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型腰硬联合腰穿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5753发布日期:2018-07-07 06:08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腰椎穿刺用医疗辅助器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良型腰硬联合腰穿针。



背景技术:

腰穿术是临床上常见的基本操作技术,为完成脑脊液的引流、取样、压力测量等操作,多利用腰穿针对腰椎部位进行穿刺实现。目前,通用的腰穿针多由腰穿针和腰穿针内芯构成,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将腰穿针内芯拔出来实现脑脊液的引流,以便完成后续操作。然而,由于存在结构原因,无法对脑脊液的引流速度进行控制,容易造成脑脊液的大量外流,存在引起并发症的风险。与此同时,腰穿术对医疗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要求较高,其穿刺过程中进针操作受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影响严重,也存在一定的人工操作失误的风险。

因此,针对腰硬联合穿刺操作,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可有效提高穿刺进针精度,同时可有效控制引流速度的改良型腰硬联合腰穿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良型腰硬联合腰穿针,其利用螺旋微调的原理,配合设计进针机构及进针控制器,实现腰硬联合穿刺操作中进针精度的控制,同时,通过设计相应的自动测压及引流调速机构,实现相应的测压及引流操作,所述腰硬联合腰穿针具有进针精度高、控制操作实现简便、可自动测压、灵活控制引流速度等优势。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改良型腰硬联合腰穿针,包括操作柄、进针机构、进针控制器、引流调速器,所述操作柄设有固定通孔,所述进针机构的针尖端由操作柄右侧穿过固定通孔,其端部右侧面与进针控制器接触连接,且进针控制器与固定通孔相配合,实现进针机构端部在固定通孔内的固定;所述操作柄的侧面上设有引流接口,所述引流调速器与引流接口相配合,实现脑脊液引流的控制;所述进针机构包括硬膜外穿刺针、腰麻穿刺针、针芯,所述硬膜外穿刺针、腰

麻穿刺针、针芯由外到内依次套置,且其端部右侧面、针尖端面相互平齐;所述硬膜外穿刺针包括外针管、固定尾端,所述外针管的外侧面设有刻度线;所述固定尾端为圆筒状,其外侧设有对称布置的定位凸台、锁定凹槽,且所述定位凸台、锁定凹槽所在固定尾端端面的直径线相互垂直;所述固定尾端靠近外针管的外侧设有引流环槽;

所述进针控制器包括固定旋钮、锁定旋钮、腰麻针旋钮、针芯旋钮,所述固定旋钮、锁定旋钮、腰麻针旋钮、针芯旋钮由外到内依次套置实现连接;所述固定旋钮为圆筒状,其外侧壁上设有螺纹,可实现与操作柄固定通孔的螺纹连接,且在固定旋钮的内侧壁上设有环形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腰麻穿刺针包括内针管、连接端、调节尾端,所述连接端为圆台状,其小径端面连接内针管,大径端面连接圆柱状调节尾端;所述连接端内部设有引流室,所述引流室与内针管相连通,且在引流室的侧壁上设有引流口。

进一步的,所述针芯包括针柄、测压尾端,所述针柄内设有引流腔,所述引流腔的开口位于针柄侧壁上,其靠近针柄针尖处开口的中心线平行于针柄针尖端面,靠近测压尾端的开口垂直于针柄侧壁且位于腰麻穿刺针引流室内;所述针柄外侧壁上设有应变片,位于腰麻穿刺针引流室内引流腔开口与测压尾端之间,且在测压尾端右侧面上设有测压电极,所述测压电极与应变片的两极电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锁定旋钮为圆筒状,其外侧壁上设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与固定旋钮内侧壁上的环形凹槽相配合;所述锁定旋钮超出固定旋钮的外侧设有锁定凸台,所述锁定凸台在锁定旋钮圆形端面上对称布置,与硬膜外穿刺针外侧的锁定凹槽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腰麻针旋钮为圆筒状,其外侧壁与锁定旋钮内侧壁螺纹配合,内侧壁与针芯旋钮的外侧壁螺纹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针芯旋钮靠近针芯的端面上设有测压电极,可实现与针柄侧壁上应变片的电路连接;远离针芯的端面上设有测压接头,所述测压电极、测压接头电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柄固定通孔的内壁上设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与引流接口相连通,且进针机构与操作柄配合连接时,所述引流槽位于固定通孔内壁上的开口与引流环槽的开口相对。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调速器包括截止阀、球型调速阀、单向阀,所述截止阀的进液口与操作柄上的引流接口相连接,出液口连接 Y 型通道;所述 Y型通道的一侧分支与单向阀相连接,另一侧通道依次连接球型调速阀、引流截止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良型腰硬联合腰穿针的有益效果是:

