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脾益肺的中成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41107阅读:197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补脾益肺的中成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脾肺气虚证,是指脾肺两脏气虚所表现的虚弱证候。临床症状主要有咳喘,纳少、腹胀便溏等。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黄芪:味甘,微温。归肺、脾经。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适宜于中气不足、虚汗、气短、乏力。

将党参、黄芪联合用药作为补脾益肺的药材,在传统中药处方中早有使用记录,但传统中药配方是把党参、黄芪等药材用水煎煮若干次,将煎煮水合并,滤过即得,但该种方法制得的药材不易携带、使用方便,且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补脾益肺的中成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发明通过党参、黄芪两种主要药材补中益气、健脾益肺,辅以山药、茯苓,制备的颗粒剂定量准确,稳定性好,且操作工艺简单,生产过程易于控制,生产的产品安全系数高,同时携带方便,口感佳。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补脾益肺的中成药颗粒剂,以重量份计包括如下原料:党参80-130份、黄芪80-130份、山药10-35份、茯苓10-30份、甜菊糖1-5份、白糖100-140份和糊精30-65份。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以重量份计包括如下原料:党参100份、黄芪100份、山药20份、茯苓20份、甜菊糖1份、白糖116份和糊精50份。

一种补脾益肺的中成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党参、黄芪加水煎煮,加水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常温下相对密度为1.15-1.25的清膏;

(2)将山药、茯苓粉粹成颗粒,加入80%乙醇回流提取3次,所用的乙醇体积为山药、茯苓颗粒重量的3-5倍,提取时间2h,合并回流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得到常温下相对密度1.1-1.3的浸膏;

(3)将步骤(1)和步骤(2)所得清膏和浸膏经喷雾干燥制成细粉;

(4)将步骤(3)中所得细粉和白糖、糊精、甜菊糖混匀,制粒;

(5)将步骤(4)所得颗粒灭菌后包装,即得。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中,党参、黄芪加水煎煮,三次的加水体积分别为药材重量的5-10倍、4-8倍、4-8倍,煎煮时间分别为2-3h、1-2h、1-2h。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3)中喷雾干燥的进口温度为160-220℃,出口温度为60-95℃。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党参、黄芪两种主要药材补中益气、健脾益肺,辅以山药、茯苓,制备的颗粒剂定量准确,稳定性好,且操作工艺简单,生产过程易于控制,生产的产品安全系数高,同时携带方便,口感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者仪器设备未注明生产厂商的,均视为可以通过市场购买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一种补脾益肺的中成药颗粒剂,以重量份计包括如下原料:党参80份、黄芪80份、山药10份、茯苓10份、甜菊糖1份、白糖100份和糊精30份。

上述中成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党参、黄芪加水煎煮,加水煎煮三次,加水体积分为为药材重量的5倍、4倍、4倍,煎煮时间分别为2h、1h和1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常温下相对密度为1.15的清膏;

(2)将山药、茯苓粉粹成颗粒,加入80%乙醇回流提取3次,所用的乙醇体积为山药、茯苓颗粒重量的3倍,提取时间2h,合并回流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得到常温下相对密度1.1的浸膏;

(3)将步骤(1)和步骤(2)所得清膏和浸膏经喷雾干燥制成细粉,喷雾干燥的进口温度为160℃,出口温度为60℃;

(4)将步骤(3)中所得细粉和白糖、糊精、甜菊糖混匀,制粒;

(5)将步骤(4)所得颗粒灭菌后包装,即得。

实施例2

一种补脾益肺的中成药颗粒剂,以重量份计包括如下原料:党参100份、黄芪100份、山药20份、茯苓20份、甜菊糖1份、白糖116份、糊精50份。

上述中成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党参、黄芪加水煎煮,加水煎煮三次,加水体积分为为药材重量的8倍、6倍、6倍,煎煮时间分别为3h、1h和2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常温下相对密度为1.20的清膏;

(2)将山药、茯苓粉粹成颗粒,加入80%乙醇回流提取3次,所用的乙醇体积为山药、茯苓颗粒重量的4倍,提取时间2h,合并回流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得到常温下相对密度1.2的浸膏;

