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肩颈痛外敷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5906阅读:6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肩颈痛治疗外敷配方领域,具体是一种肩颈痛外敷配方。



背景技术:

由于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使用电脑、高枕睡眠、开车时间过长等等使颈椎发生退行性变,当颈椎退变到一定程度后就会造成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和椎间盘突出压迫到颈部神经、肌肉、韧带等就会产生脖子痛。

颈部肌肉劳损

颈部肌肉劳损也叫颈肌纤维肌炎,是由于颈部反复的急慢性损伤软组织,出现颈部肌肉创伤性无菌炎症及疼痛,刺激肌肉产生持久的收缩状态,出现肌紧张,肌肉长期痉挛造成局部软组织血管痉挛,肌肉和筋膜供血不足,营养障碍,组织无菌性炎症加重,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使疼痛更加剧

脖子痛的症状基本和颈型颈椎病相似。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颈部不适感及活动受限等。常诉说不知把头部放在什么位置为好,症状常于晨起,劳累、姿势不正及寒冷刺激后突然加剧。早期可有头颈、肩背部疼痛,有时疼痛剧烈,不敢触碰颈部,触压则痛,有的病人头颈部不敢转动或歪向一例,转动时往往和躯干一同转动。颈项部肌肉可有痉挛,有明显的压痛。急性期过后常常感到颈肩部和上背部酸痛。病人常自诉颈部易于疲劳。不能持久看书、看电视等;有时可感头痛,后枕部疼痛,或晨起后“脖子发紧”、“发僵”,活动不灵或活动时颈部出现响声,少数病人可出现短暂的反射性上肢和手部疼痛、胀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肩颈痛外敷配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肩颈痛外敷配方,其配方为田七2-5份,鸡血藤3-6份,水蛭1-2份,干姜2-3份,伸筋草3-6份,红花2-4份,当归3-5份,桑寄生2-6份,独活2-5,川乌3-6,草乌2-4,羌活3-5,艾叶3-5,透骨草1-2,苏木3-6,五加皮2-5,海桐皮4-5,元胡2-5,川木瓜3-6,杜仲1-4,千年健3-5,桂枝2-4,防风1-3,川弓1-2,小茴香2-5,宽根藤大黄3-6,丁香2-4,花椒1-3,以上均为重量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治肩颈痛配方适用于肩颈痛引起的颈肩腰腿疼痛的物理治疗,治疗原理同于内服,只是给药途径不同,本发明配方的治疗原理主要是增强成分局部吸收,使肩颈部血液循环加快,排毒功能增强,软骨组织强效修复,肩颈炎症来的酸痛、麻木、寒冷等症状明显消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肩颈痛外敷配方,其配方为田七2-5份,鸡血藤3-6份,水蛭1-2份,干姜2-3份,伸筋草3-6份,红花2-4份,当归3-5份,桑寄生2-6份,独活2-5,川乌3-6,草乌2-4,羌活3-5,艾叶3-5,透骨草1-2,苏木3-6,五加皮2-5,海桐皮4-5,元胡2-5,川木瓜3-6,杜仲1-4,千年健3-5,桂枝2-4,防风1-3,川弓1-2,小茴香2-5,宽根藤大黄3-6,丁香2-4,花椒1-3,以上均为重量份。

本发明药物各组分的药用功能是:

田七味甘微苦温,入肝胃经,功能:散瘀止血,消肿定疼。

鸡血藤苦、甘,温,归肝、肾经,功能:藤供药用,有行气、扶风、活血的效用。选用鸡血藤根茎与藤身部位

水蛭水蛭,俗名蚂蟥,功能有活血、散瘀、通经的功效,选用时用沸水烫死,通过快速高温烘干,保存时进行紫外线杀菌,干燥保存。

干姜温中逐寒,回阳通脉,功能: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次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衄、下血,选用整体晒干后的干姜,选用时切片。

伸筋草风寒湿痹,肢软麻木。本品辛散、苦燥、温通,能袪风湿,入肝尤善通经络。

红花性味:辛,温,功能血行瘀,利气止痛,养血,活血。使用时红花趁鲜捣泥,摊成薄片状,晒干入药者。

当归功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选用当归头部顶端位置。

桑寄生功能:补肝肾,强筋骨,除风湿,通经络,益血,安胎。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偏枯,脚气,风寒湿痹,胎漏血崩,产后乳汁不下。

独活功能:祛风,胜湿,散寒,止痛。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手脚挛痛,慢性气管炎,头痛,齿痛。

