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洗鼻腔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59362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药、保健、护理领域,涉及冲洗鼻腔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组合物可以稀释、清洗鼻腔炎症分泌物、鼻腔黏液吸附的有害空气污染物及溶解部分病菌病毒、清洗各种细菌病毒、提高鼻腔生理环境,达到治疗鼻塞、流鼻涕、鼻涕带血、鼻涕倒流、打喷嚏、鼻腔结痂、鼻腔干痒、咽喉异物感、痰多、咳痰、痰中带血、咽喉炎症等各种鼻腔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目的。



背景技术:

针对感冒、鼻炎、鼻窦炎等鼻腔急慢性感染引起的鼻塞、流鼻涕、鼻涕带血、鼻涕倒流、打喷嚏、鼻腔结痂、鼻腔干痒及咽喉异物感、痰多、咳痰、痰中带血、咽喉炎症等鼻腔及上呼吸道感染,现有的治疗手段为常规生理盐水洗鼻、口服及静脉注射抗生素、使用糖皮质激素、雾化消炎治疗等。

而采用生理盐水洗鼻,该方法经长期临床及实际应用,存在清洗效果较差、症状缓解慢的缺点。生理盐水仅仅作为平衡细胞渗透压的作用,主要通过清水的泡发和冲洗来清洁鼻腔内的脓性分泌物及其他沉积有害物,对鼻腔中的病菌、病毒无杀灭作用。导致炎症持续时间长,症状缓解慢。

而溶菌酶为一种能水解致病菌中黏多糖的碱性酶,主要通过溶解细菌细胞壁使细胞壁内容物逸出而使细菌溶解。溶菌酶还可与带负电荷的病毒蛋白直接结合,与dna、rna、脱辅基蛋白形成复盐,使病毒失活,从而具备抗菌、抗病毒、止血、清肿、镇痛及加快组织修复等功能。而且溶菌酶广泛存在于人体多种组织中,鸟类和家禽的蛋清、哺乳动物的眼泪、唾液、血浆、尿液、乳汁等体液及微生物中也含有此酶,属于纯天然酶,对人体安全,也无耐药性。

尚未见有报道通过外用溶菌酶冲洗鼻腔,用于稀释、清洗鼻腔炎症分泌物、鼻腔黏液吸附的有害空气污染物及溶解部分病菌病毒、清洗各种细菌病毒,提高鼻腔生理环境,达到治疗鼻塞、流鼻涕、鼻涕带血、鼻涕倒流、打喷嚏、鼻腔结痂、鼻腔干痒、咽喉异物感、痰多、咳痰、痰中带血、咽喉炎症等各种鼻腔及上呼吸道感染的先例。

本发明欲提供一种以溶菌酶为主要活性成分的鼻腔清洗药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了溶菌酶新的医药用途,外用治疗鼻腔及各种上呼吸道感染,如鼻塞、流鼻涕、鼻涕带血、鼻涕倒流、打喷嚏、鼻腔结痂、鼻腔干痒、咽喉异物感、痰多、咳痰、痰中带血、咽喉炎症等。

采用溶菌酶可以稀释、清洗鼻腔炎症分泌物、鼻腔黏液吸附的有害空气污染物及溶解部分细菌病毒、清洗各种细菌病毒,缓解鼻塞、流鼻涕、鼻涕带血、鼻涕倒流、打喷嚏、鼻腔结痂、鼻腔干痒等各种不适;以及通过鼻腔黏膜纤毛运动将部分洗液运送至咽喉,治疗咽喉异物感、痰多、咳痰、痰中带血、咽喉炎症等上呼吸道感染,更快提高鼻腔生理环境,加快鼻腔自身恢复健康,从而达到治疗感冒、鼻炎、鼻窦炎、咽炎等各种鼻腔及上呼吸道急慢性感染的目的。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治疗效果,本发明是以溶菌酶为主要活性成分,并辅以氯化钠外用清洗鼻腔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氯化钠、溶菌酶按照下述重量配比混合:

氯化钠35-75份、溶菌酶1-4份。

进一步优选,氯化钠、溶菌酶按照下述重量配比混合:

氯化钠35-50份、溶菌酶1-4份。

或进一步优选,氯化钠、溶菌酶按照下述重量配比混合:

氯化钠51-75份、溶菌酶1-4份。

经过长期临床或实验应用总结,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氯化钠、溶菌酶按照下述重量配比混合:

氯化钠55份、溶菌酶1份。

由上述用量配比关系组成的药物组合物疗效更稳定,可控。

为了便于应用,可在氯化钠、溶菌酶的基础上,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常用外用制剂,如粉剂、洗剂、浓缩液、喷雾剂、滴剂、溶液剂、凝胶剂、乳胶剂或乳膏剂等。针对本发明药物的应用特点,还提供了该药物组合物的常用制备方法。

