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4499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属于医疗看护与机器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医院中,许多重症患者需要搬运转移,例如从病床转移到手术台上,或者从手术台转移到病床上;从病床上转移到ct机上,或者从ct机上转移到病床上等等。目前的转移搬运都是靠人力搬运的,由于多人搬动过程不能很好地同步,会加重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影响治疗效果。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大社会问题,老人因身体虚弱而卧床不起或因疾病导致生活不能自理,通常需要家庭或看护人员的照料,除此之外,残障人士的生活也需要被照看。他们的看护也给看护方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其中,搬运对于看护人员来说是一项负担极大的工作,通过一些机械装置可以实现被看护者的搬运工作,这极大减轻看护人员的负担。

日本有企业开发出了一种护理机器人,该机器人是仿人机器人,采用两个机械臂抱起病人,但是这个机器人无法自己抱起病人,必须有人帮助放到手臂上。而重症病人如脊柱摔断的病人,或者瘫痪的残疾人,在搬运时无法平躺在机器人的手臂上,会带来很大伤害。

中国专利cn201510619149.2公开了一种铲式搬运床,但是该搬运床的铲板在向病人身下铲入时会与病人身体摩擦,有可能产生对病人的损害。

中国专利cn201420355189.1和cn201520010894.2虽然解决了将病人从担架平移到病床的功能,但是由于担架的轴较粗,病人平移下担架时会引起震动和跌落,增加病人痛苦或者伤害。如果采用细轴又无法产生足够的驱动力带动担架面料旋转,特别是在有病人压上时会打滑。另外,该专利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无法将病人从病床平移到担架之上,靠摩擦力是无法将病人平移到担架上的,而且摩擦力大了会对病人造成伤害,如果让其他人协助由于受力不均匀,不同步,会对本就受到伤害的病人产生二次伤害。

综上所述,所有涉及到病人搬运的设备,必须要在所有细节设计方面考虑实际应用可能给病人带来的危害和痛苦,并要对此尽量做出改进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该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采用同步带可以对病人平稳的搬运转移,保证了病人的身体稳定,整个过程非常平稳,不会增加病人的任何痛苦。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包括托板组件、压条组件、框架组件、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滚筒、同步带,托板组件安装在框架组件的内部,由框架组件固定托板组件的三个边,驱动组件安装在框架组件和托板组件上面,压条组件安装在驱动组件上,压条组件与驱动组件驱动方向垂直,并与驱动组件的驱动滚筒轴线平行。

所述托板组件包括托板、滚轴、向下弯折区域、主托板,滚轴固定在托板远离框架组件一侧的边缘,用于支撑同步带,并使同步带滑动流畅;

所述托板远离框架组件一侧的边缘有一个向下弯折区域,向下弯折区域与主托板平滑过渡,当主托板水平放置时,下弯折的区域与主托板成一个较大的钝角θ,该钝角θ小于180°大于135°;

托板边缘及滚轴的厚度一般不超过10mm,以便将病人搬上搬下时更加平稳。

所述压条组件包括压条盒、锁紧销支架、安装条、压条、锁紧销;

所述的压条盒截面为“j”型结构,压条盒的“钩部”为半圆形,能够嵌入圆柱型压条,用于锁紧床单,压条盒的“j”型结构顶部为直角,用于安装锁紧销支架;

所述的压条为圆管形,可以紧密嵌入压条盒的“钩部”;

所述压条盒通过安装条和安装螺钉固定在同步带上,并与同步带运动方向垂直,锁紧销支架安装在压条盒的内侧,与压条位置相对,锁紧销安装在锁紧销支架上并且能够自由转动,压条可以安装在压条盒内部,并由锁紧销锁紧,也可以打开锁紧销从压条盒中抽出;

所述锁紧销包括端弧面、轴孔、把手;所述锁紧销通过轴孔安装在锁紧销支架上,弧面半径与压条一致,当利用把手将锁紧销压下时,可以将压条卡紧在压条盒内,扳动把手将锁紧销抬起时,放松压条。

