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雪莲祛风膏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74890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雪莲祛风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风湿性关节炎广义上应该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反复发作并累及心脏。临床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重著、疼痛为特征,属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在关节的表现,其典型症状为游走性、多发性大关节炎,常见由一个关节转移至另一个关节,病变局部呈现红、肿、灼热、剧痛,部分病人也有几个关节同时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难治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构成关节的各种组织如滑膜、软骨、韧带、肌腱和相连的骨骼都有病变,但最基本的病变发生在滑膜。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中医/痹症的范畴。故本文按照中医的发病学说,认为体虚感邪是发生本病的内在因素,风寒湿邪是发生本病的外在因素,经络痹阻是发生本病的主要病机。西医以非甾体类抗炎药为主,急性炎症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遗症,但常反复发作。

中医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方面具有安全、高效不复发的优势,能够标本兼治,受到风湿病患者的普遍欢迎。申请号为200910070618.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治疗关节疼痛,肩背酸痛,类风湿红肿等症的外用中药制剂,特别涉及一种以中草药辣椒面、干姜、白芷、马钱子为原料制成的具有祛风舒筋、活血止痛功效之橡胶膏剂。该发明的药味简单,疗效显著,说明书中公开了在治疗各类疾病的临床治疗上获得了98%以上的有效率。申请号为201510042211.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其是由下列中药材制备得到的药酒:鹿角、杜仲、五加皮、红花、独活、苍术、川芎、续断、茄根、牛膝、桑椹子、甘草。该发明的中药经临床试验证明,本发明的中药协同作用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服药量少,无毒副作用、适合推广使用。但是这两个配方治疗效果依然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雪莲祛风膏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中药祛风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雪莲祛风膏,所述原料药为,雪莲花80-100份,刺猬心80-100,花生根60-80份,辣椒杆60-80份,豨莶草50-70份,淫羊藿50-70份,伸筋草40-60份,茄根40-60份,蛇皮30-60份,香叶30-60份,蝉蜕20-40份,大蒜20-30份,桑叶20-30份,独行千里10-20份,生姜3-8份和甘草3-8份。

进一步地,所述原料药为,雪莲花85-95份,刺猬心85-95,花生根65-75份,辣椒杆65-75份,豨莶草55-65份,淫羊藿55-65份,伸筋草45-55份,茄根45-55份,蛇皮40-50份,香叶40-50份,蝉蜕25-35份,大蒜22-28份,桑叶22-28份,独行千里12-18份,生姜4-6份和甘草4-6份。

进一步地,所述原料药为,雪莲花80-100份,刺猬心90,花生根70份,辣椒杆70份,豨莶草60份,淫羊藿60份,伸筋草50份,茄根50份,蛇皮30-60份,香叶30-60份,蝉蜕20-40份,大蒜20-30份,桑叶20-30份,独行千里15份,生姜5份和甘草6份。

所述祛风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收集冬雪装在容器中埋于地下,第二年春天取出雪融化得到的雪水,备用;

步骤二、将辣椒杆洗净、截成2-3厘米小段,于步骤一所得雪水中浸泡50-60分钟,在铁锅中煮沸,文火煎熬30-50分钟,取蒸煮液备用;

步骤三、刺猬心、蛇皮、香叶、蝉蜕、烘培、粉碎成细粉,加蜂蜜与其混合搅拌,得混合蜂蜜浆;所述蜂蜜与细粉的重量比为1-2:1;

步骤四、将花生根、茄根、桑叶混合粉碎,加入到步骤二所得蒸煮液中,与等量乙醇混合,回流20-30分钟提取有效成分,收集回流液,浓缩成膏状物;

步骤五、大蒜以胶泥包裹,置于痰火内灼烧,至闻到烤焦的味道,剥除胶泥,取出焦蒜、研磨成细粉;

步骤六、雪莲花、豨莶草、淫羊藿、伸筋草、独行千里、生姜和甘草,经粉碎,超微粉碎,得到粒径为8-10μm的超微粉末;

步骤七,将步骤和步骤六所得超微粉末、步骤五所得大蒜焦粉、步骤四所得膏状物以及混合蜂蜜浆混合均匀;得到祛风膏的中药成份;

步骤八、向步骤七所得中药有效成分中加入辅料,即得得祛风膏;所述辅料与中药有效成分的重量比为1-1.2:1。

进一步地,所述蜂蜜为槐花蜜、椴树蜜或紫荆花蜜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辅料为,香油、甘油、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月桂氮酮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为5-6:0.5-1:0.1-0.2:0.05。

