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辅助患者翻身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87185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辅助患者翻身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多功能辅助患者翻身垫。



背景技术:

人在睡眠中的卧位通常有三种,即平卧、左侧卧和右侧卧,人在睡眠时必须要通过翻身改变卧位,即使是在熟睡中也会自动进行,因为人在卧床时总有部分肢体要受到压迫,造成受压部位血液循环不良或阻断,如果肢体受到压迫的时间过长,轻则神经麻木、影响睡眠质量,重则造成受压迫部位的肉体坏死,长此以往器官功能会受到影响而加速退化导致引发慢性病,因此,卧床时的翻身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翻身动作对于一个健康者而言轻而易举,但对于一些危重病人或者肢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翻身却成了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若得不到及时良好的护理,患者就会生压疮。

根据上述,当前临床部分危重患者因病情状况因素,导致需要长期卧床,目前医护人员普遍采用翻身垫对患者进行辅助翻身,但现有的传统翻身垫,因结构简单、功能单一,不仅无法方便医护人员操作,影响了对患者翻身的效果,此外因患者长期卧床,导致身体受压部位血液循环不畅,需要外部对其进行按摩活血,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多功能辅助患者翻身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多功能辅助患者翻身垫,来解决目前传统的翻身垫,因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给医护人员操作以及患者使用都带来极大不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辅助患者翻身垫,包括底板、支座、固定套、螺纹套、拉杆、限位块、振动器、弹簧、滑板、按摩球、软套,所述的支座位于底板顶部,所述的支座与底板转动相连,所述的固定套位于支座内部右侧前后两端,所述的固定套与支座一体相连,所述的螺纹套位于固定套右侧外壁,所述的螺纹套与固定套螺纹相连,所述的拉杆贯穿螺纹套内部中端,所述的拉杆与螺纹套滑动相连,所述的限位块位于固定套内部左侧,所述的限位块与固定套滑动相连,且所述的限位块与拉杆一体相连,所述的振动器位于支座内部左侧中端,所述的振动器与支座螺纹相连,所述的弹簧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弹簧均匀分布于振动器顶部,所述的弹簧与振动器螺纹相连,所述的滑板位于弹簧顶部,所述的滑板与弹簧螺纹相连,且所述的滑板与支座滑动相连,所述的按摩球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按摩球均匀分布于滑板顶部,所述的按摩球与滑板胶水相连,所述的软套位于位于支座外壁,所述的软套与支座活动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底板底部右侧还设有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与底板焊接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固定板内部中端还贯穿有螺栓,所述的螺栓与固定板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螺栓顶部还设有夹板,所述的夹板与螺栓焊接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支座内部中端还设有蓄电池,所述的蓄电池与支座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支座内部右侧还设有充电接口,所述的充电接口与支座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支座内部左侧顶端还设有若干数量的避让孔,所述的避让孔为圆形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多功能辅助患者翻身垫,使用前,医护人员首先将该装置整放在现有病床一侧,再将固定板插入床板,接着旋转螺栓,使螺栓推动夹板作由下向上运动,当夹板触碰到床板底部时,通过夹板以及底板相互配合的作用,从而实现该装置与现有病床的相连固定,使用时,患者只需将背部靠在该装置上,使软套贴合患者背部,因软套材质为棉布,从而能够与患者身体软接触,同时,因软套内部为硬质支座,从而能够对患者身体进行有效的支撑,当患者身体需要翻身时,医护人员只需握住拉杆,再将拉杆向右侧拉动,即使拉杆带动限位块顺着固定套内壁作由左向右运动,当限位块接触到螺纹套时,通过螺纹套的作用,避免拉杆脱离固定套,此时通过上述操作,从而实现了拉杆的延长伸出,接着,医护人员只需提起拉杆,即通过拉杆带动支座转动,使支座辅助对患者向左侧翻身即可,因拉杆延长伸出的作用,从而起到省力的作用,此外,当患者背部需要按摩时,医护人员可打开振动器,使振动器带动弹簧联动滑板连同按摩球同步往复上下振动,即按摩球顺着避让孔对患者背部进行往复接触,最终通过上述方式,从而实现对患者背部的按摩,促进患者背部血液循环,达到降低压疮发生率的作用。该多功能辅助患者翻身垫,结构巧妙,功能强大,通过使用该装置,不仅能够方便医护人员辅助对患者进行翻身操作,此外还能够根据需要,通过简单的操作来实现对患者背部的振动按摩,即达到促进患者背部血液循环,降低压疮发生率的作用,最终通过上述,从而在减轻了医护人员操作负担的同时,也很好的解决了长期卧床患者的翻身以及压疮问题。同时,当该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医护人员可将软套从支座上拔出,接着更换新的软套,最终通过上述,从而提高了该装置使用的干净与卫生,蓄电池是为了给振动器提供能量供应,因蓄电池与振动器为导线相连,从而实现了能量正常供应,充电接口是为了连接外部电源,使得外部电源能够通过充电接口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附图说明

