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护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5436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护理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疗护理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不能自己进行翻身和行动的卧床者来说,由于身体每个部位长时间静止不动,这样会造成身体肌肉骨骼的严重退化,导致身体状况不断下降,严重的产生褥疮,直到身体肌肉僵硬或者坏死病变,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无尽的痛苦,那么这就需要有一种仪器能够使卧床者进行关节活动,保证身体状态良好,这就亟需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医疗护理系统。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疗护理系统,包括上身支撑床板1、大腿支撑床板2、小腿支撑床板3、控制器、头部支撑气囊电磁阀、身体支撑气囊电磁阀和腿部支撑气囊电磁阀;其中大腿支撑床板2通过支撑架100水平支撑在地面上,上身支撑床板1右端与大腿支撑床板2左端转动连接,小腿支撑床板3左端与该大腿支撑床板2右端转动连接,且上身支撑床板1和小腿支撑床板3均可以转动;所述上身支撑床板1的左端与第一竖直电动推杆101推杆的上端铰接,所述小腿支撑床板3右端与第二竖直电动推杆102推杆的上端铰接,且这两个竖直电动推杆的外壳均与所述支撑架100固定连接;

所述上身支撑床板1上板面的左端设有头部支撑气囊4,该头部支撑气囊由中部的大限位气囊4a和前、后侧的小限位气囊4b构成,这三个限位气囊之间彼此独立;所述头部支撑气囊4右边的前后并排有左上臂支撑气囊5和右上臂支撑气囊6,这两个气囊之间前后并排设有左背部支撑气囊7和右背部支撑气囊8,而两个背部支撑气囊相接触,这四个气囊均设在所述上身支撑床板1的上板面,且四个气囊的右端靠近上身支撑床板1和大腿支撑床板2的连接点;

所述大腿支撑床板2的上板面前后并排设有左小臂支撑气囊9和右小臂支撑气囊10,其中左小臂支撑气囊9的位置对应所述左上臂支撑气囊5,右小臂支撑气囊10的位置对应所述右上臂支撑气囊6;所述左小臂支撑气囊9和右小臂支撑气囊10之间的大腿支撑床板2上前后并排有两根第一导轨11,所述小腿支撑床板3上对应设有两根第二导轨12,当小腿支撑床板3保持水平时,第二导轨12左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导轨11右端接触;两根所述第二导轨12之间滑动配合有第二滑板13,两根第一导轨11之间滑动配合有第一滑板14,该第一滑板左端与所述左上臂支撑气囊5和右上臂支撑气囊6之间设有一个腰部支撑气囊15;所述第一滑板13右端部与大腿支撑床板2之间设有弹簧复位组件,该弹簧复位组件与腰部支撑气囊15相配合可实现第一滑板13沿两根第一导轨11左右滑移;

所述左小臂支撑气囊9和右小臂支撑气囊10之间前后并排有左腿支撑气囊和右腿支撑气囊,其中左腿支撑气囊由左大腿支撑气囊16和左小腿支撑气囊17相连,这两个支撑气囊彼此独立;所述右腿支撑气囊由右大腿支撑气囊18和右小腿支撑气囊19相连,这两个支撑气囊彼此独立;所述左大腿支撑气囊16和右大腿支撑气囊18设在第一滑板14上,所述左小腿支撑气囊17和右小腿支撑气囊19设在第二滑板13上;

控制器头部支撑信号端连接头部支撑气囊电磁阀信号端,控制器身体支撑信号端连接身体支撑气囊电磁阀信号端,控制器腿部支撑信号端连接腿部支撑气囊电磁阀信号端;

头部支撑气囊电磁阀第一控制端连接头部支撑气缸气路控制端,头部支撑气囊电磁阀第二控制端连接头部限位气缸气路控制端,头部支撑气缸充放气端连接头部支撑气囊,头部限位气缸充放气端连接头部限位气囊;

身体支撑气囊电磁阀第一控制端连接左背部支撑气缸气路控制端,身体支撑气囊电磁阀第二控制端连接右背部支撑气缸气路控制端,身体支撑气囊电磁阀第三控制端连接左上臂支撑气缸气路控制端,身体支撑气囊电磁阀第四控制端连接右上臂支撑气缸气路控制端,左背部支撑气缸充放气端连接左背部支撑气囊,右背部支撑气缸充放气端连接右背部支撑气囊,左上臂支撑气缸充放气端连接左上臂支撑气囊,右上臂支撑气缸充放气端连接右上臂支撑气囊;

