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西复方药物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89937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西复方药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缺血性脑血管病又称脑缺血性疾病,是指脑血管疾病出血期除外的所有脑血管疾病,包括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急性缺血性脑病和脑血管病后遗症等。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为:

1.颅内颈内动脉系统。(1)眼动脉近端闭塞并不引起失明,但远侧的分支视网膜中动脉闭塞可引起单眼视力减退或失明。(2)后交通动脉较大的分支为前乳动脉的分布区梗死特点为反复言语、冷漠、缺乏主动性、失去定向力和轻到中度的感觉和运动障碍,还可出半侧忽视和空间定向力丧失综合征。(3)脉络膜前动脉表现为对侧偏瘫、偏身麻木和偏盲。(4)大脑前动脉近端闭塞且acoma供血受限,可出现皮层和皮层下梗死,可出现对侧感觉和运动障碍,下肢重于上肢,眼球和头转向病变侧,优势半球者可有语言失功能,非优势半球可有失用和空间觉丧失综合征。(5)前交通动脉有2~5条穿支,闭塞后可引起某些记忆障碍。(6)大脑中动脉主干栓塞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优势半球者有失语,非优势半球者可出现体象障碍、空间失用和忽视,急性期可有头和眼转向对侧、对侧凝视麻痹。(7)颈内动脉侧支循环不良时可引起供血区脑梗死,患者多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常有昏迷,预后不良。

2.颅内椎基底动脉系统。

(1)脊髓前动脉闭塞后引起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出现对侧偏瘫和同侧舌无力,伴对侧本体感觉和振动觉丧失。(2)小脑后下动脉近端或椎动脉闭塞可产生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累及前庭核出现恶心、呕吐、眩晕和眼球震颤,出现声音嘶

哑和吞咽困难,少见面肌无力、听力丧失或眼球运动障碍。(3)小脑前下动脉缺血时出现类似延髓外侧综合征,出现恶心、呕吐、眩晕、眼球震颤、面部同侧和躯干对侧痛温觉丧失和同侧共济失调;周围性面瘫、耳聋、耳鸣和侧方凝视麻痹等可与pica(wallenberg)综合征鉴别。(4)小脑上动脉闭塞者可引起对侧分离性感觉缺失,影响面、臂、躯干和腿,可有horner综合征和上腭肌阵挛,同侧或对侧听力丧失,还可有凝视障碍、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同侧共济失调和同侧上肢粗大震颤。

脑血管疾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我国已成为这类疾病的高发地区,西医多采用溶栓疗法和抗凝疗法等治疗手段,这些方法在刚发病的时候有一定疗效,但在患者的长期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缓解期治疗中可引起皮下出血、胃肠道出血、脑出血等副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西复方药物及制备方法,本发明药物采用中西医药结合的治疗方法比一般单纯的用中药、西药的治疗效果更佳,以开窃清神、行气活血、养心益气、补益气血为治疗原则,可以最大效率的提高中药成分与西药功效,发挥互补和提升作用,提高药用效果,针对性强,服用方便,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经临床验证,疗程短、治愈率高、标本兼治、成本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西复方药物,所述药物由中药和西药成分组成,制成所述中药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羌活58~88份,茯神木55~85份,扁藤53~83份,防风51~81份,菊花48~78份,手掌参43~73份,洋虫40~70份,安息香38~68份,当归36~66份,香樟根33~63份,金雀花31~61份,女贞叶29~59份,莲子28~58份,紫葛24~54份;制成所述西药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环扁桃酯0.3~1.7份,倍他司汀0.2~1.6份,尼麦角林0.1~1.5份。

所述药物由中药和西药成分组成,制成所述中药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羌活79份,茯神木75份,扁藤73份,防风71份,菊花68份,手掌参63份,洋虫59份,安息香58份,当归56份,香樟根53份,金雀花51份,女贞叶49份,莲子48份,紫葛44份;制成所述西药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环扁桃酯1.2份,倍他司汀1.1份,尼麦角林1.0份。

