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的内服药物,特别是供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患者使用的内服药物及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祖国医学认为:带下病是指带下绵绵不断,量多腥臭,色泽异常,并伴有全身症状者,称‘带下病’带下病症见从阴道流出白色液体,或经血漏下挟有白色液体,淋沥不断,质稀如水者,称之为“白带”。
带下,是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又称“下白物”、“流秽物”。相当于西医学的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妇科肿瘤等疾病引起的带下增多。
该病发生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脏腑功能失常,湿从内生;或下阴直接感染湿毒虫邪,致使湿邪损伤任带,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带浊下注胞中,流溢于阴窍,发为带下病。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的中药组合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疗效好、见效快、毒副作用小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的内服药物,以解决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通过选择合理的药物及质量份比,可有效治疗上述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治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的内服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鸡血藤150~300g、土茯苓150~650g、知母60~150g、山茱萸50~120g、益母草90~350g、柴胡30~120g、白果50~120g、丹参50~160g、莪术50~120g、蒲公英90~160g、山栀60~120g、黄芩30~100g、女贞子60~160g、覆盆子80~120g、牛膝50~160g、龙胆草30~70g、穿心莲90~160g、牡丹皮80~160g、山药(炒)150~350g、黄柏30~100g、车前草90~350g、白术80~160g、川木通30~80g,辅料: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和淀粉适量。
一种治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的内服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鸡血藤180~260g、土茯苓180~560g、知母68~130g、山茱萸58~105g、益母草100~310g、柴胡38~105g、白果58~105g、丹参58~140g、莪术58~105g、蒲公英100~140g、山栀70~105g、黄芩38~90g、女贞子70~140g、覆盆子90~105g、牛膝58~140g、龙胆草38~60g、穿心莲100~140g、牡丹皮90~140g、山药(炒)180~310g、黄柏38~90g、车前草100~310g、白术90~140g、川木通38~70g,辅料: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和淀粉适量。
一种治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的内服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鸡血藤230g、土茯苓480g、知母115g、山茱萸95g、益母草280g、柴胡95g、白果95g、丹参120g、莪术95g、蒲公英120g、山栀95g、黄芩80g、女贞子120g、覆盆子95g、牛膝120g、龙胆草50g、穿心莲120g、牡丹皮120g、山药(炒)280g、黄柏80g、车前草280g、白术120g、川木通60g,辅料: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和淀粉适量。
一种治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的内服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a、将上述原料中药拣去杂质和粉尘后,按照质量份比共粉碎成(30~50目)颗粒状包煎;
b、①将包好的原料中药放入冷开水中浸泡60min,然后再将浸泡好的药物放入砂锅内,加入原料中药重量7~9倍的冷开水进行第一次武火煎煮,待煎煮到18min时,转文火熬制120min,滤取药液;②药渣中再次加入原料中药重量6~8倍的冷开水进行第二次武火煎煮,待煎煮到15min时,转文火熬制110min,滤取药液;③将两次药液混合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08的清膏,然后干燥、研末和消毒后备用;
c、①按照传统制备中药胶囊剂的方法,将“b”中研磨好的细末过筛后,加入适量的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和淀粉混合均匀,然后制备成胶囊剂(其胶囊锁合后总长度为23.3mm,药粉容量0.4~0.5g/粒),②继而抛光、消毒,分装密封即可。
一种治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的内服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胶囊剂药物以每日三次服用,早中晚各服一次,给药量2.5g(5粒)/次,温开水送服,同时外用药物治疗(月经期停止使用)。1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症状消失,病获痊愈。
本发明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国医学大辞典以及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本发明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
鸡血藤,性味:味苦、微甘、性温,具有活血舒筋、养血调经之功效,用于治疗手足麻木、肢体瘫痪、风湿痹痛、妇女有经不调、痛经、闭经等症;
土茯苓,性味:甘、淡、平,具有除湿、解毒、通利关节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知母,性味:味苦、性寒,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止渴除烦,温热病、高热烦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
山茱萸,性味:味酸、性微温,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脱之功效,用于治疗腰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腰膝酸软、跹精滑精、小便频数、虚汗不止、妇女崩漏;
益母草,性味:苦、辛、微寒,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疮疡肿毒;