腿部支撑气囊电磁阀第一控制端连接左小臂支撑气缸控制端,腿部支撑气囊电磁阀第二控制端连接右小臂支撑气缸控制端,腿部支撑气囊电磁阀第二控制端连接大腿支撑气缸控制端,腿部支撑气囊电磁阀第四控制端连接小腿支撑气缸控制端,左小臂支撑气缸充放气端连接左小臂支撑气囊,右小臂支撑气缸充放气端连接右小臂支撑气囊,大腿支撑气缸充放气端连接大腿支撑气囊,小腿支撑气缸充放气端连接小腿支撑气囊;

大腿支撑气缸包括:左大腿支撑气缸和右大腿支撑气缸;

腿部支撑气囊电磁阀左大腿控制端连接左大腿支撑气缸控制端,左大腿支撑气缸充放气端连接左大腿支撑气囊,腿部支撑气囊电磁阀右大腿控制端连接右大腿支撑气缸控制端,右大腿支撑气缸充放气端连接右大腿支撑气囊;

小腿支撑气缸包括:左小腿支撑气缸和右小腿支撑气缸;

腿部支撑气囊电磁阀左小腿控制端连接左大腿支撑气缸控制端,左小腿支撑气缸充放气端连接左小腿支撑气囊,腿部支撑气囊电磁阀右小腿控制端连接右小腿支撑气缸控制端,右小腿支撑气缸充放气端连接右小腿支撑气囊。

在上述结构设计中,本护理床主要由上身支撑床板1、大腿支撑床板2和小腿支撑床板3构成,相邻两个支撑床板转动连接,这样就能根据需要调整上身支撑床板1和小腿支撑床板3的倾斜角度,从而整体调整病人背部和小腿的姿势,使病人平躺、坐卧或者其他姿势。同时,头部支撑气囊由中部的大限位气囊4a和前、后侧的小限位气囊4b构成,这三个限位气囊之间彼此独立,这样就可以对头部限位,也可以对三个限位气囊差动控制,从而使头部偏向一侧,或者往复偏向两侧,从而达到活动颈椎骨的目的。左背部支撑气囊7和右背部支撑气囊8独立设置,既可以整体托起病人,也可以使病人偏向一侧或者让病人往复偏向两侧,从而达到翻动病人的目的,活动背部肌肉,促进背部的血液流通。同时,左上臂支撑气囊5和右背部支撑气囊8可以带动病人的两个上臂活动,而左小臂支撑气囊9和右小臂支撑气囊10可带动病人的两个小臂活动,且左上臂支撑气囊5和右背部支撑气囊8与左小臂支撑气囊9和右小臂支撑气囊10相互配合,可以带动病人的两个手臂运动,促进手臂的血液循环;通过使用电磁阀对不同的气罐进行控制,从而对相应位置的气囊进行充放气,从而使用户能够获得更好的体验,缓解身体不适。

同时,本案设置了左腿支撑气囊和右腿支撑气囊,这样不仅可以使双腿的小腿弯曲,活动小腿,还可以差动控制左腿支撑气囊和右腿支撑气囊,模拟病人走路的姿势,活动病人的大、小腿及髋关节。左腿支撑气囊由左大腿支撑气囊16和左小腿支撑气囊17相连,右腿支撑气囊由右大腿支撑气囊18和右小腿支撑气囊19相连,大腿支撑气囊和小腿支撑气囊分别设在不同的滑板上,这样就为小腿支撑床板旋转时依然能够托住病人的小腿提供了技术保障,并且这种情况下还可以单独带动大腿或小腿运动,从而活动膝关节,促进此部位的血液循环,进而带动下肢的血液循环。