所述压条锁紧机构可以是由弹簧压紧装置组成代替锁紧销,通过弹簧和夹子将压条固定在同步带上。

所述压条组件可以由其它可将床单固定在同步带上的机构代替。

所述框架组件包括u型梁、左侧扶手、侧边扶手、滚筒支架、测速滚轮、侧边控制手柄、端边控制手柄、前限位开关、后限位开关、右侧扶手;所述u型梁内侧安装托板组件,u型梁两端安装左侧扶手和右侧扶手,侧边扶手安装在u型梁的侧边,所有扶手与u型梁平面垂直,滚筒支架安装在u型梁的侧边,在u型梁的顶端安装测速滚轮,侧边控制手柄安装在侧边扶手上,端边控制手柄安装在左侧扶手和右侧扶手,前限位开关和后限位开关分别安装在u型梁的顶端和底端。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滚筒、压辊、联轴器、同步带、控制盒;驱动电机和控制盒分别安装在u型梁的侧边两端,驱动电机输出轴与驱动滚筒相连接,通过驱动滚筒驱动同步带转动,多个驱动滚筒通过联轴器串联,压辊安装在托板下面靠近驱动滚筒侧,将同步带压紧,使驱动滚筒能够对同步带产生足够的驱动力;

所述驱动滚筒上压制花纹以增加摩擦力使驱动滚筒能够对同步带产生足够的驱动力;

所述控制盒检测测速滚轮的信号进行处理,并结合侧边控制手柄和端边控制手柄的信号,以及前限位开关和后限位开关进行逻辑判断,然后对驱动电机的转速和转动方向进行协调控制。

一种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的控制策略,包括将病人搬上搬运平台非同步控制策略、将病人搬上搬运平台同步控制策略、将病人搬上搬运平台应急控制策略、将病人移下搬运平台同步控制策略。

所述将病人搬上搬运平台非同步控制策略,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1:按动侧边控制手柄或者端边控制手柄上的控制按钮,控制驱动组件将压条组件移动到前限位开关处自动停止;

步骤2:将病床上压在病人身下的床单掀起一部分,盖在病人身上;

步骤3:搬运人员将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放置在病床边,将托板搭在病床上,并靠近病人身边;

步骤4:搬运人员将掀起的床单搭在压条组件上,利用压条将床单压入压条盒内,并利用锁紧销将压条和床单锁紧;

步骤5:按动侧边控制手柄或者端边控制手柄上的控制按钮,使驱动电机旋转并带动同步带将床单和病人一起拉上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

步骤6:当压条组件接近后限位开关时,驱动电机停止工作。

所述将病人搬上搬运平台同步控制策略分,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1:按动侧边控制手柄或者端边控制手柄上的控制按钮,控制驱动组件将压条组件移动到前限位开关处自动停止;

步骤2:将病床上压在病人身下的床单掀起一部分,盖在病人身上;

步骤3:搬运人员将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放置在病床边,将托板搭载病床上,并靠近病人身边;

步骤4:搬运人员将掀起的床单搭在压条组件上,利用压条将床单压入压条盒内,并利用锁紧销将压条和床单锁紧;

步骤5:推动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铲向病人身体下侧,同时按动侧边控制手柄或者端边控制手柄上的控制按钮,使驱动电机旋转并带动同步带传动,通过测速滚轮检测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铲向病人身体下侧的推进速度,同时控制驱动电机和同步带传动速度与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推进速度同步。

步骤6:当压条组件接近后限位开关时,驱动电机停止工作。

所述将病人搬上搬运平台应急控制策略,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1:按动侧边控制手柄或者端边控制手柄上的控制按钮,控制驱动组件将压条组件移动到前限位开关处自动停止;

步骤2:将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放在病人身边;

