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泌尿外科用滴速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3194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泌尿外科用滴速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滴速调节器,特别涉及一种泌尿外科用滴速调节器。



背景技术:

泌尿外科是专门研究男女泌尿系统与男性生殖系统的一门医学,是从外科学细分而来的下属专科,其治疗范围内包含各种尿结石和复杂性肾结石、肾脏和膀胱肿瘤、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搞完附睾的炎症和肿瘤、各种泌尿系统损伤等疾病,目前泌尿专科因为治疗部位的重要性以及涉及患病者的隐私,因此治疗的过程非常缓慢,对于治疗医生的专业素质以及治疗器材的精度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在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是要保证被治疗的病患体液正常有序的流动,否则救护造成病患因为身体局部缺乏养分而萎缩甚至病死,为此人们设置了一种引流装置来引导体液的流动,但是目前这种引导装置大部分只能单纯的引导体液,而不能进行流量的调节,这就导致体液流动无法调节,此外目前少部分带有调节装置的引流装置受制于调节结构的限制,体积普遍较大且外观不规则,导致引液时磕碰人体器官对其造成二次伤害,不仅对患者身体健康,也影响正常的治疗,因此一些泌尿科医疗工作人员以及泌尿科的病患急切需要针对体液流动的滴速调节装置来更好的对体液流动进行控制,以此达到快速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泌尿外科用滴速调节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多数引流装置没有调节机构或少部分引流装置调节机构体积普遍较大且外观不规则,导致引液时易磕碰人体器官对其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设置一个具有圆弧翻边的接液口接住病患排出的体液,使用软管将体液排出并设置一个外形圆润的调节阀组用于调节体液的流量,从而方便医务人员进行治疗,促进患者身体恢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泌尿外科用滴速调节器,包括接液口、引液软管、调节阀组、出液管和锥头,所述接液口的底端导通连接所述引液软管的一端,所述引液软管的另一端导通连接所述调节阀组的进液口,所述调节阀组的出液口导通连接所述出液管的一端,所述出液管的另一端套接设有锥头,所述调节阀组包括进液阀体和出液阀体,所述进液阀体的一端活动套接所述出液阀体的一端,所述进液阀体的轴心设有第一阀口,所述出液阀体的轴心设有第二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上设有第一导流孔,所述第二阀口内设有第二导流孔,所述第一导流孔和所述第二导流孔相互贴合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二阀口的相对面设有密封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接液口是敞口的圆锥体或漏斗体结构,且所述接液口的顶端设有圆弧翻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引液软管由橡胶材料或硅胶材料制成,且所述引液软管的直径是一公分至三公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调节阀组的外观是球形或卵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外形美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多数引流装置没有调节机构或少部分引流装置调节机构体积普遍较大且外观不规则,导致引液时易磕碰人体器官对其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设置一个具有圆弧翻边的接液口接住病患排出的体液,接液口导通连接一个引液软管将体液排至一个外形圆润的调节阀组,调节阀组用于调节体液的流量,且调节阀组的体积紧凑、外形圆润,避免了对患者身体器官的二次伤害,从而方便医务人员进行治疗,促进患者身体恢复。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调节阀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两个阀口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接液口;2、引液软管;3、调节阀组;4、出液管;5、锥头;6、进液阀体;7、出液阀体;8、第一阀口;9、第二阀口;10、第一导流孔;11、第二导流孔;12、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泌尿外科用滴速调节器,包括接液口1、引液软管2、调节阀组3、出液管4和锥头5,接液口1的底端导通连接引液软管2的一端,引液软管2的另一端导通连接调节阀组3的进液口,调节阀组3的出液口导通连接出液管4的一端,出液管4的另一端套接设有锥头5,调节阀组3包括进液阀体6和出液阀体7,进液阀体6的一端活动套接出液阀体7的一端,进液阀体6的轴心设有第一阀口8,出液阀体7的轴心设有第二阀口9,第一阀口8上设有第一导流孔10,第二阀口9内设有第二导流孔11,第一导流孔10和第二导流孔11相互贴合设置。当需要使用本实用新型调节体液的流量时,只需用双手分别握持进液阀体6和出液阀体7的另一端,让二者进行相对的转动,此时位于第一阀口8上的第一导流孔10和位于第二阀口9上的第二导流孔11在转动状态下相互有相离、相交到重合,此时处于进液阀体6内的体液就可以沿出液阀体7流出,使用人员根据需求确定进液阀体6和出液阀体7的旋转角度就可以决定第一导流孔10和第二导流孔11之间的交错面积,如此就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滴速调节的功能。

进一步,第一阀口8和第二阀口9的相对面设有密封圈12,密封圈12,可以对第一阀口8和第二阀口9进行密封,避免体液的流出。

接液口1是敞口的圆锥体或漏斗体结构,可以很好地接住人体内的体液,且接液口的顶端设有圆弧翻边,可以同人体器官很好地贴合,避免损伤器官。

引液软管2由橡胶材料或硅胶材料制成,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可以很好的贴合人体器官,且引液软管2的直径是一公分至三公分,可以排出大量的体液。

调节阀组3的外观是球形或卵形结构,可以很好的同人体器官想贴合,不会划伤人体器官。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外形美观,设置一个具有圆弧翻边的接液口1接住病患排出的体液,接液口1导通连接一个引液软管2将体液排至一个外形圆润的调节阀组3,调节阀组3用于调节体液的流量,且调节阀组3的体积紧凑、外形圆润,避免了对患者身体器官的二次伤害,从而方便医务人员进行治疗,促进患者身体恢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大多数引流装置没有调节机构或少部分引流装置调节机构体积普遍较大且外观不规则,导致引液时易磕碰人体器官对其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因此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