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肾虚血瘀型阳痿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77442阅读:16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肾虚血瘀型阳痿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阳痿,是指性交时阴茎不能勃起,或虽勃起但勃起不坚,或勃起不能维持,以至不能完成性交全过程的一种病症,现一般称为勃起功能障碍。1993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对勃起功能障碍的定义为:勃起功能障碍是指连续不能达到或维持充分的勃起以获得满意的性生活。该定义已获得国际男科界的认可。

自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至清末韩善微《阳痿论》的出现,主流治法均为补肾。张景岳提出“凡男子阳痿不起,多由命门火衰,精气清冷.....”集前人补肾法之大成,以峻补肾阴、肾阳治疗阳痿。

祖国医学将阳痿列为中医男科病症论治之首,并根据脏腑、气血、阴阳状况以辨证施治。五脏功能失常均可导致阳痿的发生,有虚证也有实证,有阳虚也有阴虚,有寒证也有热证。情志不畅、肾虚、血瘀、痰阻、湿热是其主要病因。肾藏精,内寓真阴真阳。若元气亏虚,真元虚惫,失于温煦,或耗伤阴精,阴损及阳,则精气虚冷,命门火衰以致阳痿。阳痿的发病,既往多责之于肾,但通过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发现,情志因素所致肝气郁结、肝失疏泄以及湿热下注、淤血阻络等亦为阳痿发病的主要病机,无论何种病因形成的淤血,均可导致阳痿,因淤血阻于脉络,宗筋失养,难以充盈,致使阴器不用。在临床上,肾虚血瘀证型在较为常见,且病情反复难愈,病程较长,患者常表现出焦虑、抑郁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学习、工作及身心健康。

西医将阳痿的病因分为器质性与非器质性病变两大类,其中,非器质性病变则主要由心理原因所致,器质性病变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血管病变、神经源性、内分泌性、药物影响、炎症性、机械性、创伤及手术并发症、各器官系统病变及老年性改变等因素。其发病机制常常受上述因素的影响,以致与阴茎勃起直接相关的血管、神经病变或内分泌失调。

西医治疗ed的首选方法是口服pde-5抑制剂,此外还有阴茎海绵体注射和阴茎假体等,这些治疗方法均有其最佳适应症,也有相应的副作用,虽能有效地改善阴茎勃起功能,但是对于患者的体质没有直接的改善作用。以万艾可为代表的5-磷酸二脂酶抑制剂是目前世界公认有效的药物,但由于往往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及药物依赖性,价格昂贵等原因,其推广受到限制。停药后复发,病情反复,缠绵难愈。尤其肾虚血瘀证型患者,病情反复、患者体质差,更是难以痊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肾虚血瘀型阳痿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可有效解决治疗肾虚血瘀证型的阳痿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肾虚血瘀型阳痿的中药,包括以下原料药物:川芎8-12g、红花8-12g、蛇床子14-16g、柴胡8-12g、桃仁4-6g、丹参14-16g、当归8-12g、韭菜子14-16g、阳起石14-16g、肉苁蓉8-12g、黄芪28-32g、川牛膝14-16g。

一种治疗肾虚血瘀型阳痿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将各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放入容器中,加水700-900ml浸泡25-35分钟,武火煎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18-22分钟,过滤,留滤液即得。

本发明采用纯天然的原料中草药物制成,各种药物之间有机配合,协同增效,配制合理,原料丰富,方法简单,服用方便,疗效好,成本低,是治疗肾虚血瘀证型的阳痿药物上的一大创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肾虚血瘀型阳痿的中药,包括以下原料药物:川芎8g、红花8g、蛇床子14、柴胡8g、桃仁4g、丹参14g、当归8g、韭菜子14g、阳起石14g、肉苁蓉8g、黄芪28g、川牛膝14g。

所述的治疗肾虚血瘀证型的阳痿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将各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放入容器中,加水700ml浸泡25分钟,武火煎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18分钟,过滤,留滤液即得。

