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随形冷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0351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医用随形冷敷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随形冷敷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医美行业中经常涉及皮肤激光美容、注射美容、光动力治疗、i°与浅ii°烧伤以及软组织损伤早期治疗等美容治疗。目前几乎所有的激光美容治疗技术和光动力治疗技术都是有创治疗,一般都是利用激光或者光的热分解原理起到治疗作用,但是在治疗的同时也会对治疗部位的皮肤造成比较轻的热损伤,使治疗局部皮肤出现红斑、肿胀、疼痛等不良反应,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水疱,因此治疗后局部皮肤的降温对减少治疗的不良反应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医美行业中的激光美容、微创及光动力等治疗后,经常采用普通的冰袋对患者治疗部位进行冷敷,以降低治疗部位温度,最大程度减少热损伤反应,防止热量向更深层次的组织传导,减少甚至避免治疗部位发生红、肿、热、痛等不良反应。

但是,采用冰袋常存在如下缺点:第一、普通冰袋温度过低(一般-20℃),其比较坚硬且形状单一,不能随治疗部位的变化进行形状的变化,致使无法完全贴敷于治疗部位的皮肤上,无法达到冰敷的效果,同时坚硬的冰袋贴于皮肤不仅皮肤会感觉不舒服,而且如果不小心也容易划伤皮肤;第二、普通冰袋内容物为普通冰块,一般是从零下20°冰箱中制作而成,温度太低且不能控制,患者或医护人员在进行冰敷的时候,如果手握冰袋时间过长,不仅会产生冰冷的感觉,还有可能会冻伤患处皮肤和手,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医用随形冷敷结构,其结构简单,可以随待冰敷部位的变化进行相应的形状变化,可以控制冰敷时的温度和硬度,不需用手直接接触致冷用的混合物,增加患者的舒适感,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利于患者疾病早日康复。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医用随形冷敷结构包括:其形状与待冰敷部位的形状相适配的随形件;安置在随形件内部的用于对待冰敷部位形成致冷作用的混合物;其中,所述随形件为根据待冰敷部位的形状制作而成的随形壳体;其中,通过所述随形件将所述混合物按压在所述待冰敷部位,以便所述混合物形成与所述待冰敷部位相适配的形状,且在混合物固化成型后贴覆在待冰敷部位。

其中,所述混合物包括无机盐碳酸氢钠、石膏粉和水。

其中,所述无机盐是碳酸氢钠。

进一步的,还包括安置在所述随形件外的便于将其按压在待冰敷部位的按压件。

其中,所述按压件为与所述随形件可拆卸连接的手柄。

优选的,所述随形件的外壁设置卡槽,所述手柄的连接端设置与卡槽卡合连接的卡接片。

或者,所述按压件为与所述随形件固定连接的手柄。

进一步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随形件上的用于隔离所述混合物与所述待冰敷部位以防止待冰敷部位感染的无菌层。

其中,所述随形件由可塑形的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随形件通过3d打印方法或反膜法制成。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混合物均匀按压在所述随形件内壁上的辅压件。

优选的,所述辅压件具有与所述随形件相适配的形状。

优选的,所述随形件为薄壁的壳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医用随形冷敷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的医用随形冷敷结构,其随形件与待冰敷部位的形状与结构相适配,可使安置在其内壁的混合物与待冰敷部位完全贴合,尤其是皮肤凹陷的部位相贴合,从而提高降温与对混合物塑形的效果。

2、本发明的随形件根据待冰敷部位的形状、位置及皮损部位的大小变化采用不同形状与结构,便于随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差异化的冰敷处理,提高冰敷效果,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3、本发明的医用随形冷敷结构,用于致冷的混合物兼具有塑形的功能,因此可以完全贴覆在待冰敷部位的皮肤上,且不会轻易从皮肤上掉落,降温效果好,可以有效的缓解疼痛、肿胀和出血等症状,间接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提高痛域,减轻了治疗后或损伤后的不良反应,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感,提高治疗效果,利于患者疾病早日康复。

4、本发明的混合物,可以根据待冰敷部位的具体情况确定混合物中三种成分的比例,从而控制冰敷时间的长短及冰敷时的温度,提高冰敷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四肢冷敷的医用随形冷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随形件采用与四肢相适配形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随形件采用与会阴部相适配形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人体面部未贴覆随形冷敷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各部位的随形冷敷结构对应贴覆在图4所示的面部上的位置图;

