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收线彩超探头放置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74128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收线彩超探头放置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收线彩超探头放置架。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在给病人进行彩超检查完毕后,大多直接将探头插在普通插槽内,过长的导线留在外面不仅容易打结、弯折,且容易绊倒医患病人造成隐患。因为探头导线直接悬挂在外面,探头很容易被碰掉落地摔坏。同时探头接触人多容易被污染,进而造成交叉感染,给病人造成隐患,也影响了检查结果,单独进行消毒又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而设计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电动控制自动收集过长探头导线并且集探头消毒于一体的自动收线彩超探头放置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主箱,主箱分为上下两个腔室,所述主箱上腔室侧壁设置有导线出口,上腔室内竖直方向设置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底部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位于下腔室,所述下腔室内设置有PLC控制单元和电源模块,下腔室左侧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包括控制螺旋杆转动方向的正向驱动开关和反向驱动开关,所述PLC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驱动电机信号输入端相连,PLC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和控制面板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所述电源模块为PLC控制单元和驱动电机供电;主箱背面设置有线箱,主箱与线箱之间通连设置有第一导线入口,第一导线入口位于螺旋杆底端水平位置处,线箱的后侧面设置有导线第二入口;主箱前侧面中下部设置有彩超探头手柄固定支架和彩超探头固定装置,其中彩超探头手柄固定支架位于彩超探头固定装置上方,彩超探头固定装置底端和主箱底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主箱中间底部设置有固定支座。

其中,优选方案如下:

所述主箱和线箱的箱体外壳上表面设置有把手。

主箱的上腔室和下腔室可拆卸连接,所述线箱也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线箱上部和线箱下部,其连接处与主箱的上腔室和下腔室的连接处位于同一高度。

主箱的上腔室于导线出口的水平位置处分为可拆卸连接的上腔室上部和上腔室下部,能实现导线从导线出口穿过。

导线第二入口位于线箱上部和线箱下部连接处的同一水平面,也能实现导线从可打开的导线第二入口穿过;导线第二入口的内径和导线外径相同,保证导线固定在导线第二入口处不动,防止导线被过度拉伸而与设备的连接处松动。

所述螺旋杆两螺纹间距和彩超探头导线直径一样,实现螺旋杆稳定传送彩超探头导线。

所述彩超探头固定装置包括彩超探头插槽、紫外线消毒灯、外罩和紫外线消毒灯开关控制按钮,其中外罩与主箱固定连接,彩超探头插槽半嵌接于外罩上端,为半月牙形,紫外线消毒灯位于外罩中间,紫外线消毒灯开关控制按钮位于外罩外侧右下角,电源模块为紫外线消毒灯供电,可随时进行探头消毒操作。

所述固定支座由侧板、上压板和下压板组成,其中侧板与主箱底面中部采用螺栓锚固连接,侧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压板和下压板,其中下压板的正中部竖直贯穿有紧固螺栓;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放入检查床的床边,通过拧紧紧固螺栓,将床板紧紧夹在上压板和固定螺栓之间实现箱体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导线收集入线箱,没有多余导线外露,彩超探头即便被从插槽内碰掉也不会落地摔坏,同时也避免了导线打结折损现象,除去了病人被绊倒的隐患;(2)导线收放为电控自动,给工作人员减轻工作负担;(3)彩超探头放置架可随时进行紫外线消毒,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避免交叉感染,提高检测准确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图中:1主箱、16上腔室上部、161上腔室下部、2线箱、21线箱上部、22 线箱下部、3导线出口、4彩超探头手柄固定支架、5彩超探头固定装置、51彩超探头插槽、52紫外线消毒灯、53紫外线消毒灯开关控制按钮、54外罩、6固定支座、61上压板、62下压板、63紧固螺栓、64侧板、7螺旋杆、8驱动电机、 9PLC控制单元、10电源模块、11控制面板、17正向驱动开关、12反向驱动开关、13导线第二入口、14导线第一入口、15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自动收线彩超探头放置架,包括主箱1,主箱1分为上下两个腔室,所述上腔室侧壁设置有导线出口3,上腔室内竖直方向设置有螺旋杆7,所述螺旋杆7底部连接有驱动电机8,驱动电机8位于下腔室,所述下腔室内设置有PLC控制单元9和电源模块10,下腔室左侧面设置有控制面板 11,控制面板11包括控制螺旋杆7转动方向的正向驱动开关17和反向驱动开关12,所述PLC控制单元9的信号输出端与驱动电机8信号输入端相连,PLC 控制单元9的信号输入端和控制面板11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所述电源模块10 为PLC控制单元9和驱动电机8供电;主箱1背面设置有线箱2,主箱1与线箱2之间通连设置有第一导线入口14,第一导线入口14位于螺旋杆7底端水平位置处,线箱2的后侧面设置有导线第二入口13;主箱1前侧面中下部设置有彩超探头手柄固定支架4和彩超探头固定装置5,其中彩超探头手柄固定支架4 位于彩超探头固定装置5上方,彩超探头固定装置5底端和主箱1底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主箱1中间底部设置有固定支座6。