步骤3:推动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铲向病人身体下侧,同时按动侧边控制手柄或者端边控制手柄上的控制按钮,使驱动电机旋转并带动同步带传动,通过测速滚轮检测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铲向病人身体下侧的推进速度,同时控制驱动电机和同步带传动速度与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推进速度同步。

步骤4:当压条组件接近后限位开关时,驱动电机停止工作。

将病人移下搬运平台同步控制策略,实现步骤如下:

步骤1:搬运人员将载有病人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放置在病床中部;

步骤2:将锁紧销解锁,取出压条组件内的压条和床单;

步骤3:缓慢将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向外侧拖动,同时按动侧边控制手柄或者端边控制手柄上的控制按钮,使驱动电机旋转并带动同步带传动,通过测速滚轮检测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向外侧拖动的速度,同时控制驱动电机和同步带传动速度与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撤出速度同步并反向运动,将病人缓缓传送病床上,同时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向外抽出。

步骤4:当压条组件接近前限位开关时,驱动电机停止工作,将病人放在病床上,撤出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本发明的一个效果在于,通过同步带搬运病人,使转移病人更加平稳,提高安全性与患者的舒适度。

本发明的一个效果在于,托板和滚轴较薄,方便插入病人身下。

本发明的一个效果在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同步模式和非同步模式,适应更多应用场景。

本发明的一个效果在于,平台简单轻便,方便移动应用场合以及应急救援场合。

本发明的一个效果在于,同步带的同步传动,使病人和托板之间没有相对运动,可以防止使病人感到不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一种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一种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的托板组件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一种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的托板组件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一种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的压条组件压紧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一种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的锁紧销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一种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的框架组件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一种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的驱动组件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一种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的驱动组件底视图;

图9是本发明中准备将病人移上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的状态,或者是将病人转移到病床后的结束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非同步控制策略将病人平移到托板上的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同步控制策略将病人平移到托板上的状态示意图,或者是准备将病人平移到病床上开始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

1、托板组件,2、压条组件,3、框架组件,4、驱动组件,5、床单,101、托板,102、滚轴,103、向下弯折区域,104、主托板,201、压条盒,202、锁紧销支架,203、安装条,204、压条,205、锁紧销,2051、端弧面,2052、轴孔,2053、把手,301、u型梁,302、左侧扶手,303、侧边扶手,304、滚筒支架,305、测速滚轮,306、侧边控制手柄,307、端边控制手柄,308、前限位开关,309、后限位开关,310、右侧扶手,401、驱动电机,402、驱动滚筒,403、压辊,404、联轴器,405、同步带,406、控制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介绍。

图1为一种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应用示意图,病人可以通过同步带405平稳地移动。其主要包括托板组件1,压条组件2,框架组件3,驱动组件4。

图2和图3是托板组件1示意图,托板组件1包括托板101,滚轴102,103向下弯折区域,104主托板;图6是框架组件3示意图,框架组件3包括u型梁301,左侧扶手302,侧边扶手303,滚筒支架304,测速滚轮305,侧边控制手柄306,端边控制手柄307,前限位开关308,后限位开关309,右侧扶手310。

托板组件1的滚轴102固定在托板101远离框架组件3一侧的边缘,用于支撑同步带405,并使同步带405滑动流畅。托板101远离框架组件3一侧的边缘有一个向下弯折区域103,约占托板101宽度的十分之一,向下弯折区域103与主托板104平滑过渡,当主托板104水平放置时,向下弯折区域103与主托板104成一个较大的钝角θ,如图3所示,该钝角θ小于180°大于135°。这样设计可以使托板与病床的床面贴合紧密,避免碰到病人身体,同时也给托板101下侧的同步带405留出一个空间,避免同步带405与床面产生摩擦。

托板101边缘及滚轴102的厚度不超过10mm,以便将病人搬上搬下时更加平稳。托板的材质可以选用比较轻便的碳纤维结构,或者选用铝板,通过设计利用减轻孔减轻重量,并利用蜂窝结构或者筋和肋等结构增加托板101的强度。

