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自动调节气囊充盈度的气管插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40456阅读:1188来源:国知局
能自动调节气囊充盈度的气管插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管插管,特别涉及一种能自动调节气囊充盈度的气管插管。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在抢救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利用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是保证气道通畅的有效手段。气管插管插入端的气囊气起到防止漏气和误吸的作用,可保持声门以下的气道封闭,从而保障正压通气的有效完成。

然而,目前常使用的气管插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和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解剖功能,给患者带来危害。传统的气管插管管体的插入端外表面设置有气囊,气囊边缘与插管管体气密连接并与镶嵌在管体外壁上的进气管一端连通,进气管的另一端与进气阀连通,通过进气阀缓慢向气囊中充气。使用时气囊内气体的压力必须保持在一个比较精准、狭小的范围,以预防各种并发症。然而每位患者的气道情况不完全相同,因此还需要配合各种其他手段去判断气囊中的充气量是否合适,气囊是否已经与气道内壁紧密闭合。一旦气囊充气过多,压力过高可导致气管黏膜受压缺血、水肿,甚至糜烂、溃疡,严重者可引起气管瘘或狭窄等后遗症。研究表明当气囊压超过30cmh2o时,粘膜毛细血管血流开始减少。当气囊压超过20cmh2o时,血流完全被阻断。气管黏膜压迫超过一定时间,将导致气囊黏膜缺血性损伤甚至坏死,严重时可能发生气管食管瘘。若气囊充气不足,压力过低又可出现气道漏气,呼吸机通气不足,同时也易导致吸入性肺炎。目前的气囊无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自动调节,而且一次充气后,需要定时检测,极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人根据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供了一种操作简便快捷,气囊充盈程度可自由调节,对气道损伤小的气管插管。

所述能自动调节气囊充盈度的气管插管,包括导气管、充气管、充气管开关、导气管插入端的外围处设有气囊,气囊内壁和导气管外壁之间的气囊腔体为非空腔体,气囊腔体内设有调节层,调节层的材料为可膨胀和压缩的材料。

进一步的,调节层内部设置有气孔。

进一步的,调节层材料选自海绵、发泡棉、定型棉或橡胶棉。

进一步的,导气管后端与衔接管连接。

进一步的,充气管的进气端设置充气管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充气管开关选自管盖或管夹。

优选的,充气管还包括测压装置。

更优选的,测压装置上还设有报警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述的气管插管,利用调节层的收缩和膨胀,气囊充盈度实现随着气管的直径变化而自动调节。当病人气道痉挛,气囊受压,调节层气孔内的气体挤压出调节层,调节层缩小,气囊随之收缩,减少了气囊对气道的压力。气道舒张时,调节层气孔气体量增加而膨胀,气囊随之膨胀,气囊进一步闭合气道,以免漏气。与传统的气管插管气囊相比,通过气囊充盈度的自动调节减小气囊对人体气管造成的伤害,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减小了患者的异感,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可自动调节气囊充盈度的气管插管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a处的放大图。

图3插管过程中,气囊和调节层压缩至最小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气道舒张,气道扩大,调节层膨胀,气囊与气道闭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气道痉挛,气道变窄,调节层收缩,气囊与气道闭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调节层的气孔充满气体的结构示意图,调节层膨胀。

图7填充从的气孔气体排出后的结构示意图,调节层收缩。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5所示,可自动调节气囊充盈度的气管插管包括导气管1、充气管2,导气管插入端11的外围处设有气囊3,气囊内壁和导气管外壁之间的气囊腔体为非空腔体,气囊腔体内设有调节层5,调节层是由可膨胀和压缩的材料制成。气囊3与充气管2的插入端21相连,空气通过充气管进入气囊,气囊随着调节层的膨胀而充盈直至与气道壁形成气密封,保证通气效果。充气管的进气端22设置有充气管开关23。

气囊为质地柔软、弹性好且不易破裂的材质制成,所述气囊形状可以是橄榄状、球状或圆柱体状等。

调节层是可自由膨胀和压缩的多孔性材料。如图6和7是一种调节层5内部结构的实施例,调节层5内部设置有气孔51的多孔性结构。如图6所示,当气孔内充满气体,促使调节层体积增大即调节层膨胀。如图7所示,当气孔排出部分气体后,气孔失去气体而缩小,促使调节层体积变小即调节层收缩。在更具体的实施例中,当充气管开关打开时,空气进入气囊,气囊内的气体又会进入调节层的气孔内,调节层体积变大,气囊随调节层膨胀而膨胀。膨胀的气囊会碰到气管壁,由于气管壁会对气囊产生对抗压力,使气囊不可能无限制膨胀,当气囊膨胀至合适位置后,关闭充气管开关。随后在进一步的治疗过程中,随着气道壁对气囊压力的不同,由于调节层气孔的存在,调节层可以进一步被压缩或膨胀,实现自动调节气囊充盈度的功能,有效保障气管插管后气囊与气道壁的闭合防止漏气。