雪莲花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味微苦;入肝经、肾经。

功效:壮肾阳,调经血,强筋骨,祛风湿。

主治:阳痿精寒,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虚劳吐血,风湿痹痛。刺猬心,含有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4-(2-氨基乙基)-焦儿茶酚、儿茶酚胺等会作用于心脏的内分泌性物质。

花生根,富含白芦藜醇。白黎芦醇具有祛邪而不伤正、补虚而不助邪的双重功效,也可明显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同时还有预防心血管病作用。

豨莶草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肝、肾经。

功效:中药豨莶草有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四肢麻木,痈肿疮毒,湿疹瘙痒。

淫羊藿

性味归经:味辛、甘,性温;归肝、肾经。

功效:中药淫羊藿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主治:用于肾虚阳痿、腰膝无力,风寒湿痹,筋骨酸痛。

蛇皮

性味归经:味咸、甘,性平。归肝经。

功效:祛风,定惊,退翳,解毒。

主治: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翳障,喉痹,疗肿,皮肤瘙痒。

蝉蜕

性味归经,味甘、咸,性凉。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主治,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急慢惊风,破伤风证,小儿夜啼不安。

香叶

性味归经,辛、温。归胃、肝经。

功能主治,行气温中。主胃脘疼痛、消化不良、风湿痹痛、疝气、阴囊湿疹,疥癣。

大蒜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解毒,消肿,杀虫。

大蒜主治:用于痈肿疖肿,癣疮,肺痨,顿咳,痢疾,泄泻,虫积腹痛。

辣椒杆,具有除寒湿,逐冷痹,散瘀血凝滞。治风湿冷痛,冻疮的作用。

桑叶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肝明目。

主治:用于风热表证,温病初起,燥热咳嗽,目赤肿痛,目暗昏花等。

独行千里

性味归经:味苦、涩,性微温,小毒。归心、胃经。

功效,活血散瘀,祛风止痛。

主治,跌打瘀肿,闭经,风湿痹痛,咽喉肿痛,牙痛,腹痛。

伸筋草

性味归经:味微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

功效:可清热,止血,生肌,利湿,止痛,通络,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络。

主治:用于风寒湿痹,关节酸痛,吐血,衄血,便血,皮肤麻木,四肢软弱,水肿,跌打损伤等症。

茄根

性味归经:味甘、辛,性寒。归脾、胃、大小肠经。

功效,祛风利湿,清热止血。

主治,用于风湿热痹,脚气,血痢,便血,痔血,血淋,妇女阴痒,皮肤瘙痒,冻疮。

生姜

性味归经:性微温、味辛;归肺经、脾经、胃经。

功效:解表止咳,温肺化痰,解毒,驱风散寒。

主治:呕吐,胀满,风寒感冒,咳嗽多痰,泄泻。

甘草

性味归经:性味,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主治,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以壮肾阳,调经血,强筋骨,祛风湿的雪莲花,含有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4-(2-氨基乙基)-焦儿茶酚、儿茶酚胺等会作用于心脏的内分泌性物质的刺猬心、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的豨莶草和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作用的淫羊藿为君药;白黎芦醇具有祛邪而不伤正、补虚而不助邪的双重功效,也可明显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同时还有预防心血管病作用,以富含白芦藜醇花生根和具有除寒湿,逐冷痹,散瘀血凝滞作用的辣椒杆、以具有止痛,通络,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络伸筋草,祛风利湿的茄根,祛风,定惊,解毒的蛇皮,治风湿痹痛、的香叶和息风止痉的蝉蜕为臣药,解毒,消肿,杀虫的大蒜、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桑叶和活血散瘀,祛风止痛的独行千里为佐药,解表止咳,温肺化痰,解毒,驱风散寒生姜和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甘草为使药。

本方中按照科学的配伍机理,君臣佐使彼此呼应,以祛风除湿为目的,以强心通络、温阳补肾为方向,获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方中君药刺猬心含有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4-(2-氨基乙基)-焦儿茶酚、儿茶酚胺等会作用于心脏的内分泌性物质,能够协调心脏功能,刺激心脏功能的恢复,心脏是血液的总调度室,强心则利于通络,雪莲花、豨莶草和淫羊藿均具有具有壮肾阳祛风湿的功效,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是维持生理功能相对平衡的基础,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断下降、肾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臣药中辣椒杆具有除寒湿,逐冷痹,散瘀血凝滞作用、伸筋草具有止痛,通络,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络的作用;香叶主治风湿痹痛,茄根则主祛风利湿,蛇皮祛风,定惊兼具有解毒的作用,蝉蜕具有息风止痉的功效为臣药,六药共用能够祛风、除湿、散寒、止痛、通络,辅助君药之功能,增益君药功效之不足。以解毒,消肿,杀虫的大蒜、疏散风热的桑叶和活血散瘀和祛风止痛的独行千里为佐药,增益君臣药效之不足,扬祛风除湿之功效以解表止咳,温肺化痰,解毒,驱风散寒生姜和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甘草为使药。诸药合用,可起到恢复筋络功能、祛风湿的作用。