方法一:将氯化钠、溶菌酶按照重量配比混合,即得粉剂。临床使用时,按照规定剂量加溶剂配制成鼻腔洗液使用。

方法二:将氯化钠、溶菌酶按照重量配比混合加水配制成0.5%-3%的溶液。临床使用时,直接用于鼻腔冲洗。

方法三:将氯化钠、溶菌酶按照重量配比混合,加水配制成3.1-30%的溶液。临床使用时,按照规定浓度加水配制成鼻腔洗液使用。

方法四:将氯化钠、溶菌酶按照重量配比混合,加水配制成0.5%-3%的喷雾剂溶液。临床使用时借助手动泵的压力、高压气体、超声震动或其他方法将溶液以喷雾形式喷入鼻腔内。

方法五:将氯化钠、溶菌酶按照重量配比混合,加水配制成0.5%-3%的滴剂、溶液剂。临床使用时配合滴管、滴瓶或其他装置将溶液滴入鼻腔或冲洗鼻腔。

方法六:将氯化钠、溶菌酶按照重量配比混合,加能形成凝胶的辅料制成半固体凝胶制剂。临床使用时直接敷于鼻腔内。

方法七:将氯化钠、溶菌酶按照重量配比混合,加入能形成乳状液型的乳胶剂。临床使用时直接敷于鼻腔内。

方法八:将氯化钠、溶菌酶按照重量配比混合,加入药学上接受的基质,均匀混合成具有一定稠度的半固体乳膏剂。临床使用时直接敷于鼻腔内。

由于溶菌酶容易失活,故为了保证药品的治疗效果,本发明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维持溶菌酶的活性,提供了一种以溶菌酶为主要活性成分,并辅以甘氨酸、氯化钠外用清洗鼻腔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氯化钠、甘氨酸、溶菌酶按照下述重量配比混合:

氯化钠35-85份、甘氨酸0.1-0.5份、溶菌酶1-4份。

进一步优选,溶菌酶、甘氨酸、氯化钠按照下述重量配比混合:

氯化钠35-60份、甘氨酸0.1-0.5份、溶菌酶1-4份。

或进一步优选,溶菌酶、甘氨酸、氯化钠按照下述重量配比混合:

氯化钠61-85份、甘氨酸0.1-0.5份、溶菌酶1-4份。

经过长期临床或实验应用总结,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溶菌酶、甘氨酸、氯化钠按照下述重量配比混合:

氯化钠52份、甘氨酸0.2份、溶菌酶1份。

上述用量配比关系组成的药物组合物疗效更稳定,可控。

为了便于应用,可在氯化钠、甘氨酸、溶菌酶的基础上,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常用外用制剂,如粉剂、洗剂、浓缩液、喷雾剂、滴剂、溶液剂、凝胶剂、乳胶剂或乳膏剂等。针对本发明药物的应用特点,还提供了该药物组合物的常用制备方法。

方法一:将氯化钠、甘氨酸、溶菌酶按照重量配比混合,即得粉剂。临床使用时,按照规定剂量加溶剂配制成鼻腔洗液使用。

方法二:将氯化钠、甘氨酸、溶菌酶按照重量配比混合加水配制成0.5%-3%的溶液。临床使用时,直接用于鼻腔冲洗。

方法三:将氯化钠、甘氨酸、溶菌酶按照重量配比混合,加水配制成3.1-30%的溶液。临床使用时,按照规定浓度加水配制成鼻腔洗液冲洗即可。

方法四:将氯化钠、甘氨酸、溶菌酶按照重量配比混合,加水配制成0.5%-3%的喷雾剂溶液。临床使用时借助手动泵的压力、高压气体、超声震动或其他方法将溶液以喷雾形式喷入鼻腔内。

方法五:将氯化钠、甘氨酸、溶菌酶按照重量配比混合,加水配制成0.5%-3%的滴剂、溶液剂。临床使用时配合滴管、滴瓶或其他装置将溶液滴入鼻腔或冲洗鼻腔。

方法六:将氯化钠、甘氨酸、溶菌酶按照重量配比混合,加能形成凝胶的辅料制成半固体凝胶制剂。临床使用时直接敷于鼻腔内。

方法七:将氯化钠、甘氨酸、溶菌酶按照重量配比混合,加入能形成乳状液型的乳胶剂。临床使用时直接敷于鼻腔内。

方法八:将氯化钠、甘氨酸、溶菌酶按照重量配比混合,加入药学上接受的基质,均匀混合成具有一定稠度的半固体乳膏剂。临床使用时直接敷于鼻腔内。

应用上述制备方法均可以实现治疗鼻腔及各种上呼吸道急慢性感染,如感冒、鼻炎、鼻窦炎、咽炎等引起的鼻塞、流鼻涕、鼻涕带血、鼻涕倒流、打喷嚏、鼻腔结痂、鼻腔干痒、咽喉异物感、痰多、咳痰、痰中带血、咽喉肿痛等症,但因应用的便利性和制剂的简便,发明人多将其制成粉剂使用。