滚轴102不仅起到支撑同步带405并且使其滑动顺畅的作用,同时可以在应急控制策略模式下直接同步滚动滑入病人的身体下侧,而不会给病人带来任何不适的感觉。

图4为压条组件2的示意图,包括压条盒201,锁紧销支架202,安装条203,压条204,锁紧销205,安装螺钉206。压条盒201通过安装条203固定在同步带405上,并与同步带405运动方向垂直,锁紧销支架202安装在压条盒201的内侧,与压条204位置相对,锁紧销205安装在锁紧销支架202上并且能够自由转动,压条204可以安装在压条盒201内部,并由锁紧销205锁紧,也可以打开锁紧销205从压条盒201中抽出。使用时先将床单5盖在压条盒201上,然后用压条204将床单5压入压条盒201,按下锁紧销205,锁紧销205靠压下时的胀紧力将压条204和床单固定在压条盒201内,这样就可以通过驱动组件4牵引压条组件2来牵引床单并带动床单上的病人平缓地移到托板上101。同时也可以将托板101同步地插入病人身体下方,而不会对病人有任何大外力,从而避免对病人产生任何损伤和不适的影响。

压条盒201截面为“j”型结构,压条盒201的“钩部”为半圆形,能够嵌入圆柱型压条204,用于锁紧床单5,压条盒201的“j”型结构顶部为直角,用于安装锁紧销支架202。

压条204为圆管形,可以紧密嵌入压条盒201的“钩部”。压条204也可以设计成其他形状,只要配合压条盒201和锁紧销205将床单5压紧并能够承受平移病人的侧向拉力就能够实现本发明所需的功能。

如图5所示,锁紧销205的端面设计圆弧形的端弧面2051向内部凹陷,两侧向外突出,方便锁紧销205的压下和锁紧。锁紧销205通过轴孔2052安装在锁紧销支架202上,并能够绕锁紧销支架202转动。端弧面2051内凹的半径与压条204一致,当利用把手2053将锁紧销205压下时,可以将压条204顶住并且卡紧在压条盒201内,扳动把手2053将锁紧销205抬起时,放松压条204,方便将压条204和所压紧的床单5取出。

压条204的锁紧机构可以由弹簧压紧装置代替锁紧销205,通过弹簧和夹子将压条204固定在同步带405上。

压条组件2可以由其它可将床单5固定在同步带405上的机构代替。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同步带405能够牵引床单5并携带病人进行平移。

框架组件3主要作用是对托板101进行加强,提高托板对病人的承载能力,采用u型梁301对托板101的三个方向进行加强,使得托板101可以更加轻薄,便于铲入病人的身体下方。

u型梁301内侧安装托板组件1,如图6所示,u型梁301两端安装左侧扶手302和右侧扶手310,侧边扶手303安装在u型梁301的侧边,所有扶手与u型梁301平面垂直,用于搬运该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并且便于装载病人时将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插入病人身下,或者卸载病人时从病人身下抽出。在扶手上安装了四个控制手柄,侧边控制手柄306和端边控制手柄307各两个,方便搬运人员在任何位置都能控制驱动组件4的运行。

图7和图6是驱动组件4示意图,包括驱动电机401,驱动滚筒402,压辊403,联轴器404,同步带405,控制盒406。驱动电机401和控制盒406分别安装在u型梁301的侧边两端。驱动电机401输出轴与驱动滚筒402相连接,通过驱动滚筒402驱动同步带405转动,多个驱动滚筒402通过联轴器404串联。压辊403安装在托板101下面靠近驱动滚筒402侧,将同步带405压紧,使驱动滚筒402能够对同步带405产生足够的驱动力。压辊403上带有自动张紧机构,可以调节压辊403的位置和同步带405的张紧力,保证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使驱动滚筒402和同步带405之间产生足够的摩擦力,牵引移动病人。

