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振热导子及其制成的治疗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2395发布日期:2018-06-15 20:47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振热导子及其制成的治疗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振热导子及其制成的治疗垫。



背景技术:

磁振热治疗垫广泛应用于医疗和美容行业,磁振热导子构成的治疗垫是采用磁场、振动、温热三种物理因子相结合的治疗器械。磁振热导子的线圈接通交流电后,一方面产生了交变磁场,因磁场方向的不断变化,吸引和排斥有弹性的硅钢片,产生特有的振动;另一方面,位于线圈中的硅钢片因涡流而产生热量。故磁振热治疗垫的主要通过磁振热导子产生振动和加垫。而现有技术中的磁振热导子,一般都是采用硅钢片产生震动,这容易导致磁振热导子发生变形,从而使硅钢片的振动减弱,且振动不一致。同时,硅钢片的棱边锋利,容易将磁振热导子里内部的线路割断。现有导子功能有限制,即磁振热导子里的磁场温热和振动无法能分开操作,其构成的治疗垫使用功能较狭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磁振热导子。该磁振热导子结构简单、合理、振动稳定,且磁振热导子可分别独立控制磁场温热和振动。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采用上述磁振热导子制成的治疗垫。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本磁振热导子,包括下壳体、上壳体、带偏心轮的电机、线圈组件、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导热板和固定板,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连接形成安装腔,所述电机、线圈组件、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均安装于安装腔内,所述固定板安装下壳体的外侧,所述导热板安装于上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一PCB板与电机连接,所述第二PCB 板通过导热板与线圈组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线圈、挡板、牛皮纸圈和铁芯,所述线圈和牛皮纸圈均套接于铁芯,且所述牛皮纸圈位于线圈与铁芯之间;所述铁芯的上端与导热板连接,所述挡板套接于铁芯的下端,且所述挡板的侧面压紧线圈的下端,所述线圈的上端穿过上壳体的侧壁后顶着导热板。

优选的,所述铁芯的上端设有卡槽,所述导热板的侧面设有与卡槽匹配的突台,所述卡槽与突台卡接后,所述导热板与铁芯之间再通过螺钉锁紧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机安装于下壳体的内壁,所述电机和上壳体的侧壁之间设有棉垫。

一种基于上述的磁振热导子制成的标准治疗垫,包括6~12个磁振热导子、呈方形的第一垫体和第一表皮,所述磁振热导子均匀分布的安装于第一垫体,所述第一表皮同时包裹所有的磁振热导子和第一垫体。

一种基于上述的磁振热导子制成的膝肩治疗垫,包括3~9个磁振热导子、呈T字形的第二垫体和第二表皮,所述磁振热导子均匀分布的安装于第二垫体,所述第二表皮同时包裹所有的磁振热导子和第二垫体。

一种基于上述的磁振热导子制成的颈肩治疗垫,包括10~20个磁振热导子、呈U型的第三垫体和第三表皮,所述磁振热导子均匀分布的安装于第三垫体,所述第三表皮同时包裹所有的磁振热导子和第三垫体。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

1、本磁振热导子采用带偏心轮的电机代替传统的硅钢片产生振动,这保证了磁振热导子振动频率的稳定性,磁振热导子的振动不会因使用时间过长而减弱,提高了治疗效果。

2、本磁振热导子通过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控分别控制电机和线圈组件工作,从而可对磁振热导子中的振动及磁场温热分别单独控制,即可让磁振热导子单独产生振动,而不产生磁场和温热;或让磁振热导子单独产生磁场和温热,而不产生振动,以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

3、本磁振热导子中采用带偏心轮的电机代替传统的硅钢片产生振动,故磁振热导子内部里的线路不会被硅钢片割断,从而保证了磁振热导子工作的可靠性。

4、本实用新型中的标准治疗垫、膝肩治疗垫和颈肩治疗垫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磁振热导子制成,可保证稳定的振动频率,且单独控制振动及磁场温热,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磁振热导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磁振热导子的仰视图。

图3是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磁振热导子的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线圈组件与导热板的爆炸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磁振热导子制成的标准治疗垫背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磁振热导子制成的标准治疗垫正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磁振热导子制成的膝肩治疗垫背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磁振热导子制成的膝肩治疗垫正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磁振热导子制成的颈肩治疗垫背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磁振热导子制成的颈肩治疗垫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的磁振热导子,包括下壳体1、上壳体2、带偏心轮的电机3、线圈组件4、第一PCB板5和第二PCB板6、导热板7和固定板8,所述下壳体1和上壳体2连接形成安装腔,所述电机3、线圈组件4、第一PCB 板5和第二PCB板6均安装于安装腔内,所述固定板8安装下壳体1的外侧,所述导热板7安装于上壳体1的外侧,所述第一PCB板5与电机3连接,所述第二PCB板6通过导热板7与线圈组件4连接。