考虑到不同的病人存在身高差异,因此本案设置了第一滑板14和第一滑板14,并在这两块滑板上面设置左腿支撑气囊和右腿支撑气囊;同时,设置了腰部支撑气囊15,并在第一滑板13右端部与大腿支撑床板2之间设有弹簧复位组件,该弹簧复位组件与腰部支撑气囊15相配合可实现第一滑板13沿两根第一导轨11左右滑移。当病人的身高在正常人范围之内时,腰部支撑气囊15不充气,此时第一滑板14在弹簧复位组件的作用下左移到极限位置,由左背部支撑气囊7和右背部支撑气囊8及左大腿支撑气囊16和右大腿支撑气囊18的相邻部位托住病人的腰部;当病人的身高超过正常人范围时,腰部支撑气囊15充气,此时第一滑板14在腰部支撑气囊15作用下向右移动,该腰部支撑气囊15作用有两个:一是克服弹簧复位组件的弹力,使第一滑板14向右移动;二是无缝连接左背部支撑气囊7和右背部支撑气囊8及左大腿支撑气囊16和右大腿支撑气囊18,并托住病人的腰部,这样就能很好地改善舒适感。由上可知,腰部支撑气囊15与弹簧复位组件、第一滑板13等结构形成一个相互作用、联系和不可分割的整体,既有效地实现伸缩,满足不同身高的病人,又能完全托住不同身高病人的腰部,一举两得,既不属于现有技术和常规技术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也不容易想到,因此本技术特征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取得了明显的技术效果。

综上所述,本案的发明点主要在于整体构思,具体在于对应人体的重要关节和部位整体设置了不同的气囊,这些气囊和三个床板及滑板形成一个相互作用、联系和不可分割的整体,配合起来可以带动病人被动地完成多做动作,如:朝一侧倾斜、朝两侧来回倾斜、整体抬高、手臂弯曲、腰部顶起、小腿与大腿之间弯曲、双腿摆动模拟走路,这样就能达到病人全身地、被动地运动的功能效果,不仅可以活动全身的肌肉和重要关节,而且能促进病人全身的血液循环,非常有效地避免产生褥疮,避免身体肌肉僵硬或者坏死病变,进而达到1+1>2的效果。反之,如果减少一些气囊,这样不仅减少了带动病人运动的部位及关节数量,而且组合起来带动病人全身运动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也不能促进病人全身血液循环,从而导致“功亏一篑”的不良后果。

作为优选设计,所述弹簧复位组件有两个,并对称设在所述第一滑板13的前、后侧。采用上述结构设计,这样就能受力平衡。

作为优化设计,所述弹簧复位组件中的弹簧20右端与限位板21固定,该限位板固设在所述大腿支撑床板2上,且弹簧20左端与限位片14a固定,该限位片固设在所述第一滑板14上。采用以上结构,不仅能可靠地安装弹簧20,而且能保证弹簧20有效地发挥弹性力。

优选的,还包括:中枢控制电机和腿部控制电机;

中枢控制电机安装在上身支撑床板1右端与大腿支撑床板2左端转动连接处,腿部控制电机安装在小腿支撑床板3左端与该大腿支撑床板2右端转动连接处,中枢控制电机信号接收端连接电机驱动电路中枢信号发送端,腿部控制电机信号接收端连接电机驱动电路腿部信号发送端,电机驱动电路信号接收端连接控制器电机信号发送端,通过中枢控制电机控制上身支撑床板1起伏,通过腿部控制电机控制大腿支撑床板和小腿支撑床板起伏。其中,根据使用者对身体调整的要求,中枢控制电机能够调节上身支撑床板的起伏角度,腿部控制电机不仅可以使双腿的小腿弯曲,活动小腿,还可以差动控制左腿支撑气囊和右腿支撑气囊,模拟病人走路的姿势,活动病人的大、小腿。

优选的,还包括:气罐控制开关k、空压机气罐y、

所述头部支撑气囊电磁阀包括第一电磁阀a;

所述身体支撑气囊电磁阀包括:第二电磁阀b和第三电磁阀c;

所述腿部支撑气囊电磁阀包括:第五电磁阀e、第六电磁阀f和第七电磁阀g;

空压机气罐排气口连接气罐控制开关,气罐控制开关气体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电磁阀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第一电磁阀第四出气口连接头部支撑气缸a1进气口,头部支撑气缸a1排气口连接中部大气囊,第一电磁阀第一出气口连接头部左限位气缸a2进气口,头部左限位气缸a2排气口连接左限位气囊,第一电磁阀第二出气口连接头部右限位气缸a3进气口,头部右限位气缸a3排气口连接右限位气囊;