综上,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组合物用于冲洗鼻腔,可以治疗或改善鼻腔及各种上呼吸道急慢性感染,如感冒、鼻炎、鼻窦炎、咽炎等引起的鼻塞、流鼻涕、鼻涕带血、鼻涕倒流、打喷嚏、鼻腔结痂、鼻腔干痒、咽喉异物感、痰多、咳痰、痰中带血、咽喉肿痛等,能够稀释、清洗鼻腔炎症分泌物、鼻腔黏液吸附的有害空气污染物及溶解部分病菌病毒、清洗各种细菌病毒,治疗鼻塞、流鼻涕、鼻涕带血、鼻涕倒流、打喷嚏、鼻腔结痂、鼻腔干痒等各种鼻腔不适,以及通过鼻腔黏膜纤毛运动将部分洗液运送至咽喉,治疗咽喉异物感、痰多、咳痰、痰中带血、咽喉炎症等上呼吸道感染。同时更快提高鼻腔生理环境,加快鼻腔自身恢复健康。该药物组合物具有明确效果,疗效稳定、可控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说明但不限制本发明。

发明人在两年临床应用时,在以下重量配比范围内调整原料药的用量,均可以实现治疗鼻塞、流鼻涕、鼻涕带血、鼻涕倒流、打喷嚏、鼻腔结痂、鼻腔干痒、咽喉异物感、痰多、咳痰、痰中带血、咽喉炎症等各种鼻腔及上呼吸道感染:原料药的重量配比为氯化钠35-75份、溶菌酶1-4份或氯化钠35-85份、甘氨酸0.1-0.5份、溶菌酶1-4份。

为了便于应用,可在原料药的基础上,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常用粉剂、洗剂、浓缩液、喷雾剂、滴剂、溶液剂、凝胶剂、乳胶剂或乳膏剂等制剂。

本发明鼻腔冲洗剂的药理药效实验

溶菌酶是一种能水解致病菌中黏多糖的碱性酶,主要通过溶解细菌细胞壁使细胞壁内容物逸出而使细菌溶解。溶菌酶还可与带负电荷的病毒蛋白直接结合,与dna、rna、脱辅基蛋白形成复盐,使病毒失活。因此溶菌酶具有杀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而溶菌酶广泛存在于人的眼泪、唾液、血浆、尿液、乳汁等体液以及人体多种组织中,属于纯天然酶,对人体安全,也无耐药性。

甘氨酸是一种人体非必需氨基酸,是由内源性抗氧化剂——还原性谷胱甘肽组成的氨基酸,与溶菌酶配合使用可减缓溶菌酶失活。结果表明,将溶菌酶以及甘氨酸、溶菌酶应用于鼻塞、流鼻涕、鼻涕带血、鼻涕倒流、打喷嚏、鼻腔结痂、鼻腔干痒、咽喉异物感、痰多、咳痰、痰中带血、咽喉炎症等各种鼻腔及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时,具有直接针对患处杀菌、消炎、抗病毒的作用,且治疗效果安全、高效。

(一)氯化钠:溶菌酶鼻腔冲洗剂的临床研究

以下实验中鼻腔冲洗剂是按照重量配比氯化钠55份、溶菌酶1份配制成规定浓度的鼻腔冲洗剂使用,剂量为2.65g兑300毫升水,摇匀后使用。

与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进行疗效对照,临床研究结果汇总见表1。表1与表2的对照实验组(即应用生理盐水实验组)为同一组。

表1氯化钠︰溶菌酶鼻腔冲洗剂与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效果对照

(氯化钠︰溶菌酶鼻腔冲洗剂表中简称为鼻腔冲洗剂a)

表1显示了在常见的鼻腔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中,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和氯化钠:溶菌酶洗液冲洗鼻腔的总有效率均高于95%,但在观察时间内,使用氯化钠:溶菌酶洗液对应症状消失的比例更高,在症状减轻人群中,氯化钠:溶菌酶洗液对症状缓解程度及速度也更高。其中,氯化钠:溶菌酶鼻腔冲洗剂的临床试验中存在3例对溶菌酶过敏。过敏症状出现后立即中断了试验,计入症状无改善中。