川乌味辛、麻舌,功能: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

草乌味辛、苦,性热。功能:用于治寒湿瘀血留滞经络,肢体筋脉挛痛,关节屈伸不利。

羌活辛苦,温。功能: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主外感风寒;头痛无汗;油印寒湿痹;风水浮肿;疮疡肿毒。

艾叶辛、苦,温;有小毒。功能:散寒止痛,温经止血,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透骨草味辛、苦,性温。功能: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散瘀消肿;解毒目痛。主风湿痹痛;筋骨挛缩;寒湿脚气;腰部扭伤;瘫痪;闭经;阴囊湿疹;疮疖肿毒。用于风湿关节痛;外用治疮疡肿毒。

苏木甘咸,平。功能:行血,破瘀,消肿,止痛。治妇人血气心腹痛,经闭,产后瘀血胀痛喘急,痢疾,破伤风,痈肿,扑损瘀滞作。

五加皮味辛;苦;微甘;性温。功能: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活血脉。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软;小数点儿行迟;体虚赢弱;跌打损伤;骨折。

海桐皮苦、辛,平。入肝、脾经。功能:于风湿痹痛、腰膝疼痛、手足拘挛。

元胡胡味辛、苦,性温。功能活血散瘀,利气止痛。

川木瓜甘;性温。功能:祛风和络;活血止痛;利尿消肿。主风湿痹痛;胃、肠道及胆道疾患之疼痛;三叉神经痛;跌打损伤;痛经;小便不利;水肿。

杜仲甘;微辛;性温功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漏欲堕,胎动不安,高血压。

千年健苦,辛,温。功能:风湿;舒筋活络;止痛;消肿。主风湿痹痛;肢节酸育;筋骨痿软;跌打损伤;胃痛;痈疽疮肿。祛风湿,健筋骨,活血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冷痛,下肢拘挛麻木。

桂枝辛;甘;性温。功能: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症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功能: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川芎味辛;性温。功能: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小茴香味辛;性温。功能:温肾暖肝;行气止痛;和胃。主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脘腹冷痛;食少吐泻;胁痛;肾虚腰痛;痛经。

大黄苦,寒。功能: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癥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

丁香辛,温。归脾、胃、肺、肾经。功能: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花椒味幸,性温。功能:除湿止痛、坚齿、乌发明目。

实施例一

取配方中的各组分田七3份,鸡血藤4份,水蛭1份,干姜2份,伸筋草5份,红花2份,当归3份,桑寄生2-6份,独活3,川乌4,草乌3,羌活4,艾叶3,透骨草2,苏木2,五加皮3,海桐皮5,元胡4,川木瓜4,杜仲3,千年健3,桂枝3,防风2,川弓2,小茴香2,宽根藤大黄6,丁香3,花椒1,以上均为重量份;共同打碎研成细末,过100目筛,装瓶备用,使用时根据疼痛部位大小,取药末适量,用酒调成膏状,外敷于肩颈,整个背部。

打碎研磨前要保证各组药物的干燥,研磨过程中选用古法混合研磨,保证药物粉末均匀,药物与酒的重量比为1:2,先将药粉倒入容器中向内部倒入白酒,白酒选用45°-50°纯粮酒,浸泡半小时后,进行调制,使用时保证药物为膏状,干燥时加入少量清水,避免凝结成块。

每天晚上外敷一次,一次半小时,半小时后将药膏清除,连用1周至半个月。

实施例二

取配方中的各组分田七3份,鸡血藤4份,水蛭1份,干姜2份,伸筋草5份,红花2份,当归3份,桑寄生2-6份,独活3,川乌4,草乌3,羌活4,艾叶3,透骨草1,苏木2,五加皮3,海桐皮4,元胡5,川木瓜4,杜仲3,千年健3,桂枝3,防风1,川弓2,小茴香3,宽根藤大黄2,丁香2,花椒1,以上均为重量份;共同打碎研成细末,过100目筛,装瓶备用,使用时根据疼痛部位大小,取药末适量,用开水调成膏状,外敷于肩颈,整个背部。

打碎研磨前要保证各组药物的干燥,研磨过程中选用古法混合研磨,保证药物粉末均匀,药物与开水的重量比为1:1.8,先将药粉倒入容器中向内部倒入开水,开水选用90°纯净水,立即调制,使用时保证药物为膏状,干燥时加入少量清水,避免凝结成块。

每天晚上外敷一次,一次半小时,半小时后将药膏清除,连用1周至半个月。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