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iga肾病治疗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iga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本中药组合物主要通过益肾活血,清热利湿,祛风通络来治疗iga肾病,结合该中药组合物的使用方法使治疗效果显著,无任何副作用。
背景技术:
iga肾病是一种以iga和补体c3为主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为主要特点的肾小球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约占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0%-40%,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最常见的原因。其临床特点以肉眼或镜下血尿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肾病综合征等。
目前iga肾病的治疗,西医主要以控制尿蛋白为主,为减少蛋白尿及改善预后,acei/arb通常作为首选治疗,其他抗高血压药物可以联合应用把血压降至125/75mmhg的目标值。对于应用acei/arb药物后尿蛋白仍>1.0g/d的iga肾病患者,可以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免疫抑制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如来氟米特、霉酚酸酯、环磷酰胺等,但其临床疗效,尤其是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明确。中医治疗iga肾病多是在免疫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煎剂,也有少数人单用口服中药治疗iga肾病,对iga肾病的尿蛋白和血尿均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且目前的中药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易复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且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治疗iga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作用温和、无副作用,治疗效果好,见效快,使用方法简单,采用本申请使用方法可使得药物的药效得到充分的发挥。
本发明为实现其目的采用的是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iga肾病的中药组合物,按质量份数计,包括茜草2-5份,半枝莲2-5份,扛板归2-4份,刺五加1-3份,牛蒡子2-4份。
一种治疗iga肾病的中药组合物,按质量份数计,包括茜草3-4份,半枝莲3-4份,扛板归2.5-3.5份,刺五加1.5-2.5份,牛蒡子2.5-3.5份。
一种治疗iga肾病的中药组合物,其还包括以下辅助组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按质量份数计,辅助组合物一包括生地5-10份,知母3-5份;辅助组合物二包括生黄芪5-10份,炒白术2-4份;辅助组合物三包括藕节炭3-5份,三七1-2份;辅助组合物四包括椒目3-5份,车前子3-5份。
一种治疗iga肾病的中药组合物,还包括以下辅助组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按质量份数计,辅助组合物一包括生地7-8份,知母3.5-4.5份;辅助组合物二包括生黄芪6-9份,炒白术2.5-3.5份;辅助组合物三包括藕节炭3.5-4.5份,三七1.5-2份;辅助组合物四包括椒目3.5-4.5份,车前子3.5-4.5份。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使用方法,取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置于砂锅当中,加水没过中药,浸泡半小时以上,急火煮沸,文火煮15-20min,过滤药渣,取中药煎剂100毫升,温服。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使用方法,取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研磨,过100目筛,每次取药粉10g,用白茅根30-40g煎水送服。
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使用方法,取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按质量份数计,加入熟地5-8份,研磨,过100目筛,取药粉60g,炼蜜为丸,每丸重5g,一次两丸,用白茅根30-40g煎水送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分析后得出iga肾病的病机为风扰肾络,湿热互结,瘀滞毒伤,经长期研究治以益肾活血,清热利湿,祛风通络。避免了传统治疗方法起效慢,易反弹、易复发的弊端,提供了一种有效iga肾病的治疗方法。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必须严格控制各原料组分的比例,用以保证疗效和避免副作用,否则就会影响疗效,或带来无法预知的副作用,比如说胃肠道反应等。
本发明从肺、肾、肝、脾等方面入手,相辅相成,基于病机、作用机理,通过各原料在功能上的相互支撑,既不过于温燥,又可防止滋腻碍胃,上下同治,通络排毒以消除肾病。
本发明中刺五加与半枝莲联用,通过严格的配比控制,两者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有较强的补肾作用,可明显改善肾病患者的腰酸痛、下肢无力等症状,两者药性平和,联用还可起到延缓肾功能进展的作用。