气罐控制开关气体输出端还分别连接第二电磁阀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第二电磁阀第一排气口连接左背部支撑气缸b1进气口,左背部支撑气缸b1排气口连接左背部支撑气囊,第二电磁阀第二排气口连接右背部支撑气缸b2进气口,右背部支撑气缸b2排气口连接右背部支撑气囊;

气罐控制开关气体输出端还分别连接第三电磁阀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第三电磁阀第二排气口连接左上臂支撑气缸c1进气口,左上臂支撑气缸c1排气口连接左上臂支撑气囊,第三电磁阀第一排气口连接右上臂支撑气缸c2进气口,右上臂支撑气缸c2排气口连接右上臂支撑气囊;

气罐控制开关气体输出端还分别连接第五电磁阀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第五电磁阀第一排气口连接左小臂支撑气缸e1进气口,左小臂支撑气缸e1排气口连接左小臂支撑气囊,第五电磁阀第二排气口连接右小臂支撑气缸e2进气口,右小臂支撑气缸e2排气口连接右小臂支撑气囊;

气罐控制开关气体输出端还分别连接第六电磁阀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第六电磁阀第一排气口连接左大腿支撑气缸f1进气口,左大腿支撑气缸f1排气口连接左大腿支撑气囊,第六电磁阀第二排气口连接右大腿支撑气缸f2进气口,右大腿支撑气缸f2排气口连接右大腿支撑气囊;

气罐控制开关气体输出端还分别连接第七电磁阀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第七电磁阀第一排气口连接左小腿支撑气缸g1进气口,左小腿支撑气缸g1排气口连接左小腿支撑气囊,第六电磁阀第二排气口连接右小腿支撑气缸g2进气口,右小腿支撑气缸g2排气口连接右小腿支撑气囊;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过滤器l1和第二过滤器l2;

在气罐控制开关气体输出端和第一电磁阀进气口、第二电磁阀进气口和第三电磁阀进气口之间安装第一过滤器;

在气罐控制开关气体输出端和第五电磁阀进气口、第六电磁阀进气口和第七电磁阀进气口之间安装第二过滤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由于医疗护理床工作环境相对复杂,如果外界粉尘过多或者长时间使用会造成灰尘积攒过多,最终导致设备老化,充气不良,为了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设置过滤器对气罐进行保护。

优选的,还包括:背部支撑气囊、背部支撑气缸d、增压稳压阀z和第四电磁阀d;

气罐控制开关气体输出端连接第四电磁阀第一进气口,第四电磁阀第一排气口连接背部支撑气缸d进气口,背部支撑气缸d排气口连接背部支撑气囊,气罐控制开关气体输出端还连接增压稳压阀进气口,增压稳压阀排气口连接第四电磁阀第二进气口。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竖直电动推杆101信号接收端连接电机驱动电路第一竖直电动推杆信号发送端,第二竖直电动推杆102信号接收端连接电机驱动电路第二竖直电动推杆信号发送端,通过第一竖直电动推杆将上身支撑床板顶起,方便使用者保持坐姿状态,同时能够缓解中枢控制电机承载更大的力矩,所述第二竖直电动推杆能够和腿部控制电机相配合,在腿部控制电机促使腿部弯曲的同时能够通过第二竖直电动推杆对腿部整体进行抬升操作。

有益效果:本案的发明点主要在于整体构思,具体在于对应人体的重要关节和部位整体设置了不同的气囊,这些气囊和三个床板及滑板形成一个相互作用、联系和不可分割的整体,配合起来可以带动病人被动地完成多做动作,如:朝一侧倾斜、朝两侧来回倾斜、整体抬高、手臂弯曲、腰部顶起、小腿与大腿之间弯曲、双腿摆动模拟走路,这样就能达到病人全身地、被动地运动的功能效果,不仅可以活动全身的肌肉和重要关节,而且能促进病人全身的血液循环,非常有效地避免产生褥疮,避免身体肌肉僵硬或者坏死病变,进而达到1+1>2的效果。反之,如果减少一些气囊,这样不仅减少了带动病人运动的部位及关节数量,而且组合起来带动病人全身运动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也不能促进病人全身血液循环,从而导致“功亏一篑”的不良后果。