调节层膨胀后的最大体积不能大于气囊最大的可膨胀体积。气囊大小根据气管插管型号设置。所述调节层可随气囊柔性收缩的挤压力而缩小,也可随气囊对其挤压力的减弱而膨胀。

所述的调节层材料选自海绵、发泡棉、定型棉、橡胶棉、记忆棉、再生海绵等具有弹性多孔性材料。具体的例如:定型棉,其由聚氨酯料,经发泡剂等多种添加剂混合加工而成;发泡棉,其用聚醚发泡成型;橡胶棉则采用主料是天然乳胶原料发泡而成,它具有橡胶特性、弹力极好、回弹性好、不会变形等特点。

充气管2的进气端22安装了充气管开关23,充气管开关打开,气囊通过充气管与外界气体相通,充气管开关关闭,充气管闭合,切断了外界空气与气囊相通。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充气管开关为管盖。管盖盖在充气管进气端的开口后关闭充气管,空气无法通过充气管进入气囊;管盖不盖在充气管进气端的开口后,充气管打开,空气通过充气管进入气囊。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充气管开关为管夹。当管夹夹紧充气管后,关闭充气管,空气无法通过充气管进入气囊;当管夹松开不再夹紧充气管后,充气管打开,空气通过充气管进入气囊。若没有充气管开关,在插管前调节层的材料已经膨胀,导致气囊充盈无法实施插管。

充气管进气端的气路上还设有测压装置24,用于测量充气管管路内的气体压力。在插管过程中气囊可能会破裂,气囊一旦破裂,充气管就会与人体的气道6相通,充气管内的压力相比于气囊未破裂时降低。医护人员根据测压装置的压力测量值评估气囊是否有破损。若气囊破损,则及时更换新的气管插管重新插管。因为气囊破裂后,气道内的粘液进入气囊并与调节层的材料接触导致气道感染,所以必须及时更换气囊破裂的气管插管。在更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测压装置上还设有报警装置,一旦测压装置测得的压力值小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压力值(该预先设定的压力值即为气囊破裂后与气道相通时,充气管内的压力值),报警装置随即报警,提醒医护人员及时更换破损的气管插管。

充气管插入端21开口到进气端22开口这段管路25的体积恒定。完成插管后,打开充气管开关,空气进入气囊。调节层与空气接触膨胀直至气囊与气道壁闭合,此时关闭开关。

如图4所示,当气道舒张时,气道壁对气囊的压力减少,调节层有了继续膨胀空间,调节层获得了管路25内留存的气体后进一步膨胀,直至气囊与气道壁再一次闭合。如图5所示,当气道痉挛时,气道壁变窄对气囊的压力增加,调节层受挤压后,调节层内的气体被挤出调节层进入管路25内,此时管路25内的压力增加。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测压装置显示的压力值判断是否需要打开充气管开关。若测量压力值小于预先设定的值但又大于气囊破裂时的压力值时,打开充气管开关,向气囊输入更多的空气,以满足调节层进一步膨胀所需的空气量,直至气囊再一次与气道壁闭合,然后再次关闭充气管开关。若测量压力值大于预先设定的值,说明气道痉挛非常厉害,需打开充气开关放出充气管管路25内的一部分气体,让调节层可以进一步收缩,挤压出更多的气体,直至气道壁对气囊的挤压力恢复到正常范围,然后再次关闭充气管开关。

充气管2的进气端22可与注射器连接,通过注射器实施气囊的给气和放气。导气管1的进气端12与衔接管4连接,衔接管与呼吸机等其他设备连接,实施机械通气。

所述可自动调节气囊充盈度的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示例中,让病人位于仰卧位,头后仰;置镜,暴露声门;取本发明所述的气管插管经声门插入气道6,此时气管插管的气囊3和调节层5均处于收缩的最小状态(如图3所示),充气管开关关闭;当气管插管插入气道后将喉镜推出;确认导气管在气道的准确位置,迅速将衔接管4与已准备就绪的呼吸器连接进行机械通气;打开充气管开关,空气通过充气管进入气囊并进入调节层的气孔内,气囊随着调节层膨胀而膨胀,直至与气道6内壁闭合,并关闭充气管开关。由于调节层的存在,气囊充盈度可随着气管的直径自动调节。如图4所示气道舒张时,调节层膨胀,气体进入气囊内,闭合气道,以免漏气。如图5所示,当病人气道痉挛,气囊受压,气囊内气体排除,调节层缩小,减少对气道的压力。机械通气结束后,关闭测压装置,充气管的进气端与注射器连接,在拔管前将气囊内的气体抽出来,调节层失去空气而收缩,气囊也随之回缩,避免拔管时饱满的气囊损伤气道,当气囊不再充盈后实施拔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