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站立的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7742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可站立的担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救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站立的担架。



背景技术:

担架是用于抬送病人或伤员的简易用具,架杆中间绷着架布,便于病人与伤员躺卧。救护病人或伤员时,先将担架平放在地面上,然后再将病人或伤员抬到架布上,继而运至救护车上。当病人或伤员到达救护车后,担架需要再次平放,病人或伤员与车体接触,对于有些病人或伤员(尤其是骨折的人员)来说,身体与救护车接触后,会造成更大更多的疼痛,因此这种担架的使用效果不是太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减轻病人或伤员疼痛、使用效果好的可站立的担架。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站立的担架,包括左右对应设置的架杆,左、右架杆之间连接有架布,其特征在于,每根架杆的两端均分别相对旋转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为“l”型,支撑架包括一体固定连接的站立杆和支撑横杆,站立杆与架杆相对旋转连接,站立杆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手环,每根架杆上其中一端的支撑横杆自由端连接有插管,该插管与所在端的另一根架杆上的支撑横杆的自由端相对应,站立杆竖直站立时,其中任一个支撑横杆的自由端对应插接在所在端的另一根架杆上的插管内。

根据所述的可站立的担架,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架杆的两端均分别开设有穿孔,所述站立杆从穿孔内相对旋转穿过。

根据所述的可站立的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站立杆上螺纹连接有外挡环和内挡环,外挡环和内挡环分别位于所述架杆的两侧。

根据所述的可站立的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环为椭圆形。

根据所述的可站立的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环与支撑架处在同一个平面内。

根据所述的可站立的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管螺纹连接在所述支撑横杆的自由端。

根据所述的可站立的担架,其特征在于,不带所述插管的所述支撑横杆的自由端带有抹角。

本发明中的支撑架能够相对于架杆转动,去接病人或伤员时,支撑架能够随架杆一起平放,抬起架杆后,转动支撑架,左右支撑架的支撑横杆能够结合到一起,架杆与支撑架形成一个框架结构,可将架布悬空撑起,在病人或伤员到达救护车后,该担架像床一样,病人或伤员的身体不会与车体接触,因此也不会带来多余的疼痛,因此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平放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运送伤员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站立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手环;2、外挡环;3、架杆;4、内挡环;5、站立杆;6、支撑横杆;7、插管;8、架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可站立的担架,包括左右对应设置的架杆(3),左、右架杆(3)之间连接有架布(8),每根架杆(3)的两端均分别相对旋转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为“l”型,支撑架包括一体固定连接的站立杆(5)和支撑横杆(6),站立杆(5)与架杆(3)相对旋转连接,站立杆(5)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手环(1),手环(1)为椭圆形,手环(1)与支撑架处在同一个平面内。每根架杆(3)上其中一端的支撑横杆(6)自由端连接有插管(7),该插管(7)与所在端的另一根架杆(3)上的支撑横杆(6)的自由端相对应,站立杆(5)竖直站立时,其中任一个支撑横杆(6)的自由端对应插接在所在端的另一根架杆(3)上的插管(7)内。

在本实施例中,每根架杆(3)的两端均分别开设有穿孔,站立杆(5)从穿孔内相对旋转穿过。站立杆(5)上螺纹连接有外挡环(2)和内挡环(4),外挡环(2)和内挡环(4)分别位于架杆(3)的两侧。插管(7)螺纹连接在所述支撑横杆(6)的自由端。不带插管(7)的支撑横杆(6)的自由端带有抹角。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可站立的担架,左、右架杆之间连接有架布,每根架杆的两端均分别相对旋转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为“L”型,支撑架包括一体固定连接的站立杆和支撑横杆,站立杆与架杆相对旋转连接,站立杆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手环,每根架杆上其中一端的支撑横杆自由端连接有插管,该插管与所在端的另一根架杆上的支撑横杆的自由端相对应,站立杆竖直站立时,其中任一个支撑横杆的自由端对应插接在所在端的另一根架杆上的插管内。每根架杆的两端均分别开设有穿孔,站立杆从穿孔内相对旋转穿过。站立杆上螺纹连接有外挡环和内挡环,外挡环和内挡环分别位于架杆的两侧。手环为椭圆形。手环与支撑架处在同一个平面内。插管螺纹连接在所述支撑横杆的自由端。

技术研发人员:李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进
技术研发日:2017.07.05
技术公布日:2017.09.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