬制30-35分钟,滤出药液得到第二滤液;

4、将第一滤液和第二滤液混合,得到中药制剂,每日一剂,每剂分2-3服用,每12剂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5个疗程。

为进一步证明本发明的药物的临床疗效,选择100位患者进行临床观察。100例患者中,年龄最小者12岁,年龄最大者75岁,10-15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4-6个疗程。

1、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肺痨症状消失。

显效:肺痨症状明显减轻。

有效:肺痨症状较治疗前减轻。

无效:病情无任何改善的表现。

2、治疗方案:

处方:枸骨叶10克、南沙参10克、麦门冬10克、石斛6克、玉竹6克、黄精10克、百合10克、百部9克、茯苓10克、山药10克、阿胶5克、银柴胡10克、元参10克、熟地黄10克、枸杞子10克、龙眼肉9克、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清半夏4克、白前10克、贝母5克、仙鹤草10克、炒槐花10克、炒藕节10克以及茜草9克。

熬制得到中药制剂。

每日一剂,每剂分2-3次服用。

2、治疗效果统计:

100例患者中,治愈90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治愈率90%,总有效率98%。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