本发明扛板归与茜草、半枝莲联用,针对血尿症状,可以清利凉血,祛邪外出,以防湿热久稽、闭门留寇;同时控制三者的比例用量,扛板归还可使茜草和半枝莲的功效翻倍,三者联用提高利血止血功效。
本发明扛板归与牛蒡子联用,解决了虚不受补的问题,同时提高牛蒡苷元对免疫性肾炎的对抗作用,通过上调nephrin和podocin的表达,下调hpse的蛋白表达来保护dn大鼠的肾小球滤过屏障,抑制尿中总蛋白的排泄增加,并改善高胆固醇血症;再与刺五加、茜草和半枝莲复配,具有健脾益肾、益胃肺、利尿消种功效,对蛋白尿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刺五加可以补肺固卫,与扛板归和牛蒡子联用在增强控制尿蛋白的作用的同时,可以促进血浆白蛋白合成,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复发。其性偏温,与扛板归和牛蒡子联用又可以防止药物过于寒凉,避免药物久服后碍胃伤气。
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后,1-5天即可起效,起效时间快,大大缩短了起效的时间,给患者以更好的心理建设,有助于iga肾病的治疗和控制。
本发明在使用时,在中药煎剂中需要先将原料组分浸泡半小时以上,然后武火煮沸,文火煮15-20min,必须严格按照本使用方法操作,因为该几种原料组分成分复杂,尤其是扛板归、半枝莲、牛蒡子和茜草,如果不浸泡或浸泡时间短,在煮沸时有效成分溶出困难,所得煎剂中杂质成分多,降低药效;文火煮15-20min可以将提取物中有效成分以外的杂质利用极性及水溶性等差异与有效成分分离开来,提高有效成分的作用效果。
在使用时,采用磨粉冲服或炼丸服用时要用白茅根煎水送服,目的是为了缩短粉、丸剂在胃中的崩解和释放时间,使有效成分快速作用于作用位点,进而缩短起效时间和治疗时间,同时用白茅根煎水服用还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的作用,但是白茅根不能加入到原料成分中一起制备,否则会影响制剂和治疗效果,这是通过长期的实践研究所总结得到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研究iga肾病认为该病由于外界风、湿、燥、火等邪气剧烈变化,与环境污染之毒,夹挟为患,互相加重,过极生毒,产生戾毒,侵袭咽喉;在内,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剧烈导致喜、怒、忧、思、恐等情志过极,而产生内毒,攻于心肝。内外毒邪纠结,下移肾络,毒伤肾络,发为尿蛋白和尿血。所以,iga肾病的病机为风扰肾络,湿热互结,瘀滞毒伤,应该治以益肾活血,清热利湿,祛风通络。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茜草15g,半枝莲15g,扛板归12g,刺五加9g,牛蒡子12g。
如果患者有阴虚现象,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生地15g,知母15g,没有该现象则不加。
如果患者伴有水肿症状,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车前子9g,椒目9g,没有该症状则不加。
如果患者尿血严重,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藕节炭9g,三七2g,没有该现象则不加。
如果患者伴有气虚症状,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生黄芪15g,炒白术9g,没有该症状则不加。
实施例2
茜草9g,半枝莲9g,扛板归6g,刺五加6g,牛蒡子9g。
如果患者有阴虚现象,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生地30g,知母15g。
如果患者伴有水肿症状,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车前子15g,椒目15g。
如果患者尿血严重,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藕节炭15g,三七5g。
如果患者伴有气虚症状,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生黄芪30g,炒白术12g。
实施例3
茜草4g,半枝莲4g,扛板归4g,刺五加2g,牛蒡子4g。
如果患者有阴虚现象,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生地10g,知母6g。
如果患者伴有水肿症状,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车前子6g,椒目8g。
如果患者尿血严重,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藕节炭8g,三七3g。
如果患者伴有气虚症状,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生黄芪15g,炒白术6g。
实施例4
茜草6g,半枝莲6g,扛板归6g,刺五加4g,牛蒡子6g。
如果患者有阴虚现象,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生地14g,知母8g。
如果患者伴有水肿症状,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车前子7g,椒目7g。
如果患者尿血严重,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藕节炭9g,三七2g。
如果患者伴有气虚症状,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生黄芪12g,炒白术5g。
实施例5
茜草8g,半枝莲8g,扛板归5g,刺五加3g,牛蒡子7g。
如果患者有阴虚现象,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生地12g,知母7g。
如果患者伴有水肿症状,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车前子8g,椒目6g。
如果患者尿血严重,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藕节炭6g,三七4g。
