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牛低温症的中药散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09837发布日期:2019-02-10 13:29阅读:13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兽药制剂领域,尤其是一种治疗牛低温症的中药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牛低温症多因受寒潮侵袭所致,患牛表现为神差食减,起卧困难,耳、鼻甚至全身冰凉,体温36℃以下,常衰竭而死。不同年龄的牛均能引发此病,犊牛在出生后一般是由于受到寒冷气候刺激而发病;奶牛发生该病大多数是由于饲养管理措施不当,致使牛体受到风寒湿邪侵袭所致;耕牛发生低温症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秋季劳役过重或喂养失调,使牛体质瘦弱,耗伤气血,继而使牛处于长期营养不良或消瘦的状态,致使耕牛机体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一旦遇到寒冷天气则阴寒内生,阳气不固,诱发该症。

目前治疗牛低温症尚无特效药,多采取加强防寒保暖,改喂优质易消化的饲料,静脉注射葡萄糖补充营养等措施,但治疗效果欠佳。中药治疗牛低温症,追根溯源,可从根本上治疗该疾病。因此,开发一种可有效治疗牛低温症的中药组合物,成为本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治愈率高、副作用低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牛低温症的中药配方。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的散剂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牛低温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柴胡16-30份、桂枝9-12份、白芍9-12份、紫苏6-10份、乌头(蜜煎)6-10份、当归8-10份、党参8-10份、干姜8-12份、灵芝10-16份。

进一步地,该中药组合物的最佳原料的质量份数如下:柴胡22份、桂枝10份、白芍10份、紫苏8份、乌头(蜜煎)8份、当归10份、党参10份、干姜10份、灵芝12份。

进一步地,该中药组合物可以是散剂。

进一步地,该组合物的散剂的制备方法是:(1)按配方量称取各中药;(2)将中药粉碎,过30-100目筛;(3)混合5-20min得中药粉;(4)将中药粉分装成100-300g/袋,即得成品。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组方依据中医理论,科学配伍,具有疏肝解郁、补养气血、发汗解表、祛湿散寒、温阳通经之功效,经临床检验,治疗牛低温症治愈率可达96.51%。

(2)本组方选用纯天然中草药为原料,无毒无害,无药残,是一种真正的新型绿色兽药。

(3)本发明各中药原料的药理是:

柴胡:疏肝解郁;

桂枝:发汗解肌;

白芍:敛阴和营;

紫苏:解表散寒;

乌头(蜜煎):祛湿散寒;

当归:补血;

党参:补气;

干姜:温阳守中,回阳通脉;

灵芝:补气安神。

配方之中,柴胡条达肝气,疏解肝郁,可缓解因肝气郁结而引起的手足冷,体温低;桂枝助卫实表,发汗解表,外散风寒;白芍敛阴止汗,与桂枝同用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紫苏辛散性温,发汗解表散寒,助桂枝发散风寒;乌头(蜜煎)祛风除湿散寒;当归长于补血,党参长于补气,柴胡与当归、白芍、党参合用可治肝郁血虚、神疲食少;灵芝补养气血,治气血不足引起的体倦神疲、食少、手足逆冷之症;干姜辛热,入心、脾、肾经,温阳守中,回阳通脉。

上述九味药配伍使用,具有疏肝解郁、补气养血、发汗解表、调和营卫、祛湿散寒、温阳通经之功效,治疗牛低温症效果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牛低温症的中药散剂,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柴胡22份、桂枝10份、白芍10份、紫苏8份、乌头8份、当归10份、党参10份、干姜10份、灵芝12份制备而成。其制备方法是:(1)按配方量称取各中药;(2)将中药粉碎,过40目筛;(3)混合10min得中药粉;(4)将中药粉按每袋200g分装,即得成品。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牛低温症的中药散剂,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柴胡16份、桂枝9份、白芍9份、紫苏10份、乌头10份、当归9份、党参9份、干姜12份、灵芝16份制备而成。其制备方法是:(1)按配方量称取各中药;(2)将中药粉碎,过40目筛;(3)混合10min得中药粉;(4)将中药粉按每袋200g分装,即得成品。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牛低温症的中药散剂,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柴胡30份、桂枝12份、白芍12份、紫苏6份、乌头6份、当归8份、党参8份、干姜8份、灵芝10份制备而成。其制备方法是:(1)按配方量称取各中药;(2)将中药粉碎,过40目筛;(3)混合10min得中药粉;(4)将中药粉按每袋200g分装,即得成品。

临床试验

实验1:

山西省武功县河道乡一村民饲养的耕牛入冬后发病。病牛表现为精神沉郁,起卧困难,被毛粗乱无光,食欲下降,消瘦,肋骨显露,身体发凉,体温35.8℃。据村民口述此耕牛秋收时节劳役过重,待天气转凉后突发此病。根据耕牛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诊断为牛低温症。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中药散剂拌料饲喂,每100kg饲料中加入200g中药散剂,一日两次,连喂7天。2天后,耕牛精神好转,食欲增加,四肢回暖,可起卧。7天后,测量耕牛体温恢复正常,活动自如,病牛痊愈。

实验1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散剂治疗耕牛低温症起效快,疗效显著,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实验2:

内蒙古包头市南壕村一村民饲养的一头奶牛于初春时节发病。病牛口色青白,精神沉郁,呼吸微弱,出气冰凉,耳、鼻、四肢不温,食欲下降,粪便稀薄带水,体温35.6℃。根据病牛的临床症状诊断为牛低温症。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葡萄糖、vc、atp混合液2天,不见好转。遂改用本发明实施例1所制得的中药散剂治疗,每200g中药散剂与100kg饲料混合,连续饲喂7天,每天2次。用药2天后,奶牛身体回暖,精神和食欲好转,继续用药5天后,奶牛精神和食欲均恢复正常,大便成形,体温回升至37.8℃,至此痊愈。

实验2结果表明,用本发明中药散剂治疗奶牛低温症亦收到较好的疗效,适合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实验3:

本实验于2014年到2015年的两年间,共收集了86头患有牛低温症的病例,用本发明中药散剂拌料饲喂治疗,共治愈83头,另有3头病牛因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而无效,治愈率为96.51%。

实验3结果进一步肯定了本发明中药散剂的疗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可按照所限定的范围列举出若干个实施例,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总体构思下的变化和修改,应属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牛低温症的中药散剂,由柴胡、桂枝、白芍、紫苏、乌头(蜜煎)、当归、党参、干姜和灵芝制备而成。该中药组合物可以是散剂,其制备步骤是:(1)按配方量称取各中药;(2)将中药粉碎,过30‑100目筛;(3)混合5‑20min得中药粉;(4)将中药粉分装成100‑300g/袋,即得成品。本组方具有疏肝解郁、补气养血、发汗解表、祛湿散寒、温阳通经之功效,经临床检验治疗牛低温症疗效显著,治愈率可达96.51%。

技术研发人员:刘瑜;池紫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格特生物制药(天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7.29
技术公布日:2019.02.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