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脉止血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51054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压脉止血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压脉止血带。



背景技术:

在静脉穿刺前,医护人员通常在患者穿刺处的上部通过打结束缚一条弹性的压脉止血带,多为弹性胶管,以减缓该处静脉血液回流,使局部血管充盈便于穿刺成功,同时可便于抽取足够的静脉血;在穿刺处需要将弹性胶管快速牢固打结,防止穿刺过程中弹性胶管脱落,其弹动带动穿刺处皮肤组织以及肌肉组织晃动,与针尖摩擦促动神经给患者带来痛苦;因此需要医护人员掌握弹性胶管快速牢固打结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市场上出现了便于快速打结的压脉止血带,其弹性胶管连接有一个接头,使用时将接头置于患者穿刺处如手臂,然后将弹性胶管拉紧并绕穿刺部位一周后牢固卡接于接头处,达到快速紧固的目的,即便是新手也能轻松使用该压脉止血带。

但是,现有快速打结压脉止血带的的接头接触患者皮肤,接头上用于卡接弹性胶管的卡接口内壁光滑,弹性胶管绷紧卡接于卡接口后可能会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现有快速打结压脉止血带的的接头接触患者皮肤,接头上用于卡接弹性胶管的卡接口内壁光滑,弹性胶管绷紧卡接于卡接口后可能会脱落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压脉止血带。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脉止血带,包括接头和弹性胶管,所述弹性胶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接头,所述接头上用于接触皮肤的一面为光滑的起伏面,所述起伏面相对的另一面上设有卡接口,所述卡接口的内壁上相对设有若干个卡齿,所述弹性胶管管身可拆卸的卡接于所述卡接口;

其中,所述起伏面为中部凸起、两侧凹陷的弯曲弧面。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脉止血带,所述卡接口内壁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卡齿,在所述弹性胶管卡接于所述卡接口中后,所述弹性胶管外壁与所述卡齿摩擦接触,同时所述弹性胶管外壁会膨胀嵌入相邻所述卡齿的间隙中,增大所述弹性胶管与所述卡接口的摩擦力,使所述弹性胶管不易脱离所述卡接口,另外,所述接头接触皮肤的底部为所述起伏面,所述起伏面与皮肤接触面积更小,同时增大所述接头与皮肤之间的间隙,使用时所述弹性胶管拉紧将皮肤挤入所述接头底面的间隙里,减少皮肤因所述弹性胶管挤压造成挫伤,该压脉止血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应用广泛。

优选地,所述卡接口为V型槽,所述V型槽的端部设有倒角结构,所述V型槽的开口间距小于两倍所述弹性胶管的壁厚,以便所述卡接口卡紧所述弹性胶管,另外所述V型槽由开口至槽底逐渐收缩,便于所述卡接口卡紧所述弹性胶管。

优选地,每个所述卡齿为横条状突起。

优选地,所述卡接口内壁两侧上的所述突起交错设置。

采用这种结构设置,使得所述弹性胶管卡入所述卡接口时不至于被两端的横条状所述突起抵住而不便卡入所述卡接口,这种交错设置的所述突起能够牢固卡住所述弹性胶管。

优选地,每个所述突起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

采用这种结构设置,所述弹性胶管外壁膨胀嵌入相邻的横条状所述突起的间隙中,同时会嵌入所述凹槽中,增大所述弹性胶管与所述卡接口的摩擦力,限制所述弹性胶管收缩位移,使所述弹性胶管不易脱离所述卡接口。

优选地,所述接头上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设有至少一个倒刺,所述弹性胶管一端套接于所述连接柱上。