所述药物由中药和西药成分组成,制成所述中药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羌活71份,茯神木67份,扁藤64份,防风62份,菊花59份,手掌参54份,洋虫50份,安息香49份,当归47份,香樟根44份,金雀花40份,女贞叶38份,莲子40份,紫葛35份;制成所述西药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环扁桃酯0.8份,倍他司汀0.7份,尼麦角林0.6份。

所述药物由中药和西药成分组成,制成所述中药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羌活63份,茯神木59份,扁藤55份,防风54份,菊花50份,手掌参44份,洋虫42份,安息香40份,当归38份,香樟根35份,金雀花32份,女贞叶30份,莲子31份,紫葛26份;制成所述西药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环扁桃酯0.4份,倍他司汀0.3份,尼麦角林0.2份。

5、一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西复方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羌活、手掌参、洋虫、安息香、香樟根和莲子混合于容器内,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的2~4倍的体积浓度为70%~80%的乙醇与3~5倍的蒸馏水,浸泡5小时,后加热回流2~3小时,过滤,得第一提取液;将过滤后获得药渣加入相对于药渣质量的1~2倍的体积浓度为70%~80%的乙醇与2~4倍的蒸馏水,加热回流1~2小时,过滤,得第二提取液;合并第一提取液与第二提取液,在60℃下浓缩成密度为1.15~1.25的稠膏,备用;

(2)将茯神木、扁藤、防风和当归拣去杂质,洗净,用清水浸2~4小时,捞起,中途淋水,待润透切片,片厚约1.5mm,晒干,筛去灰屑,置于研钵内研末,得到过160目的细粉,备用;

(3)将菊花、金雀花和女贞叶去除杂质,晒干,筛去灰屑,置于研钵内研末,得到过140目的细粉,备用;

(4)将紫葛的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置于研钵内研末,得到过160目的细粉,备用;

(5)将环扁桃酯、倍他司汀和尼麦角林置于研钵内研末,得到过220目的细粉,备用;

(6)将步骤(1)~步骤(5)所得的稠膏与细粉混合,搅拌均匀,co60照射灭菌,压成片剂,每片重量为25mg,即为所述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西复方药物。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效如下:

羌活: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用于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本草备要》载:“泻肝气,搜肝风,治风湿相搏,本经头痛,督脉为病,脊强而厥,刚痉柔痉,中风不语,头旋目赤。”

茯神木:平肝安神。用于惊悸健忘,中风不语,脚气转筋。《药性论》载:“治中偏风,口面歪斜,毒风筋挛,不语,心神惊掣,虚而健忘。”

扁藤:祛风化湿,舒筋活络。用于风湿痹痛,腰肌劳损,中风偏瘫,跌打损伤。《常用中草药手册》载:“祛风燥湿,治风湿性腰腿痛,半身不遂,肌肉风湿痛。”

防风:发表祛风,胜湿止痛。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长沙药解》载:“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挛,活肢节,起瘫痪,敛自汗、盔汗,断漏下、崩中。”

菊花:疏风清热,明目解毒。用于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本经》载:“用于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利血气。”

手掌参:补益气血,生津止渴。用于肺虚咳喘,虚劳消瘦,神经衰弱,久泻失血,带下乳少,慢性肝炎。《陕西中草药》载:“滋补强壮,补脾润肺,安神镇

惊,益气止痛,治身体虚弱,神经衰弱,劳伤,咳嗽,气喘。”

洋虫:温中理气,活血止痛,祛风除湿。用于心胃气痛,腹胀吐泻,半身不遂,肢体痿痹,劳伤咳嗽。《纲目拾遗》载:“行血分,暖脾胃,和五脏,健筋骨,去湿搜风,壮阳道,治怯弱。”

安息香:开窃清神,行气活血,止痛。用于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产后血晕,小儿惊风。《本草从新》载:“宣行气血,研服行血下气,安神。”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药性论》载:“止呕逆、虚劳寒热,破宿血,主女子崩中,下肠胃冷,补诸不足,止痢腹痛。单煮饮汁,治温疟,主女人沥血腰痛,疗齿疼痛不可忍。”