在上述试验的症状无改善人群中,鼻塞类人群,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症状无改善的8人中,3人为鼻夹肥大,1人为鼻中隔偏曲,2人为鼻息肉,2人有长期血管收缩性药物用药史,存在药物性鼻塞;在使用氯化钠:溶菌酶鼻腔冲洗剂症状无改善的3人中,1人为变态反应性鼻炎,1人有长期血管收缩性药物用药史,存在药物性鼻塞,1人为溶菌酶过敏,中止试验。

在打喷嚏类人群中,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症状无改善的3人中,2人为变态反应性鼻炎,1人为鼻息肉;使用溶菌酶鼻腔冲洗剂症状无改善的2人中,1人为变态反应性鼻炎,1人为溶菌酶过敏,中止试验。

在咳痰类人群中,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症状无改善的2人中,1人为两边严重鼻塞,冲洗进展缓慢,1人为支气管感染引起的咳喘带吐痰;使用溶菌酶鼻腔冲洗剂症状无改善的1人为溶菌酶过敏,中止试验。

结论:在使用氯化钠:溶菌酶鼻腔冲洗剂治疗的1390例中,存在约0.215%的过敏,但本洗剂对鼻塞、流鼻涕、鼻涕带血、鼻涕倒流、打喷嚏、鼻腔结痂、鼻腔干痒、咽喉异物感、痰多、咳痰、痰中带血、咽喉炎症等各种鼻腔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总体治疗效果较生理盐水冲洗缓解更快,治疗有效率更高。

(二)氯化钠︰甘氨酸︰溶菌酶鼻腔冲洗剂的临床研究

以下实验中鼻腔冲洗剂是按照重量配比氯化钠52份、甘氨酸0.2份、溶菌酶1份配制成规定浓度的鼻腔冲洗剂使用,剂量为2.65g兑300毫升水,摇匀后使用。与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进行疗效对照,临床研究结果汇总见表2。表1与表2的对照实验组(即应用生理盐水实验组)为同一组。

表2氯化钠︰甘氨酸︰溶菌酶鼻腔冲洗剂与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效果对照

(氯化钠︰甘氨酸︰溶菌酶鼻腔冲洗剂表中简称为鼻腔冲洗剂b)

表2显示了在常见的鼻腔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中,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和氯化钠:甘氨酸:溶菌酶洗液冲洗鼻腔的总有效率均高于95%,但在观察时间内,使用溶菌酶洗液对应症状消失的比例更高,在症状减轻人群中,溶菌酶洗液对症状缓解程度及速度也更高。其中,溶菌酶鼻腔冲洗剂的临床试验中存在2例对溶菌酶过敏,1例对甘氨酸过敏。过敏症状出现后立即中断了试验,计入症状无改善中。

在上述试验的症状无改善人群中,鼻塞类人群,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症状无改善的8人中,3人为鼻夹肥大,1人为鼻中隔偏曲,2人为鼻息肉,2人有长期血管收缩性药物用药史,存在药物性鼻塞;在使用溶菌酶鼻腔冲洗剂症状无改善的5人中,2人为变态反应性鼻炎,1人为鼻中隔偏曲,1人有长期血管收缩性药物用药史,存在药物性鼻塞,1人为溶菌酶过敏,中止试验。

在鼻涕倒流类人群中,1例溶菌酶鼻腔冲洗剂症状无改善为甘氨酸过敏,中止试验。

在打喷嚏类人群中,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症状无改善的3人中,2人为变态反应性鼻炎,1人为鼻息肉;使用溶菌酶鼻腔冲洗剂症状无改善的1人为溶菌酶过敏。

在咳痰类人群中,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症状无改善的2人中,1人为两边严重鼻塞,冲洗进展缓慢,1人支气管感染引起的咳喘带吐痰;使用溶菌酶鼻腔冲洗剂症状无改善的1人为支气管感染引起的咳喘带吐痰。

结论:虽然氯化钠︰甘氨酸︰溶菌酶鼻腔冲洗剂在治疗的1480例中存在约0.203%的溶菌酶及甘氨酸过敏,但对鼻塞、流鼻涕、鼻涕带血、鼻涕倒流、打喷嚏、鼻腔结痂、鼻腔干痒、咽喉异物感、痰多、咳痰、痰中带血、咽喉炎症等各种鼻腔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总体治疗效果较生理盐水冲洗缓解更快,治疗有效率更高。

