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内管喉罩固定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4853阅读:855来源:国知局
气管内管喉罩固定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件,尤指一种应用于气管内管喉罩的气管内管喉罩固定件。



背景技术:

现有面对全身麻醉或需紧急呼吸道处理的病患,通常进行面罩供氧或气管插管的处理方式,但上述方式都存在无法顺利给病患供氧的风险。所以业界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便提出以气管内管喉罩建立人工气道,以有效解决现阶段的病患供氧问题。现有气管内管喉罩具有一可挠性管体、一可充气式罩圈及一充气管,所述可挠性管体具有相互连通的一第一开口部及一第二开口部,该可充气式罩圈环设于该第一开口部,而该充气管一端与该可充气式罩圈相互连通,另一端则设有一逆止阀,操作者可通过该逆止阀将氧气输入该充气管。在插管过程中,操作者将气管内管喉罩从该可充气式罩圈插入病患喉咽直到会厌软骨位置处,然后通过该逆止阀及该充气管对该可充气式罩圈充气,待该可充气式罩圈充气并气密地封闭食道,最后通过该可挠性管体进行供氧,即完成人工气道的建立。

临床中困难气道是操作者经常遇见的棘手问题,也是麻醉、急救医师十分关注的问题,在麻醉意外死亡案例中困难气道与死亡率有密切相关。然而,在移除气管内管喉罩后,操作者需要再次插入另一气管内管喉罩时,由于每位病患的喉咽形状及深度都不相同,操作者需要再次寻找病患喉咽较佳的深度及定位位置,反而无法准确或快速的将另一气管内管喉罩插入到定位,稍有操作不慎,例如,喉头镜的支撑点不妥,可能会导致牙齿断裂、齿龈出血,喉咽腔的尖端对喉咽附近的组织可能造成损伤,引起会厌软骨水肿、喉头腔出口软组织水肿,或是声带水肿,以致妨碍气流进出,即使气管内管喉罩再次成功插入气管内,如未完全气密的封闭食道也可能导致气体漏泄形成胃液逆流现象。

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与缺点,即为本案的发明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为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气管内管喉罩快速重复定位的气管内管喉罩固定件。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气管内管喉罩固定件,其应用于一气管内管喉罩,该气管内管喉罩包括一可挠性管体及一充气式罩圈,该气管内管喉罩固定件包括一可挠性主体,具有一背脊部及一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具有一左勾部及一右勾部,由所述背脊部的左、右两侧对应延伸形成,并且,该夹持部用以夹持该气管内管喉罩的可挠性管体;及一可挠性抵扣件,具有一连接端及一延伸端,所述连接端连接该背脊部,所述延伸端沿该充气式罩圈方向延伸,并且,该延伸端于末端形成有一抵扣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可挠性主体具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由该左、右勾部共同界定,该气管内管喉罩的可挠性管体容置于该容置空间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延伸端的抵扣部形成为卷曲状或倒勾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可挠性主体及所述可挠性抵扣件的材料为硅胶或橡胶或塑料。

借由本发明此设计,可达到使操作者快速且精准的将该气管内管喉罩重复放置到病患喉咽中较佳的深度及位置的效果,进而减少操作者寻找病患喉咽中较佳定位位置的时间,同时也减少因为操作者寻找病患喉咽中较佳定位位置而产生的伤害。

附图说明

下列附图的目的在于使本发明能更容易被理解,在本文中会详加描述这些附图,并使其构成具体实施例的一部分。通过本文中的具体实施例并参考相对应的附图,以详细解说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用以阐述本发明的作用原理。

图1为本发明气管内管喉罩固定件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气管内管喉罩固定件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发明气管内管喉罩固定件的一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发明气管内管喉罩固定件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气管内管喉罩固定件的具体实施例的气管内管喉罩固定件插入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气管内管喉罩固定件的具体实施例的气管内管喉罩固定件固定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气管内管喉罩固定件的具体实施例的气管内管喉罩移除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气管内管喉罩固定件