在实际工作中,通电后,第一PCB板5控制电机3启动,因电机3自带偏心轮,则电机3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整个磁振热导子进行振动。第二PCB 板6控制线圈组件4工作,具体的,第二PCB板5中的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热板7与线圈组件4连接,以实时检测线圈组件4的温度。则第二PCB板6根据其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对线圈组件4发出相应的指令。而线圈组件4在通电的情况产生磁场和热量(即温热),热量通过导热板7进行传输到相应的位置,以达到治疗效果。进行治疗时,磁振热导子可具有下述三种工作模式: 1、单独让电机工作而只产生振动;2、单独令线圈组件单独工作而产生磁场和温热(即热量);3同时让电机和线圈组件工作,从而同时产生振动、磁场和温热。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可采用上述3种工作模式中的任意一种,以保证治疗的效果,保证患者的康复。为保证传热效果,本实施例中的导热板7 采用铝制成。而为进一步保证工作的可靠性,本实施例中的上壳体2和下壳体1采用PA66(聚酰胺,俗称尼龙双6)制成。

如图6所示,所述线圈组件4包括线圈9、挡板10、牛皮纸圈11和铁芯 12,所述线圈9和牛皮纸圈11均套接于铁芯12,且所述牛皮纸圈11位于线圈9与铁芯12之间;所述铁芯12的上端与导热板7连接,所述挡板10套接于铁芯12的下端,且所述挡板10的侧面压紧线圈9的下端,所述线圈9的上端穿过上壳体2的侧壁后顶着导热板7。所述铁芯12的上端设有卡槽13,所述导热板7的侧面设有与卡槽13匹配的突台14,所述卡槽13与突台14卡接后,所述导热板7与铁芯12之间再通过螺钉24锁紧连接。此结构简单,方便拆装和维护。

所述电机3安装于下壳体1的内壁,所述电机3和上壳体2的侧壁之间设有棉垫15。此结构减缓电机3与上壳体2之间的冲击及减小了冲击时产生的噪音,既保证工作的有效的进行,还可以有效的降低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如图7和图8所示,一种基于上述的磁振热导子制成的标准治疗垫,包括6~12个磁振热导子16、呈方形的第一垫体17和第一表皮18,所述磁振热导子16均匀分布的安装于第一垫体17,所述第一表皮18同时包裹所有的磁振热导子16和第一垫体17。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磁振热导子 16数量为8个。磁振热导子16中的固定板8位于第一垫体17的背面,而磁振热导子16的下壳体1位于第一垫体17的正面,然后螺丝依次穿过固定板8 和第一垫体17后再与下壳体1连接,从而使整个磁振热导子16安装于第一垫体17。8个磁振热导子16均匀分布,保证整个标准治疗垫产生的振动、磁场和热量均均匀作用于患者相应的位置。为保证标准治疗垫的外形、固定电源线及与人体的贴合度,在第一垫体17的两端设有胶条19。

如图9和图10所示,一种基于上述的磁振热导子制成的膝肩治疗垫,包括3~9个磁振热导子16、呈T字形的第二垫体20和第二表皮21,所述磁振热导子16均匀分布的安装于第二垫体20,所述第二表皮21同时包裹所有的磁振热导子16和第二垫体20。本实施例中膝肩治疗垫的磁振热导子16在第二垫体20的安装方式与标准治疗垫的相同,即磁振热导子16中的固定板8 位于第二垫体20的背面,而磁振热导子16的下壳体1位于第二垫体20的正面,然后螺丝依次穿过固定板8和第二垫体20后再与下壳体1连接,从而使整个磁振热导子16安装于第二垫体20。如图6和图7所示,而本实施例中膝肩治疗垫中具有4个磁振热导子16,此4个磁振热导子16均匀分布,保证整个膝肩治疗垫产生的振动、磁场和热量均均匀作用于患者相应的位置。

如图11和图12所示,一种基于上述的磁振热导子制成的颈肩治疗垫,包括10~20个磁振热导子16、呈U型的第三垫体22和第三表皮23,所述磁振热导子16均匀分布的安装于第三垫体22,所述第三表皮23同时包裹所有的磁振热导子16和第三垫体22。本实施例中颈肩治疗垫的磁振热导子16在第三垫体22的安装方式与标准治疗垫的相同,即磁振热导子16中的固定板8 位于第三垫体20的背面,而磁振热导子16的下壳体1位于第三垫体23的正面,然后螺丝依次穿过固定板8和第三垫体22后再与下壳体1连接,从而使整个磁振热导子16安装于第三垫体22。而本实施例中颈肩治疗垫中具有12 个磁振热导子16,此12个磁振热导子16均匀分布,保证整个颈肩治疗垫产生的振动、磁场和热量均均匀作用于患者相应的位置。

上述各表皮(即第一表皮、第二表皮和第三表皮)均采用PU制成。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能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定,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所做的改变或其它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