通过使用电磁阀对不同的气罐进行控制,从而对相应位置的气囊进行充放气,从而使用户能够获得更好的体验,缓解身体不适。通过气囊之间相互配合实现不同的身体活动状态,而且气囊之间通过有效的起伏和交替工作,保证了身体得到充分运动,使经络保持畅通,每个气囊根据相应的指令协同配合才能实现防止褥疮发作,促进血液循环的技术效果,而且根据不同体型的用户能够调节护理床的尺寸,从而更有效的进行康复活动。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气囊工作电路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控制气罐和电磁阀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能够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能够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能够是直接相连,也能够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公开一种医疗护理床,由上身支撑床板1、大腿支撑床板2和小腿支撑床板3等构成,其中:大腿支撑床板2通过支撑架100水平支撑在地面上,该大腿支撑床板2不能旋转。上身支撑床板1右端与大腿支撑床板2左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小腿支撑床板3左端与该大腿支撑床板2右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且上身支撑床板1和小腿支撑床板3均可以绕转动连接点转动,具体为:上身支撑床板1左端可以绕转动连接点上下转动,小腿支撑床板3右端可以绕转动连接点上下转动,这样就能根据需要改变上身支撑床板1和小腿支撑床板3的俯仰角度,从而调整用户的睡姿。当上身支撑床板1、大腿支撑床板2和小腿支撑床板3均水平设置时,用户平躺;当大腿支撑床板2和小腿支撑床板3水平,而上身支撑床板1向上翻转时,可以使用户半躺;当大腿支撑床板2水平,上身支撑床板1向上翻转和小腿支撑床板3向下翻转时,可使用户坐卧。

上身支撑床板1的左端与第一竖直电动推杆101推杆的上端铰接,小腿支撑床板3右端与第二竖直电动推杆102推杆的上端铰接,且这两个竖直电动推杆的外壳均与支撑架100固定连接。当两个电动推杆动作时,可以带动上身支撑床板1和小腿支撑床板3旋转。在本发明中,采用电动推杆驱动上身支撑床板1和小腿支撑床板3转动,这样就便于可靠、简单地驱动上身支撑床板1和小腿支撑床板3转动,且驱动控制简单。

上身支撑床板1上板面的左端设有头部支撑气囊4,该头部支撑气囊由中部的大限位气囊4a和前侧及后侧的小限位气囊4b构成,大限位气囊4a和两个小限位气囊4b之间彼此独立。头部支撑气囊4右边的前后并排有左上臂支撑气囊5和右上臂支撑气囊6,这两个气囊之间前后并排设有左背部支撑气囊7和右背部支撑气囊8,而两个背部支撑气囊相接触,这样就可以完全托住用户的背部,不会导致用户的背部有点部位悬空。左上臂支撑气囊5、右上臂支撑气囊6、左背部支撑气囊7和右背部支撑气囊8均设在上身支撑床板1的上板面,且四个气囊的右端靠近上身支撑床板1和大腿支撑床板2的连接点。另外,左上臂支撑气囊5和右上臂支撑气囊6的高度高于左背部支撑气囊7和右背部支撑气囊8,这样就能从前、后侧对用户限位,防止用户从本护理床上跌落。

如图1和2所示,大腿支撑床板2的上板面前后并排设有左小臂支撑气囊9和右小臂支撑气囊10,其中左小臂支撑气囊9的位置对应左上臂支撑气囊5,右小臂支撑气囊10的位置对应右上臂支撑气囊6。左小臂支撑气囊9和右小臂支撑气囊10之间的大腿支撑床板2上前后并排有两根第一导轨11,小腿支撑床板3上对应设有两根第二导轨12。两根第二导轨12之间滑动配合有第二滑板13,两根第一导轨11之间滑动配合有第一滑板14。当小腿支撑床板3保持水平时,第二导轨12左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导轨11右端接触,且第一滑板14可以向右移动到对应的第二导轨12上,并和第二滑板13同时与第二导轨12滑动配合。

