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多功能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0656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多功能助行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节多功能助行器,属于助行工具领域。



背景技术:

助行器,就是可以通过器械的支撑,让腿脚不方便的老人病人等腿脚不灵活甚至失去行走能力的人能够自理,能够和正常人一样外出散步,也是辅助人体支撑体重、保持平衡和行走的工具。

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类:无动力式助行器和动力式助行器。动力式助行器即由人体外部动力驱动的助行器,它克服了无动力助行器装置的消耗使用者能量多,步态仿生性差等缺点,具有结构简单、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主要用途是对于腿部骨折复位固定后未进行功能锻炼,会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脊柱部位受到外伤,产生运动障碍,以及不完全性瘫痪,临床表现为部分瘫痪,心脑血管疾病的后遗症导致的半身不遂,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下半身不能行动等等诸多因素,使人失去自主行动能力;另一种由于腿部受伤和腿部手术恢复阶段的患者进行恢复性训练;以及老年人、残疾人外出行走的工具。但存在控制不便、运行精度低的问题,导致不必要的危险发生。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110105477.2公开了一种助行器,所述助行器包括能够附接到拐杖的本体;所述助行器为具有受伤腿部的使用者提供辅助支撑,以允许所述使用者更容易地四周移动;所述助行器允许移动的同时保持其本身和使用者的稳定性;所述助行器足够坚固以支撑使用者的体重,并且由于只需要一个拐杖来实现运动,助行器允许近似正常行走的移动,辅助组件还是可调节的从而被具有不同高度和体重的各种使用者来使用,但使用时宽度不可调节,使用不方便,功能单一。所以,寻找一种使用时宽度可调节、方便、多功能的助行器具有必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助行器使用时宽度不可调节,使用不方便,功能单一的弊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多功能助行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调节多功能助行器,包括防滑套、后支架、滑轮、下横支管,所述后支架底部设有滑轮,后支架中部与下横支管相连接,下横支管内侧均设有滑道,下横支管外侧设有容杆盒,所述后支架顶部与中支架相连接,中支架上套有防滑套,所述下横支管上方的上支管后端套有防滑套,上支管前段位置设有调节通道,调节通道中穿有调节杆,所述一个上支管前端连接前支架,前支架上接有挡护板,另一个上支管前端设有固定卡;所述挡护板顶部设有挡护板固定孔,挡护板顶部另一侧通过合页与滑动板相连接,滑动板上设有卡孔,所述滑动板另一端连接前支架,前支架底部连接防护圈,所述下横支管与前支架连接处及下横支管与挡护板连接处的两个连接处连接伸缩盒。

所述调节通道包括横滑道、平滑道、上固定道、下固定道。

所述横滑道与平滑道相垂直,呈t字型,平滑道内部上端设有上固定道,平滑道内部下端设有下固定道,下固定道呈u型。

所述调节杆包括调节帽、上调节杆、接头、下调节杆、万向轮、固定杆。

所述调节杆顶部设有调节帽,调节帽与上调节杆相连接,上调节杆一侧设有固定杆,上调节杆贯穿调节通道,固定杆在调节通道进行活动,所述上调节杆通过接头与下调节杆相连接,下调节杆贯穿前支架,下调节杆底部连接万向轮,下调节杆的高度、万向轮的高度及上支管宽度之和与前支架长度相等。

所述伸缩盒包括伸缩盒片、出块口,伸缩盒片中装有伸缩块。

所述容杆盒中装有支撑杆。

所述支撑杆包括下杆、上杆,利用下杆顶端的凸头与上杆底部的凹槽进行镶嵌,形成支撑杆。

本发明与其他方法相比,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固定卡卡在不同卡孔上,来确定助行器的宽度,以便不同体型的人进行使用;

(2)本发明使用伸缩盒及伸缩块来确保,在调节宽度后,伸缩块可以在滑道上滑动,形成坐板,方便使用者休息,再利用调节杆调节万向轮的位置,在使用时使用者累时,将调节杆向下按动,将万向轮露出,通过支撑杆进行移动,在不使用本发明时,通过滑动板将本发明进行重叠,方便收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可调节多功能助行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调节通道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调节杆左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调节杆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防护圈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伸缩盒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的伸缩块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的支撑杆结构图;

其中,1、防滑套;2、后支架;3、滑轮;4、下横支管;5、滑道;6、上支管;7、调节通道;8、调节杆;9、固定卡;10、挡护板;11、挡护板固定孔;12、合页;13、滑动板;14、卡孔;15、中支架;16、伸缩盒;17、容杆盒;18、前支架;19、防护圈;20、伸缩块;21、下杆;22、上杆;23、支撑杆;71、横滑道;72、平滑道;73、上固定道;74、下固定道;81、调节帽;82、上调节杆;83、接头;84、下调节杆;85、万向轮;86、固定杆;161、伸缩盒片;162、出块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述本发明一种可调节多功能助行器,包括防滑套1、后支架2、滑轮3、下横支管4,所述后支架2底部设有滑轮3,后支架中部与下横支管4相连接,下横支管内侧均设有滑道5,下横支管外侧设有容杆盒17,所述后支架2顶部与中支架15相连接,中支架15上套有防滑套1,所述下横支管4上方的上支管6后端套有防滑套1,上支管6前段位置设有调节通道7,调节通道中穿有调节杆8,所述一个上支管6前端连接前支架18,前支架18上接有挡护板10,另一个上支管6前端设有固定卡9;所述挡护板10顶部设有挡护板固定孔11,挡护板顶部另一侧通过合页12与滑动板13相连接,滑动板13上设有卡孔14,所述滑动板13另一端连接前支架18,前支架底部连接防护圈19,所述下横支管4与前支架18连接处及下横支管4与挡护板10连接处的两个连接处连接伸缩盒16。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中的调节通道,调节通道7包括横滑道71、平滑道72、上固定道73、下固定道74。所述横滑道71与平滑道72相垂直,呈t字型,平滑道72内部上端设有上固定道73,平滑道72内部下端设有下固定道74,下固定道呈u型。

如图3、图4及图5所示本发明中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8包括调节帽81、上调节杆82、接头83、下调节杆84、万向轮85、固定杆86。所述调节杆8顶部设有调节帽81,调节帽与上调节杆82相连接,上调节杆82一侧设有固定杆86,上调节杆82贯穿调节通道7,固定杆86在调节通道7进行活动,所述上调节杆82通过接头83与下调节杆84相连接,下调节杆84贯穿前支架18,下调节杆84底部连接万向轮85,下调节杆84的高度、万向轮85的高度及上支管6宽度之和与前支架18长度相等。

如图6所示的本发明中的伸缩盒,所述伸缩盒16包括伸缩盒片161、出块口162,伸缩盒片161中装有伸缩块20。

如图8所示的本发明的支撑杆,所述容杆盒17中装有支撑杆23。所述支撑杆23包括下杆21、上杆22,利用下杆顶端的凸头与上杆底部的凹槽进行镶嵌,形成支撑杆。

本发明在不使用时,通过滑动板进行滑动助行器两侧,进行重叠,利用固定卡卡在挡护板固定孔上进行固定,方便收拾,在使用时,通过固定卡所卡的不同卡孔进行调节宽度,再使用伸缩块在滑道上的滑动形成做板,方便使用者休息,再利用调节杆调节万向轮的位置,在使用时使用者累时,将调节杆向下按动,将万向轮露出,通过支撑杆进行移动,在不使用本发明时,通过滑动板将本发明进行重叠,方便收拾。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