药膏以隔年雪化水,用作药物提取,按照临床经验其效果显著优于普通水入方的效果,以辣椒水贯穿于各原料药的制备提取过程能够更高效的促进各药之间的融会贯通,协调作用。进一步促进了本发明中药膏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雪莲祛风膏,所述原料药为,雪莲花80份,刺猬心80,花生根60份,辣椒杆60份,豨莶草50份,淫羊藿50份,伸筋草40份,茄根40份,蛇皮30份,香叶30份,蝉蜕20份,大蒜20份,桑叶20份,独行千里10份,生姜3份和甘草3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收集冬雪装在容器中埋于地下,第二年春天取出雪融化得到的雪水,备用;

步骤二、将辣椒杆洗净、截成2厘米小段,于步骤一所得雪水中浸泡50分钟,在铁锅中煮沸,文火煎熬30分钟,取蒸煮液备用;

步骤三、刺猬心、蛇皮、香叶、蝉蜕、烘培、粉碎成细粉,加槐花蜜与其混合搅拌,得混合蜂蜜浆;所述槐花蜜与细粉的重量比为1:1;

步骤四、将花生根、茄根、桑叶混合粉碎,加入到步骤二所得蒸煮液中,与等量乙醇混合,回流20分钟提取有效成分,收集回流液,浓缩成膏状物;

步骤五、大蒜以胶泥包裹,置于痰火内灼烧,至闻到烤焦的味道,剥除胶泥,取出焦蒜、研磨成细粉;

步骤六、雪莲花、豨莶草、淫羊藿、伸筋草、独行千里、生姜和甘草,经粉碎,超微粉碎,得到粒径为8μm的超微粉末;

步骤七,将步骤和步骤六所得超微粉末、步骤五所得大蒜焦粉、步骤四所得膏状物以及混合蜂蜜浆混合均匀;得到祛风膏的中药成份;

步骤八、向步骤七所得中药有效成分中加入辅料,即得得祛风膏;所述辅料与中药有效成分的重量比为1:1.所述辅料为,香油、甘油、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月桂氮酮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为5:0.5:0.1:0.05。

实施例2

一种雪莲祛风膏,所述原料药为,雪莲花100份,刺猬心100,花生根80份,辣椒杆80份,豨莶草70份,淫羊藿70份,伸筋草60份,茄根60份,蛇皮60份,香叶60份,蝉蜕40份,大蒜30份,桑叶30份,独行千里20份,生姜8份和甘草8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收集冬雪装在容器中埋于地下,第二年春天取出雪融化得到的雪水,备用;

步骤二、将辣椒杆洗净、截成3厘米小段,于步骤一所得雪水中浸泡50-60分钟,在铁锅中煮沸,文火煎熬50分钟,取蒸煮液备用;

步骤三、刺猬心、蛇皮、香叶、蝉蜕、烘培、粉碎成细粉,加椴树蜜与其混合搅拌,得混合蜂蜜浆;所述椴树蜜与细粉的重量比为2:1;

步骤四、将花生根、茄根、桑叶混合粉碎,加入到步骤二所得蒸煮液中,与等量乙醇混合,回流30分钟提取有效成分,收集回流液,浓缩成膏状物;

步骤五、大蒜以胶泥包裹,置于痰火内灼烧,至闻到烤焦的味道,剥除胶泥,取出焦蒜、研磨成细粉;

步骤六、雪莲花、豨莶草、淫羊藿、伸筋草、独行千里、生姜和甘草,经粉碎,超微粉碎,得到粒径为10μm的超微粉末;

步骤七,将步骤和步骤六所得超微粉末、步骤五所得大蒜焦粉、步骤四所得膏状物以及混合蜂蜜浆混合均匀;得到祛风膏的中药成份;

步骤八、向步骤七所得中药有效成分中加入辅料,即得得祛风膏;所述辅料与中药有效成分的重量比为1.2:1,所述辅料为,香油、甘油、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月桂氮酮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为6:1:0.2:0.05。