(3)将步骤(1)和步骤(2)所得清膏和浸膏经喷雾干燥制成细粉,喷雾干燥的进口温度为200℃,出口温度为80℃;

(4)将步骤(3)中所得细粉和白糖、糊精、甜菊糖混匀,制粒;

(5)将步骤(4)所得颗粒灭菌后包装,即得。

实施例3

一种补脾益肺的中成药颗粒剂,以重量份计包括如下原料:党参130份、黄芪130份、山药35份、茯苓30份、甜菊糖5份、白糖140份和糊精65份。

上述中成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党参、黄芪加水煎煮,加水煎煮三次,加水体积分为为药材重量的10倍、8倍、8倍,煎煮时间分别为3h、2h和2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常温下相对密度为1.25的清膏;

(2)将山药、茯苓粉粹成颗粒,加入80%乙醇回流提取3次,所用的乙醇体积为山药、茯苓颗粒重量的5倍,提取时间2h,合并回流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得到常温下相对密度1.3的浸膏;

(3)将步骤(1)和步骤(2)所得清膏和浸膏经喷雾干燥制成细粉,喷雾干燥的进口温度为220℃,出口温度为95℃。;

(4)将步骤(3)中所得细粉和白糖、糊精、甜菊糖混匀,制粒;

(5)将步骤(4)所得颗粒灭菌后包装,即得。

对照组

一种补脾益肺的中成药膏,以重量份计包括如下原料:党参100份、黄芪100份、山药20份、茯苓20份、甜菊糖1份、白糖116份、糊精50份。

上述中成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党参、黄芪加水煎煮,加水煎煮三次,加水体积分为为药材重量的8倍、6倍、6倍,煎煮时间分别为3h、1h和2h,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常温下相对密度为1.20的清膏;

(2)将山药、茯苓粉粹成颗粒,加入80%乙醇回流提取3次,所用的乙醇体积为山药、茯苓颗粒重量的4倍,提取时间2h,合并回流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得到常温下相对密度1.2的浸膏;

(3)将步骤(1)和步骤(2)所得清膏和浸膏与白糖、糊精、甜菊糖混匀,制成中成药膏。

临床资料

一般材料: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中医诊断为脾肺气虚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14岁小朋友42例,15-65岁的成人58例,患者同时满足免疫功能低下、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和西医诊断,将两种受试人群分为颗粒组(实施例2所得产品)和药膏组,成人颗粒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9例和29例,儿童颗粒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1例和21例,两组患者的发病原因、既往史、家庭环境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颗粒组:以1个月为1个疗程,3次/d,温水服用,成人2袋/次,儿童1袋/次;对照组:以1个月为1个疗程,3次/d,温水服用,成人2勺/次,儿童1勺/次。

评定标准:

免疫指标:显效:免疫功能指标好转10%以上或基本恢复正常;有效:免疫功能指标好转5-10%;无效:免疫功能指标无改变。

临床症状: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著: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显效:下呼吸道感染0次,上呼吸道感染≤1次;有效:下呼吸道感染0次,上呼吸道感染≤2次;无效:下呼吸道≥1次,上呼吸道感染>2次。

1.免疫指标

成人、儿童的颗粒组、对照组治疗后免疫指标变化见表1。两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经颗粒组治疗后,血清igg水平和淋巴细胞转换率治疗后都显著下降,颗粒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2.临床疗效

表2成人、儿童临床疗效比较

由上表可知,成人组中,颗粒组证候积分治疗前后减少9.6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8分,颗粒组总有效率为96.6%,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9.7%;在儿童组中,颗粒组证候积分治疗前后减少1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42分,颗粒组总有效率为95.2%,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0.5%。

3.儿童呼吸道感染情况

随访使用3个月以内的儿童,经颗粒剂治疗后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0例,显效率为71.4%,经对照组治疗后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47.6%,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颗粒组能有效改善小儿呼吸道感染情况,增强小儿免疫力。

本发明的保护内容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背离发明构思的精神和范围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变化和优点都被包括在本发明中,并且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为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