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脱胃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5826发布日期:2018-07-13 16:46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脱胃管。



背景技术:

胃管是由鼻孔插入,经由咽部,通过食管到达胃部,多是用来抽胃液,也可以用来往胃里注入液体提供给患者必须的食物和营养,使用时应注意避免胃管污染以及胃管脱出。

目前医护时一般是在鼻孔处先用一长约3cm的胶布条环绕胃管2圈作一标记,再在其上用一6至7cm的胶布交叉固定鼻翼部,然后用备好的长约50至60cm的布带子在鼻孔处环绕胃管打一结,然后将带子两侧绕过患者头部,在一侧系一活结,以起到加强固定胃管的作用。但在搬动或翻动病人时胃管仍易脱出,而且有些病人会对胶布过敏,长时间应用胶布固定引发皮炎。这既增加了病人痛苦,也增加了医护人员工作量。

现有技术中有采用在胃管端部设置气囊或水囊的方式,当胃管插入病人胃部后,通过管路注入使气囊或水囊充盈,从而使其卡在贲门处,但该方式的管路及气囊或水囊设计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此类产品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提供一种防脱效果好且结构简单实用的防脱胃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脱胃管包括管本体、弹性球囊、第一出入口以及第二出入口。管本体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一管体包括第一通道和多个侧孔,多个侧孔开设于第一管体的管壁上且连通于第一通道,第二管体包括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第二通道连通于第一通道,第三通道与第一通道及第二通道皆不连通。弹性球囊设置于管本体上邻近第三通道的一侧,弹性球囊仅连通于第三通道,弹性球囊于未充气或水时紧贴于第二通道的管壁外侧。第一出入口设置于第二管体上远离第一管体的一端,且连通于第二通道,第一出入口、第二通道和第一通道密闭连接。第二出入口设置于第二管体上远离第一管体的一端,且连通于第三通道,第二出入口、第三通道和弹性球囊密闭连接。

较佳地,管本体具有凹槽,凹槽设置于第二管体上邻近第一管体的一端,凹槽连接于第三通道且邻接于第二通道的管壁。进一步地,弹性球囊于未充气或水时收纳于凹槽内,弹性球囊于充满气或水时凸出于凹槽。

较佳地,第一管体的一端为球形密封头。进一步地,第一管体的另一端与第二通道的管壁密闭连接,且弹性球囊邻近设置于第一管体的另一端。更进一步地,第二管体内设置有用以分隔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的隔板,隔板沿第二通道延伸至第一管体的另一端且分隔第一通道与弹性球囊。优选地,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隔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较佳地,第二通道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三通道的横截面积。进一步地,第一通道的横截面积等于第二通道的横截面积与第三通道的横截面积之和。

较佳地,第一管体的长度范围为10厘米至15厘米,第二管体的长度范围为60厘米至85厘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防脱胃管的弹性球囊于未充入气或水之前可紧贴甚或收纳于胃管的管本体内,使得胃管插入时球囊所在处更平整,且本实用新型的防脱胃管为单侧设置球囊,结构简单,也更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插管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脱胃管于插入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脱胃管A-A截面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脱胃管B-B截面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脱胃管于球囊充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脱胃管C-C截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需要说明的是,为突显发明点有关的细节,附图中对横向尺寸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放大,对纵向尺寸进行了一定的省略,本实用新型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附图尺寸比例的限制。

请结合参见图1至图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脱胃管100于插入前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脱胃管A-A截面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脱胃管B-B截面的示意图。防脱胃管100包括管本体1、弹性球囊2、第一出入口31和第二出入口32。

管本体1包括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第一管体11包括第一通道111和多个侧孔112,多个侧孔112开设于第一管体11的管壁上且连通于第一通道111,第二管体12包括第二通道121和第三通道122,第二通道121连通于第一通道111,第三通道122与第一通道111及第二通道121皆不连通。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通道121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三通道122的横截面积。第一通道111的横截面积等于第二通道121的横截面积与第三通道122的横截面积之和。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管体11的长度范围为10厘米至15厘米,第二管体12的长度范围为60厘米至85厘米。

弹性球囊2设置于管本体1上邻近第三通道122的一侧,弹性球囊2仅连通于第三通道122,弹性球囊2于未充气或水时紧贴于第二通道121的管壁外侧。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管体11的一端为球形密封头113。第一管体11的另一端与第二通道121的管壁密闭连接,且弹性球囊2邻近设置于第一管体11的另一端。优选地,第二管体12内设置有用以分隔第二通道121和第三通道122的隔板123,隔板123沿第二通道121延伸至第一管体11的另一端且分隔第一通道111与弹性球囊2。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管体11、第二管体12和隔板123为一体成型结构。

第一出入口31设置于第二管体12上远离第一管体11的一端,且第一出入口31连通于第二通道121,第一出入口31、第二通道121和第一通道111密闭连接。

第二出入口32设置于第二管体12上远离第一管体11的一端,且第二出入口32连通于第三通道122,第二出入口32、第三通道122和弹性球囊2密闭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管本体1具有凹槽10,凹槽10设置于第二管体12上邻近第一管体11的一端,凹槽10连接于第三通道122且邻接于第二通道121的管壁。

请结合参见图4和图5,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脱胃管100于球囊充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脱胃管C-C截面的示意图。弹性球囊2于未充气或水时收纳于凹槽10内(参图1和图3),弹性球囊2于充满气或水时凸出于凹槽10(参图4和图5)。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防脱胃管,弹性球囊于未充入气或水之前可紧贴甚或收纳于胃管的管本体内,从而使得胃管插入时球囊所在处更平整,且本实用新型的防脱胃管为单侧设置球囊,结构简单,也更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插管操作。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