补充说明:因样本数的局限性,在本统计数据中氯化钠:溶菌酶鼻腔冲洗剂的过敏比例稍高于氯化钠︰甘氨酸︰溶菌酶鼻腔冲洗剂的过敏比例。在样本数量足够大后,氯化钠︰甘氨酸︰溶菌酶鼻腔冲洗剂的过敏比例会稍高于氯化钠︰溶菌酶鼻腔冲洗剂的过敏比例。

(三)甘氨酸对溶菌酶活性影响的试验

由于试验中的鼻腔冲洗剂均为配置好之后置于-20℃冷冻环境中,使用时再取出,无法体现在实际应用中因环境因素导致的溶菌酶活性变化。因此针对氯化钠:溶菌酶以及氯化钠:甘氨酸:溶菌酶洗剂中溶菌酶活性对比单独做了试验。试验结果详见表3。

表3:氯化钠︰溶菌酶鼻腔冲洗剂与氯化钠︰甘氨酸︰溶菌酶鼻腔冲洗剂的活性试验

结论:虽然存在极少数量的甘氨酸过敏案例,但无论在冷藏还是室温环境下,甘氨酸对溶菌酶的活性均具备明显的保持作用。

(四)溶菌酶鼻腔冲洗剂的疗效及复发情况简述

发明人采用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应用于临床治疗鼻塞、流鼻涕、鼻涕带血、鼻涕倒流、打喷嚏、鼻腔结痂、鼻腔干痒、咽喉异物感、痰多、咳痰、痰中带血、咽喉炎症等各种鼻腔及上呼吸道感染。在两年中治疗2870余人,其中氯化钠:溶菌酶鼻腔冲洗剂治疗1390人,氯化钠:甘氨酸:溶菌酶鼻腔冲洗剂治疗1480人。由于氯化钠:溶菌酶与氯化钠:甘氨酸:溶菌酶的治疗效果相同,此处合并描述,统称溶菌酶鼻腔冲洗剂。通过临床观察,本药剂的起效和治愈时间根据症状的轻重有所不同。

其中针对鼻塞的症状,若为交替鼻塞,则在5天左右鼻塞明显改善。通常表现为,长期交替鼻塞者,在使用5天后,白天基本无鼻塞,晚上睡觉侧睡下方鼻塞。通常在15天左右鼻塞消失。若为两边鼻塞且伴随黏稠分泌物,则恢复时间大约延迟5到15天。鼻塞治愈后,停药未见反弹。但若因感冒、流感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会被重新引发鼻塞,但相对于应用溶菌酶鼻腔冲洗剂治疗前,症状较轻,更易治疗。

针对流鼻涕的症状,若鼻涕为粘稠状,且无鼻塞症状,则通常在2天后鼻涕明显减少,且变稀,一般在5-7天黄白色的鼻涕转为浅色胶状鼻涕。若为绿色粘稠鼻涕,且量多引起鼻塞,则通常在7天左右鼻涕明显减少、变稀,颜色变浅;在12到15天鼻涕转为浅色胶状鼻涕,且量减少,同时见鼻塞减轻或消失。通常初期症状为透明胶状或者浅白色鼻塞的患者,在5到12天鼻涕基本消失,鼻腔内可见少量透明胶状分泌物,鼻腔湿润度适中,不再有鼻腔内干涩的感觉。若因感冒、流感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会重新诱发流鼻涕的症状,但相对应用溶菌酶鼻腔冲洗剂治疗前,症状较轻,治疗难度相应降低。

针对鼻涕倒流的情况,普通的鼻涕倒流引起咽喉异物感的症状,在应用溶菌酶鼻腔冲洗剂2天左右症状明显改善,通常在5到7天症状完全消失。较严重的鼻涕倒流,如倒流的鼻涕为黄色或者绿色的粘稠分泌物,则在7天左右可观察到倒流的鼻涕明显变稀、减少,颜色变浅,在10天左右倒流的鼻涕可减少50%以上,且黏稠度降低,很容易被咽下或者吐出。鼻涕倒流的症状治愈的患者,未经感冒、流感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会复发,后续复发患者症状较应用溶菌酶鼻腔冲洗剂治疗前轻,治疗难度降低。

针对打喷嚏的症状,早晚打喷嚏伴随少量透明胶状鼻涕的患者在应用溶菌酶鼻腔冲洗剂后,1天后喷嚏可见缓解,5天左右喷嚏及鼻涕基本消失,停用后未见复发。但在受凉或吹冷风或空气中尘埃较重的情况下仍会打少数喷嚏,未见伴随胶状鼻涕,此情况视为鼻腔正常的生理反应。当打喷嚏伴随大量透明胶状后白色黏稠状鼻涕时,通常5天左右鼻涕与喷嚏均明显缓解,10-15天打喷嚏症状基本消失。打喷嚏的症状消失后,由于仍存在少量鼻涕的分泌,停用3天左右可能出现轻微的晨起打喷嚏。在未出现感冒、流感等上呼吸道急性感染诱发的情况下,打喷嚏未见加重。