优选地,所述接头上设有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夹持所述弹性胶管一端。

优选地,所述接头为表面粗糙的结构件,增大所述弹性胶管与其之间的摩擦力。

优选地,所述接头为硬质橡胶、尼龙或者塑料结构件,有利于减轻整体结构重量。

优选地,所述弹性胶管为橡胶管。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运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脉止血带,所述卡接口内壁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卡齿,在所述弹性胶管卡接于所述卡接口中后,所述弹性胶管外壁与所述卡齿摩擦接触,同时所述弹性胶管外壁会膨胀嵌入相邻所述卡齿的间隙中,增大所述弹性胶管与所述卡接口的摩擦力,使所述弹性胶管不易脱离所述卡接口,另外,所述接头接触皮肤的底部为所述起伏面,所述起伏面与皮肤接触面积更小,同时增大所述接头与皮肤之间的间隙,使用时所述弹性胶管拉紧将皮肤挤入所述接头底面的间隙里,减少皮肤因所述弹性胶管挤压造成挫伤,该压脉止血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应用广泛;

2、运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脉止血带,所述卡接口内壁两侧上的所述突起交错设置,采用这种结构设置,使得所述弹性胶管卡入所述卡接口时不至于被两端的横条状所述突起抵住而不便卡入所述卡接口,这种交错设置的所述突起能够牢固卡住所述弹性胶管;

3、运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脉止血带,每个所述突起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采用这种结构设置,所述弹性胶管外壁膨胀嵌入相邻的横条状所述突起的间隙中,同时会嵌入所述凹槽中,增大所述弹性胶管与所述卡接口的摩擦力,限制所述弹性胶管收缩位移,使所述弹性胶管不易脱离所述卡接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脉止血带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接头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半剖图;

图4为图2的主视图;

图5为图2的后视图;

图6为图2的左视图;

图7为图2的仰视图。

图中标记:1-接头,2-弹性胶管,3-起伏面,4-卡接口,41-卡齿,42-凹槽,5-连接柱,51-倒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脉止血带,包括接头1和弹性胶管2。

所述弹性胶管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接头1,所述接头1上用于接触皮肤的一面为光滑的起伏面3,所述起伏面3相对的另一面上设有卡接口4,所述卡接口4的内壁上相对设有若干个卡齿41,所述弹性胶管2管身可拆卸的卡接于所述卡接口4;

其中,所述起伏面3为中部凸起、两侧凹陷的弯曲弧面。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卡接口4为V型槽,所述V型槽的端部设有倒角结构,所述V型槽的开口间距小于两倍所述弹性胶管2的壁厚,以便所述卡接口4卡紧所述弹性胶管2,另外所述V型槽由开口至槽底逐渐收缩,便于所述卡接口4卡紧所述弹性胶管2。

如图2-5所示,每个所述卡齿41为横条状突起;所述卡接口4内壁两侧上的所述突起交错设置,采用这种结构设置,使得所述弹性胶管2卡入所述卡接口4时不至于被两端的横条状所述突起抵住而不便卡入所述卡接口4,这种交错设置的所述突起能够牢固卡住所述弹性胶管2;每个所述突起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42,采用这种结构设置,所述弹性胶管2外壁膨胀嵌入相邻的横条状所述突起的间隙中,同时会嵌入所述凹槽42中,增大所述弹性胶管2与所述卡接口4的摩擦力,限制所述弹性胶管2收缩位移,使所述弹性胶管2不易脱离所述卡接口4。

如图2-3所示,所述接头1上设有连接柱5,所述连接柱5上设有至少一个倒刺51,所述弹性胶管2一端套接于所述连接柱5上。所述接头1为表面粗糙的结构件,增大所述弹性胶管2与其之间的摩擦力。所述接头1为塑料结构件,有利于减轻整体结构重量。所述弹性胶管2为橡胶管。

运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脉止血带,所述卡接口4内壁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卡齿41,在所述弹性胶管2卡接于所述卡接口4中后,所述弹性胶管2外壁与所述卡齿41摩擦接触,同时所述弹性胶管2外壁会膨胀嵌入相邻所述卡齿41的间隙中,增大所述弹性胶管2与所述卡接口4的摩擦力,使所述弹性胶管2不易脱离所述卡接口4,另外,所述接头接触皮肤的底部为所述起伏面3,所述起伏面3与皮肤接触面积更小,同时增大所述接头1与皮肤之间的间隙,使用时所述弹性胶管2拉紧将皮肤挤入所述接头1底面的间隙里,减少皮肤因所述弹性胶管2挤压造成挫伤,该压脉止血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应用广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