110可挠性主体

111背脊部

112夹持部

112a左勾部

112b右勾部

113容置空间

120可挠性抵扣件

121连接端

122延伸端

122a抵扣部

200气管内管喉罩

210可挠性管体

211第一开口部

212第二开口部

220可充气式罩圈

230充气管

231逆止阀

900病患

910喉咽

911会厌软骨

912食道

913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附图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请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其为本发明气管内管喉罩固定件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立体组合图、另一视角立体组合图及立体局部放大图,如图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气管内管喉罩固定件100包括一可挠性主体110及一可挠性抵扣件120,在本实施例中,该可挠性主体110及该可挠性抵扣件120的材料表示为橡胶,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可挠性主体110及该可挠性抵扣件120的材料也可以表示为硅胶或塑料或其他类型的材料,本发明并不对该可挠性主体110及该可挠性抵扣件120的材料进行限制。上述气管内管喉罩固定件100用以应用于一气管内管喉罩200,所述气管内管喉罩200具有一可挠性管体210、一可充气式罩圈220及一充气管230,所述可挠性管体210具有相互连通的一第一开口部211及一第二开口部212,该可充气式罩圈220环设于该第一开口部211,而该充气管230一端与该可充气式罩圈220相互连通,另一端则设有一逆止阀231。

所述可挠性主体110具有一背脊部111及一夹持部112,所述夹持部112具有一左勾部112a及一右勾部112b,并且,该左、右勾部112a、112b由所述背脊部111的左、右两侧对应延伸形成,所述夹持部112具有弹性,并且,该夹持部112用以夹持该气管内管喉罩200的可挠性管体210,该可挠性主体110还具有一容置空间113,由该左、右勾部112a、112b共同界定,该气管内管喉罩200的可挠性管体210容置于该容置空间113中。

所述可挠性抵扣件120具有一连接端121及一延伸端122,所述连接端121连接该背脊部111,所述延伸端122沿该充气式罩圈220方向延伸,并且,该延伸端122于末端形成有一抵扣部122a,所述延伸端122的抵扣部122a在本实施例中表示为倒勾状,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表示为卷曲状,本发明并不对该抵扣部122a的形状进行限制。

请参阅图5、图6及图7,为本发明气管内管喉罩固定件的具体实施例的气管内管喉罩固定件插入剖面图、气管内管喉罩固定件固定剖面图及气管内管喉罩移除剖面图,并辅以参阅图1~图4,如图所示,操作者可将该气管内管喉罩固定件100结合于该气管内管喉罩200,结合的方式是将该气管内管喉罩200的可挠性管体210塞入该气管内管喉罩固定件100的可挠性主体110的容置空间113中,并通过所述夹持部112的左、右勾部112a、112b夹持住该可挠性管体210。

然后操作者将该气管内管喉罩固定件100及该气管内管喉罩200一起插入病患900的喉咽910,该气管内管喉罩固定件100的可挠性主体110及该气管内管喉罩200的可挠性管体210可配合病患900的喉咽910的形状挠曲,直到操作者找到较佳的固定位置(例如病患900的会厌软骨911及食道912周边位置)及深度,并以该气管内管喉罩固定件100的抵扣部122a抵住病患900的喉咽910靠近食道912的肌肉。此时操作者可通过该逆止阀231将气体输入该充气管230以对该可充气式罩圈220进行充气,当该可充气式罩圈220充气并封闭该病患900的食道912时,使该病患900的气管913可以与该气管内管喉罩200的可挠性管体210的第一开口部211、第二开口部212连通。借此,可以另外将供氧气管(未绘示)伸入病患900的气管913,以人工的方式建立病患900的供氧。

当操作者需要移除或更换该气管内管喉罩200时,先通过该充气管230及该逆止阀231将该可充气式罩圈220抽气,然后将该气管内管喉罩200的可挠性管体210与该气管内管喉罩固定件100的容置空间113及夹持部112分离,使该气管内管喉罩200可以从病患900的喉咽910移除,而该气管内管喉罩固定件100则留置在病患的喉咽910。当操作者需要再次将该气管内管喉罩200插入病患900的喉咽910时,操作者只需将该气管内管喉罩200插入至与该气管内管喉罩固定件100相同的深度及位置,就可以使该气管内管喉罩200快速且精准的到达该气管内管喉罩固定件100的抵扣部122a的位置。

因此,借由本发明的该气管内管喉罩固定件100可以使操作者快速且精准的将该气管内管喉罩200重复放置到较佳的深度及位置,进而减少操作者寻找病患900喉咽910中较佳定位位置的时间,同时也减少因为操作者寻找病患900喉咽910中较佳定位位置而产生的伤害。

以上已将本发明做一详细说明,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等,都应仍属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