柴胡,性味:味苦、辛、性微寒,具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胁痛乳胀、头痛头眩、月经不调、气虚下陷之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症;
白果,性味:性平、味甘、苦、涩,有毒,具有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之功效,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精缩尿止带药,用于治疗哮喘痰嗽、带下、白浊、小便频数、遗尿等症;
丹参,性味: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养血安神、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治疗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心腹疼痛、癥瘕积聚、热痹肿痛、跌打损伤、热入营血、烦躁不安、心烦失眠、痈疮肿毒;
莪术,性味:辛、苦、温,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所致的徵瘕积聚、心腹胀满、气滞食积、闭经痛经、跌打损伤等;
蒲公英,性味:苦、甘、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之功效,用于治疗疔疮肿毒、乳痈、瘰疠、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山栀,性味:味苦、性寒,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的功能之功效,用于治疗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等症;
黄芩,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女贞子,性味:甘、苦、性凉,具有补益肝肾、清虚热、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疗头昏目眩、腰膝酸软、遗精、耳鸣、须发早白、骨蒸潮热、目暗不明等症;
覆盆子,性味:甘酸、平,无毒,具有补肝益肾、固精缩尿、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疗阳痿早泄、遗精滑精、宫冷不孕、带下清稀、尿频遗溺、目昏暗、须发早白等症;
牛膝,性味:味甘、苦、酸、性平,具有散瘀血、消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血滞经闭、痛经、产后血瘀腹痛、徵瘕、胞衣不下、热淋、血淋、跌打损伤、痈肿恶疮、咽喉肿痛;
龙胆草,性味: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之功效,用于治疗清热燥湿、泻肝胆火,还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
穿心莲,性味:苦寒,具有清热、消炎、止痛、解蛇毒之功效,用于治疗菌痢、肠胃炎、扁桃体炎、咽喉炎、腮腺炎、肺炎、感冒、疮疖、毒蛇咬伤;
牡丹皮,性味:辛苦、凉、微寒,具有清热、活血散瘀之功效,用于治疗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等症;
山药(炒),性味:甘、平,具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另具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黄柏,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浊、带下、骨蒸劳热、以及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皮肤湿疹;
车前草,性味:味甘、性寒,具有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热淋涩痛、暑湿泻痢、痰热咳嗽、吐血衄血、痈肿疮毒;
白术,性味:味苦、甘、性温,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温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
川木通,性味:味淡、微苦、性寒,具有清热利尿、通经下乳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癃闭、水肿、淋证、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湿热痹痛、关节不利、妇人闭经、乳汁不通。
本发明药物是基于中医治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的原则,从依据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的病理机制及药理作用认为:就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中的各原料中药药效共奏,对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的治疗而提出的一种中药配方,采用该配方制备的药物药效好,见效快,是一个很好的中药组方,特别适合临床使用。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的内服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鸡血藤230g、土茯苓480g、知母115g、山茱萸95g、益母草280g、柴胡95g、白果95g、丹参120g、莪术95g、蒲公英120g、山栀95g、黄芩80g、女贞子120g、覆盆子95g、牛膝120g、龙胆草50g、穿心莲120g、牡丹皮120g、山药(炒)280g、黄柏80g、车前草280g、白术120g、川木通60g,辅料: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和淀粉适量。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的内服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鸡血藤260g、土茯苓560g、知母130g、山茱萸105g、益母草310g、柴胡105g、白果105g、丹参140g、莪术105g、蒲公英140g、山栀105g、黄芩90g、女贞子140g、覆盆子105g、牛膝140g、龙胆草60g、穿心莲140g、牡丹皮140g、山药(炒)310g、黄柏90g、车前草310g、白术140g、川木通70g,辅料: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和淀粉适量。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的内服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鸡血藤300g、土茯苓650g、知母150g、山茱萸120g、益母草350g、柴胡120g、白果120g、丹参160g、莪术120g、蒲公英160g、山栀120g、黄芩100g、女贞子160g、覆盆子120g、牛膝160g、龙胆草70g、穿心莲160g、牡丹皮160g、山药(炒)350g、黄柏100g、车前草350g、白术160g、川木通80g,辅料:微粉硅胶、微晶纤维素和淀粉适量。
典型病例
经临床诊断治疗妇女肝火湿热型带下患者共1370例,年龄为35岁以上的700例,只有670例为35岁以下。1370例患者中痊愈的935例,有效的380例,无效的55例。总有效率达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