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竹罐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52401阅读:15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竹罐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竹罐及其制备方法,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竹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面神经麻痹是面神经发炎引起的一种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俗称“面瘫”,其主要表面为口眼歪斜、言语不清、口角流涎,中医称之为中风。绝大部分的面神经麻痹疾病是由面部血液循环不畅、患部神经传导失调所导致的。目前还没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方法,通常采用药物治疗或穿刺手术治疗,不仅治疗时间长,而且治疗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竹罐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竹罐,其特征在于:由去除竹外皮和竹内膜的竹心部组成,竹心部的一端开口、另一端保留竹节横隔,竹心部的内部形成一端开口的内腔。

本发明的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竹罐,所述竹心部开口的四周设置有弧形倒角。

本发明的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竹罐,所述竹心部的长度为15~20cm,竹心部的内径为3~4cm。

本发明的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竹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

a).截取竹节,选取直径合适的竹子,从竹节处截断,保留竹节一端的横隔,另一端开口;b).去除内外皮,将竹节的竹外皮和竹内膜去除,只保留竹心部,并将竹心部的内外壁打磨光滑,竹心部所形成竹罐具有较强的吸水性;c).打磨倒角,将竹罐的开口处内壁打磨出弧形倒角,以增加竹罐开口与人体皮肤接触时的舒适性;d).浸泡药物,将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连同竹罐一起加水煎煮,煮沸后再用文火煮;然后关火,进行浸泡;e).晾干备用,将浸泡完毕的竹罐从中药药液中捞出,然后晾干,并密封备用;f).再次蒸煮,使用时,将备用的竹罐取出用水或者用与步骤d)中同样的中药进行煎煮;g).甩净水分,从步骤f)中沸腾的水中取出竹罐,迅速将竹罐内壁的水分甩出,令竹罐口朝下,用干布擦拭开口处的内壁,保持竹罐口朝下,将竹罐开口放置于患处穴位,即可实现对面神经麻痹疾病的治疗。

本发明的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竹罐的制备方法,步骤d)中,竹罐连同中药煮沸后再用文火煮的时间为10~60min,优选为半小时;步骤d)中,关火后进行浸泡的时间为10~48小时,优选为24小时。

本发明的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竹罐的制备方法,步骤f)中,使用时,竹罐可用清水或同样的中药进行蒸煮,煮沸后1-2min即可使用;如果竹罐采用清水蒸煮,竹罐连续用清水蒸煮2~3次后需要用中药进行蒸煮。

本发明的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竹罐的制备方法,步骤g)中用干布擦拭竹罐开口处内壁的深度不小于5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竹罐,采用去除竹节内皮和外皮的竹心部制作,所制成的竹罐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在竹罐与中药一起煎煮的过程中,更有利于药物渗入竹罐中。本发明的竹罐制备方法,首先去除竹节内外皮,形成仅由竹心部构成的竹罐;然后,通过竹罐与中药一起煎煮和浸泡,有利于中药中的药物成分渗入至竹罐中;使用时,用清水或药物再次蒸煮竹罐,取出后将竹罐中水分甩出,并保持竹罐开口始终朝下,擦拭竹罐开口处的内壁,并置于患处穴位,即可实现对面神经麻痹疾病的有效治疗。

本发明制备的竹罐,不同于现有的竹罐,浸泡药物的竹罐在蒸汽的作用下,热的蒸汽携带药物进入患处,患处的寒邪进入竹罐中,集热敷、针灸和给药治疗于一体,实现了受损神经的快速修复,有利于面神经麻痹疾病的快速、高效治疗。经多年验证总有效率100%,治愈率可达99%;治疗周期一般1-2周,最快5天即可痊愈。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竹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竹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擦拭竹罐开口处内壁水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竹罐置于患处的作用原理图。

图中:1竹心部,2竹外皮,3竹内膜,4竹节横隔,5内腔,6弧形倒角,7水滴,8干部,9手指,10皮肤,11蒸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给出了现有竹罐的结构示意图,现有竹罐由基本没做任何处理的竹节构成,由竹心部1、竹外皮2和竹内膜3组成,由于竹外皮2和竹内膜3对竹心部1的包裹,使得现有竹罐的透水性较差,在与中药一起煎煮过程中,不利于中药药物进入竹罐中。