第一滑板14左端与左上臂支撑气囊5和右上臂支撑气囊6之间设有一个腰部支撑气囊15。第一滑板13右端部与大腿支撑床板2之间设有弹簧复位组件,该弹簧复位组件与腰部支撑气囊15相配合可实现第一滑板13沿两根第一导轨11左右滑移。在本案中,弹簧复位组件有两个,并对称设在第一滑板13的前、后侧。同时,弹簧复位组件中的弹簧20右端与限位板21固定,该限位板固设在大腿支撑床板2上,且弹簧20左端与限位片14a固定,该限位片固设在第一滑板14上。

如图1和2所示,在左小臂支撑气囊9和右小臂支撑气囊10之间前后并排有左腿支撑气囊和右腿支撑气囊,其中左腿支撑气囊由左大腿支撑气囊16和左小腿支撑气囊17相连,这两个支撑气囊彼此独立。右腿支撑气囊由右大腿支撑气囊18和右小腿支撑气囊19相连,这两个支撑气囊彼此独立。左大腿支撑气囊16和右大腿支撑气囊18固定设置在第一滑板14上,左小腿支撑气囊17和右小腿支撑气囊19固定设置在第二滑板13上。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案中所有的气囊分别由一个对应的气泵供气,从而分别实现每个气囊的胀大与缩小,以便实现所有气囊的联动控制和差动控制;并且,气泵对气囊供气,从而实现气囊胀大与缩小的技术为现有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做赘述。

如图3和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疗护理床工作电路,包括:控制器、头部支撑气囊电磁阀、身体支撑气囊电磁阀、腿部支撑气囊电磁阀;

控制器头部支撑信号端连接头部支撑气囊电磁阀信号端,控制器身体支撑信号端连接身体支撑气囊电磁阀信号端,控制器腿部支撑信号端连接腿部支撑气囊电磁阀信号端;

头部支撑气囊电磁阀第一控制端连接头部支撑气缸气路控制端,头部支撑气囊电磁阀第二控制端连接头部限位气缸气路控制端,头部支撑气缸充放气端连接头部支撑气囊,头部限位气缸充放气端连接头部限位气囊;

身体支撑气囊电磁阀第一控制端连接左背部支撑气缸气路控制端,身体支撑气囊电磁阀第二控制端连接右背部支撑气缸气路控制端,身体支撑气囊电磁阀第三控制端连接左上臂支撑气缸气路控制端,身体支撑气囊电磁阀第四控制端连接右上臂支撑气缸气路控制端,左背部支撑气缸充放气端连接左背部支撑气囊,右背部支撑气缸充放气端连接右背部支撑气囊,左上臂支撑气缸充放气端连接左上臂支撑气囊,右上臂支撑气缸充放气端连接右上臂支撑气囊;

腿部支撑气囊电磁阀第一控制端连接左小臂支撑气缸控制端,腿部支撑气囊电磁阀第二控制端连接右小臂支撑气缸控制端,腿部支撑气囊电磁阀第二控制端连接大腿支撑气缸控制端,腿部支撑气囊电磁阀第四控制端连接小腿支撑气缸控制端,左小臂支撑气缸充放气端连接左小臂支撑气囊,右小臂支撑气缸充放气端连接右小臂支撑气囊,大腿支撑气缸充放气端连接大腿支撑气囊,小腿支撑气缸充放气端连接小腿支撑气囊;

大腿支撑气缸包括:左大腿支撑气缸和右大腿支撑气缸;

腿部支撑气囊电磁阀左大腿控制端连接左大腿支撑气缸控制端,左大腿支撑气缸充放气端连接左大腿支撑气囊,腿部支撑气囊电磁阀右大腿控制端连接右大腿支撑气缸控制端,右大腿支撑气缸充放气端连接右大腿支撑气囊;

小腿支撑气缸包括:左小腿支撑气缸和右小腿支撑气缸;

腿部支撑气囊电磁阀左小腿控制端连接左大腿支撑气缸控制端,左小腿支撑气缸充放气端连接左小腿支撑气囊,腿部支撑气囊电磁阀右小腿控制端连接右小腿支撑气缸控制端,右小腿支撑气缸充放气端连接右小腿支撑气囊。

优选的,还包括:中枢控制电机和腿部控制电机;