如果患者伴有气虚症状,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生黄芪16g,炒白术4g。
实施例6
茜草5g,半枝莲7g,扛板归7g,刺五加5g,牛蒡子5g。
如果患者有阴虚现象,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生地15g,知母9g。
如果患者伴有水肿症状,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车前子9g,椒目10g。
如果患者尿血严重,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藕节炭8g,三七3g。
如果患者伴有气虚症状,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生黄芪10g,炒白术7g。
实施例7
茜草7g,半枝莲9g,扛板归4g,刺五加2g,牛蒡子6g。
如果患者有阴虚现象,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生地16g,知母10g。
如果患者伴有水肿症状,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车前子10g,椒目9g。
如果患者尿血严重,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藕节炭6g,三七2g。
如果患者伴有气虚症状,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生黄芪20g,炒白术6g。
实施例8
茜草9g,半枝莲5g,扛板归6g,刺五加4g,牛蒡子4g。
如果患者有阴虚现象,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生地18g,知母7g。
如果患者伴有水肿症状,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车前子7g,椒目8g。
如果患者尿血严重,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藕节炭7g,三七4g。
如果患者伴有气虚症状,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生黄芪14g,炒白术8g。
实施例9
茜草4g,半枝莲3g,扛板归2g,刺五加3g,牛蒡子2g。
如果患者有阴虚现象,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生地10g,知母4g。
如果患者伴有水肿症状,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车前子3g,椒目3g。
如果患者尿血严重,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藕节炭5g,三七2g。
如果患者伴有气虚症状,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生黄芪5g,炒白术2g。
实施例10
茜草8g,半枝莲7g,扛板归6g,刺五加5g,牛蒡子4g。
如果患者有阴虚现象,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生地13g,知母6g。
如果患者伴有水肿症状,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车前子8g,椒目7g。
如果患者尿血严重,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藕节炭7g,三七2g。
如果患者伴有气虚症状,在上述组分的基础上,加入生黄芪18g,炒白术5g。
二、临床试验
1、临床资料:
(1)纳入标准
①、有肾活检病理报告且确诊为iga肾病的患者。
②、性别不限制。
③、年龄在18岁-70岁的iga肾病患者。
④、能够积极配合治疗的iga肾病患者。
(2)排除标准:
①、进行肾脏移植术后及行血液净化治疗者;
②、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③、过敏体质及多种药物过敏者;
④、合并严重肝脏及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⑤、年龄在10岁以下或者71岁以上者;
⑥、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及安全性判断者。
(3)研究对象及分组:
从医院门诊治疗的患者中选取符合纳排标准的肾活检病例穿刺确诊为iga肾病并伴随有气虚和尿血的患者共2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1例,对照组61例。确诊为iga肾病并伴随有阴虚的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对照组80例。确诊为iga肾病并伴随有水肿的患者共1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3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中中药煎剂口服组,年龄最大者69岁,最小者19岁,平均年龄33岁。治疗组中中药散剂冲服组,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19岁,平均年龄34岁。治疗组中中药丸剂口服组,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20岁,平均年龄33岁。对照组中,年龄最大者70岁,最小者21岁,平均年龄34岁。
治疗组分为三个亚组,中药煎剂口服组,中药散剂冲服组和中药丸剂口服组,对照组61例。总共脱失18例患者。
2、治疗方法:
治疗组:
中药煎剂口服组,制得中药煎剂口服。将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组分原料置于砂锅当中,加水没过中药,浸泡半小时以上,急火煮沸,文火煮15分钟,过滤药渣,取中药煎剂100毫升,温服。一天两次,治疗45天。
中药散剂冲服组,制得中药散剂冲服。取各原料,研细粉,过100目筛,每次取药粉10g,用白茅根30g煎水冲服,日三次。治疗45天。
