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视标表面照度的功能视觉测试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52116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视标表面照度的功能视觉测试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可调节视标表面照度的功能视觉测试方法,涉及视力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等多种眼部疾病均可导致人眼在环境照度下降时表现出更为显著的视敏度下降,进而明显影响患者在暗光环境下的视觉相关生活能力,使其在光照条件不良时无法辨认环境中的文字标识信息或者不能迅速发现障碍物,导致不便甚至危险发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环境非常复杂,个体在低于标准照度条件下的视觉敏感度对衡量其实际生活能力往往更有意义。因此,有必要在评价受试者标准照度条件下视敏度的同时,对其在低于标准照度条件下的视敏度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受试者生活中的最低环境照明条件给出一定的建议,从而避免光照条件不良时视敏度下降导致的不便及危险。

在标准照度条件下(视标表面照度500lux以上)以视力表视标测试受试者的视敏度是目前较普遍采用的视敏度测试方法。该测试方法无法对暗光环境下的视敏度进行评价。在视敏度测试装置领域,尚缺乏可按照测试目的的要求对视标表面照度进行连续调节从而实现不同照度条件下视敏度测试的装置。在视功能测评实验领域,研究者多通过对现有设备开机改装以调整发射光源的方法实现低于标准照度条件下视敏度测试的目的。上述方法较为繁琐且较难实现对视标照度的连续调节,限制了不同光照条件下视敏度测试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通过可与现有投影式视力表设备兼容的便携装置及相关使用方法实现不同照度条件下视敏度测量的方法,通过该方法拓展现有投影视力表的功能,使不同照度条件下视敏度测量便捷可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不同光照度水平视敏度测试且能够对投射视标的表面照度进行连续调节的功能视觉测试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视标表面照度的功能视觉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测试前,测量待连接的投影视力表投影设施的通光孔直径,并将制作完成的与所述投影视力表投影设施的通光孔直径相对应的调光镜头装置固定连接在所述投影视力表投影设施发光装置的通光孔上,其中,所述调光镜头装置包括通光量控制装置和调节操纵杆;2)对所述调光镜头装置进行调试,直至所述通光量控制装置的所有弧形叶片都能够正常开合,进入测试;3)滑动所述调节操纵杆使得所述通光量控制装置处于完全开放状态,对受试者进行标准照度下视敏度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4)滑动所述调节操纵杆使得所述通光量控制装置缩小通光区域,根据测试需要选择视标等级,测试受试者能够发现某一等级视标的最低照度并能够辨认某一等级视标的最低照度,记录测试结果;5)根据记录的测试结果给予受试者日常生活中最低环境照度的建议。

进一步地,所述调光镜头装置还包括镶嵌装置和盖体;所述镶嵌装置中心开设有一贯穿通孔,对应于所述贯穿通孔的位置,所述镶嵌装置顶部开设有用于嵌设所述通光量控制装置的环形槽,对应于所述环形槽的位置,所述镶嵌装置的侧面开设有用于供所述调节操纵杆进行弧形运动的滑道开口,所述镶嵌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盖体,所述盖体顶部开设有通光孔,对应于所述通光孔的位置,所述盖体中心向外部延伸设置有一用于与所述投影视力表投影镜头进行连接固定的环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根据测试需要选择视标等级,测试受试者能够发现某一等级视标的最低照度并能够辨认某一等级视标的最低照度,记录此刻视标中央的照度值,具体过程为:采用投影视力表中受试者能够辨认的最小一级的成行视标,滑动所述调节操纵杆使所述通光量控制装置的弧形叶片逐渐向中央聚拢,缩小通光区域至几乎闭合,反向滑动所述调节操纵杆,逐渐增大通光区域;要求受试者仔细观察放映的视标,当发现有视标出现时立即通知检查者,检查者停止所述调节操纵杆的操作,记录此时视标图案中央的照度值,此照度值为受试者刚刚发现该等级视标的照度值;询问受试者是否能够辨认视标的方向,如果可以正确辨认则记录受试者既可以发现该等级的视标也可以正确辨认视标的照度值;如果受试者不能够辨认视标方向,继续拨动所述调节操纵杆增大通光区域,直至受试者能够正确辨认视标,停止滑动所述调节操纵杆并记录此刻视标中央的照度值。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对所述调光镜头装置进行调试的具体过程为:通过滑动所述调节操纵杆观察所述通光量控制装置的弧形叶片是否能够正常开合,如果所述通光量控制装置的弧形叶片能够正常开合,则进入测试,如果所述通光量控制装置的弧形叶片不能正常开合,检查所述调光镜头装置,直至所述通光量控制装置的所有弧形叶片都能够正常开合。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结果包括受试者眼别、屈光状态、最佳矫正视力、发现最佳矫正视力视标的最低照度、识别最佳矫正视力视标的最低照度以及建议环境最低照度。

