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腱鞘松解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51076阅读:1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腱鞘松解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刀具,具体涉及一种腱鞘松解刀。



背景技术:

腱鞘炎好发于长期、快速、用力使用手指和腕部的中老年妇女、轻工业工人和管弦乐器演奏家、手指长期用力活动,也有本身先天肌腱异常、类风湿性关节炎、产后、病后虚弱无力等更易发生本病。给患者带来较大的伤害。

在过去的治疗中要求局部制动和腱鞘内注射醋酸泼尼松龙或得松宝有很好疗效。但是注射一定要准确,注入皮下则无效,且易引起皮下组织代谢,注射深了一旦注入桡动脉浅支,则有桡侧三个手指血管痉挛或栓塞易导致指端坏死可能。如非手术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是传统手术是在局部麻醉下,在痛性结节处作一小切口。切开后饨性分离,注意牵开两侧的皮神经和血管,充分暴露腱鞘,切开后易发粘连而症状复发。因此,研发一种性能优良而成本低廉的操作简单易于推广应用的腱鞘用刀具已成为相关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腱鞘松解刀,包括刀体,所述刀体刀刃处设有截面呈弧状的第一切削部,与第一切削部一体成型的第二切削部,所述第二切削部包括其两侧形成对称的斜面,所述斜面之间设有宽度由外向内逐步变小弧状接触部。

优选地,所述斜面关于刀体水平中心线各呈20度夹角。

优选地,所述第一切削部关于刀体垂直中心线呈10度夹角。

优选地,所述刀体上还设有一手按部,所述手按部内凹设于刀体表面,所述手按部与第二切削部设置于刀体同一侧表面上。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腱鞘松解刀,经过反复试验使用表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造型新颖,结构合理,体积小巧,使用可靠性高,发明人根据自身多年临床经验,设计的第一切削部和第二切削部能够有效的利用肌腱自身的走形方向进行局部切割,从而达到较好的治疗目的,对患者损伤小且更有利于解决患者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4为图3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附图所示的一种腱鞘松解刀,包括刀体1,刀体1通过连接部5连接其刀刃,所述刀体1刀刃设有截面呈弧状的第一切削部2,与第一切削部2一体成型的第二切削部3,所述第二切削部3包括其两侧形成对称的斜面301,所述斜面301之间设有宽度由外向内逐步变小弧状接触部302。

优选地,所述斜面301关于刀体1水平中心线各呈20度夹角。

优选地,所述第一切削部2关于刀体1垂直中心线呈10度夹角。

优选地,所述刀体1上还设有一手按部4,所述手按部4内凹设于刀体表面,所述手按部4与第二切削部3设置于刀体1同一侧表面上。

优选地,刀体1直径为5mm,刀体1的连接部5直径为2mm,第一切削部2靠近第二切削部3的端面到第二切削部3的垂直为3mm,第一切削部2远离第二切削部3端端面垂直长度为2.8mm,刀体1总长为20.1mm,第二切削部3长度为17.3mm

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腱鞘松解刀时,改变以往手术的方式及切口选择,通过弧形的第一切削部2可避开两侧血管和神经,易操作、使用者通过第二切削部3易分离腱环,并因其上设置的弧状接触部302可有效避开以往开口处易摩擦部位,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