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用高灵活性拐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0652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用高灵活性拐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拐杖,尤其涉及一种医疗用高灵活性拐杖。



背景技术:

医疗,中文解释为医治或疾病的治疗。中华医史几千年,而这个字眼是在近几十年才出现,其实这是为了与国际接轨而新生的字眼,之前大多使用治疗。然而医疗也包含保健内容。

一种辅助行走的简单器械,通常是一根木制或金属棍子。拐杖是一种重要的医疗康复辅助用具,分手杖、肘杖和腋杖,其中手杖主要用于轻度需要,例如老年人或登山者,手杖不属于残疾人用品,肘杖属于中度下肢残疾人用品。腋拐杖是下肢重度残疾者(病残伤残等)的必需品,多数下肢残疾人不得不终身使用腋杖,目前的腋杖特别是腋杖下面的防滑装置亟需改进。灵活性是指具有灵活的能力,它与原则性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

现如今的拐杖只是单纯的拐杖,存在拐杖制作简单,使用调节不便利,灵活性不足,不适应不同身高的人使用,使用率低的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使用调节灵活性高、适应不同身高的人使用、使用率高的医疗用高灵活性拐杖。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如今的拐杖只是单纯的拐杖,拐杖制作简单,使用调节不便利,灵活性不足,不适应不同身高的人使用,使用率低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调节灵活性高、适应不同身高的人使用、使用率高的医疗用高灵活性拐杖。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医疗用高灵活性拐杖,包括有摩擦块、支柱、压块、撑手装置、升降装置和曲形杆,支柱底端设置有摩擦块,支柱顶端连接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顶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曲形杆,曲形杆顶端之间设置有压块,左侧的曲形杆右部均匀设置有第二凹槽,右侧的曲形杆上均匀设置有小孔,对应的小孔与对应的第二凹槽配合。

优选地,撑手装置包括有卡杆、圆杆、第一螺母、转杆和第一丝杆,曲形杆之间设置有圆杆,圆杆左侧设置有卡杆,卡杆与第二凹槽配合,圆杆右部设置有第一凹槽,圆杆右侧设置有第一螺母,第一螺母上设置有第一丝杆,第一丝杆与第一螺母配合,第一丝杆左部与第一凹槽配合,第一丝杆穿过小孔,第一丝杆右端设置有转杆,转杆位于右侧的曲形杆右方。

优选地,升降装置包括有支杆、工作槽、挂钩、挂环、拉绳、移动杆和弹簧,曲形杆底端设置有工作槽,工作槽左壁和右壁上均设置有移动孔,工作槽左下壁和右下壁上均均匀设置有挂钩,挂钩位于移动孔下方,工作槽底壁设置有通孔,支柱顶端设置有支杆,支杆穿过通孔,支杆顶端与工作槽内顶部之间连接有弹簧,支杆上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移动杆,左侧的移动杆穿过左侧的移动孔,右侧的移动杆穿过右侧的移动孔,移动杆底部均设置有拉绳,拉绳末端设置有挂环,挂环与挂钩配合。

优选地,还包括有弹力带和调节装置,右侧的曲形杆左侧设置有弹力带,左侧的曲形杆上部设置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有轴承座、转轴、绕线轮和摆杆,左侧的曲形杆上部设置有轴承座,轴承座上安装有转轴,转轴前端设置有摆杆,转轴上设置有绕线轮,弹力带绕在绕线轮上。

优选地,还包括有第二丝杆和第二螺母,支柱底部设置有第三凹槽,支柱底端设置有第二螺母,第二螺母上设置有第二丝杆,第二丝杆与第二螺母配合,第二丝杆与第三凹槽配合,第二丝杆底端与摩擦块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有软垫,圆杆外围设置有软垫,软垫垂直设置在圆杆外围,软垫的材质为天然橡胶。