1、所述进针机构与操作柄、进针控制器相互配合,通过操作柄操作增加了腰硬外穿刺针进针的稳定性,同时,利用进针控制器螺旋微调的原理实现了腰麻穿刺针、针芯进针的精度,便于操作,稳定性、精度高。

2、所述进针机构进针完成后,所述引流腔、引流室、引流口、引流环槽、引流槽、引流接口相连通,构成脑脊液引流的通道,可实现脑脊液的引流,同时,在引流控制器的调控下,可实现引流的调速或药物注射。

3、所述应变片通过测压电极实现针芯与针芯旋钮的电路连接,且通过针芯旋钮的测压接头与电子压力检测器的线路连接,可实现引流室内脑脊液的自动测压。

附图说明

图 1 为进针机构与操作柄连接关系图。

图 2 为进针机构与进针控制器连接关系图。

图 3 为脑脊液引流通道连接关系图。

图 4 为硬膜外穿刺针结构示意图。

图 5 为针芯结构示意图。

图 6 为进针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图 7 为引流调速器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 硬膜外穿刺针;2 刻度线;3 操作柄;4 腰麻穿刺针;5 针芯;6引流环槽;7 引流口;8 固定旋钮;9 锁定旋钮;10 腰麻针旋钮;11 针芯旋钮;12 定位凸台;13 锁定凹槽;14 引流槽;15 锁定凸台;16 限位凸台;17 引流腔;18 应变片;19 测压电极;20 截止阀;21 球型调速阀;22 单向阀;23 引流截止阀;24 引流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主体及实施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良型腰硬联合腰穿针,如图 1 至图 7 所示,包括操作柄 3、进针机构、进针控制器、引流调速器,所述操作柄 3 设有固定通孔,所述进针机构的针尖端由操作柄 3 右侧穿过固定通孔,端部位于固定通孔内,且端部右侧面与进针控制器接触连接,通过进针控制器与固定通孔相配合连接,实现进针机构端部在固定通孔内的固定;所述操作柄 3 的侧面上设有引流接口 24,所述引流调速器与引流接口 24 相配合,实现脑脊液引流的控制。

所述进针机构包括硬膜外穿刺针 1、腰麻穿刺针 4、针芯 5,所述硬膜外穿刺针 1、腰麻穿刺针 4、针芯 5 由外到内依次套置,进针机构未进针状态下,其端部右侧面、针尖端面相互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硬膜外穿刺针 1 包括外针管、固定尾端,所述外针管的外侧面设有刻度线 2,便于操作人员掌握进针深度;所述固定尾端为圆筒状,其外侧设有对称布置的定位凸台 12、锁定凹槽 13,且所述定位凸台 12、锁定凹槽 13 所在固定尾端端面的直径线相互垂直;所述固定尾端靠近外针管的外侧设有引流环槽 6,所述引流环槽 6 连通固定尾端的内外壁。

进一步的,所述腰麻穿刺针 4 包括内针管、连接端、调节尾端,所述连接端为圆台状,其小径端面连接内针管,大径端面连接圆柱状调节尾端;所述连接端内部设有引流室,所述引流室与内针管相连通,且在引流室的侧壁上设有引流口 7,所述引流口 7 在腰麻穿刺针 4 未进针状态下与硬膜外穿刺针1 固定尾端的内壁相对,在腰麻穿刺针 4 进针状态下与硬膜外穿刺针 1 固定尾端的引流环槽 6 相对。