香樟根:理气活血,除风湿。用于上吐下泻,心腹胀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疥癣瘙痒。《湖南药物志》载:“发表,散寒,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金雀花:滋阴,和血,健脾。用于劳热咳嗽,头晕腰酸,妇女气虚白带,小儿疳积,乳痈,跌扑损伤。《上海常用中草药》载:“活血祛风,止咳,强壮,治头晕头痛,耳鸣眼花,肺虚久咳,小儿疳积。”

女贞叶:清热明目,解毒散瘀,消肿止咳。用于头目昏痛,风热赤眼,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疮肿溃烂,水火烫伤,肺热咳嗽。《贵州民间方药集》载:“外敷止因伤出血,消炎消肿,治汤火伤。内服可止咳嗽,止吐血。”

莲子: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用于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日华子本草》载:“益气,止渴,助心,止痢。治腰痛,泄精。”

紫葛:清热补虚,散瘀通络,解毒。用于产后心烦口渴,中风半身不遂,跌打损伤,痈肿恶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药物采用中西医药结合的治疗方法比一般单纯的用中药、西药的治疗效果更佳,以开窃清神、行气活血、养心益气、补益气血为治疗原则,可以最大效率的提高中药成分与西药功效,发挥互补和提升作用,提高药用效果,针对性

强,服用方便,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经临床验证,疗程短、治愈率高、标本兼治、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发明药物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羌活87份,茯神木84份,扁藤82份,防风80份,菊花77份,手掌参72份,洋虫69份,安息香67份,当归65份,香樟根62份,金雀花60份,女贞叶58份,莲子57份,紫葛53份,环扁桃酯1.6份,倍他司汀1.5份,尼麦角林1.4份。

本发明药物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为:

(1)将羌活、手掌参、洋虫、安息香、香樟根和莲子混合于容器内,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的2~4倍的体积浓度为70%~80%的乙醇与3~5倍的蒸馏水,浸泡5小时,后加热回流2~3小时,过滤,得第一提取液;将过滤后获得药渣加入相对于药渣质量的1~2倍的体积浓度为70%~80%的乙醇与2~4倍的蒸馏水,加热回流1~2小时,过滤,得第二提取液;合并第一提取液与第二提取液,在60℃下浓缩成密度为1.15~1.25的稠膏,备用;

(2)将茯神木、扁藤、防风和当归拣去杂质,洗净,用清水浸2~4小时,捞起,中途淋水,待润透切片,片厚约1.5mm,晒干,筛去灰屑,置于研钵内研末,得到过160目的细粉,备用;

(3)将菊花、金雀花和女贞叶去除杂质,晒干,筛去灰屑,置于研钵内研末,得到过140目的细粉,备用;

(4)将紫葛的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置于研钵内研末,得到过160目的细粉,备用;

(5)将环扁桃酯、倍他司汀和尼麦角林置于研钵内研末,得到过220目的细粉,备用;

(6)将步骤(1)~步骤(5)所得的稠膏与细粉混合,搅拌均匀,co60照

射灭菌,压成片剂,每片重量为25mg,即为所述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西复方药物。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片,1片25mg,每日3次,早中晚各一次,饭后1小时温开水送服,30天为一个疗程,通常2~3个疗程痊愈,顽症需4~5个疗程痊愈,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及哺乳期患者禁用。

实施例2

本发明药物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羌活79份,茯神木75份,扁藤73份,防风71份,菊花68份,手掌参63份,洋虫59份,安息香58份,当归56份,香樟根53份,金雀花51份,女贞叶49份,莲子48份,紫葛44份,倍他司汀1.1份,尼麦角林1.0份。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发明药物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羌活71份,茯神木67份,扁藤64份,防风62份,菊花59份,手掌参54份,洋虫50份,安息香49份,当归47份,香樟根44份,金雀花40份,女贞叶38份,莲子40份,紫葛35份,环扁桃酯0.8份,倍他司汀0.7份,尼麦角林0.6份。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本发明药物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羌活63份,茯神木59份,扁藤55份,防风54份,菊花50份,手掌参44份,洋虫42份,安息香40份,当归38份,香樟根35份,金雀花32份,女贞叶30份,莲子31份,紫葛26份,环扁桃酯0.4份,倍他司汀0.3份,尼麦角林0.2份。