工作原理:当需要利用本装置帮助搀扶行走时,首先人根据自己身高,调节升降装置,当支柱上下移动后处于适合位置时,停止调节升降装置,随后,人根据自身需要,调节撑手装置,当撑手装置位于合适的第二凹槽和小孔之间的位置时,人停止调节撑手装置,最后,人即可将压块放置于腋下,方便搀扶人行走。

因为撑手装置包括有卡杆、圆杆、第一螺母、转杆和第一丝杆,曲形杆之间设置有圆杆,圆杆左侧设置有卡杆,卡杆与第二凹槽配合,圆杆右部设置有第一凹槽,圆杆右侧设置有第一螺母,第一螺母上设置有第一丝杆,第一丝杆与第一螺母配合,第一丝杆左部与第一凹槽配合,第一丝杆穿过小孔,第一丝杆右端设置有转杆,转杆位于右侧的曲形杆右方,所以为了使撑手装置方便不同高度的人使用时,人一手托住圆杆,一手顺时针转动转杆,由于第一丝杆与第一螺母配合,第一丝杆在转动过程中向右运动,然后从第一凹槽和第一螺母上抽出,此时,人可以将圆杆和卡杆从第二凹槽内拔出;人将卡杆插进另外的合适的第二凹槽内,将第一丝杆插入对应的小孔内,逆时针转动第一丝杆,由于第一螺母与第一丝杆配合,第一丝杆向左运动插入第一凹槽内,如此将圆杆固定,方便人搀扶。

因为升降装置包括有支杆、工作槽、挂钩、挂环、拉绳、移动杆和弹簧,曲形杆底端设置有工作槽,工作槽左壁和右壁上均设置有移动孔,工作槽左下壁和右下壁上均均匀设置有挂钩,挂钩位于移动孔下方,工作槽底壁设置有通孔,支柱顶端设置有支杆,支杆穿过通孔,支杆顶端与工作槽内顶部之间连接有弹簧,支杆上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移动杆,左侧的移动杆穿过左侧的移动孔,右侧的移动杆穿过右侧的移动孔,移动杆底部均设置有拉绳,拉绳末端设置有挂环,挂环与挂钩配合,初始,弹簧处于正常状态,挂环套在最上方的挂钩上,支杆处于收缩状态,所以当使用本装置的人身高较高时,需要将本装置调高,此时,人手动将挂环从挂钩上抽出,拉动移动杆向下运动,使支杆向下运动,带动摩擦块向下运动,调节合理后,人手动将挂环挂在对应的挂钩上固定,此时弹簧拉伸,支杆从工作槽内拔出后处于合适高度,本装置处于较高的高度,随后,人即可非常便利地使用。

因为还包括有弹力带和调节装置,右侧的曲形杆左侧设置有弹力带,左侧的曲形杆上部设置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有轴承座、转轴、绕线轮和摆杆,左侧的曲形杆上部设置有轴承座,轴承座上安装有转轴,转轴前端设置有摆杆,转轴上设置有绕线轮,弹力带绕在绕线轮上,所以当人在使用本装置搀扶时,人手动调节调节装置,手动转动摆杆,使绕线轮转动,收起或放出一定量的弹力带,一段时间后,弹力带处于合适长度,人将弹力带套在人的肩膀上,如此,在使用本装置时,拐杖不易移动,便于搀扶使用。

因为还包括有第二丝杆和第二螺母,支柱底部设置有第三凹槽,支柱底端设置有第二螺母,第二螺母上设置有第二丝杆,第二丝杆与第二螺母配合,第二丝杆与第三凹槽配合,第二丝杆底端与摩擦块连接,所以当摩擦块使用完毕后,摩擦块上与灰尘集聚,此时人顺时针转动摩擦块,第二丝杆顺时针向下运动,从第三凹槽和第二螺母中抽出,摩擦块随之向下运动,然后人即可将摩擦块取走,便于人对摩擦块的清洗。

