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供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8410发布日期:2018-09-07 22:28阅读:22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氧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高原供氧装置。



背景技术:

氧气是人们必不可少的,对人体来讲是十分重要的。人体145亿个脑细胞需要大量氧气,30秒不供氧,脑细胞就被破坏,3分钟终止供氧时,破坏的细胞无法再生。氧气既对解除人体内有毒物质并排出体外,又对人体维持生命必需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摄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氧气的重要性和缺氧的危害性已被大家所认知,特别针对进入高原地区的人们来说,氧气的重要性更加明显。

通常平原地区空气中的含氧量为21%左右,高原地区空气中的含氧量为19%左右,从平原地区进入到高原地区的人们由于人体急进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身体机能不能马上适应,因此会产生各种病理性反应(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和呼吸困难等),即高原反应。

为了解决人们的高原反应情况,通常在所住的房间会提供纯氧以缓解人们的高原反应现象。然而目前的纯氧供氧方法,虽然能够让高原房间内空气含氧量迅速增加,但是氧气过多的时候人们容易发生醉氧的现象,即由于人的机体刚刚适应高原地区低氧环境,重新进入氧气含量相对高的地区,就会再次发生不适应(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的现象。

目前,现存供氧方式主要存在以下方面问题:

1)由于目前供纯氧(93%左右)普遍采用铜管,然后即使是合格的铜管,其内部还是存在一些毛刺,这些毛刺在输送纯氧的过程中容易与纯氧作用发生火灾,由于连接的是纯氧的供氧装置,因此火势则一发不可收拾,从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现有的供氧方式,直接按照整座楼的中央空调的管路布置,每一房间的出风口即为供氧管路的出口,然而现有的供氧管路管径多大,出氧口即多大,通常供氧的流速过快,因此噪音较大,影响室内房间人员的休息;

3)房间内供氧虽然有可以设置含氧量的开关,但是由于人们对空气中含氧量和海拔高度关系不甚了解,对待多高的海拔高度还需要补充多少氧不甚了解,从而使得登山等活动携带的氧气过多或过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供氧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和噪声太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原供氧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原供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纯氧罐、空气罐、混合供氧罐、若干供氧管、若干供氧出口管、若干消声器、若干手动阀、若干电磁阀、若干微处理器、若干测氧仪和若干LED显示屏;其中,所述纯氧罐和所述空气罐分别通过管道连通所述混合供氧罐,所述混合供氧罐连接若干所述供氧管,每一所述供氧管的出口连通一所述供氧出口管,所述供氧出口管连通待供氧房间;所述供氧出口管的管径与所述供氧管的管径之比为3:1,二者之间圆弧过渡;每一所述供氧管和每一所述供氧出口管之间的连接处设置一所述消声器;所述供氧管和所述供氧出口管采用不锈钢管;每一所述供氧管上设置一所述手动阀,所述手动阀用于调节所述供氧管的进氧气量;每一所述供氧管上还设置一所述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用于使得所在所述供氧管关闭或者开始供氧;每一所述电磁阀对应连接待供氧房间内的一所述微处理器;每一所述微处理器还电连接一所述测氧仪和一所述LED显示屏;所述测氧仪用于检测待供氧房间氧气浓度,并将氧气浓度值传送给所述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通过所述LED显示屏显示待供氧房间氧气浓度;所述微处理器内还预先设置氧气浓度与海拔高度关系式,通过所述测氧仪得到的氧气浓度转换成海拔高度,并通过所述LED显示屏显示待供氧房间的氧气浓度所对应的海拔高度。