进一步地,所述通光量控制装置包括弧形叶片、叶片固定盘和滑槽块,所述叶片固定盘固定设置在所述环形槽内,所述滑槽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盖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叶片采用若干大小、结构相同的薄金属弧形叶片,所述弧形叶片整体开合形成接近圆形的通光区域,每一所述弧形叶片的一端均向上延伸设置一上部固定柱,每一所述弧形叶片的另一端均向下延伸设置有一下部固定柱。

进一步地,所述叶片固定盘采用环形金属片,所述叶片固定盘上周向等间隔设置有用于穿设所述下部固定柱的定位孔,所有弧形叶片排列呈叠瓦状使所述弧形叶片整个覆盖所述叶片固定盘的环形盘状区域,所述叶片固定盘的外端部还向外延伸设置有与所述调节操纵杆固定连接的连接柄。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块采用环形盘,所述滑槽块底部周向间隔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弧形叶片的上部固定柱进行径向运动的径向凹槽,所述调节操作杆沿着所述滑道开口运动控制所述弧形叶片在所述径向凹槽运动,进而改变通光区域的孔径。

进一步地,测试前通过所述环形结构将所述调光镜头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投影视力表投影设施发光装置的通光孔,所述环形结构与所述投影视力表投影镜头的可接触长度为4mm。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的功能视觉测试方法可以根据测试需要调整视标等级(例如调整视标等级为低视力分级标准的snellen视力表0.3等级),从而测试得到受试者达到某一视力级别所需的最低照度水平,根据评估结果对受试者生活中的最低环境照明条件给出一定的建议,避免光照条件不良时视敏度下降导致的不便及危险。2、与调节光源照明度而获得不同照度视标的方法不同,本发明以外置镜头装置实现对投影视力表所投射视标表面照度的连续调节,与现有投影视力表设备兼容性强,避免了为实现不同照度条件下视敏度测试而对现有设备进行大规模开机改装的不便,本发明通过可外置于现有投影视力表投影镜头前的调光镜头装置,实现对所投射视标表面照度的连续调节,从而简便易行地实现低于标准照度条件下视敏度的测试,拓展了现有设备的使用范围。3、本发明以多个相互重叠的弧形叶片组成的虹膜光圈形成外置镜头的通光孔,通过改变光圈直径的方式调节通光孔直径及通光量,调节过程中无档位限制,实现了在原有投影视力表设备标准照度(通常为500lux)的范围内对投射视标的表面照度进行连续调节,从而实现对测试视标照度的线性控制,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满足视觉机能测试的要求。4、本发明将由多个相互重叠的薄金属弧形叶片组成的虹膜型光圈嵌入镶嵌装置内,形成外置调光镜头,简便地实现不同光照度条件下视敏度检测,本发明所提供的测试装置成本低、制作方便,本发明所提供的测试方法简便易行,更利于视觉机能测试的推广与普及。综上所述,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低于标准照度条件下的视敏度的测试评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镜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镶嵌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盖体结构示意图;

图4(a)和(b)均为是本发明的弧形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叶片固定盘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滑槽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绘。然而应当理解,附图的提供仅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它们不应该理解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实现可调节视标表面照度的功能视觉测试方法的可调节视标表面照度的投影视力表调光镜头装置,包括镶嵌装置1、通光量控制装置、调节操纵杆2和盖体3。

如图2所示,镶嵌装置1采用扁圆柱结构,镶嵌装置1中心开设有一贯穿通孔11,对应于贯穿通孔11的位置,镶嵌装置1顶部开设有用于嵌设通光量控制装置的环形槽12,对应于该环形槽12的位置,镶嵌装置1的侧面开设有用于供调节操纵杆2进行弧形运动的滑道开口13,滑道开口13用于使得调节操纵杆2连接通光量控制装置控制通光量控制装置进行调节,镶嵌装置1的顶部固定连接盖体3。

如图3所示,盖体3采用空心扁圆柱结构,盖体3的顶部开设有一通光孔31,对应于通光孔31的位置,盖体3中心向外部延伸设置有一与投影视力表投影镜头大小相匹配的环形结构32。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图6所示,通光量控制装置采用虹膜光圈的设计原理,调节操纵杆2沿着滑道开口13运动通过控制虹膜光圈的弧形叶片离合改变虹膜光圈中心区域圆形通光孔的孔径,进而控制投影视力表发光设备的通光量以降低所投射出的光线。本实施例的通光量控制装置包括弧形叶片4、叶片固定盘5和滑槽块6,叶片固定盘5固定设置在环形槽12内,滑槽块6固定设置在盖体3内。