中枢控制电机安装在上身支撑床板1右端与大腿支撑床板2左端转动连接处,腿部控制电机安装在小腿支撑床板3左端与该大腿支撑床板2右端转动连接处,中枢控制电机信号接收端连接电机驱动电路中枢信号发送端,腿部控制电机信号接收端连接电机驱动电路腿部信号发送端,电机驱动电路信号接收端连接控制器电机信号发送端,通过中枢控制电机控制上身支撑床板1起伏,通过腿部控制电机控制大腿支撑床板和小腿支撑床板起伏。其中,根据使用者对身体调整的要求,中枢控制电机能够调节上身支撑床板的起伏角度,腿部控制电机不仅可以使双腿的小腿弯曲,活动小腿,还可以差动控制左腿支撑气囊和右腿支撑气囊,模拟用户走路的姿势,活动用户的大、小腿。

优选的,还包括:气罐控制开关k、空压机气罐y、

所述头部支撑气囊电磁阀包括第一电磁阀a;

所述身体支撑气囊电磁阀包括:第二电磁阀b和第三电磁阀c;

所述腿部支撑气囊电磁阀包括:第五电磁阀e、第六电磁阀f和第七电磁阀g;

空压机气罐排气口连接气罐控制开关,气罐控制开关气体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电磁阀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第一电磁阀第四出气口连接头部支撑气缸a1进气口,头部支撑气缸a1排气口连接中部大气囊,第一电磁阀第一出气口连接头部左限位气缸a2进气口,头部左限位气缸a2排气口连接左限位气囊,第一电磁阀第二出气口连接头部右限位气缸a3进气口,头部右限位气缸a3排气口连接右限位气囊;

气罐控制开关气体输出端还分别连接第二电磁阀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第二电磁阀第一排气口连接左背部支撑气缸b1进气口,左背部支撑气缸b1排气口连接左背部支撑气囊,第二电磁阀第二排气口连接右背部支撑气缸b2进气口,右背部支撑气缸b2排气口连接右背部支撑气囊;

气罐控制开关气体输出端还分别连接第三电磁阀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第三电磁阀第二排气口连接左上臂支撑气缸c1进气口,左上臂支撑气缸c1排气口连接左上臂支撑气囊,第三电磁阀第一排气口连接右上臂支撑气缸c2进气口,右上臂支撑气缸c2排气口连接右上臂支撑气囊;

气罐控制开关气体输出端还分别连接第五电磁阀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第五电磁阀第一排气口连接左小臂支撑气缸e1进气口,左小臂支撑气缸e1排气口连接左小臂支撑气囊,第五电磁阀第二排气口连接右小臂支撑气缸e2进气口,右小臂支撑气缸e2排气口连接右小臂支撑气囊;

气罐控制开关气体输出端还分别连接第六电磁阀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第六电磁阀第一排气口连接左大腿支撑气缸f1进气口,左大腿支撑气缸f1排气口连接左大腿支撑气囊,第六电磁阀第二排气口连接右大腿支撑气缸f2进气口,右大腿支撑气缸f2排气口连接右大腿支撑气囊;

气罐控制开关气体输出端还分别连接第七电磁阀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第七电磁阀第一排气口连接左小腿支撑气缸g1进气口,左小腿支撑气缸g1排气口连接左小腿支撑气囊,第六电磁阀第二排气口连接右小腿支撑气缸g2进气口,右小腿支撑气缸g2排气口连接右小腿支撑气囊;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使用电磁阀对不同的气罐进行控制,从而对相应位置的气囊进行充放气,从而使用户能够获得更好的体验,缓解身体不适。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过滤器l1和第二过滤器l2;

在气罐控制开关气体输出端和第一电磁阀进气口、第二电磁阀进气口和第三电磁阀进气口之间安装第一过滤器;

在气罐控制开关气体输出端和第五电磁阀进气口、第六电磁阀进气口和第七电磁阀进气口之间安装第二过滤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由于医疗护理床工作环境相对复杂,如果外界粉尘过多或者长时间使用会造成灰尘积攒过多,最终导致设备老化,充气不良,为了防止上述问题的发生,设置过滤器对气罐进行保护。

优选的,还包括:背部支撑气囊、背部支撑气缸d、增压稳压阀z和第四电磁阀d;

