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管造影推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2767发布日期:2018-10-12 22:14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淋巴管造影推注器。



背景技术:

淋巴管造影是目前诊断淋巴管疾病最精确的方法。普通含碘的水溶造影剂不能显示淋巴管疾病。超液化碘油可诊断淋巴管疾病,另外对部分乳糜漏口还有一定的封堵治疗作用。但超液化碘油浓稠,而淋巴管穿刺造影的针头比头发丝还要细,必须应用很大的力量才能把超液化碘油以1ml/5~7min的速度经淋巴管穿刺造影的针头推入淋巴管,每位成年人使用的超液化碘油剂量至少9~10ml,为此用人工推注的力量完成超液化碘油的注射变得几乎不可能,为此淋巴管造影推注器是淋巴管造影必不可少的设备。

乳糜漏是一种相对少见和比较难治疗的疾病,主要原因是病因不清、乳糜漏的部位难定。淋巴管造影是目前乳糜漏寻找病因和确定乳糜漏最准确的方法。但淋巴管造影技术难以普及,主要原因是在淋巴管造影中有二大难题:1、淋巴管比头发丝还要细,很难用肉眼穿刺成功,但通过运用手术显微镜和专用淋巴管造影针可以克服上述难点。2、淋巴管造影时必须用的超液化碘油,超液化碘油比一般水容性碘造影剂浓稠得多,要用很大的人工手推,才能勉强把浓稠的超液化碘油通过极细的淋巴管造影针推入淋巴管内,在实际操作中即使多次更换人力也难以匀速完成推注所需要的造影剂剂量,最后导致淋巴管造影的失败。国外是通过微型马达和电脑控制的专用淋巴管推注器完成淋巴管造影,但价格昂贵。

中国发明专利CN201610765551.6,公开日为2016.12.21,公开了一种造影剂推注器。其解决了无法实时感知患者体内压力变化的问题。但是该推注器结构复杂,操作不便。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620072187.0,公开日为2016.08.17,公开了一种推注器。其解决了无法实现单手操作的问题。但是该推注器无法使造影剂缓慢均匀的注入需要进行造影的地方。

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造影剂缓慢均匀的注入人体内的推注器,而目前关于这种推注器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淋巴管造影推注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淋巴管造影推注器,所述的推注器设有主管体、挡板、固定盘、推动元件、连接杆、把手、固定管,所述的挡板设置在主管体头部并一体成型,所述的推动元件设有第一推动板、第二推动板、弹性元件,所述的第一推动板固定设置在弹性元件头部,所述的第二推动板固定设置在弹性元件尾部,所述的固定盘设置在第一推动板头部,所述的连接杆设置在第二推动板尾部,所述的把手固定设置在连接杆尾部,所述的推动元件放置在固定管头部,所述的第一推动板设置在固定管外部,所述的第二推动板及弹性元件设置在固定管内部,所述的固定盘、推动元件、固定管可拆卸的设置在主管体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弹性元件为弹簧。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连接杆与第二推动板一体成型。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连接杆是光滑杆。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连接杆是螺纹杆。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把手为防滑把手,包括条纹防滑把手、凸点防滑把手。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推注器材料为不锈钢。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主管体长238mm,直径为25mm。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利用螺纹杆,可在旋转螺纹杆的时候,随时固定螺纹杆的位置;

2、利用弹簧进行缓冲,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使针筒内的超液化碘油缓慢、均匀经淋巴管穿刺针进入人体淋巴管;

3、利用挡板与主管体形成的空间卡住针头,避免注射针筒内压力过高引起针头滑脱造成的意外;

4、操作简单,通过人工就可以轻松完成推注超液化碘油的任务;

5、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淋巴管造影推注器的零部件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淋巴管造影推注器的装配剖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淋巴管造影推注器的推动元件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淋巴管造影推注器的零部件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淋巴管造影推注器的装配剖视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淋巴管造影推注器的使用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主管体 2.挡板