针对鼻腔结痂的症状,当结痂较少,且伴随胶状透明分泌物时,应用溶菌酶鼻腔冲洗剂1天左右结痂明显减少,5天左右结痂转为少量白色纸片状固体物,7天左右鼻腔结痂及分泌物消失。当结痂较多且伴随黄色或者绿色分泌物时,应用溶菌酶鼻腔冲洗剂5-7天结痂明显减少、颜色变浅。试验期间内治愈的鼻腔结痂患者,未经感冒、流感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未见复发,且鼻腔内湿润度适中,伴随鼻腔结痂出现的干燥感同时消失。

针对咽喉异物感的症状,当伴随轻微咽喉异物感,有胶状透明或浅白色分泌物可由咽喉经咳痰吐出时,应用溶菌酶鼻腔冲洗剂1天左右异物感明显减轻,3天左右白天异物感消失,仅早晚异物感较明显,7天左右异物感完全消失。当伴随咽喉明显异物感,且异物黏稠度高,很难或无法吐出的患者,应用溶菌酶鼻腔冲洗剂后2天左右异物感黏稠度降低,5天左右异物感明显减少,且黏稠度进一步降低,多数患者可经咳痰吐出。7天左右可观察到经咳痰吐出的咽喉异物颜色变浅,开始出现透明胶状物质,在使用溶菌酶鼻腔冲洗剂冲洗鼻腔后,观察到咽喉异物感出现的时间延迟,咽喉舒适感增加。试验期内治愈的咽喉异物感患者,未经感冒、流感等上呼吸道急性感染诱发的情况下,未见复发。经诱发后复发的患者,症状相对应用溶菌酶鼻腔冲洗剂治疗前更轻,更易治疗。

针对咳痰的症状,当痰的颜色为透明胶状、白色泡沫状或白色黏稠状时,应用溶菌酶鼻腔冲洗剂2天左右痰黏稠度降低、吐痰次数减少,5-7天痰明显减少,颜色变为浅色胶状,10-12天,痰完全消失,相应的咽喉不适感消失,不再需要清嗓子。当痰为黄色或绿色黏稠状时,应用溶菌酶鼻腔冲洗剂7天左右可观察到痰的颜色变稀、减少、颜色变浅,10-15天左右可观察到痰转为胶状为主,带少量浅黄色或浅绿色分泌物,痰量减少60%左右,白天从治疗前的频繁吐痰转变为偶尔吐痰,且痰的黏稠度降低,更容易吐干净,咽喉处的不适感降低。试验期内治愈的咳痰患者,未经感冒、流感等上呼吸道急性感染诱发的情况下,未见复发。经诱发后复发的患者,症状相对应用溶菌酶鼻腔冲洗剂治疗前更轻,更易治疗。

(五)典型病例分析

以下病例中,本发明鼻腔冲洗剂中原料药的重量配比为氯化钠55份、溶菌酶1份或氯化钠52份、甘氨酸0.2份、溶菌酶1份。

应用氯化钠:溶菌酶的典型病例分析:

病例1:患者张某,男,26岁,流白色胶状鼻涕时间近两年,伴随鼻涕倒流的症状。经咽喉吐出的痰为白色泡沫状至白色黏稠状,早晨起床后痰尤其多,且偏黏稠。无鼻塞,早晚及吹冷风、闻刺激性气味后易打喷嚏。长期服用咽炎片及头孢治疗,流鼻涕、鼻涕倒流、吐痰的情况有所缓解,易复发,症状逐年加重。

使用氯化钠︰溶菌酶鼻腔冲洗剂后的治疗情况及分析:

治疗情况:

患者应用氯化钠:溶菌酶鼻腔冲洗剂1天后,鼻涕开始减少,倒流的鼻涕以及经咽喉吐出的痰随之减少。在应用氯化钠:溶菌酶鼻腔冲洗剂7天后,鼻涕由大量白色鼻涕转变为少量胶状带白色絮状物鼻涕。由治疗前每天需要频繁清理鼻涕转变为一天内3到5次清理鼻涕,早晚打喷嚏的症状明显好转,由治疗前早晨起床时的一连串喷嚏转为起床后偶尔一两个喷嚏。在应用氯化钠:溶菌酶鼻腔冲洗剂15天后,鼻涕消失,鼻涕倒流基本消失,仅在早晨可感觉到少量倒流至咽喉的鼻涕,经吐出可观察到为少量透明胶状带白色絮状分泌物。治疗前的白色泡沫状至白色黏稠状痰消失,早晚及吹冷风、闻刺激性气味后打喷嚏等症状消失。

