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细辛的治鼻炎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61701阅读:6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有细辛的治鼻炎中药。



背景技术: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属于中医的“鼻鼽”范畴。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鼻粘膜反应性增高是其主要特点过敏性鼻炎临床上以鼻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为主要表现。临床上有季节性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之分,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但现有药物的治疗效果不佳,如市售的辛芩颗粒,其疗程长,以20天为一疗程,临床推存2-4个疗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任何毒副作用、治疗效果好、治疗鼻炎的中药。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含有细辛的治鼻炎中药,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组分组成,各组分的重量份为:细辛5-10g、干姜6-12g、川椒5-12g,姜半夏8-15g、防风10-20g、白芷10-20g、茭白6-15g。

各中草药的药理:

细辛: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干姜:温中回阳,温肺化痰,温经止血。

川椒:具有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的功效,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外治湿疹,阴痒。

姜半夏:具有降逆止呕的功效。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

防风: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的功效,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正,脾虚湿盛。

白芷: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茭白:解热毒;除烦渴;利二便。主烦热;消渴;二便不通;黄疸;痢疾;热淋;目赤;乳汗不下;疮疡。

将上述中药放入煎药锅,先用水浸泡30分钟,煎沸后约10分钟,再煎5~8分钟,过滤约200毫升,加水适量,煎第二次约150毫升,2次煎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食后温服,连服一周为一疗程。

本发明的药物按照中医组方和制备原则对中药精心研制,通过中药制剂中各组分的药用价值,在作用上相辅相成,有协同作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治疗效果好、见效快,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本发明的中药根据中医理论组方,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制备而成,2、整体而言,本发明采用纯中草药作为原料,可有效治疗过敏性鼻炎,经过对数百患者的临床治疗,治愈率达到91%以上,有效率达96%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用来对本发明的构成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含有细辛的治鼻炎中药,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组分组成,各组分的重量份为:细辛6g、干姜8g、川椒10g,姜半夏10g、防风12g、白芷12g、茭白8g,按上述配比放入煎药锅中,先用水浸泡30分钟,煎沸后约10分钟,再煎5~8分钟,过滤约200毫升,加水适量,煎第二次约150毫升,2次煎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食后温服。

实施例2

一种含有细辛的治鼻炎中药,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组分组成,各组分的重量份为:细辛10g、干姜10g、川椒8g,姜半夏12g、防风18g、白芷18g、茭白15g,按上述配比放入煎药锅中,先用水浸泡30分钟,煎沸后约10分钟,再煎5~8分钟,过滤约200毫升,加水适量,煎第二次约150毫升,2次煎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食后温服。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含有细辛的治鼻炎中药,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组分组成,各组分的重量份为:细辛5‑10g、干姜6‑12g、川椒5‑12g,姜半夏8‑15g、防风10‑20g、白芷10‑20g、茭白6‑15g,本发明药物无毒副作用,疗效好,各药物之间协同作用,疗程短,疗效显著,治疗费用低,不易复发。

技术研发人员:姚旺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姚旺东
技术研发日:2017.09.13
技术公布日:2017.1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