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有效治疗烧、烫伤的稠膏剂药物,特别是供烧、烫伤患者使用的稠膏剂药物及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祖国医学认为,烧伤,一般指热力,包括热液(水、汤、油等)、蒸气、高温气体、火焰、炽热金属液体或固体(如钢水、钢锭)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主要指皮肤或黏膜,严重者也可伤及皮下或黏膜下组织,如肌肉、骨、关节甚至内脏。烫伤是由热液、蒸气等所引起的组织损伤,是热力烧伤的一种。中国九分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提出,将成人体表面积分为11等份,其中头面颈部为9%,双上肢为2个9%,躯干前后(各占13%)及会阴(占1%)为3个9%,双下肢包括臀部为5个9%+1%(46%)。
烫伤(scald)是由无火焰的高温液体(沸水、热油、钢水)、高温固体(烧热的金属等)或高温蒸气等所致的组织损伤。常见低热烫伤,低热烫伤又可称为低温烫伤。是因为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而造成的烫伤。接触70℃的温度持续1分钟,皮肤可能就会被烫伤;而当皮肤接触近60℃的温度持续5分钟以上时,也有可能造成烫伤,这种烫伤就叫做低温烫伤。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烧、烫伤的中药组合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烧、烫伤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烧、烫伤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疗效好、见效快、毒副作用小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烧、烫伤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治疗烧、烫伤的稠膏剂药物,以解决烧、烫伤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通过选择合理的药物及质量份比,可有效治疗上述烧、烫伤等症。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可有效治疗烧、烫伤的稠膏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生地黄100~180g、麦冬60~150g、五味子20~70g、玄参90~160g、黄柏30~100g、知母60~150g、金银花60~180g、黄连30~70g、合欢皮60~150g、紫草40~100g、降香90~160g、儿茶15~45g、姜黄30~120g、薄荷脑0.25~1.50g、芦荟胶30~70g,辅料:白凡士林适量。
一种可有效治疗烧、烫伤的稠膏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生地黄115~160g、麦冬70~130g、五味子26~60g、玄参100~140g、黄柏38~90g、知母70~130g、金银花70~160g、黄连38~60g、合欢皮70~130g、紫草46~90g、降香100~140g、儿茶18~40g、姜黄38~105g、薄荷脑0.28~1.30g、芦荟胶36~60g,辅料:白凡士林适量。
一种可有效治疗烧、烫伤的稠膏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生地黄140g、麦冬118g、五味子52g、玄参120g、黄柏80g、知母115g、金银花140g、黄连52g、合欢皮115g、紫草80g、降香120g、儿茶35g、姜黄95g、薄荷脑1.20g、芦荟胶52g,辅料:白凡士林适量。
一种可有效治疗烧、烫伤的稠膏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a.按照质量份比,将上述生地黄、麦冬、五味子、玄参、黄柏、知母和金银花放入到砂锅内,注入过药60mm的冷开水进行第一次煎煮50min,滤取药液①(过10~14目筛);药渣中再次注入过药55mm的冷开水进行第二次文火煎煮50min,滤取药液②(过10~14目筛);将二次药液合并再煎,浓缩成50%的中药液360ml(毫升)备用;
b.按照质量份比,将上述黄连、合欢皮、紫草、降香、儿茶和姜黄共研磨成药粉(过10~16目筛)备用;
c.将b中药粉放入a中药液中,一边放入药粉,一边搅拌,并加入适量白凡士林,待搅拌均匀后,密封静置备用;
d.待静置后,再加入薄荷脑和芦荟胶,混合搅拌,使成分充分融合,即得成品稠膏。
一种可有效治疗烧、烫伤的稠膏剂药物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成品稠膏均匀的涂抹于烧烫伤处,每日早晚各涂抹1次。7天为一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后,症状消失,病获痊愈。
本发明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国辞典以及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本发明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
地黄,性味:甘、苦、性寒,鲜地黄: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等病症;
麦冬,性味:甘、微苦、微寒,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之功效,用于治疗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生地黄,性味:甘、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用于治疗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五味子,性味:味酸、甘、性温,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用于治疗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玄参,性味:味甘、苦、咸、性微寒,具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之功效,用于治疗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
黄柏,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浊、带下、骨蒸劳热、以及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皮肤湿疹;
知母,性味:苦、甘、寒,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金银花,性味:甘、寒,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疔疮、喉痹及多种感染性疾病;
黄连,性味:性寒、味苦,具有泻火,燥湿,解毒,杀虫之功效,用于治疗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
合欢皮,性味:味甘、性平,具有解郁安神、活血消肿之功效,属安神药下属分类的养心安神药,用于治疗心神不安、忧郁失眠、肺痈疮肿、跌打损伤;
紫草,性味:甘、咸、寒,具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温热斑疹、湿热黄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浊、热结便秘、烧伤、湿疹、丹毒、痈疡等症;
降香,性味:辛、温,具有化瘀止血、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吐血、衄血、外伤出血、肝郁胁痛、胸痹刺痛、跌扑伤痛、呕吐腹痛;
儿茶,性味:苦、涩、微寒,具有活血止痛,止血生肌、收湿敛疮、清肺化痰之功效,用于治疗跌扑伤痛、外伤出血、吐血衄血、疮疡不敛、湿疹、湿疮、肺热咳嗽;
姜黄,性味:辛、苦、温,具有破血行气、痛经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痛经经闭、症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
薄荷脑,性味、辛、凉,具有清热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齿痛、皮肤瘙痒;
芦荟胶:以“冷冻稳定法”技术从天然草本植物“芦荟”中萃取而成。有愈合伤口,止血排脓,消除疤痕的功效;
白凡士林:从石油中得到的多种烃的半固体混合物,为药用辅料,润滑剂,软膏机制。
本发明药物是基于中医治疗烧、烫伤的原则,从依据烧、烫伤的病理机制及药理作用认为:就烧烫伤,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中的各原料中药药效共奏,对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烧、烫伤的治疗而提出的一种中药配方,采用该配方制备的药物药效好,见效快,是一个很好的中药组方,特别适合临床使用。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可有效治疗烧、烫伤的稠膏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生地黄140g、麦冬118g、五味子52g、玄参120g、黄柏80g、知母115g、金银花140g、黄连52g、合欢皮115g、紫草80g、降香120g、儿茶35g、姜黄95g、薄荷脑1.20g、芦荟胶52g,辅料:白凡士林适量。
实施例2:
一种可有效治疗烧、烫伤的稠膏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生地黄160g、麦冬130g、五味子60g、玄参140g、黄柏90g、知母130g、金银花160g、黄连60g、合欢皮130g、紫草90g、降香140g、儿茶40g、姜黄105g、薄荷脑1.30g、芦荟胶60g,辅料:白凡士林适量。
实施例3:
一种可有效治疗烧、烫伤的稠膏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生地黄180g、麦冬150g、五味子70g、玄参160g、黄柏100g、知母150g、金银花180g、黄连70g、合欢皮150g、紫草100g、降香160g、儿茶45g、姜黄120g、薄荷脑1.50g、芦荟胶70g,辅料:白凡士林适量。
典型病例
经临床诊断治疗烧、烫伤患者共1050例,年龄为43岁以上的570例,只有480例为43岁以下。1050例患者中痊愈的925例,有效的83例,无效的42例。总有效率达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