治疗情况分析:

该患者为常见的慢性鼻炎引起咽炎以及吐痰的情况。鼻炎的炎症分泌物排出引起的长期流鼻涕,以及分泌物中较为黏稠的部分经鼻纤毛的摆动被运送至咽喉形成鼻涕倒流以及有痰的症状,同时由于炎症的存在导致鼻腔黏膜对受凉、冷空气以及刺激性气味的敏感。经应用氯化钠:溶菌酶鼻腔冲洗剂兑制的溶液对鼻腔炎症分泌物、鼻腔粘液吸附的有害空气污染物的稀释、清洗,对部分病菌病毒的溶解和清洗以及对各种细菌、病毒的清洗,在清洗掉鼻腔内各种刺激性物质、提高鼻腔内生理环境的同时,更通过溶菌酶对部分细菌、病毒的溶解、杀灭作用,直接从患处杀菌、消炎,促进鼻腔黏膜恢复健康。从而直接减少了鼻腔炎症分泌物的分泌,鼻涕、倒流的鼻涕、痰等相应减少,咽喉炎症状随之减轻并逐渐消失。在15天实验结束后,患者的症状仅在早晨可感觉到少量倒流至咽喉的鼻涕,可吐出。

病例2:患者夏某,女,42岁,常年交替鼻塞,鼻腔内有大量黄色鼻屎、鼻涕,较多黄色黏稠状痰,鼻腔内干痛,伴常年头昏,偶见头痛。春秋冬季节易发作。经诊断为慢性鼻炎,病史15年左右。大量服用过各种抗生素,青霉素和鼻炎片已产生耐药性。曾鼻腔局部应用激素,口服过激素,均为缓解,停药后易反弹。目前停用激素已半年左右。

使用氯化钠︰溶菌酶鼻腔冲洗剂后的治疗情况及分析:

治疗情况:

患者应用氯化钠:溶菌酶鼻腔冲洗剂1天后,黄色鼻屎减少,交替鼻塞无明显好转,黄色鼻涕与黄色黏稠痰略有变稀,鼻腔内干痛有所缓解,头昏好转不明显。在应用氯化钠:溶菌酶鼻腔冲洗剂7天后,交替鼻塞见缓解,冲洗后可保持4到5个小时无鼻塞,鼻涕和痰由黄色黏稠状转为浅黄色偏稀状,鼻涕和痰的量减少为治疗前70%左右,鼻腔内干痛消失,但尚有紧绷干燥感,头昏、头痛症状消失。在应用氯化钠:溶菌酶鼻腔冲洗剂15天后,交替鼻塞基本消失,鼻涕和痰转为浅黄色胶状,量减少为治疗前40%左右,鼻腔内几乎无紧绷干燥感。

治疗情况分析:

该患者为较严重的慢性鼻炎引起吐痰、头昏、头痛等症状,属典型的慢性鼻炎病例,且较为严重,除了鼻涕倒流引起大量黄色黏稠痰之外,已引起头昏,严重时引起头痛。经应用氯化钠:溶菌酶鼻腔冲洗剂兑制的溶液对鼻腔炎症分泌物、鼻腔粘液吸附的有害空气污染物的稀释、清洗,对部分病菌病毒的溶解和清洗以及对各种细菌、病毒的清洗,在清除掉鼻腔内各种有害刺激物、提高鼻腔生理环境的同时,也直接从患处杀菌、消炎,促进鼻腔黏膜恢复健康。随着鼻腔黏膜的逐渐恢复,炎症黏膜区分泌的最终形成鼻涕、痰的脓性物质得以逐渐变稀、减少,头昏、头痛等症状也随着鼻腔内炎症的消退而康复。

应用氯化钠︰甘氨酸︰溶菌酶的典型病例分析:

病例1:陈某,男,51岁,两边鼻塞,鼻子呼吸困难,常年通过口腔呼吸。有黏稠黄绿色鼻涕和痰,鼻涕和痰中常年带血丝,鼻腔内结痂严重,额头及太阳穴、面颊、鼻梁等位置疼痛频繁,睡眠质量低下,长期精神恍惚。大量服用过抗生素、各种鼻炎片、鼻炎胶囊、鼻炎冲剂,曾长期使用滴鼻通等激素类药物。患者病史较长,有近30年的鼻炎史,爱抽烟,每天大约抽30支烟。

使用氯化钠︰甘氨酸︰溶菌酶鼻腔冲洗剂后的治疗情况及分析:

治疗情况:

患者应用氯化钠︰甘氨酸︰溶菌酶鼻腔冲洗剂第1天冲洗2次,每次均冲洗出约200毫升的黏脓状分泌物。由于患者症状严重,1天后除鼻腔结痂和痰略有减少之外,其余症状无明显好转。

患者应用氯化钠︰甘氨酸︰溶菌酶鼻腔冲洗剂7天后,冲洗出的分泌物由黄绿色黏脓状转变为黄色黏稠状,颜色变浅,性状变稀,每次冲洗出的分泌物的量减少为治疗前的80%左右,鼻塞缓解,冲洗后一小时左右可通过鼻腔呼吸,鼻涕、痰、鼻腔内结痂明显减少,鼻涕及痰中带血减少,额头及太阳穴、面颊、鼻梁等位置疼痛缓解,精神状态好转。

患者应用氯化钠︰甘氨酸︰溶菌酶鼻腔冲洗剂15天后,冲洗出的分泌物进一步变稀,转为黄色偏胶状,冲洗出的分泌物的量减少为治疗前的50%左右,鼻塞进一步缓解,冲洗后可保持2小时左右无鼻塞,4小时左右可勉强通过鼻腔呼吸。鼻腔内结痂消失,鼻涕、痰明显减少,且由黄色黏稠状转为黄色偏胶状。黏膜出血症状消失,鼻涕和痰中不再有血丝。额头及太阳穴、面颊、鼻梁等位置疼痛消失,尚有稍许头晕,精神状态进一步好转。

治疗情况分析:

该患者为严重的慢性鼻炎伴随全组慢性鼻窦炎,其中额头及太阳穴、面颊、鼻梁等位置疼痛为严重的慢性鼻窦炎并发症。经应用氯化钠:甘氨酸:溶菌酶鼻腔冲洗剂兑制的溶液对鼻腔内黏脓状分泌物、鼻腔粘液吸附的有害空气污染物进行稀释、清洗,对部分病菌、病毒的溶解和清洗以及对各种病菌、病毒的清洗,在清除掉鼻腔内各种有害刺激物、提高鼻腔生理环境的同时,也直接从患处杀菌、消炎,促进鼻腔黏膜恢复健康。随着鼻腔内黏膜的康复,炎症黏膜区分泌的最终形成鼻涕、痰的脓性物质得以逐渐变稀、减少,黏膜出血症状消失,额头及太阳穴、面颊、鼻梁等位置疼痛随着鼻窦炎症的好转而消失。由于该患者曾大量使用激素,已引起药物性鼻炎,好转进程相对缓慢,但仍在15天内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

试验所涉及的氯化钠:溶菌酶鼻腔冲洗剂和氯化钠:甘氨酸:溶菌酶鼻腔冲洗剂除了对鼻腔炎症分泌物、鼻腔粘液吸附的有害空气污染物的稀释、清洗,对部分病菌病毒的溶解和清洗以及对各种细菌、病毒的清洗,在清除掉鼻腔内各种有害刺激物、提高鼻腔生理环境的同时,也直接从患处杀菌、消炎,促进鼻腔黏膜恢复健康对鼻腔炎症分泌物、鼻腔粘液吸附的有害空气污染物的稀释、清洗,对部分病菌病毒的溶解和清洗以及对各种细菌、病毒的清洗,在清除掉鼻腔内各种有害刺激物、提高鼻腔生理环境,以及直接从患处杀菌、消炎,促进鼻腔黏膜恢复健康之外,也具有加快鼻腔黏膜出血点的愈合,对黏膜炎症引起的鼻腔内疼痛以及并发的头晕、头痛缓解更快,具有加快黏膜组织修复的功能。

在对比试验中,应用氯化钠︰溶菌酶鼻腔冲洗剂和氯化钠︰甘氨酸︰溶菌酶鼻腔冲洗剂的鼻腔内疼痛患者,通常在3-5天鼻腔内疼痛消失,头痛患者通常在7-15天头痛消失,鼻腔黏膜出血或流鼻血患者通常的3-15天黏膜出血消失。而对照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的患者,鼻腔内疼痛通常在15天左右消失,头疼以及黏膜出血或流鼻血患者通常在15天左右症状减轻,无治愈。

综上,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是经多年临床统计观察,筛选组方后最后确定溶菌酶为主要活性成分,甘氨酸为维持溶菌酶活性的辅助成分的鼻腔冲洗剂,治疗鼻炎、鼻窦炎效果最佳,为临床治疗鼻炎、鼻窦炎、咽炎、感冒等上呼吸道急慢性感染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