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1472发布日期:2019-04-30 18:18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的药物。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本病是一种全身性血管性疾病,是由于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对某些物质发生过敏反应。其基本病变是广泛的毛细血管及小动脉无菌性炎症反应,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及渗出性出血和水肿。临床上以皮肤紫癜最多见,可伴胃肠道、关节及肾脏等器官的症状,因此临床上将过敏性紫癜分为单纯皮肤型、关节型、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肾炎型及混合型。本病多由(β溶血链球菌)感染、寄生虫感染,食物或药物过敏等所致,好发于儿童和青年,尤以儿童居多。西医经抗组胺、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等治疗,使全身弥漫性小血管炎症减轻,调节免疫细胞功能,但疗效不十分理想。在中医学中属血证发斑范围,称之为“肌衄”。其因有五:一为风热袭络,脉络受损,血溢肌肤而为紫癜;二为湿热交阻,脉络灼伤,血失常道,溢于肌肤而为紫癜;三为热盛化火动血,迫血妄行,致血溢脉外而为紫癜;四为阴虚火动,内扰血分,血不循经,外溢肌肤而为紫癜;五为脾气虚弱,摄血无权,血不循经,外溢肌肤而为紫癜等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的药物,成本低,治疗过敏性紫癫疗效高,无毒副作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的药物,由以下药物按重量比组成:金银花、茜草、鱼腥草、茜草、当归、水蛭、西瓜霜、板蓝根、陈皮和蒲公英。

作为优选,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金银花1g—3g、茜草4g—10g、鱼腥草5g—7g、茜草15g—20g、当归6g—10g、水蛭8g—16g、西瓜霜10g—12g、板蓝根30g—40g、陈皮50g—70g和蒲公英5g—7g。

作为优选,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金银花3g、茜草10g、鱼腥草7g、茜草20g、当归10g、水蛭16g、西瓜霜12g、板蓝根40g、陈皮70g和蒲公英7g。

作为优选,本药物可制成片剂或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成本低,治疗过敏性紫癫疗效高,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治疗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的药物,由以下药物按重量比组成:金银花、茜草、鱼腥草、茜草、当归、水蛭、西瓜霜、板蓝根、陈皮和蒲公英。

作为优选,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金银花1g—3g、茜草4g—10g、鱼腥草5g—7g、茜草15g—20g、当归6g—10g、水蛭8g—16g、西瓜霜10g—12g、板蓝根30g—40g、陈皮50g—70g和蒲公英5g—7g。

作为优选,各原料药的重量分别为:金银花3g、茜草10g、鱼腥草7g、茜草20g、当归10g、水蛭16g、西瓜霜12g、板蓝根40g、陈皮70g和蒲公英7g。

作为优选,本药物可制成片剂或汤。

本药物成本低,治疗过敏性紫癫疗效高,无毒副作用。

临床随机选择100例患者,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标准拟定:病前有感染、用药、食物过敏史;典型的皮肤症状如皮肤分批出现对称分布、大小不等、高出皮面及压之不退色的丘疹样紫癜,部分患者伴腹痛、关节疼痛: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功能和出凝血时间可正常,束臂试验可阳性,尿常规检查部分患者蛋白、潜血可阳性。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的药物,由以下药物按重量比组成:金银花、茜草、鱼腥草、茜草、当归、水蛭、西瓜霜、板蓝根、陈皮和蒲公英。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成本低,治疗过敏性紫癫疗效高,无毒副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许俊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许俊萍
技术研发日:2017.10.20
技术公布日:2019.04.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