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脊椎矫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脊椎矫正枕。
背景技术:
枕头不选对,人越睡越累,久坐、低头、长时间使用电脑、躺在沙发上玩手机、看电视、及家用枕头高度不适等,常常会使脊椎长期得不到休息导致脊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引起一些不良的症状。医学研究表明仰卧牵引是脊椎治疗的最佳姿势,此时脊椎处于正常打开状态,可以完美通过理疗修复受损颈椎,枕式脊椎治疗效果好过其它产品,治疗脊椎必须躺着治疗。本案因此而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提供一种脊椎矫正枕,结构新颖,根据脊椎生理曲度来调节高度,通过重力牵引跟理疗来纠正变形的脊椎,避免脊椎长期得不到休息导致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等引起的一些症状,纯物理理疗,无副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脊椎矫正枕,主要包括上壳体、下壳体、托椎片、弹簧、医用磁片、枕垫和心形托椎片。所述上下壳体通过模具注塑而成,其内部可相扣,且可通过螺丝固定,内设有托椎片卡槽,弹簧槽,弹簧卡槽,磁片槽,螺丝槽,两边设有两个耳机孔位;所述托椎片为四片整齐排列在上壳体内通过托椎片卡槽水平固定,且每片托椎片内设有两个弹簧槽,弹簧槽内固定有弹簧,通过上下壳体相扣固定;所述医用磁片嵌入中间两片托椎片的磁片槽内;所述心形托椎片通过连接弹簧和下壳体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椎片卡槽、弹簧卡槽、磁片槽、螺丝槽的大小和所用椎片、弹簧、磁片、螺丝的大小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上下壳体两边设的两个耳机孔位可用于插耳机。
进一步的所述心形托椎片由下壳体和心形托椎片组成,心形托椎片内设有三个弹簧槽,槽内设置有三个弹簧,下壳体内设有三个弹簧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槽和磁片槽设置在拖椎片上,螺丝槽设置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弹簧卡槽设置在下壳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枕垫可活动安装在下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根据脊椎生理曲度来调节高度,通过重力牵引跟理疗来纠正变形的脊椎,避免脊椎长期得不到休息导致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等引起的一些症状,纯物理理疗,无副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托椎片和弹簧连接示意图。
下列为图中各标识的具体名称:1上壳体、2下壳体、3枕垫、4托椎片、5心形拖椎片、6连接弹簧、7弹簧槽、8磁片槽、9托椎片卡槽、10螺丝槽、11医用磁片、12耳机孔位、13弹簧、14弹簧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图所示,一种脊椎矫正枕主要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托椎片4、弹簧13、医用磁片11、枕垫3和心形托椎片5。所述上下壳体2通过模具注塑而成,其内部可相扣,且可通过螺丝固定,内设有托椎片卡槽9,弹簧槽7,弹簧卡槽14,磁片槽8,螺丝槽10,两边设有两个耳机孔位12;所述托椎片4为四片整齐排列在上壳体1内通过托椎片卡槽9水平固定,且每片托椎片4内设有两个弹簧槽7,弹簧槽7内固定有弹簧13,通过上下壳体2相扣固定;所述医用磁片11嵌入中间两片托椎片4的磁片槽8内;所述心形托椎片5通过连接弹簧6和下壳体2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托椎片卡槽9、弹簧卡槽14、磁片槽8、螺丝槽10的大小和所用椎片、弹簧、磁片、螺丝的大小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上下壳体两边设的两个耳机孔位12可用于插耳机。
进一步的所述心形托椎片由下壳体和心形托椎片组成,心形托椎片内设有三个弹簧槽,槽内设置有三个弹簧,下壳体内设有三个弹簧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槽7和磁片槽8设置在托椎片4上,螺丝槽10设置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弹簧卡槽14设置在下壳体2上。
进一步的所述枕垫可活动安装在下壳体上。
人躺在脊椎矫正枕上后,颈椎处于打开状态,重力势能转化成弹簧的弹性势能,开始牵引着颈椎,矫正颈椎,同时医用磁片对颈椎周围的穴位进行理疗。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