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85723阅读:6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刀。



背景技术:

电刀是一种外科用的针,用于切割皮肉,同时能使伤口边自动消毒,它通过有效电极尖端产生的高频(通常200kHz至3MHz)高压电流与机体接触时对组织进行加热,实现对机体组织的分离和凝固,从而起到切割和止血的目的。

现有的电刀包括有外壳、刀体、电源线,刀体的前端设有刀刃面,刀体的后端插设在外壳内,电源线的前端延伸至外壳内,刀体的后端设有第一导电端子,电源线的前端设有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的外壳上设有按钮,按钮的下端设有用于控制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通、断的导电片,外壳内还设有用于复位按钮的复位弹簧。当按下按钮后,导电片将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导通,刀体可以工作;当松开按钮后,复位弹簧将按钮复位,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断开。但是,这种结构的电刀,由于刀体不能伸缩,使得其在外壳手术时对于较深的伤口其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刀,其刀体可以伸缩,可以满足不同深度的伤口的需要,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刀,包括有外壳、刀体、电源线,刀体的前端设有刀刃面,刀体的后端插设在外壳内,电源线的前端延伸至外壳内,刀体的后端设有第一导电端子,电源线的前端设有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的外壳上设有第一按钮,第一按钮的下端设有用于控制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通、断的导电片,外壳内还设有用于复位第一按钮的第一复位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内设有滑座,滑座与外壳沿刀体轴向滑动配合,所述的刀体与滑座沿刀体的轴向联动配合,所述的外壳上设有第二按钮,第二按钮的下端倾斜设有用于驱动滑座向前滑动的驱动面,滑座上设有与驱动面相匹配的斜坡,斜坡与驱动面抵触,外壳内还设有用于复位滑座的第二复位弹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刀体向前推动时,只需要按下第二按钮,第二按钮下端的驱动面推动滑座上的斜坡从而将滑座带动向前滑动,进而将刀体推动向前滑动,增加了刀体外露在外壳外的长度;待使用完成后,松开第二按钮,在第二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将滑座、第二按钮复位。因此,这种结构的电刀,其刀体可以伸缩,可以满足不同深度的伤口的需要,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的外壳内位于滑座的前侧设有台阶,滑座的前端设有定位柱,所述的第二复位弹簧套设在刀体外,第二复位弹簧一端与台阶抵触,另一端套设在定位柱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这种第二复位弹簧安装方式,结构简单,定位稳定,复位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设置:刀刃面倾斜设置,所述的刀体与滑座转动配合,外壳与滑座之间设有用于限制滑座转动的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的刀体上还套设有转盘,所述的刀体与转盘周向联动配合,刀体与转盘沿刀体轴向滑动配合,转盘与外壳转动配合,外壳与转盘之间还设有用于限制转盘沿刀体轴向滑动的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的外壳上还设有开关,开关与外壳沿刀体轴向滑动配合,转盘上设有螺旋槽,所述的开关下端设有传动杆,传动杆穿设在螺旋槽内。

