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道取栓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51058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器械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腔道取栓钳。



背景技术:

当腔道(血管、胆管、输尿管、支气管等)内壁长有癌栓、血栓时需要进行腔道内取栓。现有没有专门用于腔道取栓的钳子,现有取栓是将腔道剪开后,用一弯钳夹闭其近心端或远心端,用另外两个弯钳撑开腔道,然后用另一弯钳伸入腔道内夹持住栓子根部,旋转弯钳使栓子从腔道上脱落,然后用该弯钳将栓子取出。上述做法存在如下缺点:在手术过程中,栓子质地较软,而且多为与脉管内径相适应的长条形,弯钳的夹持部与栓子的接触面积小且不能与栓子相吻合,极易将栓子夹碎,不能将栓子一次性完整取出;在弯钳伸入或旋转过程中,弯钳的钳头部比较尖锐,极易将腔道壁捅破,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并且在夹持过程中,极易夹出腔道壁,安全性差;在手术过程中弯钳钳头的伸入深度无法准备判断,对医生的手术操作要求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安全的腔道取栓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腔道取栓钳,包括通过铰轴铰连为一体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包括第一钳柄和第一钳夹头,所述第二钳体包括第二钳柄和第二钳夹头,所述第一、第二钳夹头的顶部分别固连有呈半球形的支撑头,所述支撑头对称设置,第一钳夹头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弧形板,第二钳夹头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一、第二弧形板对应设置且均呈半圆柱结构,第一、第二钳夹头的夹持面上均设置有啮齿,第一、第二钳头的侧壁上均刻有刻度线;

所述第一、第二钳柄的底部均固连有指环,所述第一钳柄上固连有第一锁紧条,所述第二钳柄上固连有第二锁紧条,所述第一、第二锁紧条上均设置有锯齿,第一、第二锁紧条上的锯齿相互啮合。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取栓钳的夹持面较宽,并且钳夹顶部的支撑头为半球形结构,故在插入或旋转时有效避免对腔道内壁的损伤,确保安全性;医生可根据钳夹上的刻度线判断钳夹的插入深度,进一步确保手术安全性;第一、第二弧形板为中空结构,可视性好,便于观察栓子夹取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腔道取栓钳,包括通过铰轴1铰连为一体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包括第一钳柄2和第一钳夹头3,所述第二钳体包括第二钳柄4和第二钳夹头5,所述第一、第二钳夹头3、5的顶部分别固连有呈半球形的支撑头6.1、6.2,支撑头6.1、6.2对称设置,第一、第二钳夹头3、5为薄片结构,第一钳夹头3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弧形板7,第二钳夹头5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弧形板8,第一、第二弧形板7、8对应设置且均呈半圆柱结构,第一、第二弧形板7、8处于夹持状态时呈圆柱结构,增加夹持宽度,减少栓子旋转圈数,第一、第二钳夹头3、5的夹持面上均设置有啮齿,第一、第二钳夹头3、5的侧壁上均刻有刻度线,便于观察第一、第二钳夹头3、5的伸入长度,第一、第二钳夹头3、5均为直头,第一、第二弧形板7、8为中空结构,便于观察腔道内栓子的夹取情况,可视性好;

第一、第二钳柄2、4的底部均固连有指环9.1、9.2,所述第一钳柄2上固连有第一锁紧条10,所述第二钳柄4上固连有第二锁紧条11,所述第一、第二锁紧条10、11上均设置有锯齿,第一、第二锁紧条10、11上的锯齿相互啮合。

使用时,用一弯钳夹闭腔道的近心端或远心端,然后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术前CT)或磁共振检查确定栓子的位置,将腔道剪开后用弯钳将腔道撑开,然后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取栓钳伸入到腔道内,根据第一、第二钳头3、5上的刻度线判断第一、第二钳头3、5的伸入深度,当第一、第二钳头3、5到达腔道内栓子位置处时,用第一钳头3和第二钳头5夹持栓子根部后旋转第一、第二钳头3、5,使栓子从腔道内壁上脱落,第一、第二弧形板7、8增加夹持宽度,减少旋转圈数,最后将栓子夹出腔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