因为还包括有软垫,圆杆外围设置有软垫,软垫垂直设置在圆杆外围,软垫的材质为天然橡胶,软垫材质柔软,摩擦大,所以人撑手时,手不易打滑,而且不易受伤。

(3)有益效果

本发明达到了使用调节灵活性高、适应不同身高的人使用、使用率高的效果,本装置利用升降装置可用于调节拐杖的高度,撑手装置、第二凹槽和小孔的配合使用可以起到调整撑手的作用,便于不同人的使用,可以提高拐杖的使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撑手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升降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调节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三种部分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摩擦块,2-支柱,3-压块,4-撑手装置,401-卡杆,402-圆杆,403-第一螺母,404-转杆,405-第一丝杆,406-第一凹槽,5-第二凹槽,6-升降装置,601-通孔,602-支杆,603-工作槽,604-挂钩,605-挂环,606-拉绳,607-移动杆,608-弹簧,609-移动孔,7-曲形杆,8-小孔,9-弹力带,10-调节装置,101-轴承座,102-转轴,103-绕线轮,104-摆杆,11-第二丝杆,12-第三凹槽,13-第二螺母,14-软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医疗用高灵活性拐杖,如图1-7所示,包括有摩擦块1、支柱2、压块3、撑手装置4、升降装置6和曲形杆7,支柱2底端设置有摩擦块1,支柱2顶端连接有升降装置6,升降装置6顶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曲形杆7,曲形杆7顶端之间设置有压块3,左侧的曲形杆7右部均匀设置有第二凹槽5,右侧的曲形杆7上均匀设置有小孔8,对应的小孔8与对应的第二凹槽5配合。

实施例2

一种医疗用高灵活性拐杖,如图1-7所示,包括有摩擦块1、支柱2、压块3、撑手装置4、升降装置6和曲形杆7,支柱2底端设置有摩擦块1,支柱2顶端连接有升降装置6,升降装置6顶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曲形杆7,曲形杆7顶端之间设置有压块3,左侧的曲形杆7右部均匀设置有第二凹槽5,右侧的曲形杆7上均匀设置有小孔8,对应的小孔8与对应的第二凹槽5配合。

撑手装置4包括有卡杆401、圆杆402、第一螺母403、转杆404和第一丝杆405,曲形杆7之间设置有圆杆402,圆杆402左侧设置有卡杆401,卡杆401与第二凹槽5配合,圆杆402右部设置有第一凹槽406,圆杆402右侧设置有第一螺母403,第一螺母403上设置有第一丝杆405,第一丝杆405与第一螺母403配合,第一丝杆405左部与第一凹槽406配合,第一丝杆405穿过小孔8,第一丝杆405右端设置有转杆404,转杆404位于右侧的曲形杆7右方。

实施例3

一种医疗用高灵活性拐杖,如图1-7所示,包括有摩擦块1、支柱2、压块3、撑手装置4、升降装置6和曲形杆7,支柱2底端设置有摩擦块1,支柱2顶端连接有升降装置6,升降装置6顶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曲形杆7,曲形杆7顶端之间设置有压块3,左侧的曲形杆7右部均匀设置有第二凹槽5,右侧的曲形杆7上均匀设置有小孔8,对应的小孔8与对应的第二凹槽5配合。

撑手装置4包括有卡杆401、圆杆402、第一螺母403、转杆404和第一丝杆405,曲形杆7之间设置有圆杆402,圆杆402左侧设置有卡杆401,卡杆401与第二凹槽5配合,圆杆402右部设置有第一凹槽406,圆杆402右侧设置有第一螺母403,第一螺母403上设置有第一丝杆405,第一丝杆405与第一螺母403配合,第一丝杆405左部与第一凹槽406配合,第一丝杆405穿过小孔8,第一丝杆405右端设置有转杆404,转杆404位于右侧的曲形杆7右方。

