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肘关节功能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5476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肘关节功能康复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辅助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肘关节功能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肘关节是上肢重要的功能关节。肘关节或上肢手术,例如骨科跨关节手术或者神经外科周围神经修复手术等,在术后需要将肘关节进行外固定,但固定结束后,往往留下肘部不能自主弯曲、伸展不灵活或者自主弯曲角度足的后遗症。目前针对该后遗症的常规做法是通过人工对患者上肢进行辅助重复伸展来达到逐步康复的目的,此种方式耗时耗力,对于护理人员来讲劳动强度偏大。为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针对肘关节功能恢复的辅助装置,目前这类装置采用的方式主要是将患者大臂和小臂分别固定在大臂板和小臂板上,小臂板与大臂板相互铰接,并通过设置在大臂板上的步进电机作为驱动源,并驱动小臂板往复转动,从而实现辅助康复的目的。

然而这类装置仍然存在众多的缺陷,例如:现有的康复辅助装置,由于大臂板采用固定设置,且用于驱动小臂板的驱动力过于机械化,导致小臂板在弯曲的过程中刚性过大,容易对肘关节造成损伤。尤其针对康复初期的病患,肘关节弯曲量不宜过大,而现有的康复辅助装置的小臂板在弯曲的过程中缺乏弯曲缓冲量(电机转动多少,小臂板就弯曲多少),导致在康复初期并不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康复效果好的新型肘关节功能康复装置。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肘关节功能康复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分别设置大臂固定板和小臂固定板;所述大臂固定板和小臂固定板的截面均呈c字形且c字形的内部构成患者手臂的容纳腔,所述小臂固定板和大臂固定板的一端相对布置且二者之间留有空隙;小臂固定板和大臂固定板靠近空隙一端的背面均设置有连接耳,并通过穿设在连接耳处的铰接轴与底座构成铰接;

所述小臂固定板靠近空隙的端部背面还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小臂固定板垂直;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线性电机及用于连接线性电机与第一连接板的柔性连接组件;所述柔性连接组件包括螺旋弹簧和短杆,所述短杆的一端与线性电机的输出端铰接,短杆的另一端与螺旋弹簧的一端固接,所述螺旋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板固接。

优选的,所述短杆远离线性电机输出端的一端设置有相垂直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对应设置有弹簧安装管,所述螺旋弹簧的两端分别位于弹簧安装管内。

优选的,所述大臂固定板和小臂固定板上均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粘接在大臂固定板或小臂固定板内壁上的c字形的布气囊,所述布气囊的进气口通过软管与微型气泵的出气口连接,所述微型气泵固定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大臂固定板和小臂固定板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一根捆带,所述捆带之间通过粘扣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更加适应康复初期的康复需求,避免对肘关节造成损伤,极大的提高了康复效果。具体来说,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将患者的大臂和小臂分别固定在大臂固定板和小臂固定板上,并将患者的肘关节对准空隙。线性电机启动,通过柔性连接组件推拉第一连接板,从而带动小臂固定板转动。在小臂固定板转动的过程中。动力依次通过短杆、螺旋弹簧和第一连接板进行传递,螺旋弹簧的伸缩特性能够避免动力的刚性传递,缓冲患者肘关节的受力。同时,由于大臂固定板也采用铰接的设置,能够进行转动,因此,患者在感受到明显的痛楚时,可调整自身站位,以改变大臂的固定角度。从而避免肘关节受损,尤其适合康复初期的患者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结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小臂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所示结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5所示的一种新型肘关节功能康复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分别设置大臂固定板2和小臂固定板3,大臂固定板2用于固定大臂,小臂固定板3用于固定小臂。结合图4和5所示,所述大臂固定板2和小臂固定板3的截面均呈c字形且c字形的内部构成患者手臂的容纳腔,所述小臂固定板3和大臂固定板2的一端相对布置且二者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大臂固定板2和小臂固定板3上均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可以就是大臂固定板2和小臂固定板3自身,通过捆带12实现捆紧。但更好的做法是,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粘接在大臂固定板2或小臂固定板3内壁上的c字形的布气囊9,所述布气囊9的进气口通过软管10与微型气泵11的出气口连接,所述微型气泵11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使用时,将手臂由布气囊9的开口处放入,开启微型气泵11将布气囊9鼓胀。布气囊9能够使用不同尺寸的手臂,通用性更强。同时,布气囊9能够更好的与手臂贴合。在此基础上配合捆带12绑紧则更好。也就是所述大臂固定板2和小臂固定板3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一根捆带12,所述捆带12之间通过粘扣13连接。当然,采用其他起到相同作用的固定组件也是可行的。

本发明小臂固定板3和大臂固定板2靠近空隙一端的背面均设置有连接耳4,并通过穿设在连接耳4处的铰接轴与底座1构成铰接。如图1所示,小臂固定板3和大臂固定板2的开口一面在右,则右为正面,作为背面。因此,连接耳4设置在左面。连接耳4上设置与铰接轴相配合的竖孔,铰接轴穿过竖孔构成铰接。从而实现小臂固定板3和大臂固定板2可转动,这与传统的大臂固定板2采用固定的方式存在明显的区别。

结合图1和2所示,所述小臂固定板3靠近空隙的端部背面还设置有第一连接板5,所述第一连接板5与小臂固定板3垂直。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线性电机6及用于连接线性电机6与第一连接板5的柔性连接组件。所述柔性连接组件包括螺旋弹簧7和短杆8,所述短杆8的一端与线性电机6的输出端铰接,短杆8的另一端与螺旋弹簧7的一端固接,所述螺旋弹簧7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板5固接。

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将患者的大臂和小臂分别固定在大臂固定板2和小臂固定板3上,并将患者的肘关节对准空隙。线性电机6启动,通过柔性连接组件推拉第一连接板5,从而带动小臂固定板3转动。在小臂固定板3转动的过程中。动力依次通过短杆8、螺旋弹簧7和第一连接板5进行传递,螺旋弹簧7的伸缩特性能够避免动力的刚性传递,缓冲患者肘关节的受力。同时,由于大臂固定板2也采用铰接的设置,能够进行转动,因此,患者在感受到明显的痛楚时,可调整自身站位,以改变大臂的固定角度。从而避免肘关节受损,尤其适合康复初期的患者进行使用。

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螺旋弹簧7与第一连接板5和第二连接板21接触的位置为螺旋弹簧7连接的薄弱点。为了提高螺旋弹簧7的使用寿命,更好的做法是,如图2所示,所述短杆8远离线性电机6输出端的一端设置有相垂直的第二连接板21,所述第一连接板5和第二连接板21上对应设置有弹簧安装管20,所述螺旋弹簧7的两端分别位于弹簧安装管20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辅助医疗器械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康复效果好的新型肘关节功能康复装置。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肘关节功能康复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上设置大臂固定板和小臂固定板。小臂固定板和大臂固定板背面均设置有连接耳,并通过连接耳处的铰接轴与底座铰接。小臂固定板靠近空隙的端部背面还设置有第一连接板。底座上设置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线性电机及柔性连接组件。柔性连接组件包括螺旋弹簧和短杆,短杆的一端与线性电机的输出端铰接,短杆的另一端与螺旋弹簧的一端固接,螺旋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板固接。本发明更加适应康复初期的康复需求,避免对肘关节造成损伤,极大的提高了康复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陈红卫
技术研发日:2017.07.20
技术公布日:2017.10.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