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3981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配方,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神经衰弱的特征是易兴奋,易激惹,易衰竭,常有失眠、头痛、抑郁、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和情感脆弱等。西医认为是超负荷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引起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紊乱,而产生神经衰弱综合征。中医学治疗神经衰弱通常是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镇静为原则。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的有朱砂养神丸、枣仁安神液等。这些药物对神经衰弱都有一定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药物起效慢,服用时间长,疗效不稳定等等。西医治疗神经衰弱的药有很多,这些药对减轻焦虑、镇静、改善睡眠等也有明显作用,但不能治愈,不少安眠镇静剂如果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也容易形成人体对药物的依赖性和产生耐药性,还有一定的副作用,长期服用对病人的身体健康有害无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治愈率高、使用安全的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配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配方,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远志20-30份、酸枣仁20-30份、枸杞子25-35份、丹参10-15份、天麻10-15份、白头翁6-10份、陈皮6-10份、钩藤10-15份、党参10-15份、决明子6-10份、当归6-10份、王不留行6-10份、鸡血藤(红藤)6-10份、败酱草6-10份、天南星6-10份、赤小豆6-10份、蜂蜜25-30份、柏子仁25-35份、黄芪20-30份、山药10-15份、刺五加10-15份、玄参10-15份、郁金6-10份、白芍6-10份、鱼腥草6-10份、回心草6-10份、僵蚕6-10份、佛手6-10份、珍珠母6-10份、桑葚20-30份。

优选为,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配方,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远志25份、酸枣仁25份、枸杞子30份、丹参12份、天麻12份、白头翁8份、陈皮8份、钩藤12份、党参12份、决明子8份、当归8份、王不留行8份、鸡血藤(红藤)8份、败酱草8份、天南星8份、赤小豆8份、蜂蜜28份、柏子仁30份、黄芪25份、山药12份、刺五加12份、玄参12份、郁金8份、白芍8份、鱼腥草8份、回心草8份、僵蚕8份、佛手8份、珍珠母8份、桑葚25份。

将上述原料药物按常规方式文火水煮后,取其药液,每天一剂,早、晚各口服一次。

远志:味苦、辛,性温;归心、肾、肺经;具有宁心安神,祛痰止咳,消肿止痛之功效。

酸枣仁:味甘、酸,性平;归肝、胆、心经;具有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之功效。

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肾经;具有滋肝补肾,益精明目,润肺之功效。

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养血安神之功效。

天麻:味甘,性平;归肝经;具有息风平肝,平抑肝阳,驱风通络之功效。

白头翁:味苦,性寒;归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效。

陈皮:味辛、苦,性温;归脾、肺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效。

钩藤:味甘,性凉;归肝、心包经;具有息风定惊,清热肝平之功效。

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具有健脾补肺,益气生津之功效。

决明子: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肝、肾、大肠经;具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之功效。

当归:味甘、辛、苦,性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功效。

王不留行:味苦,性平;归肝、胃经;具有活血通络,下乳消痈,利尿通淋之功效。

鸡血藤(红藤):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之功效。

败酱草:味辛、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之功效。

天南星:味苦、辛,性温,有毒;归肺、肝、脾经;具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之功效。

赤小豆:味甘、酸,性平;归脾、心、小肠经;具有利水消肿,清利湿热,解毒排脓之功效。

蜂蜜:味甘,性平;归脾、肺、大肠经;具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之功效。

柏子仁:味甘,性平;归心、肾、大肠经;具有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止汗之功效。

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具有补益脾肺,固表止汗,利尿消肿,托毒敛疮之功效。

山药:味甘,性平;归肺、脾、肾经;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固涩之功效。

刺五加:味辛、微苦,性温;归脾、肾、心经;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祛风除湿之功效。

玄参:味苦、甘、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之功效。

郁金:味辛、苦,性寒;归心、肝、肺经;具有行气活血止痛,清心解郁,凉血止血,肝胆退黄之功效。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和营,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