进一步的,所述针芯 5 包括针柄、测压尾端,所述针柄内设有引流腔 17,所述引流腔 17 的开口位于针柄侧壁上,其靠近针柄针尖处开口的中心线平行于针柄针尖端面,靠近测压尾端的开口垂直于针柄侧壁且位于腰麻穿刺针 4引流室内,在针芯 5 未进针的状态下,所述靠近针柄针尖处的引流腔 17 开口与腰麻穿刺针 4 内针管的内壁相对,在针芯 5 进针的状态下,所述靠近针柄针尖处的引流腔 17 开口可实现脑脊液的进液;所述针柄外侧壁上设有应变片18,位于腰麻穿刺针 4 引流室内引流腔 17 开口与测压尾端之间,且在测压尾端右侧面上设有测压电极 19,所述测压电极 19 与应变片 18 的两极电路连接。

所述进针控制器包括固定旋钮 8、锁定旋钮 9、腰麻针旋钮 10、针芯旋钮11,所述固定旋钮 8、锁定旋钮 9、腰麻针旋钮 10、针芯旋钮 11 由外到内依次套置实现连接;所述固定旋钮 8 为圆筒状,其外侧壁上设有螺纹,可实现与操作柄 3 固定通孔的螺纹连接,即实现进针机构端部的固定;所述固定旋钮 8 的内侧壁上设有环形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锁定旋钮 9 为圆筒状,其外侧壁上设有限位凸台 16,所述限位凸台 16 与固定旋钮 8 内侧壁上的环形凹槽相配合,实现锁定旋钮 9 在固定旋钮 8 水平方向的限位;所述锁定旋钮 9 超出固定旋钮 8 的外侧设有锁定凸台 15,所述锁定凸台 15 在锁定旋钮 9 圆形端面上对称布置,与硬膜外穿刺针 1 外侧的锁定凹槽 13 相配合,实现锁定旋钮 9 与硬膜外穿刺针 1 的锁定。

进一步的,所述腰麻针旋钮 10 为圆筒状,其外侧壁与锁定旋钮 9 内侧壁螺纹配合,内侧壁与针芯旋钮 11 的外侧壁螺纹配合,通过旋转调节腰麻针旋钮 10,基于螺旋微调的原理,可实现腰麻针旋钮 10 在水平方向的微调,进而实现腰麻穿刺针 4 进针的调节,同理,可实现针芯 5 进针的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针芯旋钮 11 靠近针芯 5 的端面上设有测压电极 19,可实现与针柄侧壁上应变片 18 的电路连接;远离针芯 5 的端面上设有测压接头,所述测压电极 19、测压接头之间电路连接,通过针芯旋钮 11 的测压接头与电子压力检测器的线路连接,可实现引流室内脑脊液的自动测压。

所述操作柄 3 固定通孔的内壁上设有引流槽 14,所述引流槽 14 与引流接口 24 相连通,且进针机构与操作柄 3 配合连接时,所述引流槽 14 位于固定通孔内壁上的开口与引流环槽 6 的开口相对,在针芯 5 进针状态下,所述引流腔 17、引流室、引流口 7、引流环槽 6、引流槽 14、引流接口 24 相连通,构成脑脊液引流的通道,用于实现脑脊液的引流。

所述引流调速器包括截止阀 20、球型调速阀 21、单向阀 22,所述截止阀20 的进液口与操作柄 3 上的引流接口 24 相连接,出液口连接 Y 型通道;所述Y 型通道的一侧分支与单向阀 22 相连接,可用于实现对脑脊液的药物注射,另一侧通道依次连接球型调速阀 21、引流截止阀 23,用于实现脑脊液引流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在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改良型腰硬联合腰穿针时,首先,需实现操作柄 3、进针机构、进针控制器、引流调速器之间的连接,并利用固定旋钮 8 实现进针机构的固定。

进行相应的进针操作:操作操作柄 3 实现硬膜外穿刺针 1 的进针;操作锁定旋钮 9,实现与硬膜外穿刺针 1 的固定,进而旋转腰麻针旋钮 10,实现腰麻穿刺针 4 的进针调节;旋转针芯旋钮 11,实现针芯 5 进针的调节,连通引流通道。

进行相应的测压及引流操作:实现针芯旋钮 11 的测压接头与电子压力检测器的线路连接,对引流室内的脑脊液自动测压;打开截止阀 20,通过单向阀 22 进行药物注射,进一步打开引流截止阀 23,通过调节球型调速阀 21 实现引流的控制。

上面所述的实施案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扩到如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