图6是随形件采用与颈部相适配形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随形件采用与下颏部相适配形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随形件采用与鼻唇部相适配形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随形件采用与上额部相适配形状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医用随形冷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可知,本实施例的医用随形冷敷结构包括:其形状与待冰敷部位的形状相适配的随形件;安置在随形件内部的用于对待冰敷部位形成致冷作用的混合物;其中,随形件为根据待冰敷部位的形状制作而成的随形壳体;其中,通过随形件将混合物按压在待冰敷部位,以便混合物形成与待冰敷部位相适配的形状,且在混合物固化成型后贴覆在待冰敷部位。

具体的,本发明的医用随形冷敷结构中,其随形件根据待冰敷部位的形状制作而成,以便随形件的形状与待冰敷部位的形状相适配。优选的,随形件为薄壁的壳体,该随形件由可塑形的材料制成,可以通过3d打印方法或反膜法制成,当采用3d打印方法时,可以采用形状记忆聚氨酯材料制作而成,采用反膜法时,可以采用藻酸盐印模材料制作而成。此外,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它方法制作成随形的薄壁壳体。

其中,随形件的形状可与人体的额部或鼻部或面部或颞部或下颏或鼻唇部或颈部或四肢或会阴部的形状相匹配。

若待冰敷部位为四肢,则可根据四肢形状将随形件制作成如图1、图2所示结构的四肢随形件1,该四肢随形件1呈长方体形,或者,也可根据待冰敷四肢的面积制作成略带弧度的弧形体(图中未示出)。

若待冰敷部位为会阴部,则可根据会阴部形状将随形件制作成如图3所示结构的会阴部随形件5,该会阴部随形件5呈梯形,或者,也可根据待冰敷会阴部的面积与形状将会阴部随形件5制作成其它形状。

若待冰敷部位为人体面部的某个部位,则可根据人体面部的该部位形状制作随形件(如图4、图5所示)。如,若待冰敷部位为人体的颈部,则依据颈部形状制作成如图6所示的呈扇形的颈部随形件6,而若待冰敷部位为人体的下颏部、鼻唇部、上额部时,则分别依据人体的下颏部、鼻唇部、上额部形状制成如图7、图8所示的扇形的下颏部随形件7和鼻唇部随形件8以及如图9所示的半圆形的上额部随形件9。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随形件除了可以制作成如上所述的形状之外,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中需要冰敷部位的结构特点设计成其它随形的形状,以方便各部位使用,并起到良好的降温效果。

本发明的随形件,可以根据待冰敷部位的形状、位置及皮损部位的大小变化采用不同形状的结构,且随形件完全仿照待冰敷部位形状制作而成,可与待冰敷部位的皮损部位相匹配,使安置在其内壁的混合物与待冰敷部位完全贴合,尤其是皮肤凹陷的部位相贴合,从而提高降温与对混合物塑形的效果。

其中,本发明的混合物安置在随形件的内壁,该混合物包括无机盐(蓄冷剂)、石膏粉和水。由于无机盐控制在一定的温度下可以起到吸热、降温、塑形的作用,而且它对人体的皮肤没有毒害,因此,本发明将以往冰袋中的冰水成分改换成无机盐(蓄冷剂)、石膏和水的混合物,且通过调节三者混合比例的不同来改变和控制混合物的温度,以便无机盐与石膏粉、水均匀混合后,在一定的时间内能产生塑形的效果,以便通过随形件将混合物按压在治疗的待冰敷部位后,混合物会形成与待冰敷部位完全相适配的形状,并在混合物固化成型后完全贴敷于治疗部位(即待冰敷部位)的皮肤上面,对待冰敷部位产生持续的冷敷作用,达到有效的降温效果。

其中,本发明无机盐可以采用碳酸氢钠,而由碳酸氢钠、水和石膏粉构成的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百分比为40%-60%,水的质量百分比为20%-40%,石膏粉的质量百分比为20%。例如,三种组分混合后的质量百分比可以分别如下:碳酸氢钠:水:石膏粉为4:4:2,或者,碳酸氢钠:水:石膏粉为5:3:2,或者,碳酸氢钠:水:石膏粉为6:2:2。其中,三种组分采用不同的混合比例,则形成的混合物的温度不同,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含量越高,则形成混合物的温度越低,通常,混合物温度一般控制在-10℃~4℃之间,而混合物的凝固时间与组分中的石膏粉与水的含量有关,三种组分混合后一般在3分钟~20分钟之间凝固,因此,可以根据冷敷时的实际情况确定混合物中三种组分的比例。