本实施例的药物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毒性试验:

一、急性毒性试验:

1、试验步骤:随机选取健康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6~25g,小鼠随

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均禁食16小时后,分别按灌胃容积为5ml/kg的灌药量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灌药,实验组选用本发明中西复方药物1片溶解在10ml的水中,对照组选取等量的生理盐水,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一天灌药3次,灌药间隔时间为8小时,灌药后连续观察15天,并根据评价方法记录小鼠的毒性反应程度及死亡数。

2、评价方法:

3、结果:急性毒性试验小鼠灌药后腹部未见刺激反应,未出现死亡,呼吸正常,身体健康、体重未下降,对其进行相应解剖后,组织或内脏未见明显的异常改变。

二、长期毒性试验

1、试验步骤:随机选取健康大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200~220g,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均禁食16小时后,分别按灌胃容积为5ml/kg的灌药量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灌药,实验组选用本发明中西复方药物1片溶解在40ml的水中,对照组选取等量的生理盐水,实验组与对照组第1~30天每天均灌药3次,灌药间隔时间为8小时,以后每5小时递增1.3倍剂量,灌药100天,根据急性毒性试验中的评价方法记录大鼠的的毒性反应程度及死亡数。

2、结果:长期毒性试验大鼠灌药后腹部未见刺激反应,未出现死亡,呼吸正常,对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肝肾功能、血脂等均无明显影响。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或外院确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20例临床观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其各项范围如下:

两组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药物选择:

治疗组患者服用本发明药物,口服,每次2片,1片25mg,每日3次,早中晚各一次,饭后1小时温开水送服,30天为一个疗程,通常2~3个疗程痊愈,顽症需4~5个疗程痊愈,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及哺乳期患者禁用。

对照组服用华法林,首次2~6mg,维持量2~8mg,治疗至少半年,继以阿司匹林治疗。

3、疗效判定:

(1)治愈:侧偏瘫、偏身麻木、半身不遂、运动障碍、言语障碍动等症状消失;活动自如、身体恢复健康。

(2)有效:上述症状有所缓解。

(3)无效:上述症状无变化。

4、结果:

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典型病例举例:

1、王××,男,45岁,财务主管。患者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不能活动自如,头晕眼花,遂来我院检查,发现颅内外动脉狭窄,脑缺血性损害。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后,以上症状消失,身体恢复健康,随访至今未复发。

2、张××,女,53岁,私营业主。患者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曾服用过其它药物,改善不明显。经人推荐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后,身体逐渐康复,继续服用2个疗程,身体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3、范××,女,60岁,无业。患者因多年前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导致单眼视力减退,侧偏瘫、偏身麻木和偏盲等,曾服用过其他药物,效果不佳。服用本发明药物1个疗程后,症状好转,继续服用1个疗程,症状消失,活动自如,没有复发。

4、李××,男,66岁,农民。患者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侧分离性感觉缺失,严重影响面、臂、躯干和腿部,视力减退,恶心呕吐。曾服用过各种药物,效果均不佳。服用本发明药物3个疗程后,症状消失,没有复发。

5、杨××,女,71岁,退休教师。患者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病2年多,经常反复言语,冷漠,缺乏主动性,失去定向力,有感觉和运动障碍,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后,症状好转,继续服用2个疗程,症状消失,身体恢复健康,随访至今未复发。

6、郑××,男,75岁,无业。患者因缺血性脑血管病导致出现恶心、呕吐、眩晕和眼球震颤,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面肌无力。服用本发明药物2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继而服用2个疗程,身体恢复正常,活动自如,随访至今未复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