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寒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16780阅读:6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一种治疗胃寒的中药,属于中草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胃寒,指胃受寒邪侵袭,或饮食生冷,导致胃中阳气虚损,阴寒偏盛的病理变化,症状表现为:不思饮食,遇冷即呕,四肢清冷,二便清利,口不渴,唇不焦,食久不化,吐出不臭,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胃寒的主要病因与饮食习惯有关,如饮食不节,嗜食生冷等等,经常冷热食物一起吃,吃饭不按时或者饥饱不均,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胃寒,再加上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造成脾胃病发病率越来越高。

西药治疗胃寒见效快,但不容易根除,停药后很容易复发。中药治疗胃寒具有一定的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胃寒的中药,效果显著且无副作用,治疗后不易复发。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胃寒的中药,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干姜20-80份,肉桂5-40份,白芷5-40份,小茴香10-50份,乌药10-40份,元胡2-30份,樟脑2-30份。

作为优选的一种治疗胃寒的中药,所述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干姜30-70份,肉桂8-30份,白芷8-30份,小茴香20-40份,乌药15-35份,元胡5-20份,樟脑5-20份。

作为优选的一种治疗胃寒的中药,所述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干姜40-60份,肉桂10-20份,白芷10-20份,小茴香25-35份,乌药18-28份,元胡8-15份,樟脑8-15份。

所用药材功效如下。

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肉桂:性辛、甘,热。归肾、脾、心、肝经。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

白芷:性味辛,温。归胃、大肠、肺经。散风除湿,通窍止痛。用于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小茴香:味辛,性温。归肝、肾、脾、胃经。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的功效。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盐小茴香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经寒腹痛。

乌药: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用于寒凝气滞,胸腹胀痛,气逆喘急,膀胱虚冷,遗尿尿频,疝气疼痛,经寒腹痛。

元胡:性温,味辛苦,归心、脾、肝、肺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活血,理气,止痛,通小便。

樟脑:味辛,性温。入心、脾经。通关窍,利滞气,辟秽浊,杀虫止痒,消肿止痛。用于热病神昏,中恶猝倒,痧胀吐泻腹痛,寒湿脚气,疥疮顽癣,秃疮,冻疮,臁疮,水火烫伤,跌打伤痛,牙痛,风火赤眼。

本发明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干姜暖胃祛寒、回阳通脉为君药;肉桂温阳通脉,白芷散风除湿,通窍止痛为臣药;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为佐药;樟脑芳香开窍、引药直达病所为使药;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互佐助,共奏温阳暖胃、行气止痛、散风除寒、理气和胃之功效。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现有的中药制备方法,将上述药材,樟脑除外,研成细粉,加入樟脑混合均匀,装入肚兜中,佩戴在胃脘处。

如上所述,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有效治疗胃寒胃疼,有温阳暖胃、行气止痛、散风除寒、理气和胃之效,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可靠、无任何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胃寒的中药,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干姜20份,肉桂5份,白芷5份,小茴香10份,乌药10份,元胡2份,樟脑2份。

实施例2

一种治疗胃寒的中药,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干姜80份,肉桂40份,白芷40份,小茴香50份,乌药40份,元胡30份,樟脑30份。

实施例3

一种治疗胃寒的中药,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干姜70份,肉桂30份,白芷30份,小茴香40份,乌药35份,元胡20份,樟脑20份。

实施例4

一种治疗胃寒的中药,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干姜30份,肉桂8份,白芷8份,小茴香20份,乌药15份,元胡5份,樟脑5份。

实施例5

一种治疗胃寒的中药,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干姜40份,肉桂10份,白芷10份,小茴香25份,乌药18份,元胡8份,樟脑8份。

实施例6

一种治疗胃寒的中药,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干姜60份,肉桂20份,白芷20份,小茴香35份,乌药28份,元胡15份,樟脑15份。

实施例7

一种治疗胃寒的中药,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干姜55份,肉桂18份,白芷18份,小茴香33份,乌药23份,元胡13份,樟脑13份。

实施例8

一种治疗胃寒的中药,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干姜45份,肉桂12份,白芷12份,小茴香25份,乌药16份,元胡8份,樟脑8份。

实施例9

一种治疗胃寒的中药,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干姜65份,肉桂25份,白芷25份,小茴香45份,乌药35份,元胡25份,樟脑25份。

实施例10

一种治疗胃寒的中药,所用药材按照以下重量份配比:干姜50份,肉桂12份,白芷12份,小茴香25份,乌药18份,元胡8份,樟脑8份。

典型病例1,患者山西襄汾人,孙某某,男,39岁,2013年7月5日来诊,患者有胃病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史,稍食生冷或受凉则胃脘疼痛,四肢不温,曾服多种中西药,效不佳,戴上本发明中药肚兜,一个疗程后胃疼止,食欲增加,受凉也不反复,再佩戴一个疗程后,诸症均除。

典型病例2,患者山西乡宁人,李某某,女,36岁,2013年9月18日来诊,患者胃脘部剧痛,胀满感,自觉局部冰冷,遇寒加剧,兼腹部冷痛,戴上本发明中药肚兜,一个疗程后胃疼止,没有胀满感,受凉也不反复,再佩戴一个疗程后,痊愈。

典型病例3,患者山西襄汾人,冯某某,男,45岁,2014年4月来诊,患者胃痛,呕吐,神倦乏力,手足不温,大便多溏,戴上本发明中药肚兜,一个疗程后症状减轻,胃不疼,不呕吐,再佩戴一个疗程后,症状全无。

本发明可用其他的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或主要特征的具体形式来概述。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案都只能认为是对本发明的说明而不能限制发明,权利要求书指出了本发明的范围,而上述的说明并未指出本发明的范围,因此,在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相当的含义和范围内的任何变化,都应认为是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