为了在将混合物按压在待冰敷部位时,医务人员或患者不会因手直接接触混合物而产生冰冷、冻手的不适感,本发明在随形件的外壁还设置一个便于将其按压在待冰敷部位的按压件。

其中,本发明的按压件可以采用与随形件可拆卸连接的手柄3,如在随形件的外壁设置卡槽4,在手柄3的用于与随形件连接的连接端设置与卡槽4卡合连接的卡接片(图中未示出);或者,在随形件的外壁设置凸台,在手柄3的连接端设置可卡扣在凸台上的卡槽(图中未示出);或者,也可以在随形件的外壁粘贴磁铁,在手柄3的连接端设置与磁铁吸合的磁性件;或者,也可以将手柄3通过魔术贴粘贴于随形件的外壁。

本发明的手柄3除了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与随形件固定在一起之外,也可以采用不可拆卸的方式将两者固定连接在一起,如,将手柄3直接粘贴在随形件的外壁。

优选的,本发明的手柄采用可拆卸的方式与随形件连接在一起,且为提高手柄的适用范围,适用于不同部位的随形件与手柄的连接均采用相同的结构,以便同一手柄可以用于不同的随形件。其中,随形件的内壁是指使用时朝向待冰敷部位的一面,外壁是指使用时背离待冰敷部位的一面。

本发明的混合物可以直接与待冰敷部位的皮肤接触,也可以间接与待冰敷部位的皮肤接触。为避免在将混合物贴覆在待冰敷部位时,混合物直接与皮肤接触,本发明可以在混合物的用于与皮肤接触的一面包裹上一层无菌层,以用于隔离混合物与待冰敷部位,防止待冰敷部位的创面出现感染。

优选的,无菌层为由无菌材料制成,如由无菌纱布制成,可以随着随形件的形状、将无菌纱布裁成尺寸略大于随形状的尺寸,然后将无菌纱布的周边缝制上抽绳或弹性带,在将无菌纱布包裹在混合物外并将边缘套置在随形件的边缘。或者,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将无菌纱布固定在随形件上。

由于混合物混合初期尚未凝固,为便于将混合物均匀铺覆在随形件的内壁,本发明还可以包括一辅压件,该辅压件可以将混合物均匀按压在随形件内壁上,使得混合物在随形件各处内壁铺覆的厚度差不多一致。优选的,本发明采用的辅压件具有与随形件相适配的形状,即,辅压件的结构与形状与随形件的结构与完全相同,只是尺寸可以比随形状略小。

本发明实施例的医用随形冷敷结构,通过对现有技术的冰袋进行改良后,能有效改善冰袋温度不可控制且坚硬、不随形以及不能长时间用手接触的缺点,通过结构上及材料上的改变,可有效达到冰敷的效果,易于使患者接受,同时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促进创面的早日恢复,避免冻伤皮肤的并发症发生。因此,在临床上使用时,易被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所接受,且使用方便、轻巧、随形,能达到良好的降温效果。此外,本发明的冷敷结构采用的混合物无毒无害、加工简单,价格低廉,患者使用时经济实惠,因此,本发明的随形冷敷结构可广泛应用于医疗美容行业,也可广泛应用于软组织损伤后的镇痛、消肿,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医用随形冷敷结构中、手柄与随形件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时的使用过程进行描述。

首先,通过对患者待冰敷部位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制作出形状与结构与待冰敷部位相同的随形件;

接着,在随形件的外壁安装上手柄;

然后,在随形件的内壁安置上混合物,搅拌均匀且混合物呈尚未完全凝固的固态物时,通过随形件将混合物按压在患者待冰敷部位(若需在混合物外包裹无菌层,则应先将无菌层包裹在混合物外之后,再通过随形件将混合物按压在患者待冰敷部位),以便混合物可以根据待冰敷部位的形状塑形,待混合物凝固后可以完全贴覆在待冰敷部位的皮肤上,并持续提供降温作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医用随形冷敷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的医用随形冷敷结构,其随形件与待冰敷部位的形状与结构相适配,可使安置在其内壁的混合物与待冰敷部位完全贴合,尤其是皮肤凹陷的部位相贴合,从而提高降温与对混合物塑形的效果。

2、本发明的随形件根据待冰敷部位的形状、位置及皮损部位的大小变化采用不同形状与结构,便于随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差异化的冰敷处理,提高冰敷效果,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3、本发明的医用随形冷敷结构,用于致冷的混合物兼具有塑形的功能,因此可以完全贴覆在待冰敷部位的皮肤上,且不会轻易从皮肤上掉落,降温效果好,可以有效的缓解疼痛、肿胀和出血等症状,间接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提高痛域,减轻了治疗后或损伤后的不良反应,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感,提高治疗效果,利于患者疾病早日康复。

4、本发明的混合物,可以根据待冰敷部位的具体情况确定混合物中三种成分的比例,从而控制冰敷时间的长短及冰敷时的温度,提高冰敷效果。

尽管上文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原理进行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发明的原理进行的各种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