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刀刃面倾斜设置使得刀刃切割效果更好;而且,只需要前、后滑动开关,可以通过传动杆、螺旋槽带动转盘正向、反向转动,从而改变刀刃面的角度,进而能满足对不同伤口角度的切割等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第一限位结构包括有沿刀体轴向设置在外壳内的矩形限位槽,滑座为与限位槽相匹配的矩形状,滑座位于限位槽内。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矩形状的滑座与矩形状的限位槽配合,可以很好地限制滑座转动;而且,限位槽还可以对滑座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的第二限位结构包括有设置在外壳内的第一限位凸台,第二限位凸台,第一限位凸台、第二限位凸台分别与转盘的前、后端面抵触。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通过第一限位凸台、第二限位凸台来限制转盘前后滑动,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的刀体的侧壁上沿其轴向设有导向块,所述的转盘的内壁上对应导向块位置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延伸至转盘的前、后端面上,导向块置于导向槽内。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导向块与导向槽配合,既可以在刀体滑动时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又可以使得转盘与刀体同步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刀体的侧壁上沿其周向设有环形凸缘,滑座上对应环形凸缘位置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的环形凸缘置于环形凹槽内。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环形凸缘与环形凹槽配合,既可以使得刀体与滑座沿刀体轴向同步滑动,又可以方便刀体相对于滑座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图2中I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刀体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按钮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滑座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转盘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一种电刀,包括有外壳1、刀体2、电源线3,刀体2的前端设有刀刃面21,刀体2的后端插设在外壳1内,电源线3的前端延伸至外壳1内,刀体2的后端设有第一导电端子22,电源线3的前端设有第二导电端子31,所述的外壳1上设有第一按钮4,第一按钮4的下端设有用于控制第一导电端子22与第二导电端子31通、断的导电片5,外壳1内还设有用于复位第一按钮4的第一复位弹簧6,第一复位弹簧6一端与第一按钮4抵触,另一端与外壳1抵触,所述的外壳1内设有滑座7,滑座7与外壳1沿刀体2轴向滑动配合,所述的刀体2与滑座7沿刀体2的轴向联动配合,所述的外壳1上设有第二按钮8,第二按钮8的下端倾斜设有用于驱动滑座7向前滑动的驱动面81,滑座7上设有与驱动面81相匹配的斜坡71,斜坡71与驱动面81抵触,外壳1内还设有用于复位滑座7的第二复位弹簧9,第二按钮8位于外壳1内还设有限位片82,限位片82可以防止第二按钮脱出外壳。当需要将刀体2向前推动时,只需要按下第二按钮8,第二按钮8下端的驱动面81推动滑座7上的斜坡71从而将滑座7带动向前滑动,进而将刀体2推动向前滑动,增加了刀体2外露在外壳1外的长度;待使用完成后,松开第二按钮8,在第二复位弹簧9的作用下将滑座7、第二按钮8复位。因此,这种结构的电刀,其刀体2可以伸缩,可以满足不同深度的伤口的需要,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外壳1内位于滑座7的前侧设有台阶11,滑座7的前端设有定位柱72,所述的第二复位弹簧9套设在刀体2外,第二复位弹簧9一端与台阶11抵触,另一端套设在定位柱72上。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刀刃面21倾斜设置,所述的刀体2与滑座7转动配合,外壳1与滑座7之间设有用于限制滑座7转动的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的刀体2上还套设有转盘10,所述的刀体2与转盘10周向联动配合,刀体2与转盘10沿刀体2轴向滑动配合,转盘10与外壳1转动配合,外壳1与转盘10之间还设有用于限制转盘10沿刀体2轴向滑动的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的外壳1上还设有开关20,开关20与外壳1沿刀体2轴向滑动配合,转盘10上设有螺旋槽101,所述的开关20下端设有传动杆201,传动杆201穿设在螺旋槽101内。刀刃面21倾斜设置使得刀刃切割效果更好;而且,只需要前、后滑动开关20,可以通过传动杆201、螺旋槽101带动转盘10正向、反向转动,从而改变刀刃面21的角度,进而能满足对不同伤口角度的切割等作业。其中,第一限位结构包括有沿刀体2轴向设置在外壳1内的矩形限位槽12,滑座7为与限位槽相匹配的矩形状,滑座7位于限位槽12内。矩形状的滑座7与矩形状的限位槽12配合,可以很好地限制滑座7转动;而且,限位槽12还可以对滑座7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所述的第二限位结构包括有设置在外壳1内的第一限位凸台13,第二限位凸台14,第一限位凸台13、第二限位凸台14分别与转盘10的前、后端面抵触。通过第一限位凸台13、第二限位凸台14来限制转盘10前后滑动,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刀体2的侧壁上沿其轴向设有导向块22,所述的转盘10的内壁上对应导向块22位置设有导向槽102,导向槽102延伸至转盘10的前、后端面上,导向块22置于导向槽102内。导向块22与导向槽102配合,既可以在刀体2滑动时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又可以使得转盘10与刀体2同步转动。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刀体2的侧壁上沿其周向设有环形凸缘23,滑座7上对应环形凸缘23位置设有环形凹槽73,所述的环形凸缘23置于环形凹槽73内。环形凸缘23与环形凹槽73配合,既可以使得刀体2与滑座7沿刀体2轴向同步滑动,又可以方便刀体2相对于滑座7转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