气罐控制开关气体输出端连接第四电磁阀第一进气口,第四电磁阀第一排气口连接背部支撑气缸d进气口,背部支撑气缸d排气口连接背部支撑气囊,气罐控制开关气体输出端还连接增压稳压阀进气口,增压稳压阀排气口连接第四电磁阀第二进气口。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竖直电动推杆101信号接收端连接电机驱动电路第一竖直电动推杆信号发送端,第二竖直电动推杆102信号接收端连接电机驱动电路第二竖直电动推杆信号发送端,通过第一竖直电动推杆将上身支撑床板顶起,方便使用者保持坐姿状态,同时能够缓解中枢控制电机承载更大的力矩,所述第二竖直电动推杆能够和腿部控制电机相配合,在腿部控制电机促使腿部弯曲的同时能够通过第二竖直电动推杆对腿部整体进行抬升操作。

优选地,还包括:中枢控制电机和腿部控制电机;

中枢控制电机安装在上身支撑床板1右端与大腿支撑床板2左端转动连接处,腿部控制电机安装在小腿支撑床板3左端与该大腿支撑床板2右端转动连接处,中枢控制电机信号接收端连接电机驱动电路中枢信号发送端,腿部控制电机信号接收端连接电机驱动电路腿部信号发送端,电机驱动电路信号接收端连接控制器电机信号发送端,通过中枢控制电机控制上身支撑床板1起伏,通过腿部控制电机控制大腿支撑床板和小腿支撑床板起伏。

或者,第一竖直电动推杆101信号接收端连接电机驱动电路第一竖直电动推杆信号发送端,第二竖直电动推杆102信号接收端连接电机驱动电路第二竖直电动推杆信号发送端,通过第一竖直电动推杆将上身支撑床板顶起,方便使用者保持坐姿状态,同时能够缓解中枢控制电机承载更大的力矩,所述第二竖直电动推杆能够和腿部控制电机相配合,在腿部控制电机促使腿部弯曲的同时能够通过第二竖直电动推杆对腿部整体进行抬升操作。

如图4所示,其中第一电磁阀为2门4路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和第七电磁阀为2门2路电磁阀,第四电磁阀为2门1路电磁阀。

气囊差动执行电路74hc154,通过控制器的工作方法,该气囊差动执行电路能够快速定位相应位置,对相应的电磁阀进行充放气控制。

其中相应的气囊通过电磁阀进行控制,电磁阀通过使用ad7799或者ad7798等模数转换器进行信号传输,模数转换器再连接stm32等类型的控制器进行信号控制,因为stm32控制器能够接入一定数量的信号接口,本申请为了能够便于理解并且与相应位置的电磁阀相对应,所以将相应的控制器信号端起名为“头部支撑信号端”、“身体支撑信号端”或“腿部支撑信号端”等,所以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设计相应的电路布图是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属于惯用技术手段。

优选地,还包括:中枢控制电机和腿部控制电机;

中枢控制电机安装在上身支撑床板1右端与大腿支撑床板2左端转动连接处,腿部控制电机安装在小腿支撑床板3左端与该大腿支撑床板2右端转动连接处,中枢控制电机信号接收端连接电机驱动电路中枢信号发送端,腿部控制电机信号接收端连接电机驱动电路腿部信号发送端,电机驱动电路信号接收端连接控制器电机信号发送端,通过中枢控制电机控制上身支撑床板1起伏,通过腿部控制电机控制大腿支撑床板和小腿支撑床板起伏。

还包括无线智能控制终端;

通过无线智能控制终端无线连接气罐组件气罐控制端,对气罐进行充放气操作,通过无线智能控制终端对充放气时间以及充放气压力值进行智能调节。该智能终端能够为远程无线操控设备或者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其通过远程控制气泵组件属于本领域的惯用手段。

所述气囊的粘连工艺采用热胶合,密封性能好,使用时间长。

气囊的材料采用亲肤设计,并且选用透气性能良好的材料,不会使人长期卧床因为不透气而产生皮肤疾病。

气囊形状设计加入了人机工程学理论的考虑,在充满气的状态下能很好的贴合人的身体,不会使用户感到不舒服。

在气囊的布局设计上,综合考虑了大部分中国人身体平均尺寸,能够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能够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能够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