鱼腥草:味辛,性微寒;归肺、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肿,利尿通淋之功效。

回心草:味辛、苦,性平;具有养心安神,清肝明目之功效。

僵蚕:味咸、辛,性平;归肝、肺、胃经;具有息风定惊,化痰散结之功效。

佛手:味辛、苦、酸,性温;归肝、胃、肺经;具有疏肝行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之功效。

珍珠母:味咸,性寒;归肝、心经;具有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清肝明目之功效。

桑葚:味甘、酸,性寒;归肝、肾经;具有滋阴养血,生津润肠之功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组合物,以宁心安神、补中益气、滋阴养肾、调养气血、解郁开窍为治疗原则,组份中的各种原料药物相互协调在一起,能够起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药效,可有效调节患者机体的阴阳平衡和自我协调能力,且具有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的优点。

下面结合临床资料及典型病例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进一步说明。

一、临床资料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组合物,治疗确诊的神经衰弱患者137人,其中男性62人,女性75人,年龄15--67岁,病程3个月--3年。

二、治疗方法

采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所制备的汤剂,每天一剂,早、晚各口服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

三、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睡眠等生理功能恢复正常。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睡眠等生理功能基本恢复。

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部分症状消失。

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四、治疗结果

本发明治神经衰弱患者137例,经过1—5个疗程的治疗,治愈129例,占94.1%,显效3例,占2.1%,有效3例,占2.1%,无效2例,占1.4%,总有效率为98.6%,未见任何副作用;结果表明,本中药组合物具有疗效好,见效快,无毒副作用的优点。

五、典型病例

1.魏某,女,46岁,患有神经衰弱近一年,常感觉头昏脑涨,记忆力减退,心烦易怒,精神萎缩,食欲不振。服用本发明制备的汤剂1个疗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又继续服用3个疗程,治愈,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2.刘某,男,39岁,患有神经衰弱两年,常感头昏头胀,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较大,夜晚入睡较困难。服用本发明制备的汤剂1个疗程,夜晚入睡困难症状明显改善,又继续服用3个疗程,治愈。

3.殷某,女,57岁,患有神经衰弱半年,失眠多梦,耳鸣头晕,四肢乏力,精神不振,易疲倦,嗜睡。连续服用本发明制备汤剂3个疗程,神经衰弱症状全部消失,治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4.徐某,男,38岁,患有神经衰弱一年,常常失眠,难以入睡,头晕头痛,精神疲惫,记忆力下降。服用本发明制备的汤剂2个疗程,临床症状部分开始消失,又继续服用3个疗程,症状全部消失,治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配方,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远志22份、酸枣仁22份、枸杞子30份、丹参10份、天麻10份、白头翁6份、陈皮6份、钩藤10份、党参12份、决明子8份、当归10份、王不留行10份、鸡血藤(红藤)10份、败酱草10份、天南星10份、赤小豆8份、蜂蜜28份、柏子仁28份、黄芪28份、山药15份、刺五加15份、玄参15份、郁金10份、白芍8份、鱼腥草8份、回心草8份、僵蚕8份、佛手8份、珍珠母8份、桑葚25份。

将上述原料药物按常规方式文火水煮后,取其药液,每天一剂,早、晚各口服一次。

实施例2

治疗神经衰弱的中药配方,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远志30份、酸枣仁30份、枸杞子30份、丹参14份、天麻14份、白头翁8份、陈皮8份、钩藤15份、党参15份、决明子10份、当归10份、王不留行10份、鸡血藤(红藤)10份、败酱草10份、天南星10份、赤小豆8份、蜂蜜30份、柏子仁30份、黄芪28份、山药14份、刺五加14份、玄参14份、郁金8份、白芍6份、鱼腥草8份、回心草8份、僵蚕8份、佛手8份、珍珠母8份、桑葚30份。

将上述原料药物按常规方式文火水煮后,取其药液,每天一剂,早、晚各口服一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