实施例2

一种治疗肾虚血瘀型阳痿的中药,包括以下原料药物:川芎10g、红花10g、蛇床子15g、柴胡10g、桃仁5g、丹参15g、当归10g、韭菜子15g、阳起石15g、肉苁蓉10g、黄芪30g、川牛膝15g。

所述的治疗肾虚血瘀证型的阳痿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将各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放入容器中,加水800ml浸泡30分钟,武火煎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20分钟,过滤,留滤液即得。

实施例3

一种治疗肾虚血瘀型阳痿的中药,包括以下原料药物:川芎12g、红花12g、蛇床子16g、柴胡12g、桃仁6g、丹参16g、当归12g、韭菜子16g、阳起石16g、肉苁蓉12g、黄芪32g、川牛膝16g。

所述的治疗肾虚血瘀证型的阳痿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将各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放入容器中,加水900ml浸泡35分钟,武火煎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22分钟,过滤,留滤液即得。

本发明要指出的是,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核心是组方(中药复方),凡是根据本复方中药制成的汤剂、丸剂、粉剂、胶囊剂、片剂,均属于本发明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上述药物中,其中: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夏季当茎上的节盘显著突出时并略带紫色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后烘干,再去根须,切片,生用。本品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祛风散寒等功效,主治血瘀气滞,胸痹心痛,胸胁刺痛,癥瘕腹痛,经闭痛经等。本品辛香行散,温通血脉,既能活血祛瘀,又能行气通滞,为“血中气药”,功善止痛,为治气滞血瘀诸痛症之要药;本品性善行窜,《本草汇言》称其能“下调经水,中开郁结”,善通达气血,为妇科活血调经之要药;且禀性升散,上行头目,既能活血行气止痛,又能祛风止痛,为治头痛之要药。现代药理表明:本品含藁本内脂、蛇床内脂、洋川芎内脂等挥发油,川芎嗪等生物碱,阿魏酸等酚类及有机酸类成分等。川芎嗪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扩张脑血管,改善微循环等。川芎碱、川芎总生物碱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显著增加肾血流,扩张支气管平滑肌,挥发油、水煎剂具震静作用,川芎哚有镇痛作用等。本品辛温升散,活血力强,阴虚火旺者或月经过多及出血性疾病不宜使用。一般煎服用量:3-10g,甚则可用30g。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主产于河南、新疆、四川,夏季时花由黄变红时采摘,阴干或晒干,生用。性温味辛,归心、肝经。具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功效。入心、肝血分,秉辛散温通之性,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力强,是妇科血瘀诸证的专用药;本品能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善治瘀阻心腹胁痛;善利血脉,消肿止痛,为跌打损伤、瘀滞肿痛之要药;还可活血通脉、化瘀消斑,用于热郁血瘀,斑疹舌暗。现代药理研究:本品含红花黄色素、黄色素、新红花苷和红花油等,能扩张冠脉,改善心肌缺血,对抗心律失常,抑制血小板聚集,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痛、镇静、抗惊厥等作用,且能显著提高机体的耐缺氧能力,还具抗炎作用。本品味辛性温燥,活血散瘀之力强,孕妇及出血倾向者不宜多用,一般煎服用量:3-10g。

蛇床子,别名野胡萝卜子,为伞形科植物蛇床的干燥成熟果实。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性温,味辛、苦,归肾经。具有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止痒功效。用于阳痿、宫冷、寒湿带下、湿痹腰痛;本品性温可助阳散寒,辛苦又具燥湿祛风之功,治带下、腰痛尤宜于寒湿兼肾虚所致者,可与山药、杜仲、牛膝同用;辛温苦燥,可燥湿祛风止痒,外治外阴湿疹、妇人阴痒、滴虫性阴道炎。现代药理作用:蛇床子浸膏皮下注射能延长小鼠交尾期,其提取物有雄激素样作用,此外还具抑菌、抗炎、抗诱变、延缓衰老等作用。一般煎服用量:3-10g,可外用,多煎汤熏洗,或研末调服等。