驱动滚筒402上需要压制花纹以增加摩擦力使驱动滚筒402能够对同步带405产生足够的驱动力。或者在驱动滚筒402加工出细齿以便防止同步带405打滑。

控制盒406中装有控制系统和蓄电池,蓄电池通过市电充电。控制系统检测测速滚轮305的信号进行处理,并结合侧边控制手柄306和端边控制手柄307的信号,以及前限位开关308和后限位开关309进行逻辑判断,然后对驱动电机401的转速和转动方向进行协调控制。

在u型梁301的顶端安装测速滚轮305,当该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的前缘搭在病床上,搬运人员推动扶手使托板组件1插入病人身下的过程中,测速滚轮305随着托板组件1的移动而旋转,可以测出托板组件1的移动速度和距离,通过所测得的速度和距离信息,控制驱动组件4中的驱动电机401的转速使得同步带405的移动速度和距离与托板组件1完全相同,方向相反,从而使病人与托板组件1没有任何相对运动,因而不会产生摩擦,这样,不会使病人产生任何不适。当卸载病人时,将载有病人的该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放到病床中部合适位置,然后向后缓慢抽出,在抽出的过程中,测速滚轮305检测出抽出的速度与距离,同样控制驱动组件4中的驱动电机401的转速使得同步带405的移动速度和距离与托板组件1完全相同,方向相反,从而使病人平移到病床上。整个卸载过程托板组件1与病人没有任何摩擦产生,因此平移过程非常平稳舒适。

前限位开关308和后限位开关309分别安装在u型梁301的顶端和底端。当框架组件3向后移动到后限位开关309或者向前移动到前限位开关308时,控制驱动组件4自动停止运行。

实际应用中有多种模式可以选择。

第一种模式采用将病人搬上搬运平台非同步控制策略,转移病人过程中仅需要保持搬运平台静止,通过驱动组件4将床单5和病人一起平移到托板101上。这个控制模式可以分为6个步骤如下:

步骤1:按动侧边控制手柄306或者端边控制手柄307上的控制按钮,控制驱动组件4将压条组件2移动到前限位开关308处自动停止。

步骤2:将病床上压在病人身下的床单5掀起一部分,盖在病人身上,方便将托板组件1放在病人旁边的床单5和病床之间。

步骤3:两个搬运人员将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放置在病床边,将托板101搭在病床上,并靠近病人身边,托板101尽量靠近病人身体,并插在床单5和病床之间。

步骤4:两个搬运人员将掀起的床单5搭在压条组件2上,覆盖压条盒201的缺口,利用压条204将床单5压入压条盒201内,并利用锁紧销205将压条204和床单5锁紧。此步骤,搬运人员可以在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的两端,也可以在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的侧面进行,完全依据现场情况而定。参见图9准备状态。

步骤5:搬运人员将搬运平台扶稳,然后按动侧边控制手柄306或者端边控制手柄307上的控制按钮,选择非同步上移病人模式,使驱动电机401旋转并带动同步带405将床单5和病人一起拉上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参见图10(非同步控制策略将病人平移到托板上的状态示意图)。

步骤6:当压条组件2接近后限位开关309时,驱动电机401停止工作。然后搬运人员可以将病人转运到目的地。或者配合其他转运工具如担架车或者移动车转移。

第二种模式采用将病人搬上搬运平台同步控制策略,转移病人过程中搬运人员缓慢将搬运平台的托板101铲入病人身下,控制驱动组件4使同步带405的平移速度与托板101铲入病人身下的移动速度相同步,方向相反。使病人平移上搬运平台过程中部发生相对运动,因此不产生摩擦,使转运过程平稳、舒适。这个控制模式可以分为6个步骤如下:

