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90484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中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以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0002] 面神经麻痹即面瘫,属于中医"口眼唱斜",本病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 袭阳明,少阳脉络所致,本病起病突然.临床以面部板滞、麻木、不能作蹙额、皱眉、露齿、 鼓腮等动作,病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部分病人初起时有耳后,耳下及面部 疼痛,还可出现患者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
[0003] 现代医学通常采用维生素类、血管扩张药、物理疗法,甚至激素、手术等方法治疗 面部神经麻痹,但往往存在疗效不确切,治疗周期长,容易复发等缺陷,而且部分病人仍有 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面神经麻痹在中医学中属"中风"范畴。一般属于"中风"之"中经络"。 其病因病机主要为正气不足,营卫俱虚,络脉空虚,风邪入经络所致。因此,根据中医辩证施 治、标本兼治的原则,近年来,我们利用多种中草药煎制而成的中药制剂治疗该病取得了良 好的效果。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解决了目前在治疗面神经麻痹方面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疗效确切、无 副作用、治愈率高且不易复发的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制剂。
[0005]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 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06] 白附子20-30克、僵蚕10-20克、蝉蜕10-20克、海风藤10-20克、乌蛸蛇10-20克、 蜈蚣10-20克、地龙10-20克、桃仁10-20克、牛黄10-20克、红花8-15克、乳香8-12克、钩 藤8-12克、制马钱子8-12克、人参8-12克、防己8-12克、麻黄8-12克。
[0007] 作为这一种优化方案:
[0008] 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09] 白附子20克、僵蚕10克、蝉蜕10克、海风藤10克、乌蛸蛇10克、蜈蚣10克、地龙 10克、桃仁10克、牛黄10克、红花8克、乳香8克、钩藤8克、制马钱子8克、人参8克、防己 8克、麻黄8克。
[0010] 作为这一种优化方案:
[0011] 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12] 白附子22克、僵蚕12克、蝉蜕12克、海风藤12克、乌蛸蛇12克、蜈蚣12克、地龙 12克、桃仁12克、牛黄12克、红花9克、乳香9克、钩藤9克、制马钱子9克、人参9克、防己 9克、麻黄9克。
[0013] 作为这一种优化方案:
[0014] 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15] 白附子24克、僵蚕14克、蝉蜕14克、海风藤14克、乌蛸蛇14克、蜈蚣14克、地龙 14克、桃仁14克、牛黄14克、红花11克、乳香10克、钩藤10克、制马钱子9克、人参9克、 防己10克、麻黄9克。
[0016] 作为这一种优化方案:
[0017] 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18] 白附子26克、僵蚕16克、蝉蜕16克、海风藤16克、乌蛸蛇16克、蜈蚣16克、地龙 16克、桃仁16克、牛黄16克、红花12克、乳香11克、钩藤10克、制马钱子10克、人参11 克、防己11克、麻黄10克。
[0019] 作为这一种优化方案:
[0020] 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21] 白附子28克、僵蚕18克、蝉蜕18克、海风藤18克、乌蛸蛇18克、蜈蚣18克、地龙 18克、桃仁18克、牛黄18克、红花14克、乳香11克、钩藤11克、制马钱子11克、人参11 克、防己11克、麻黄11克。
[0022] 作为这一种优化方案:
[0023] 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24] 白附子30克、僵蚕20克、蝉蜕20克、海风藤20克、乌蛸蛇20克、蜈蚣20克、地龙 20克、桃仁20克、牛黄20克、红花15克、乳香12克、钩藤12克、制马钱子12克、人参12 克、防己12克、麻黄12克。
[0025] 上述中药制剂的服用方法为:将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药混合后,按照传统煎制 中药的方法取其药汁,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10天为一个疗程。
[0026] 上述中药制剂的原料中药:
[0027] 白附子,味辛,性温;归胃、肝经。具有祛痰定惊,解毒散结止痛之功效。多用于中 风疲塞,口眼歪斜,语目湿審,疲厥头痛等症。
[0028] 僵蚕,味咸、辛,性平;归肝、心、脾、肺四经。具有熄风止痉,祛风止痛,祛风止痒,化 痰散结之功效。
[0029] 蝉蜕,味甘,性寒;归肺、肝经。具有发散风热,透瘆止痒,明目退翳,熄风止痉之功 效。
[0030] 海风藤,味辛、苦,性微温;归肝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之功效。
[0031] 乌蛸蛇,味甘,性平;归肝经。具有祛风活络,安神定惊之功效。
[0032] 蜈蚣,味辛,性温;归肝经。具有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
[0033] 地龙,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具有清热熄风,燥湿利水之功效。
[0034] 桃仁,味甘、苦,性平;归肺,肝,大肠经。具有活血祛瘀,润燥滑肠之功效。
[0035] 牛黄,味苦、甘,性凉;归心、肝经。具有清心开窍,豁痰定惊,清热解毒之功效。
[0036] 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之功效。
[0037] 乳香,味辛、苦,性温;归心、肝、脾经。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之功效。
[0038] 钩藤,味甘,性寒;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多用于清热 平肝,镇痉熄风。
[0039] 制马钱子,味苦,性寒;归肝、脾经。具有散结消肿,通络止痛之功效。
[0040] 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肾经,气雄体润,升多于降。乃名贵药材之 一,具有补气固脱,健脾益肺,宁心益智,养血生津之功效。
[0041] 防己,味苦、辛,性寒;归肾、脾、膀胱经。具有利水消肿,祛风止痛之功效。
[0042]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
[0043] 面部神经麻痹属祖国医学"卒口僻"、"口眼歪斜"等范畴。中医认为该病为脉络空 虚,外邪侵入阳明、少阳经脉所致。手足穴阳经以手足阳明经为主,分布在面部的经络受阻, 气血运行失调,经脉失于濡养,面部肌肉纵缓不收而口眼埚斜。在治则上,应以扶正祛邪、温 经散寒为主,行以平补平泻之法,以温通经络、祛风散寒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