柴胡,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柴胡是常用解表药。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本品辛行苦泄,性善调达肝气,疏肝解郁,治疗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致胸胁、少腹胀痛、情志抑郁,妇女月经失调、痛经等症;能升举脾胃清阳之气,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及其有效成分柴胡皂苷具抗炎、安定、镇痛、抗溃疡、抗肿瘤、抗辐射等作用。一般煎服用量:3-10g,柴胡其性升散,肝风内动,肝阳上亢,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桃仁,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干燥成熟种子。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肉和核壳,取出种子,晒干,生用,或去皮用,炒黄用,用时捣碎。全国各地普遍栽培。味苦、甘,性平,归心、肝、大肠经,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的功效。本品味苦辛泄、入心、肝血分,善泄血滞,祛瘀力强,善治多种淤血阻滞病症的要药,用于经闭痛经,瘕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现代药理研究:桃仁提取液能明显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桃仁水提取物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其水煎剂具镇痛、抗炎、抗菌、抗过敏等作用。一般煎服用量:5-10g,桃仁善泄血滞,祛瘀力强,润肠通便力强,孕妇及便溏者慎用。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切厚片,生用或酒炙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本品苦泄,归心、肝经,主入血分,功善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祛瘀生新,为治血行不畅、瘀血阻滞之经产病的要药,且能性善通行,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为治疗血瘀证之要药,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含丹参酮、丹参新酮、丹参醇、丹参酚等脂溶性成分以及水溶丹参素、丹参酸原儿茶酸等水溶性成分。本品可抗心律失常、增加冠脉血流量,调节血脂、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还具有抗镇静、抗炎、镇痛、抗疲劳等作用。一般煎服用量:10-15g,不宜与藜芦同用。

当归,别名干归、西当归、岷当归、金当归、当归身、涵归尾、当归曲、土当归,多年生草本,高0.4-1米。花期6-7月,果期7-9月。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主产甘肃东南部,以岷县产量多,质量好,其次为云南、四川、陕西、湖北等省,均为栽培。秋末采挖,除去根和须泥沙,待水分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缓缓熏干,切薄片,生用或酒炙用,性温,味甘辛,归心、肝、脾经。本品甘温质润,长于补血,为补血之圣药;味甘而辛,既善补血又长于活血行气止痛;辛行温通,为活血行瘀之良药。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可兴奋子宫,增加冠脉血流量、保护心肌、抗血栓等,还具抗癌、抗菌、抗老防老、免疫之功效。一般煎服用量:6-12g,湿盛中满,大便泄泻者忌服。

韭菜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韭菜的干燥种子,全国各地均产,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生用或者盐水炙用。性温、味辛甘,归肝、肾经。本品甘温,补而兼涩,能固精止遗,缩尿止带,宜于肾虚滑脱、肾阳虚衰诸证。本品温补肝肾,强筋壮骨,治疗筋骨痿软、腰膝酸痛、步履艰难、屈伸不利等。治疗肾阳虚衰、下元虚冷之阳痿不举,遗精遗尿,可单用本品,也可与麦冬、车前子、菟丝子等配伍。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主要含生物碱及皂苷,具有祛痰、抗炎等作用。一般煎服用量:3-9g,本品辛温,阴虚火旺者忌服。

阳起石,本品硅酸盐类矿物闪石族透闪石,主含含水硅酸钙。主产于湖北、河南、山西。全年均可挖采,去净泥土、杂质。黄酒淬过,研细末用。性温味咸,归肾经,本品温肾壮阳起痿,宜于肾阳亏虚,男子阳痿遗精,女子宫冷不孕,崩中漏下,及腰膝酸软等症,可单用本品,也可入复方,如治阳痿阴汗,本品锻后,与钟乳石等分研成细末,空心盐送服(《普济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阳起石具有兴奋性机能的作用。一般煎服用量:3-6g,湿盛中满,大便泄泻者忌服。

肉苁蓉,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或管花肉苁蓉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主产于内蒙古、新疆、甘肃。春季苗刚出土时或秋季冻土之前采挖,除去茎尖。切段,晒干。切厚片,生用或酒炖用。本品性温味甘咸,归肾、大肠经,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之功效,应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等症。甘温助阳,质润滋养,咸以入肾,能补肾阳,益精血。咸质润入大肠,能润肠通便。一般煎服用量:6-10g,本品能助阳滑肠,故阴虚火旺、大便泄泻者不宜服。