步骤1:按动侧边控制手柄306或者端边控制手柄307上的控制按钮,控制驱动组件4将压条组件2移动到前限位开关308处自动停止。

步骤2:将病床上压在病人身下的床单5掀起一部分,盖在病人身上,方便将托板组件1放在病人旁边的床单5和床垫之间。

步骤3:两个搬运人员将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放置在病床边,将托板101搭载病床上,并靠近病人身边。托板101尽量靠近病人身体,并插在床单5和病床之间。

步骤4:两个搬运人员将掀起的床单5搭在压条组件2上,覆盖压条盒201的缺口,利用压条204将床单5压入压条盒201内,并利用锁紧销205将压条204和床单5锁紧。此步骤,搬运人员可以在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的两端,也可以在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的侧面进行,完全依据现场情况而定。参见图9准备状态。

步骤5:推动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铲向病人身体下侧,同时按动侧边控制手柄306或者端边控制手柄307上的控制按钮,选择选择同步上移病人模式,使驱动电机401旋转并带动同步带405传动,通过测速滚轮305检测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铲向病人身体下侧的推进速度和距离,同时控制驱动电机401和同步带405传动速度与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推进速度和距离同步。这样在托板101铲入病人身体下侧的同时同步带405反向同步运动,因此病人和托板101之间没有相对运动,使得托板101铲入过程平稳而流畅,不会引起任何病人的不适感。参见图11(同步控制策略将病人平移到托板上的状态示意图)。

步骤6:当压条组件2接近后限位开关309时,驱动电机401停止工作。然后搬运人员可以将病人转运到目的地。或者配合其他转运工具如担架车或者移动车转移。

第三种模式是应急搬运模式,主要是病人突发状况,倒在地面、野外等环境下,需要平缓地将病人移入搬运平台,避免其他搬运方式所造成的二次伤害。应急模式采用将病人搬上搬运平台同步控制策略,转移病人过程中搬运人员缓慢将搬运平台的托板101铲入病人身下,控制驱动组件4使同步带405的平移速度与托板101铲入病人身下的移动速度相同步,方向相反。使病人平移上搬运平台过程中部发生相对运动,因此不产生摩擦,使转运过程平稳、舒适。这个控制模式可以分为4个步骤如下:

步骤1:按动侧边控制手柄306或者端边控制手柄307上的控制按钮,控制驱动组件4将压条组件2移动到前限位开关308处自动停止。

步骤2:将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放在病人身边;

步骤3:推动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铲向病人身体下侧,同时按动侧边控制手柄306或者端边控制手柄307上的控制按钮,选择选择同步上移病人模式,使驱动电机401旋转并带动同步带405传动,通过测速滚轮305检测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铲向病人身体下侧的推进速度,同时控制驱动电机401和同步带405传动速度与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推进速度同步。这样在托板101铲入病人身体下侧的同时同步带405反向同步运动,因此病人和托板101之间没有相对运动,使得托板101铲入过程平稳而流畅,避免搬运带来的二次伤害。

步骤4:当压条组件2接近后限位开关309时,驱动电机401停止工作。

第四种模式是将病人移入病床模式。将病人移下搬运平台同步控制策略分为4步骤如下:

步骤1:两个搬运人员将载有病人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放置在病床中部,然后搬运人员放稳并扶好。

步骤2:将锁紧销205解锁,取出压条组件2内的压条204和床单。准备将病人移入病床。参见图11(准备将病人平移到病床上开始状态示意图)。

步骤3:缓慢将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向外侧拖动,同时按动侧边控制手柄306或者端边控制手柄307上的控制按钮,使驱动电机401旋转并带动同步带405传动,通过测速滚轮305检测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向外侧拖动的速度,同时控制驱动电机401和同步带405传动速度与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撤出速度同步并反向运动,将病人缓缓传送病床上,同时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向外抽出。参见图9(将病人转移到病床后的结束状态示意图)。

步骤4:当压条组件2接近前限位开关308时,驱动电机401停止工作,将病人放在病床上,撤出通用医疗与看护搬运平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仅用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创新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