所述消声器采用粉末消声器。

所述微处理器采用单片机CC2530。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采用氧气和空气进行混合之后通过供氧管进行供氧,通过供氧管提供的氧气为混合氧,加上本实用新型的供氧管采用不锈钢管,虽然不锈钢管内也有毛刺,但是混合氧不会跟不锈钢管内毛刺发生反应产生火灾,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安全系数很高,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混合氧,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在短时间内以较少的氧气,提高房间内的氧气浓度,从而相对提供纯氧,减少总耗氧量。2、本实用新型采用供氧出口管的管径大于供氧管的管径,因此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氧气在供氧管内快速流动造成的声音。另外每一供氧管和每一供氧出口管之间的连接处设置一消声器,用于消除氧气在供氧管中流动速度过快造成的噪声,因此氧气经过供氧出口管和消声器的双重作用,可以将噪声大大降低,不影响待供氧房间内人员休息。3、本实用新型采用LED显示屏将待供氧房间内的氧气浓度转换成海拔高度显示,以便旅客离开待供氧房间去室外从事登山等活动时,携带适量的氧气提供参考。鉴于以上理由,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用于供氧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每一待供氧房间内的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高原混合供氧装置,它包括纯氧罐1、空气罐2、混合供氧罐3、供氧管4、供氧出口管5、消声器6、手动阀7、电磁阀8、微处理器9、测氧仪10和LED显示屏11。

其中,纯氧罐1和空气罐2分别通过管道连通混合供氧罐3,混合供氧罐3连接若干供氧管4,每一供氧管4的出口连通一供氧出口管5,供氧出口管5连通待供氧房间。上述供氧出口管5的管径与供氧管4的管径之比为3:1,二者之间圆弧过渡,由于供氧出口管5的管径大于供氧管4的管径,因此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氧气在供氧管4内快速流动造成的声音。每一供氧管4和每一供氧出口管5之间的连接处设置一消声器6,用于消除氧气在供氧管4中流动速度过快造成的噪声,因此氧气经过供氧出口管5和消声器6的双重作用,可以将噪声大大降低,不影响待供氧房间内人员休息。

上述实施例中,供氧管4和供氧出口管5采用不锈钢管,不锈钢管内虽然也有毛刺,但燃点高,且供氧管4内为混合氧,不会跟不锈钢管内毛刺发生火灾。

上述实施例中,消声器6采用粉末消声器。

每一供氧管4上设置手动阀7,该手动阀7用于调节供氧管4的进氧气量,手动阀7根据实际安装需要,供氧前进行事先调节。每一供氧管4上还设置电磁阀8,该电磁阀8用于使得所在供氧管4关闭或者开始供氧。

如图2所示,每一电磁阀8对应连接待供氧房间内的微处理器9。每一微处理器9还电连接测氧仪10和LED显示屏11。

测氧仪10用于检测待供氧房间氧气浓度,并将该氧气浓度值传送给微处理器9,微处理器9通过LED显示屏11显示待供氧房间氧气浓度。

微处理器9内还预先设置氧气浓度与海拔高度关系式(如表1所示,氧气浓度与海拔高度关系式为公知常识,故不再详述),通过测氧仪10得到的氧气浓度转换成海拔高度,并通过LED显示屏11显示待供氧房间的氧气浓度所对应的海拔高度。

表1 氧气浓度与海拔高度

上述实施例中,微处理器9采用单片机CC2530。

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操作面板,操作面板连接微处理器9。操作面板上设置调高/低待供氧房间的氧气浓度和海拔高度的按钮,由于此类面板的设置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技术手段,故不再详述。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如下:

1)旅客(或是住户)通过LED显示屏11观察待供氧房间的含氧量和含氧量所对应的海拔高度情况,根据旅客的需要通过操作面板上的相应按钮调节需求的含氧量或者海拔高度,操作面板之间将该值传送给微处理器9;

2)纯氧罐1提供纯氧和空气罐2提供干净空气给混合供氧罐3,混合供氧罐3通过供氧管4开始提供混合氧,测氧仪10实时检测待供氧房间的含氧量,并将该含氧量值传送给微处理器9内的输入值进行对比,判断含氧量是否达到微处理器9内的输入值?若未达到,则继续供氧;若达到,则微处理器9控制电磁阀8开启,停止为检测待供氧房间供氧。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采用氧气和空气进行混合之后通过供氧管进行供氧,通过供氧管提供的氧气为混合氧,加上本实用新型的供氧管采用不锈钢管,虽然不锈钢管内虽然也有毛刺,混合氧不会跟不锈钢管内毛刺发生反应产生火灾,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安全系数很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法,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