黄芪,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主产于山西、甘肃、黑龙江、内蒙古。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须和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本品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可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本品甘温入脾经,为补益脾气之要药,能补气以行血,补气以通痹,可应用于气虚血滞,半身不遂,痹痛麻木,还可应用于血虚萎黄及气血两虚证。现代药理作用:本品具抗疲劳、抗炎、抗衰老、抗辐射、增强免疫、耐低温、抗流感病毒等作用。一般煎服用量:9-30g,本品益气补中,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等。

川牛膝,本品为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生产于河南,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根须和泥沙、捆成小把,晒至干皱后,将顶端切齐,晒干,切段或酒炙用。本品味苦、甘、酸,性平,归肝、肾二经,具有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之功效。本品苦泄甘缓,归肝肾经,性善下行,长于活血通经,多用于妇科瘀滞经产诸证,治疗瘀阻经闭,闭经,产后腹痛,常配伍桃仁、红花等。本品味苦通泄,味甘缓补,性质平和,既能活血祛瘀,又能补肝肾、强筋骨,善治肝肾不足之证。治肝肾亏虚之腰膝酸痛、筋骨无力常配伍杜仲、续断、补骨脂等。性善下行,能导热下泄、引血下行,既是治疗下焦水湿潴留病症的常用药,又可用于气火上逆、火热上攻之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对子宫平滑肌有明显兴奋作用,还具有抗凝、增强免疫力、降脂、降糖等作用。一般煎服用量:5-12g,本品逐瘀通经力强,孕妇慎用。

上述药物中,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主治血瘀气滞、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等。善通血脉,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气通滞,为“血中气药”,功善止痛,为气滞血瘀痛证之要药。既能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又能镇痛降压抗血栓,故为君药。红花性温味辛,归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功效,主治经闭、痛经、恶露不行、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打损伤、疮疡肿痛等症,助川芎活血逐瘀之力。蛇床子,性温,味辛、苦,归肾经。具有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止痒功效,主治阴痒,湿疹瘙痒,肾虚阳痿,宫冷不孕,寒湿带下,湿痹腰痛等症。柴胡,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具有疏肝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主治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气虚下陷、寒热往来诸证。与川芎配伍,其行气之力见长。三者同为臣药。桃仁,味苦、甘,性平,归心、肝、大肠经,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的功效。为多种淤血阻滞病症的要药,用于经闭痛经,瘕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丹参,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起活血作用。当归,性温,味甘辛,归心、肝、脾经。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之功效。韭菜子,性温,味辛甘,归肝、肾经。本品甘温,补而兼涩,能固精止遗,缩尿止带,宜于肾虚滑脱、肾阳虚衰诸证。与川芎相配伍,有助于血管平滑肌舒张,改善阴茎充血情况。阳起石,性温味咸,归肾经,本品温肾壮阳起痿,宜于肾阳亏虚,男子阳痿遗精,女子宫冷不孕,崩中漏下,及腰膝酸软等症。肉苁蓉,性温,味甘咸,归肾、大肠经,具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之功效,应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等症。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其中,黄芪与川芎为补气活血药对,二者合用,为川芎黄芪汤,具补气活血,止痛的功效。此七者同为佐药。川牛膝,味苦、甘、酸,性平,归肝、肾二经,具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之功效。既能引药下行,又能引血下行,为使药。全方选药精细、组方严谨、有效组合、配伍得当、协同增效,共奏补益脾肾、养血活血之功。该方并经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有关资料如下。

1西医诊断标准

①国际阳痿学会对本病的定义是:性交时,阴茎不能有效地勃起以致性交不满足;中华泌尿外科学会男科学组1990年对阳痿下的定义是:“阴茎不能勃起或维持足够硬度进行性交持续3个月以上者”。

②根据国际勃起功能评分标准,将≤21分诊断为阳痿,>21分诊断为无勃起功能障碍。

2中医辨证标准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王琦主编的《王琦男科学》拟定肾虚血瘀证标准:

阳痿伴见睾丸刺痛,胸胁胀闷窜痛,肌肤粗糙湿润,会阴胀感,头晕耳鸣,精神萎靡,腰膝酸软,性欲淡漠,滑精早泄,舌暗或有瘀斑,脉沉涩或沉细无力。

3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及辨证标准;

②病程为3-24个月;

③年龄为18-46岁;

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4排除标准

①阳痿其他证型者;

②外伤史、手术、创伤及血管病变引起的器质性阳痿;

③从无一次成功的性交者的原发性阳痿;

④继发于疾病、感染所致的阳痿;

⑤对本药过敏者。

5脱落标准与剔除标准:

5.1退出试验病例标准

①出现过敏反应或严重不良事件者,根据医生判断应该停止者。

②病程中病情恶化,根据医生判断应该停止者。

③患者在临床试验过程中依从性较差,不愿意继续进行治疗者。

5.2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脱落的定义:纳入观察病例,进入随机分组者,无论何时何因退出,只要没有完成方案所规定的观察周期者,均称为脱落病例。未满1个疗程症状消失自行停药者,不作为脱落病例。当受试者脱落后,研究者受试者联系,询问理由、记录最后一次服药时间、完成所能完成的评估项目。因过敏反应、不良反应、治疗无效而退出试验病例,研究者应根据受试者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凡是入选并已使用编号的病人,无论是否脱落,均应记录和保留病例观察表。脱落病人无需另补。所有脱落病例均应将病例观察表等资料汇总,统计分析。

5.3病例的剔除

未按医嘱应用药物治疗者;在随机化之后没有任何数据者给予剔除。

6分组及研究方法

80例筛选合格进入随机化试验的受试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本发明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疏肝益阳胶囊治疗。本研究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研究方案报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后进行。

7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本发明中药治疗,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ml,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对照组采用疏肝益阳胶囊,每日2次,每次3粒,口服。2组均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

8观察指标

8.1主要效应指标: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表1)

表1:阳痿临床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

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表

8.2安全性评价指标: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9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乔氏四级疗效评定法进行评定。

治愈:性想象和性刺激下可迅速勃起,坚硬有力,可完成满意性交,随访3个月效果巩固者;

显效:性刺激下可缓慢勃起,较坚硬,3个月内大部分时间可完成性交者;

有效:性刺激下可勉强勃起,偶尔可完成性生活;

无效:性刺激下不能勃起,或勉强勃起,无法完成性交者。

10统计方法

①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者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方差分析前进行方差齐性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性分布者则采用两组间秩和检验;组内治疗前后自身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aired-samplesttest),不符合正态性分布者则采用配对秩和检验(2relatedsamples,wilcoxon法)。多组间两两比较符合正态性分布、方差齐者采用方差分析(one-wayanova),两两组间比较用lsd法;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者用wilcoxon秩和检验。

②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两两比较用wilcoxon秩和检验;两个以上组间比较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个总体率(或构成比)之间比较,用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多个样本率或构成比之间比较,采用列联表χ2检验。

③等级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

11结果

11.1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例)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为70.00%,治疗组为92.50%,x2=4.501,p<0.05,有统计学意义。n代表人数。

11.2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见表3)

表3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注:两组于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379,p=0.587;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t=6.915,p<0.05。

11.3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见表4)

表4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注:两组于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379,p=0.587;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t=6.915,p<0.05。

11.4安全性指标异常率情况

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项安全性指标血、尿、粪常规、心电图、肝功、肾功等检查,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11.5不良反应

在服药的不同阶段,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

由上述表明,本发明中药稳定可靠,治疗效果好,见效快,无毒副作用,在治疗肾虚血瘀型阳痿上,能明显缓解患者勃起情况,减轻胸胁疼痛、腰膝酸软等症状,降低临床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为肾虚血瘀型阳痿提供了良好的治疗条件,有效率达到92.50%,是中医药学上的一大创造,有实际的临床意义,是治疗肾虚血瘀型阳痿药物上的一大创新,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