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泪道探冲引导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49741发布日期:2018-07-17 22:16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泪道探通置管手术的多功能泪道探通冲洗引导针。



背景技术:

泪道阻塞是常见的泪道疾病,临床上有多种治疗方法,轻微的患者临床一般用泪道探针和泪道冲洗针头分别对患者进行探通泪道和冲洗泪道;而较重的患者在临床上除采用上述泪道探通和清洗的方法外,还会植入人工泪管进行长期泪道塑形。泪道探通置管手术是眼科常用的一种治疗泪道闭塞疾病的方法。它可用于先天性泪道阻塞、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引起的慢性泪囊炎。

目前临床上要完成泪道探通置管手术需要泪道探通、清洗和引导置管等步骤,而这些步骤又常常需要更换不同的手术器械,如探通针、清洗针和引导针等,延长了操作时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随着技术进步,一些器械逐渐兼具其中的多种功能,最典型的如目前临床上正在使用的泪道探通引导针(专利:ZL01243167.2,2001,泪道探通导引针)兼具了泪道探通和引导功能,其清洗功能需要引导针与探针分离,纤细的导丝操作不易,探针本身拿捏也不太方便;专利ZL200820212377.3(2008,泪道置管器具组件的针管和针芯)和ZL200820016229.4(2008,多功能泪道探针)报道了带手柄的泪道探针,尽管医生拿捏器械方便了,但引导线的与探针的固定相对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一次性完成泪道探通、清洗和引导置管等操作的泪道探冲引导针。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不足,将泪道探通、清洗和引导置管等功能集于一体,设计出一种新型的泪道探通清洗引导针,该探针在手术过程中探通泪道,清洗泪道,然后引导置管,一次插入拔出即可完成所有操作,避免了反复插拔对泪道组织的损伤。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泪道探冲引导针可实现泪道探通、润滑、给药、清洗和引导置管等操作,手术简单方便且治疗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泪道探冲引导针,包括针管和针芯;所述针管为中空结构,其头部封闭,尾部设置直臂针座,针管中部向外伸出斜臂针座;直臂针座和斜臂针座的夹角为锐角,针管上方设置圆孔和斜形孔,圆孔在斜臂针座的同侧,斜形孔设置在圆孔的同侧或者异侧的上方位置;斜臂针座的末端和注射器相连;所述针芯的头部为缺损结构,尾部为针芯座;针芯伸入到针管的斜形孔上方,针芯座和针管的直臂针座通过配合装置配合,形成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针管的头部呈钝形封闭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针管的外表面设置标尺。

本实用新型中,针芯的头部为扁形结构或楔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针芯的中部设置凹槽。

本实用新型中,斜臂针座的末端直接或通过软管和注射器相连。

本实用新型中,配合装置是卡针、开关卡槽或螺纹。

本实用新型中,针芯座和直臂针座的组装界面之间设置密封环。

本实用新型中,针芯座的底部装有手柄。

本实用新型中,针管采用医用不锈钢或医用塑料材质,表面必须足够光滑;针芯采用医用不锈钢材质;密封环采用医用硅胶或聚氨酯材质。在该泪道探洗引导针使用前,所述针管和所述针芯表面需涂覆医用润滑剂。

本实用新型中,直臂针座用于设置和规范针芯的位置和移动轨迹,斜臂针座连接的注射器,用于手术过程中向泪道输送润滑剂、药物或清洗溶液,包括探通阶段、清洗阶段和引导置管阶段。经针管的斜臂座打入的润滑剂或药物溶液可通过针管的内腔从圆孔中流出,针芯的表面设置凹槽,便于润滑剂或药物溶液通过。凹槽可通过针芯表面轴向刻槽或弦柱体切割实现。斜形孔用于穿引泪道管引线,针芯头部用于闭锁泪道管引线,针芯头部和针管之间的空隙可用于穿过泪道管引线;密封环用于防止注入针管的空腔中的润滑液、药物溶液和清洗溶液逆向溢出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能一次完成泪道探通、给药、清洗和引导置管等操作,不用更换探针,不用留置针,缩短诊疗时间,有效减轻患者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针管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针芯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针管和针芯的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针管和针芯的组合示意图。

图中标号:10-针管;11-直臂针座;12-斜臂针座;13-标尺;14-圆孔;15-斜形孔;16-内腔;20-针芯;21-针芯座;22-手柄;23-凹槽;24-缺损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泪道探洗引导针包括针管10和针芯20。针管10前端圆头封闭,管有内腔16,针管后端为Y型结构,包含直臂针座11和斜臂针座12;针芯头部24为实心的扁形结构,中部包含凹槽23,凹槽23以弦柱体切割方式实现,后端连接有针芯座21,针芯座21后再连有手柄22;针芯20插入针管10的内腔16中,直臂针座11与针芯20的针芯座21之间放置硅胶密封环32,通过针卡装配,其斜臂针座12与注射器组装;针管20的上端外侧开有一只斜形孔15和圆孔14,两孔不在一侧,装配情况下针芯20插入针管10的内腔16中并到底,封堵斜形孔15。

直臂针座11与斜臂针座12之间的夹角为30度;

针管10外径为1.0mm,内径为0.6mm,其头部到斜臂座12根部之间的长度为60mm,总长度为88mm;

针芯20直径为0.5mm,针芯20与针芯座21长度之和比针管总长度小1mm;所述手柄22直径为6mm,长度为10mm;

斜形孔13中心距离针管头部距离为2.5mm,圆孔14中心距离斜形孔15中心5mm,圆孔14直径为0.8mm;

针芯20前端扁圆形结构长度3mm。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泪道探冲引导针的结构基本类似,所不同的是:

针芯20的头部为楔形实心结构;

中部包含的凹槽23以轴向刻槽方式实现;

直臂针座11与针芯20的针芯座21之间放置聚氨酯密封环,通过开关卡槽装配;

斜形孔15和圆孔14在同一侧;

直臂针座11与斜臂针座12之间的夹角为45度;

针管10的外径为1.2mm,内径为0.8mm,其头部到斜臂针座12根部之间的长度为70mm,总长度为98mm;

针芯20直径为0.7mm,针芯20与针芯座21长度之和比针管10的总长度小2mm;手柄22直径为10mm,长度为15mm;轴向刻槽23宽0.4mm,深0.2mm;

斜形孔13中心距离针管10头部距离为5mm;

针芯20前端楔形实心结构长度6mm。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泪道探冲引导针时,将装配好的泪道探冲引导针以斜臂针座12与装有润滑剂或药物的注射器连接,泪道探冲引导针深入泪道,边探通边打入润滑剂或药物,直到完全探通泪道,注射器换成清稀溶液清洗泪道,解除针芯座21与直臂针座11的组装关系,此时针芯20后退留出斜形孔15,将泪道管引线缚于斜形孔15的孔内,重新装配针芯座21与直臂针座11,将引导线锁于针管10的内腔16中,后退泪道探冲引导针,通过链锁的泪道管引导线将泪道管导引进入泪道正确位置,期间可不断打入润滑剂或药物溶液,减少组织创伤和感染。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泪道探冲引导针可实现泪道探通、润滑、给药、清洗和引导置管等操作,手术简单方便且治疗效果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