中药丸剂口服组,制得中药丸剂口服。取各原料,加入熟地5份,研细粉,过100目筛,取药粉60g,炼蜜为丸,每丸重5g,一次两丸,用白茅根30g煎水冲服,日三次。治疗45天。
对照组治疗:缬沙坦片,80毫克,口服,日一次;潘生丁片,50毫克,口服,日二次。治疗45天。
3、观察疗效:
①、观察指标
(1)安全性观测:主要有一般体检项目检查,血、尿、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
(2)疗效性观测:包括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及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
②、疗效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控制:肉眼血尿消失,尿常规检查红细胞数正常;尿常规检查蛋白转阴性,或24h尿蛋白定量正常;肾功能正常。
(2)显效:肉眼血尿消失,尿常规检查红细胞数减少≥30个/μl或2个“+”;尿常规检查蛋白减少2个“+”,或24h尿蛋白定量减少≥40%;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与正常值相差不超过15%)。
(3)有效:肉眼血尿消失,尿常规检查红细胞数减少<30个/μl或1个“+”;尿常规检查蛋白减少1个“+”,或24h尿蛋白定量减少<40%;肾功能正常或有改善。
(4)无效:临床表现与上述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或加重者。
结果:
iga肾病并伴随有气虚和尿血:
治疗组中中药煎剂口服组,61例,临床控制46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6%。
治疗组中中药散剂冲服组,59例,临床控制44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1%。
治疗组中中药丸剂口服组,61例,临床控制42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8%。
对照组61例,显效5例,有效30例,无效26例,治疗总有效率57.37%。
iga肾病并伴随有阴虚:
治疗组中中药煎剂口服组,40例,临床控制33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
治疗组中中药散剂冲服组,40例,临床控制32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
治疗组中中药丸剂口服组,40例,临床控制30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
对照组80例,显效8例,有效31例,无效41例,治疗总有效率48.75%。
iga肾病并伴随有水肿:
治疗组中中药煎剂口服组,37例,临床控制28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3%。
治疗组中中药散剂冲服组,39例,临床控制26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44%。
治疗组中中药丸剂口服组,37例,临床控制25例,显效9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3%。
对照组37例,显效5例,有效14例,无效18例,治疗总有效率51.35%。
分析:疗效对比分析发现,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说明本研究发明对iga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肯定,是一种潜在的,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iga肾病患者治疗方法。随后半年至3年进行随访无复发。
本发明各组分的作用如下:
刺五加,味微苦;辛;性温,归脾;肾;心经,补肾强腰;益气安神;活血通络。主肾虚体弱;腰膝酸软;小儿行迟;脾虚乏力;气虚浮肿;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健忘;胸痹疼痛;风寒湿痹;跌打肿痛。通过本发明比例的控制及与其他组分的协同作用,具有扩张血管,促进和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小板凝集功能,并对白细胞有双向调节作用,增强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扛板归,酸,微寒。归肺、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止咳之功效,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小儿顿咳,水肿尿少,湿热泻痢,湿疹,疖肿,蛇虫咬伤。
牛蒡子,味辛、平,性微寒,无毒,入肝、肺二经。补中,除风伤,治风湿瘾疹,咽喉风热,诸肿疮疡,利凝滞腰膝之气。
茜草,苦,寒。入心,肝经。性寒入血分,能凉血止血,且能化瘀。凉血活血,祛瘀,通经。
半枝莲,性辛,微苦,性凉,归肺、肝、肾经,具有清热解毒、化瘀止血、利水消肿等功效,常用于疮痈肿毒、咽喉肿痛、虫蛇咬伤、跌打损伤、水肿、黄疸等。
本发明中以茜草,半枝莲,扛板归,刺五加,牛蒡子为主方,治疗iga肾病患者,益肾活血,清热利湿,祛风通络。效果显著。再配以不同的辅方辅以治疗阴虚、尿血、水肿、气虚症状,与主方中各组分相铺相成,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可缩短治疗时间,加快起效时间。
本发明组合物中以茜草,半枝莲为君药,茜草,凉血活血,祛瘀,通经。半枝莲,清热解毒、化瘀止血;刺五加,牛蒡子为臣药,刺五加,补肾强腰,活血通络,牛蒡子,补中,除风伤;扛板归,用为佐使,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气虚加黄芪,白术,补气固卫;尿血重者,加三七,藕节,活血止血。诸药相合,共凑益肾活血,清热利湿,祛风通络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