图1是多功能辅助患者翻身垫的主视图;

图2是多功能辅助患者翻身垫的俯视图;

图3是多功能辅助患者翻身垫的A向剖视图。

底板1、支座2、固定套3、螺纹套4、拉杆5、限位块6、振动器7、弹簧8、滑板9、按摩球10、软套11、固定板101、螺栓102、夹板103、蓄电池201、充电接口202、避让孔203。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所示,多功能辅助患者翻身垫,包括底板1、支座2、固定套3、螺纹套4、拉杆5、限位块6、振动器7、弹簧8、滑板9、按摩球10、软套11,所述的支座2位于底板1顶部,所述的支座2与底板1转动相连,所述的固定套3位于支座2内部右侧前后两端,所述的固定套3与支座2一体相连,所述的螺纹套4位于固定套3右侧外壁,所述的螺纹套4与固定套3螺纹相连,所述的拉杆5贯穿螺纹套4内部中端,所述的拉杆5与螺纹套4滑动相连,所述的限位块6位于固定套3内部左侧,所述的限位块6与固定套3滑动相连,且所述的限位块6与拉杆5一体相连,所述的振动器7位于支座2内部左侧中端,所述的振动器7与支座2螺纹相连,所述的弹簧8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弹簧8均匀分布于振动器7顶部,所述的弹簧8与振动器7螺纹相连,所述的滑板9位于弹簧8顶部,所述的滑板9与弹簧8螺纹相连,且所述的滑板9与支座2滑动相连,所述的按摩球10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按摩球10均匀分布于滑板9顶部,所述的按摩球10与滑板9胶水相连,所述的软套11位于位于支座2外壁,所述的软套11与支座2活动相连,所述的底板1底部右侧还设有固定板101,所述的固定板101与底板1焊接相连,所述的固定板101内部中端还贯穿有螺栓102,所述的螺栓102与固定板101螺纹相连,所述的螺栓102顶部还设有夹板103,所述的夹板103与螺栓102焊接相连,所述的支座2内部中端还设有蓄电池201,所述的蓄电池201与支座2螺纹相连,所述的支座2内部右侧还设有充电接口202,所述的充电接口202与支座2螺纹相连,所述的支座2内部左侧顶端还设有若干数量的避让孔203,所述的避让孔203为圆形通孔。

该多功能辅助患者翻身垫,使用前,医护人员首先将该装置整放在现有病床一侧,再将固定板101插入床板,接着旋转螺栓102,使螺栓102推动夹板103作由下向上运动,当夹板103触碰到床板底部时,通过夹板103以及底板1相互配合的作用,从而实现该装置与现有病床的相连固定,使用时,患者只需将背部靠在该装置上,使软套11贴合患者背部,因软套11材质为棉布,从而能够与患者身体软接触,同时,因软套11内部为硬质支座2,从而能够对患者身体进行有效的支撑,当患者身体需要翻身时,医护人员只需握住拉杆5,再将拉杆5向右侧拉动,即使拉杆5带动限位块6顺着固定套3内壁作由左向右运动,当限位块6接触到螺纹套4时,通过螺纹套4的作用,避免拉杆5脱离固定套3,此时通过上述操作,从而实现了拉杆5的延长伸出,接着,医护人员只需提起拉杆5,即通过拉杆5带动支座2转动,使支座2辅助对患者向左侧翻身即可,因拉杆5延长伸出的作用,从而起到省力的作用,此外,当患者背部需要按摩时,医护人员可打开振动器7,使振动器7带动弹簧8联动滑板9连同按摩球10同步往复上下振动,即按摩球10顺着避让孔203对患者背部进行往复接触,最终通过上述方式,从而实现对患者背部的按摩,即达到促进患者背部血液循环,降低压疮发生率的作用。同时,当该装置使用一段时间后,医护人员可将软套11从支座2上拔出,接着更换新的软套11,最终通过上述,从而提高了该装置使用的干净与卫生,蓄电池201是为了给振动器7提供能量供应,因蓄电池201与振动器7为导线相连,从而实现了能量正常供应,充电接口202是为了连接外部电源,使得外部电源能够通过充电接口202对蓄电池201进行充电。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