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外科清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2840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医疗外科清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疗外科清创装置。



背景技术:

外科系统日常接触的各种原因所致较大面积形擦伤,挫伤、撕裂伤、切割伤、刺伤等都是多发常见外伤,在治疗过程中通常都须清洗伤口,清除污物及细菌,临床上在外伤病人进行清创处理时,需要护理人员一边倾倒消毒液,一边擦拭消毒,有时需要给患者伤口部位进行缝针或包扎,操作过程中患者需要始终抬起伤口部位或摆动伤口部位以便于清创包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疼痛感,这样操作十分麻烦,给医务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医疗外科清创装置,其可直接将患者的患病部位托住,并能够调整托座的摆动角度,增加清创的便利感,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疗外科清创装置,包括一矩形接水槽,接水槽的底面设有排水口,接水槽的下端设置一个底座,底座的侧面开设有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第一槽体内放置一废液桶,废液桶的进液口与排水口相对,第二槽体内设置一储液装置,储液装置的排液口连接一蛇形软管,蛇形软管伸出底座的一端连接清洗喷头,清洗喷头上设置喷液开关,接水槽的顶部设有托座,托座上均匀布置若干透水孔,接水槽内横向支撑设置一转轴,转轴的圆周面上设有沿转轴长度方向的条形槽,转轴上套置一滑套,滑套通过左右调节机构与托座连接,转轴伸出接水槽的一端连接一转盘,转盘上设有转盘把手,转盘的外侧还设有用于顶紧接水槽外侧壁的锁紧螺栓,另设置一移动把手,移动把手一端垂向连接一插头,所述插头通过滑套上的通孔插设在所述条形槽中,移动把手靠近插头的一端铰接一支杆,支杆与滑套固定连接,滑套与移动把手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位于支杆与插头之间。

所述的储液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槽体内的储液桶和气压泵,储液桶内设置有存放消毒液的橡皮囊,橡皮囊上设有进液口和排液口,所述排液口与蛇形软管相连,气压泵通过气管连接在储液桶上端的进气口上,气管上设置有单向阀。

所述的左右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托座和滑套之间的支撑杆和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包括铰接在滑套上的套筒,套筒内导向设置一导杆,导杆的一端与托座相铰接,套筒的外侧设有用于顶紧导杆的锁紧螺栓,支撑杆的下端通过两挂耳与滑套相铰接。

所述清洗喷头上为雾状清洗喷头,柱状清洗喷头或线状清洗喷头。

在本实用新型中,接水槽用来接收清洗时的废液,托座用来支撑患者的患伤部位,在给患者清创时,患者将患部位置放置在托座上,而后,医护人员将沾满消毒液的棉絮用镊子进行消毒,或者直接用清洗喷头清洗患者伤口;移动把手前端的插头平时直接通过滑套上的通孔而插设在转轴的条形槽中,并可随转轴一起转动;使用时向上抬起移动把手的一端,使插头脱离转轴上的条形槽,拉动移动把手即可调节滑套在转轴上的水平位置,通过转盘把手可以调节托座的前后摆动位置,通过调节杆可以调节托座的左右高低位置。

本实用新型可直接将患者的患病部位托住,并能够调整托座的摆动角度,增加清创的便利感,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托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k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托座,3.滑套,4.调节杆,5.接水槽,6.清洗喷头,7.蛇形软管,8.废液槽,9.气压泵,10.进液孔,11.橡皮囊,12.储液桶,13.移动把手,14.插头,15.透水孔,16.转轴,17.排水口,18.第一槽体。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3,一种医疗外科清创装置,包括一矩形接水槽5,接水槽5的底面设有排水口,接水槽5的下端设置一个底座1,底座1的侧面开设有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第一槽体内放置一废液桶8,废液桶8的进液口与排水口17相对,第二槽体内设置一储液装置,储液装置的出液口连接一蛇形软管7,蛇形软管伸出底座的一端连接清洗喷头6,清洗喷头6上设置喷液开关,接水槽的顶部设有托座2,托座2上均匀布置若干透水孔15,接水槽内横向支撑设置一转轴16,转轴的圆周面上设有沿转轴长度方向的条形槽,转轴上套置一滑套3,滑套3通过左右调节机构与托座2连接,转轴16伸出接水槽的一端连接一转盘,转盘上设有转盘把手,转盘的外侧还设有用于顶紧接水槽外侧壁的锁紧螺栓,另设置一移动把手13,移动把手13一端垂向连接一插头14,所述插头14通过滑套3上的通孔插设在所述条形槽中,移动把手13靠近插头14的一端铰接一支杆,支杆与滑套3固定连接,滑套3与移动把手13之间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位于支杆与插头14之间。

所述的储液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槽体内的储液桶12和气压泵9,储液桶12内设置有存放消毒液的橡皮囊11,橡皮囊11上设有进液口10和排液口,橡皮囊的进液口与储液桶的进液口相连通,橡皮囊11的排液口与储液桶的排液口相连通,所述排液口与蛇形软管7相连,气压泵9通过气管连接在储液桶12上端的进气口上,气管上设置有单向阀。此外,清洗喷头6上还设有挂手,不用时可将清洗喷头挂设在接水槽5一侧的挂钩上;所述的左右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托座2和滑套3之间的支撑杆和调节杆4,所述调节杆4包括铰接在滑套3上的套筒,套筒内导向设置一导杆,导杆的一端与托座2相铰接,套筒的外侧设有用于顶紧导杆的锁紧螺栓,支撑杆的下端通过两挂耳与滑套3相铰接;所述清洗喷头6上为雾状清洗喷头,柱状清洗喷头或线状清洗喷头。

在本实用新型中,接水槽5用来接收清洗时的废液,托座2用来支撑患者的患伤部位,在给患者清创时,患者将患部位置放置在托座2上,而后,医护人员将沾满消毒液的棉絮用镊子进行消毒,或者直接用清洗喷头清洗患者伤口;移动把手13前端的插头14平时直接通过滑套3上的通孔而插设在转轴16的条形槽中,并可随转轴16一起转动;使用时向上抬起移动把手13的一端,使插头14脱离转轴16上的条形槽,拉动移动把手13即可调节滑套3在转轴16上的水平位置,通过转盘把手可以调节托座2的前后摆动位置,通过调节杆4可以调节托座的左右高低位置,并可通过锁紧螺栓加以锁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