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银屑净抑菌软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9163阅读:20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银屑净抑菌软膏。



背景技术: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属于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可由多种激发因素,如创伤、感染、药物、精神、食物等都可能在易感个体中诱发该病。特征性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好发于四肢伸侧、头皮和背部,严重皮损可泛发全身,并可出现高热、脓疱、红皮病样改变以及全身大小关节病变,初期典型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针头至绿豆大小,边界清楚,上覆多层银白色或云母样鳞屑,鳞屑容易刮除,刮除后基底可见一层发亮的淡红色薄膜即薄膜现象,继续下刮红斑表面出现小出血点,可缓慢扩大或融合成棕红色斑块,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皮损好发于四肢伸侧、肘、膝、头皮和腰背部,此病病程长,可持续数年至数十年,期间可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故受到家长及医界广泛重视。

目前,现有技术中治疗银屑病的方法主要有联合疗法、交替疗法、序贯和间歇疗法等,但存在治疗效果不佳、治愈后易复发、疗程长、成本高、副作用大等缺陷。

中医认为银屑病是风邪之毒客于皮肤、稽留不去、蕴结化热,热盛则燥,燥甚则致血热,或久病素体虚弱、风燥内蕴、耗伤阴血、脉络瘀阻、肌肤失养所致。中医讲究调理,标本兼治,以中医学为基础研究银屑病的有效药剂,能祛风清热、凉血解毒,滋阴润燥、解毒化瘀,对提高患者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出一种银屑净抑菌软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银屑净抑菌软膏,原料成分的重量配比如下:苦参10-45份、当归10-35份、红花10-25份、丙酸氟替卡松1-3份、卡泊三醇0.1-0.3份、尿素20-50份、甘草10-25份。

优选地,所述中药制剂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原料制成:苦参30份、当归20份、红花15份、丙酸氟替卡松2份、卡泊三醇0.1份、尿素25份、甘草18份。

优选地,上述治疗银屑病的银屑净抑菌软膏,按下述方法进行:将所述的中药原料用粉碎机粉碎成细粉,加入药材总重量15-20倍量的水煎煮3-4h,过滤,收集滤液;再在药渣中加入药材重量10-18倍量的水煎煮2-3h,过滤,收集滤液,将两次滤液合并,浓缩至半固态的浸膏,将浸膏冷冻干燥,粉碎过300目筛,得到中药提取物药粉。取丙酸氟替卡松2份、卡泊三醇0.1份、尿素25份与中药提取物药粉混合,得到中西药混合物;将部分中西药混合物在120~200℃砂锅中加热,熔化,同时每隔2分钟,加入适量中西药混合物并搅拌均匀,待充分熔合后,搅拌并逐步冷却,得软膏剂。

现代西医学认为,本病主要与雄激素与皮脂腺功能亢进,毛囊皮脂中微生物的滋生,宿主的免疫功能低等有关。现代中药学认为,面鼻属肺,肺经风热,熏蒸于肌肤可致粉刺。治则需宣肺清热、化湿通府。

中医认为: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抑菌,抗过敏;黄芪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提高免疫力,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土茯苓解毒,除湿,消肿散结,通利关节,镇痛;山豆根味苦性寒,清热解毒,消肿利咽;草河车味苦性凉,消肿止痛,清热定惊;白藓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镇静,抗炎,抗过敏;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抑菌;玄参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抑菌,抗炎,抗过敏;丹参活血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抗炎,抗过敏;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白藓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本发明精选其中几种中药合成,并加入西药后,可达到清热凉血、解毒消斑、养血滋阴、润肤熄风、活血化瘀、解毒通络、清热泻火、迅速止痒、提高免疫力、改善微循环之功能,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银屑病。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和优点是:本银屑净抑菌软膏是基于现代中医与西医对痤疮发病机理的认识及治疗原则,精选中西医药物原料,采用独特配方配制而成,治疗时,外用,取适量药物涂抹于患处即可,一日一次或两次,一个月为一疗程;通常一个月见效,1~5个月可治愈,脱屑、止痒效果好,治疗效果好,治愈后不易复发,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产品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的描述仅为便于理解和应用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保护的限制。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中的%均为质量百分数;除非特别说明,制备过程在常温、常压状态下进行;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中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技术领域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中采用的试验条件为本技术领域常规试验条件;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中所用试剂均为市购。

实施例1软膏剂

处方:所述中药制剂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原料制成:苦参30份、当归20份、红花15份、丙酸氟替卡松2份、卡泊三醇0.1份、尿素25份、甘草18份。

制备方法:将所述的中药原料用粉碎机粉碎成细粉,加入药材总重量15-20倍量的水煎煮3-4h,过滤,收集滤液;再在药渣中加入药材重量10-18倍量的水煎煮2-3h,过滤,收集滤液,将两次滤液合并,浓缩至半固态的浸膏,将浸膏冷冻干燥,粉碎过300目筛,得到中药提取物药粉。取丙酸氟替卡松2份、卡泊三醇0.1份、尿素25份与中药提取物药粉混合,得到中西药混合物;将部分中西药混合物在120~200℃砂锅中加热,熔化,同时每隔2分钟,加入适量中西药混合物并搅拌均匀,待充分熔合后,搅拌并逐步冷却,得软膏剂。

临床资料:本发明的药物共治疗患者242例,其中,男150例,女92例,均采用实施例1制备的药物治疗,治疗时,取适量药物涂抹于患处,一日一次或两次,一个月为一疗程。治疗三个疗程后,治愈(皮疹完全消退或消退90%以上)162例,显效(皮疹消退60%以上)46例(这45例显效患者,又继续用药2个疗程,大多治愈),有效(皮疹消退30%以上)22例,无效(皮疹消退30%以下)12例,治愈率达到了67%,总有效率达95%。治愈者半年后回访,有13例复发,其余未见复发。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

病例1:甘某某,男,25岁,病史5年,无家族史,查体可见下肢脱白色皮屑,瘙痒甚剧布,诊断为银屑病。采用本发明的药物(实施例1制备)治疗,取适量药物涂抹于患处,一日两次,一个月为一疗程。治疗15天后,症状减轻;1个月后,症状大大减轻,瘙痒变微痒;2个月后,病变皮肤基本恢复正常,无瘙痒症状,治愈。为巩固疗效,患者又接受了一个疗程的治疗。半年后回访,未见复发。

病例2:罗某某,女,28岁,病史3年,无家族史,查体可见下肢脱白色皮屑,瘙痒甚剧布,诊断为银屑病。采用本发明的药物(实施例1制备)治疗,取适量药物涂抹于患处,一日两次,一个月为一疗程。治疗10天后,症状减轻;1个月后,病变皮肤基本恢复正常,无瘙痒症状,治愈。半年后回访,未见复发。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应用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