3.固定盘 4.推动元件

5.连接杆 6.把手

7.固定管

41.第一推动板 42.第二推动板

43.弹性元件

实施例1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淋巴管造影推注器,所述的推注器设有主管体1、挡板2、固定盘3、推动元件4、连接杆5、把手6、固定管7,所述的挡板2设置在主管体1头部并一体成型,所述的推动元件4设有第一推动板41、第二推动板42、弹性元件43,所述的第一推动板41固定设置在弹性元件43头部,所述的第二推动板42固定设置在弹性元件43尾部,所述的固定盘3设置在第一推动板41头部,所述的弹性元件43为弹簧,所述的连接杆5设置在第二推动板42尾部并一体成型,所述的把手6固定设置在连接杆5尾部,所述的连接杆5为光滑杆,所述的把手6为条纹防滑把手,所述的推动元件4放置在固定管7头部,所述的第一推动板41设置在固定管7外部,所述的第二推动板42及弹性元件43设置在固定管7内部,所述的固定盘3、推动元件4、固定管7可拆卸的设置在主管体1内,所述的推注器材料为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淋巴管造影推注器的使用方法为,患者平卧,对下肢进行常规消毒,在第一、第二足趾间皮下注入0.2ml美兰,按摩足背;切开足背皮肤1~1.5cm,寻找兰染的淋巴管,成功穿刺淋巴管,固定淋巴管造影注射针;用针筒抽吸超液化碘油10ml,并接好淋巴管穿刺针,把针筒放入推注器的主管体1内,将淋巴管穿刺针的尾端卡在挡板2与主管体1形成的空间内;将淋巴管穿刺针将固定盘3放入主管体1内,并卡在针筒尾部;将固定管7放入主管体1内;推动把手6,从而使连接杆5向前并对第二推动板42产生一个压力,从而压缩弹性元件43;压缩后的弹性元件43对第一推动板41产生一个压力,从而使第一推动板41向前运动;第一推动板41向前运动推动固定盘3,固定盘3向前推动针筒,使超液化碘油缓慢、稳定、逐步经淋巴管造影针进入人体淋巴管;注射超液化碘油完毕,缝合皮肤。

实施例2

参照图3-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淋巴管造影推注器,所述的推注器设有主管体1、挡板2、固定盘3、推动元件4、连接杆5、把手6、固定管7,所述的挡板2设置在主管体1头部并一体成型,所述的推动元件4设有第一推动板41、第二推动板42、弹性元件43,所述的第一推动板41固定设置在弹性元件43头部,所述的第二推动板42固定设置在弹性元件43尾部,所述的弹性元件43为弹簧,所述的固定盘3设置在第一推动板41头部,所述的连接杆5设置在第二推动板42尾部,所述的把手6固定设置在连接杆5尾部,所述的连接杆5为螺纹杆,所述的把手6为凸点防滑把手,所述的推动元件4放置在固定管7头部,所述的第一推动板41设置在固定管7外部,所述的第二推动板42及弹性元件43设置在固定管7内部,所述的固定盘3、推动元件4、固定管7可拆卸的设置在主管体1内,所述的推注器材料为不锈钢,所述的主管体长238mm,直径为25mm。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淋巴管造影推注器的使用方法为,患者平卧,对下肢进行常规消毒,在第一、第二足趾间皮下注入0.2ml美兰,按摩足背;切开足背皮肤1~1.5cm,寻找兰染的淋巴管,成功穿刺淋巴管,固定淋巴管造影注射针;用针筒抽吸超液化碘油10ml,并接好淋巴管穿刺针,把针筒放入推注器的主管体1内,将淋巴管穿刺针的尾端卡在挡板2与主管体1形成的空间内;将淋巴管穿刺针将固定盘3放入主管体1内,并卡在针筒尾部;将固定管7放入主管体1内;旋转把手6,从而使螺纹杆5旋转向前并对第二推动板42产生一个压力,从而压缩弹性元件43;压缩后的弹性元件43对第一推动板41产生一个压力,从而使第一推动板41向前运动;第一推动板41向前运动推动固定盘3,固定盘3向前推动针筒,使超液化碘油缓慢、稳定、逐步经淋巴管造影针进入人体淋巴管;注射超液化碘油完毕,缝合皮肤。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淋巴管造影推注器的优点在于,利用螺纹杆,可在旋转螺纹杆的时候,随时固定螺纹杆的位置;利用弹簧进行缓冲,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使针筒内的超液化碘油缓慢、均匀经淋巴管穿刺针进入人体淋巴管;利用挡板与主管体形成的空间卡住针头,避免注射针筒内压力过高引起针头滑脱造成的意外;操作简单,通过人工就可以轻松完成推注超液化碘油的任务;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便于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