升降装置6包括有支杆602、工作槽603、挂钩604、挂环605、拉绳606、移动杆607和弹簧608,曲形杆7底端设置有工作槽603,工作槽603左壁和右壁上均设置有移动孔609,工作槽603左下壁和右下壁上均均匀设置有挂钩604,挂钩604位于移动孔609下方,工作槽603底壁设置有通孔601,支柱2顶端设置有支杆602,支杆602穿过通孔601,支杆602顶端与工作槽603内顶部之间连接有弹簧608,支杆602上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移动杆607,左侧的移动杆607穿过左侧的移动孔609,右侧的移动杆607穿过右侧的移动孔609,移动杆607底部均设置有拉绳606,拉绳606末端设置有挂环605,挂环605与挂钩604配合。

实施例4

一种医疗用高灵活性拐杖,如图1-7所示,包括有摩擦块1、支柱2、压块3、撑手装置4、升降装置6和曲形杆7,支柱2底端设置有摩擦块1,支柱2顶端连接有升降装置6,升降装置6顶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曲形杆7,曲形杆7顶端之间设置有压块3,左侧的曲形杆7右部均匀设置有第二凹槽5,右侧的曲形杆7上均匀设置有小孔8,对应的小孔8与对应的第二凹槽5配合。

撑手装置4包括有卡杆401、圆杆402、第一螺母403、转杆404和第一丝杆405,曲形杆7之间设置有圆杆402,圆杆402左侧设置有卡杆401,卡杆401与第二凹槽5配合,圆杆402右部设置有第一凹槽406,圆杆402右侧设置有第一螺母403,第一螺母403上设置有第一丝杆405,第一丝杆405与第一螺母403配合,第一丝杆405左部与第一凹槽406配合,第一丝杆405穿过小孔8,第一丝杆405右端设置有转杆404,转杆404位于右侧的曲形杆7右方。

升降装置6包括有支杆602、工作槽603、挂钩604、挂环605、拉绳606、移动杆607和弹簧608,曲形杆7底端设置有工作槽603,工作槽603左壁和右壁上均设置有移动孔609,工作槽603左下壁和右下壁上均均匀设置有挂钩604,挂钩604位于移动孔609下方,工作槽603底壁设置有通孔601,支柱2顶端设置有支杆602,支杆602穿过通孔601,支杆602顶端与工作槽603内顶部之间连接有弹簧608,支杆602上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移动杆607,左侧的移动杆607穿过左侧的移动孔609,右侧的移动杆607穿过右侧的移动孔609,移动杆607底部均设置有拉绳606,拉绳606末端设置有挂环605,挂环605与挂钩604配合。

还包括有弹力带9和调节装置10,右侧的曲形杆7左侧设置有弹力带9,左侧的曲形杆7上部设置有调节装置10,调节装置10包括有轴承座101、转轴102、绕线轮103和摆杆104,左侧的曲形杆7上部设置有轴承座101,轴承座101上安装有转轴102,转轴102前端设置有摆杆104,转轴102上设置有绕线轮103,弹力带9绕在绕线轮103上。

还包括有第二丝杆11和第二螺母13,支柱2底部设置有第三凹槽12,支柱2底端设置有第二螺母13,第二螺母13上设置有第二丝杆11,第二丝杆11与第二螺母13配合,第二丝杆11与第三凹槽12配合,第二丝杆11底端与摩擦块1连接。

还包括有软垫14,圆杆402外围设置有软垫14,软垫14垂直设置在圆杆402外围,软垫14的材质为天然橡胶。

工作原理:当需要利用本装置帮助搀扶行走时,首先人根据自己身高,调节升降装置6,当支柱2上下移动后处于适合位置时,停止调节升降装置6,随后,人根据自身需要,调节撑手装置4,当撑手装置4位于合适的第二凹槽5和小孔8之间的位置时,人停止调节撑手装置4,最后,人即可将压块3放置于腋下,方便搀扶人行走。