实施例3

一种雪莲祛风膏,所述原料药为,雪莲花80-100份,刺猬心90,花生根70份,辣椒杆70份,豨莶草60份,淫羊藿60份,伸筋草50份,茄根50份,蛇皮30-60份,香叶30-60份,蝉蜕20-40份,大蒜20-30份,桑叶20-30份,独行千里15份,生姜5份和甘草6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收集冬雪装在容器中埋于地下,第二年春天取出雪融化得到的雪水,备用;

步骤二、将辣椒杆洗净、截成2.5厘米小段,于步骤一所得雪水中浸泡55分钟,在铁锅中煮沸,文火煎熬40分钟,取蒸煮液备用;

步骤三、刺猬心、蛇皮、香叶、蝉蜕、烘培、粉碎成细粉,加紫荆花蜜混合搅拌,得混合蜂蜜浆;所述紫荆花蜜与细粉的重量比为1.5:1;

步骤四、将花生根、茄根、桑叶混合粉碎,加入到步骤二所得蒸煮液中,与等量乙醇混合,回流25分钟提取有效成分,收集回流液,浓缩成膏状物;

步骤五、大蒜以胶泥包裹,置于痰火内灼烧,至闻到烤焦的味道,剥除胶泥,取出焦蒜、研磨成细粉;

步骤六、雪莲花、豨莶草、淫羊藿、伸筋草、独行千里、生姜和甘草,经粉碎,超微粉碎,得到粒径为9μm的超微粉末;

步骤七,将步骤和步骤六所得超微粉末、步骤五所得大蒜焦粉、步骤四所得膏状物以及混合蜂蜜浆混合均匀;得到祛风膏的中药成份;

步骤八、向步骤七所得中药有效成分中加入辅料,即得得祛风膏;所述辅料与中药有效成分的重量比为1.1:1;所述辅料为,香油、甘油、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月桂氮酮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为5-6:0.5-1:0.1-0.2:0.05。

实施例4

一种雪莲祛风膏,所述原料药为,雪莲花85份,刺猬心85,花生根65份,辣椒杆65份,豨莶草55份,淫羊藿55份,伸筋草45份,茄根45份,蛇皮40份,香叶40份,蝉蜕25份,大蒜22份,桑叶22份,独行千里12份,生姜4份和甘草4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收集冬雪装在容器中埋于地下,第二年春天取出雪融化得到的雪水,备用;

步骤二、将辣椒杆洗净、截成2厘米小段,于步骤一所得雪水中浸泡58分钟,在铁锅中煮沸,文火煎熬45分钟,取蒸煮液备用;

步骤三、刺猬心、蛇皮、香叶、蝉蜕、烘培、粉碎成细粉,加蜂蜜混合搅拌,得混合蜂蜜浆;所述蜂蜜与细粉的重量比为2:1;所述蜂蜜为槐花蜜、椴树蜜和紫荆花蜜以等重量比混合;

步骤四、将花生根、茄根、桑叶混合粉碎,加入到步骤二所得蒸煮液中,与等量乙醇混合,回流28分钟提取有效成分,收集回流液,浓缩成膏状物;

步骤五、大蒜以胶泥包裹,置于痰火内灼烧,至闻到烤焦的味道,剥除胶泥,取出焦蒜、研磨成细粉;

步骤六、雪莲花、豨莶草、淫羊藿、伸筋草、独行千里、生姜和甘草,经粉碎,超微粉碎,得到粒径为8μm的超微粉末;

步骤七,将步骤和步骤六所得超微粉末、步骤五所得大蒜焦粉、步骤四所得膏状物以及混合蜂蜜浆混合均匀;得到祛风膏的中药成份;

步骤八、向步骤七所得中药有效成分中加入辅料,即得得祛风膏;所述辅料与中药有效成分的重量比为1.2:1;所述辅料为,香油、甘油、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月桂氮酮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为5.6:0.8:0.16:0.05。

实施例5

一种雪莲祛风膏,所述原料药为,雪莲花95份,刺猬心95,花生根75份,辣椒杆75份,豨莶草65份,淫羊藿65份,伸筋草55份,茄根55份,蛇皮50份,香叶50份,蝉蜕35份,大蒜28份,桑叶28份,独行千里18份,生姜6份和甘草6份。