所述主箱1和线箱2的箱体外壳上表面设置有把手15。

主箱1的上腔室和下腔室可拆卸连接,所述线箱2也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线箱上部21和线箱下部22,其连接处与主箱1的上腔室和下腔室的连接处位于同一高度。

主箱1的上腔室于导线出口3的水平位置处分为可拆卸连接的上腔室上部 16和上腔室下部161,能实现导线从导线出口3穿过。

导线第二入口13位于线箱上部21和线箱下部22连接处的同一水平面,也能实现导线从可打开的导线第二入口13穿过;导线第二入口13的内径和导线外径相同,保证导线固定在导线第二入口13处不动,防止导线被过度拉伸而与设备的连接处松动。

所述螺旋杆7两螺纹间距和彩超探头导线直径一样,实现螺旋杆7稳定传送彩超探头导线。

所述彩超探头固定装置5包括彩超探头插槽51、紫外线消毒灯52、外罩54 和紫外线消毒灯开关控制按钮53,其中外罩54与主箱1固定连接,彩超探头插槽51半嵌接于外罩54上端,为半月牙形,紫外线消毒灯52位于外罩54中间,紫外线消毒灯开关控制按钮53位于外罩54外侧右下角,电源模块10为紫外线消毒灯52供电,可随时进行探头消毒操作。

所述固定支座6由侧板64、上压板61和下压板62组成,其中侧板64与主箱1底面中部采用螺栓锚固连接,侧板6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压板61和下压板62,其中下压板62的正中部竖直贯穿有紧固螺栓63;上压板61和下压板62 之间放入检查床的床边,通过拧紧紧固螺栓63,将床板紧紧夹在上压板61和紧固螺栓63之间实现箱体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是:打开箱体1上腔室,上腔室上部16、上腔室下部161,线箱上部21;导线依次放入导线出口3,缠绕于螺旋杆7,导线第一入口14和导线第二入口13。确保探头尾端到导线出口3的导线留有10厘米导线,探头与检查设备连接处到导线第二入口13之间无多余打折导线,并于导线第二入口13外侧处导线套上橡胶环套,然后将主箱1、线箱2组装好。将自动收线彩超探头放置架通过固定支座6固定于检查床上。打开正向驱动开关17,导线从导线出口3处被送出,待导线长度达到所需时关闭正向驱动开关17;使用完毕后打开反向驱动开关12,导线开始被收入自动收线彩超探头放置架,待到探头尾部距离导线出口3有10厘米处,关闭反向驱动开关12,并将彩超探头手柄放于彩超探头手柄固定支架4,探头放于彩超探头固定装置5;打开紫外线消毒灯开关控制按钮53进行探头消毒,5分钟后关闭紫外线消毒灯开关控制按钮53,消毒结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