因为撑手装置4包括有卡杆401、圆杆402、第一螺母403、转杆404和第一丝杆405,曲形杆7之间设置有圆杆402,圆杆402左侧设置有卡杆401,卡杆401与第二凹槽5配合,圆杆402右部设置有第一凹槽406,圆杆402右侧设置有第一螺母403,第一螺母403上设置有第一丝杆405,第一丝杆405与第一螺母403配合,第一丝杆405左部与第一凹槽406配合,第一丝杆405穿过小孔8,第一丝杆405右端设置有转杆404,转杆404位于右侧的曲形杆7右方,所以为了使撑手装置4方便不同高度的人使用时,人一手托住圆杆402,一手顺时针转动转杆404,由于第一丝杆405与第一螺母403配合,第一丝杆405在转动过程中向右运动,然后从第一凹槽406和第一螺母403上抽出,此时,人可以将圆杆402和卡杆401从第二凹槽5内拔出;人将卡杆401插进另外的合适的第二凹槽5内,将第一丝杆405插入对应的小孔8内,逆时针转动第一丝杆405,由于第一螺母403与第一丝杆405配合,第一丝杆405向左运动插入第一凹槽406内,如此将圆杆402固定,方便人搀扶。

因为升降装置6包括有支杆602、工作槽603、挂钩604、挂环605、拉绳606、移动杆607和弹簧608,曲形杆7底端设置有工作槽603,工作槽603左壁和右壁上均设置有移动孔609,工作槽603左下壁和右下壁上均均匀设置有挂钩604,挂钩604位于移动孔609下方,工作槽603底壁设置有通孔601,支柱2顶端设置有支杆602,支杆602穿过通孔601,支杆602顶端与工作槽603内顶部之间连接有弹簧608,支杆602上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移动杆607,左侧的移动杆607穿过左侧的移动孔609,右侧的移动杆607穿过右侧的移动孔609,移动杆607底部均设置有拉绳606,拉绳606末端设置有挂环605,挂环605与挂钩604配合,初始,弹簧608处于正常状态,挂环605套在最上方的挂钩604上,支杆602处于收缩状态,所以当使用本装置的人身高较高时,需要将本装置调高,此时,人手动将挂环605从挂钩604上抽出,拉动移动杆607向下运动,使支杆602向下运动,带动摩擦块1向下运动,调节合理后,人手动将挂环605挂在对应的挂钩604上固定,此时弹簧608拉伸,支杆602从工作槽603内拔出后处于合适高度,本装置处于较高的高度,随后,人即可非常便利地使用。

因为还包括有弹力带9和调节装置10,右侧的曲形杆7左侧设置有弹力带9,左侧的曲形杆7上部设置有调节装置10,调节装置10包括有轴承座101、转轴102、绕线轮103和摆杆104,左侧的曲形杆7上部设置有轴承座101,轴承座101上安装有转轴102,转轴102前端设置有摆杆104,转轴102上设置有绕线轮103,弹力带9绕在绕线轮103上,所以当人在使用本装置搀扶时,人手动调节调节装置10,手动转动摆杆104,使绕线轮103转动,收起或放出一定量的弹力带9,一段时间后,弹力带9处于合适长度,人将弹力带9套在人的肩膀上,如此,在使用本装置时,拐杖不易移动,便于搀扶使用。

因为还包括有第二丝杆11和第二螺母13,支柱2底部设置有第三凹槽12,支柱2底端设置有第二螺母13,第二螺母13上设置有第二丝杆11,第二丝杆11与第二螺母13配合,第二丝杆11与第三凹槽12配合,第二丝杆11底端与摩擦块1连接,所以当摩擦块1使用完毕后,摩擦块1上与灰尘集聚,此时人顺时针转动摩擦块1,第二丝杆11顺时针向下运动,从第三凹槽12和第二螺母13中抽出,摩擦块1随之向下运动,然后人即可将摩擦块1取走,便于人对摩擦块1的清洗。

因为还包括有软垫14,圆杆402外围设置有软垫14,软垫14垂直设置在圆杆402外围,软垫14的材质为天然橡胶,软垫14材质柔软,摩擦大,所以人撑手时,手不易打滑,而且不易受伤。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