其制备方法,见实施例3。

实施例6

一种雪莲祛风膏,所述原料药为,雪莲花85份,刺猬心95,花生根68份,辣椒杆72份,豨莶草58份,淫羊藿60份,伸筋草55份,茄根45份,蛇皮43份,香叶48份,蝉蜕28份,大蒜26份,桑叶27份,独行千里16份,生姜6份和甘草4份。

其制备方法,见实施例3。

实施例7

一种雪莲祛风膏,所述原料药为,雪莲花86份,刺猬心87,花生根66份,辣椒杆70份,豨莶草61份,淫羊藿62份,伸筋草48份,茄根49份,蛇皮48份,香叶44份,蝉蜕29份,大蒜23份,桑叶24份,独行千里13份,生姜4份和甘草5份。

其制备方法,见实施例3。

实施例8

一种雪莲祛风膏,所述原料药为,雪莲花80份,刺猬心100,花生根60份,辣椒杆70份,豨莶草55份,淫羊藿50份,伸筋草45份,茄根50份,蛇皮30份,香叶60份,蝉蜕30份,大蒜25份,桑叶20份,独行千里20份,生姜8份和甘草3份。

其制备方法,见实施例3。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3的技术方案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去除中药成份刺猬心。

对比例2

对比例2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将中药成分淫羊藿以等重量份的鹿茸替代。

对比例3

对比例3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增加80份的中药成份透骨草。

对比例4

以申请号为201510042211.6的中国专利实施例1的配方制药。

对比例5

对比例5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用普通水代替雪水。

对比例6

对比例6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去除步骤二,将辣椒杆置于原步骤四中混合提取。

临床资料:

1.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修订的诊断标准:①晨僵至少1h(持续时间≥6周);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持续时间≥6周);③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尖关节肿(持续时间≥6周);④对称性关节炎(持续时间≥6周);⑤皮下结节;⑥手x线改变;⑦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述7项中4项者即可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医诊断标准中医疾病诊断及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并结合临床实际,制定证候诊断标准。

2.一般资料

病例全部病例来自于某中医医院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共700例。随机分为14组:治疗组50×8例,对照组50×6例。

3.治疗方法

治疗组:将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药膏涂至,并辅助按摩至有温热感,用纱布或者医用胶带缠裹,根据病情,每天涂3-5次,15天为一个疗程。

对照组:按照对比例1-6所述配方依次用药治疗。

两组患者均治疗观察3个月。

4.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疗程结束时,对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握力,esr,rf进行考核,每项指标的改善程度按如下公式计算:

(治疗前值-治疗后值)/治疗前值×100%;

esr计算:

(治疗前值-治疗后值)/(治疗前值-正常值)×100%;男正常值小于等于15mm/

hr,女小于等于20mm/hr。

疗效分级:

计算各项指标的改善百分数,相加算出其平均改善百分数来判断疗效。

显效:治疗后比治疗前,改善率≥70%。

有效:治疗后比治疗前,50%≤改善率<70%。

改善:治疗后比治疗前,30%≤改善率<50%。

无效:治疗后比治疗前,改善率<30%。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改善率。

5.治疗结果

治疗一个月后,疗效结果见表1。

表1、治疗效果

表1治疗效果提示,治疗组各实施例的有效率均为100%,显著优于对照组。可见本发明中药具有疗效显著,总有效率高的优点。且实施例的显效+有效=例数,效果最为突出。同时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未见不良反应。

1.患者李某,男,56岁,自感患类风湿性关节炎3年,具有晨起后双手关节发紧,僵硬,活动后缓解,双手多个指关节红肿疼痛,双足拇趾关节红肿疼痛,手x线改变等指证。经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后,给予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药膏,涂抹患处,涂抹过后用纱布或者医用胶带缠裹,早晚各一次。10天后红肿疼痛消失,晨起后仍略有晨僵感,治疗30天后,上述症状全部消失。停药后,随访3个月未复发。

2.患者孙某,女,60岁,自诉患类风湿性关节炎10年,双膝关节变行,疼痛难忍,走路困难,需要借助拐杖,阴雨天加重。曾经服用西药治疗2年有余,停药即复发,也采用过针灸、理疗等方法治疗,但疗效甚微。经检察患者双膝关节屈伸不利,x线摄片排除骨病。经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后,给予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的药膏,涂抹患处,涂抹过后用纱布或者医用胶带缠裹,每天四次。15天后患者双膝关节疼痛减轻,可脱离拐杖,行动自如,减量为每天早晚各一次,治疗30天后,疼痛完全消失,行动自如。遂巩固治疗2个疗程。停药后,随访3个月未复发。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