本实施例的弧形叶片为若干大小、结构相同的薄金属弧形叶片4,其弧度根据装置所选择的弧形叶片数而定,本实施例采用14个弧形叶片4从而使弧形叶片4开合形成尽量接近圆形的通光区域,本实施例的弧形叶片4的弧度为135°,以此为例,不限于此。如图4所示,每一弧形叶片4的一端均向上延伸设置一上部固定柱41,每一弧形叶片4的另一端均向下延伸设置有一下部固定柱42。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叶片固定盘5为环形金属片,叶片固定盘5上等间隔周向设置有用于穿设下部固定柱42对弧形叶片4进行定位的定位孔51,定位孔51的数量与弧形叶片4数量相同,所有弧形叶片4排列呈叠瓦状使弧形叶片4整个覆盖叶片固定盘5的环形盘状区域。叶片固定盘5的外端部还向外延伸设置有与调节操纵杆2固定连接的连接柄52,如图6所示,滑槽块6可以采用环形盘,滑槽块6底部周向间隔设置有用于供弧形叶片4的上部固定柱41进行径向运动的径向凹槽61。调节操作杆3沿着滑道开口13运动控制弧形叶片4在径向凹槽61运动,进而改变虹膜光圈中心通光区域的孔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环形结构32的长度约为4mm,环形结构32用于与投影视力表投影镜头进行连接固定。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调节视标表面照度的功能视觉测试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测量测试用投影视力表投影设施的通光孔直径,制作可与测试用投影视力表投影镜头相连接的调光镜头镶嵌装置,具体为:

首先,测量镶嵌装置1的内径尺寸,根据镶嵌装置1的尺寸制作调节操作杆2和盖体3,并相应制作通光量控制装置的弧形叶片4、叶片固定盘5及滑槽块6;然后,将镶嵌装置1、通光量控制装置、调节操纵杆2和盖体3安装完成;最后将调光镜头装置的环形结构32固定连接在投影视力表投影设施发光装置的通光孔上。

2、通过滑动调光镜头的调节操纵杆2观察弧形叶片4是否能够正常开合从而调节通光区域直径,如果弧形叶片4能够正常开合,则进入测试,如果弧形叶片4不能正常开合,检查调光镜头装置,直到弧形叶片4能够正常开合,进入测试。

3、滑动调光镜头的调节操纵杆2使得弧形叶片4处于完全开放状态,镜头通光区域直径与视力表投影设施通光孔直径一致即不限制通光的状态,对受试者进行标准照度下视敏度测试,测试时建议左右眼及双眼分别测试,记录测试结果,并以照度计测量投影形成视标的图案中央处照度,记录该照度值。

4、滑动调节操纵杆2使得通光量控制装置缩小通光区域,根据测试需要选择视标等级,测试受试者能够发现某一等级视标的最低照度并能够辨认某一等级视标的最低照度,记录测试结果,具体过程为:

采用投影视力表遥控器放映snellen视力表中被检查者能够辨认的最小一级的成行视标,滑动调光镜头的调节操纵杆使弧形叶片4逐渐向中央聚拢,缩小调光镜头的通光区域至几乎闭合,反向滑动调光镜头的调节操纵杆2,逐渐增大调光镜头的通光区域。

要求受试者仔细观察放映的视标,当发现有视标出现时立即通知检查者,检查者停止调节操纵杆2的操作,照度计记录此时视标图案中央的照度值,此照度值为受试者刚刚可以发现该等级视标的照度值。

询问受试者是否能够辨认视标的方向,如果可以正确辨认则记录受试者既可以发现该等级的视标也可以正确辨认视标的照度值;如果受试者不能够辨认视标方向,需要继续拨动调节操纵杆2增大通光区域,直至受试者能够正确辨认视标,停止滑动调节操纵杆2并以照度计记录此刻视标中央的照度值;上述照度值为受试者能够达到其最佳视敏度的最低照度值,建议受试者日常环境照度不低于该照度值从而保持最佳视力,避免光照条件不良时视敏度下降导致的不便及危险。

例如:当受试者在标准照度条件下视敏度(snellen视力表)等于0.5时,投影视力表遥控器放映snellen视力表中0.5等级的成行视标,滑动调光镜头的调节操纵杆2使弧形叶片4逐渐向中央聚拢,缩小调光镜头装置的通光区域至几乎闭合,反向滑动调光镜头的调节操纵杆2,逐渐增大通光区域,要求受试者仔细观察放映的视标,当发现有视标出现时立即通知检查者,检查者停止调节操纵杆的操作,照度计记录此时视标图案中央的照度值,此照度值为受试者刚好可以发现该0.5等级视标的照度值。询问受试者是否能够辨认视标的方向,如果可以正确辨认则记录受试者既可以发现该等级的视标又可以正确辨认视标的照度值;如果受试者不能够辨认视标方向,需继续滑动调节操纵杆2以开大通光区域,直至患者能够正确辨认视标,停止调节操纵杆2操作并以照度计记录此刻视标中央的照度值,该照度值为受试者能够达到snellen视力表0.5等级视敏度的最低照度值;建议受试者日常环境照度不低于该照度值从而使其能够保持能够满足日常生活各项活动的最低视力标准。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测试结果可以包括受试者眼别(左眼、右眼和双眼)、屈光状态、最佳矫正视力(bcva)、发现bcva视标的最低照度(lux)、识别bcva视标的最低照度(lux)以及建议环境最低照度。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可调节视标表面照度的功能视觉测试方法,可以根据测试目的调整视标等级(例如调整视标等级为低视力分级标准的snellen视力表0.3等级),从而测试得到受试者达到某一视力级别所需的最低照度水平,根据评估结果对受试者生活中的最低环境照明条件给出一定的建议。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和制作工艺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