如图2所示,给出了本发明的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竹罐的结构示意图,其由去除竹外皮2和竹内膜3的竹心部1构成,竹心部1的一端保留竹节横隔4,另一端开口。竹心部1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在与中药一起蒸煮的过程中,有利于中药药物进入竹罐中。

本发明竹罐的竹心部1的开口四周为弧形倒角6,以增加竹心部1开口与人体皮肤的接触面积,在人体皮肤吸入竹心部1开口处使不会伤及皮肤。本发明竹罐竹心部1的长度为15~20cm,竹心部1的内径为3~4cm。

本发明的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竹罐的制备方法,通过以下步骤来实现:

a).截取竹节,选取直径合适的竹子,从竹节处截断,保留竹节一端的横隔,另一端开口;

b).去除内外皮,将竹节的竹外皮和竹内膜去除,只保留竹心部,并将竹心部的内外壁打磨光滑,竹心部所形成竹罐具有较强的吸水性;

c).打磨倒角,将竹罐的开口处内壁打磨出弧形倒角,以增加竹罐开口与人体皮肤接触时的舒适性;

d).浸泡药物,将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连同竹罐一起加水煎煮,煮沸后再用文火煮;然后关火,进行浸泡;

该步骤中,竹罐连同中药煮沸后再用文火煮的时间为10~60min,优选为半小时;关火后进行浸泡的时间为10~48小时,优选为24小时。

e).晾干备用,将浸泡完毕的竹罐从中药药液中捞出,然后晾干,并密封备用;

f).再次蒸煮,使用时,将备用的竹罐取出用水或者用与步骤d)中同样的中药进行煎煮;

该步骤中,竹罐可用清水或同样的中药进行蒸煮,煮沸后1-2min即可使用;如果竹罐采用清水蒸煮,竹罐连续用清水蒸煮2~3次后需要用中药进行蒸煮。

g).甩净水分,从步骤f)中沸腾的水中取出竹罐,迅速将竹罐内壁的水分甩出,令竹罐口朝下,用干布擦拭开口处的内壁,保持竹罐口朝下,将竹罐开口放置于患处穴位,即可实现对面神经麻痹疾病的治疗。

如图3所示,给出了本发明中擦拭竹罐开口处内壁水分的结构示意图,用手指携带干布伸入竹罐中进行擦拭,该步骤中,用干布擦拭竹罐开口处内壁的深度不小于5cm。

如图4所示,给出了本发明中竹罐置于患处的作用原理图,将竹罐以开口朝下的形式置于患处后,随着竹罐自身温度的降低,竹罐内压力降低,可使竹罐吸附在患处。浸泡药物的竹罐在蒸汽的作用下,热的蒸汽携带药物进入患处,患处的寒邪进入竹罐中,对患处具有热敷、针灸和给药治疗作用,实现了受损神经的快速修复,有利于面神经麻痹疾病的快速、高效治疗。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竹罐,由去除竹外皮和竹内膜的竹心部组成,竹心部的一端开口、另一端保留竹节横隔,竹心部的内部形成一端开口的内腔。本发明的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竹罐的制备方法,包括:a).截取竹节;b).去除内外皮;c).打磨倒角;d).浸泡药物;e).晾干备用;f).再次蒸煮;g).甩净水分。本发明制备的竹罐,不同于现有的竹罐,浸泡药物的竹罐在蒸汽的作用下,热的蒸汽携带药物进入患处,患处的寒邪进入竹罐中,集热敷、针灸和给药治疗于一体,实现了受损神经的快速修复,有利于面神经麻痹疾病的快速、高效治疗。经多年验证总有效率100%,治愈率可达99%;治疗周期一般1‑2周,最快5天即可痊愈。

技术研发人员:刘爱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爱芹
技术研发日:2017.08.28
技术公布日:2017.11.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